优秀教案第1课 战争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问鼎中原成语故事)
我的世界手机版骷髅马指令-
第1课 战争(1840--1842) 教案
[课标内容]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解答输入对中国的危害,增强学生的概括与归纳能力。(2)通过学习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使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英国向中国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林则徐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积累有关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逐步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分析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英国向中国走私,是一种罪恶的掠夺手段,表明资本主义侵略的贪婪性和侵略性。(2)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3)战争中,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表现了中华民族反
1 抗侵略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清政府动摇不定、妥协求和,暴露了清政府统治者腐朽本质。(4)吸取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英国发动战争的原因和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准备] 启发、探究、综合教学,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历史知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
导入新课
一、走私与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
2、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英国走私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
3、林则徐虎门销烟
面对着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①人民众的支持。严重影响人民众的身体健康,人民众坚决支持禁烟。②皇帝的支持。输入严重危害清政府的统治,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支持禁烟运动。③林则徐的正确领导。林则徐样禁烟的坚定决心及在广东所做的战争准备等。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2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战争”。)
1、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2、中国军民的英勇斗争
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2.8)
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3、战争的影响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194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四、活动:
1、中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败?
“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2、制作表格---《南京条约》的内容、影响。
项目 内容 分析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加重中国的贫弱列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瓦解了中国的封建经济
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小结] 回顾战争的过程,点明本课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
3 五、课后作业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 )
A、1940~1949 B、1940~1842 C、1842~1895 D、1842~1949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马关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3、英国发动战争的最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禁烟运动 B、由西方统治东方 C、合法销售 D、打开中国市场
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损害了中国的( )
A、司法权 B、贸易权 C、关税权 D、内河航行权
5、材料:“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材料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 “此事”指的是什么事?
6、想一想,《南京条约》损害了中国的哪些主权?
教学反思:
《战争》是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又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门槛。认真思考本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八年级学生进一步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民族历史、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指导学生获取有关战争的历史知识,了解走私到禁烟活动直到《南京条约》签订的基本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第1课 战争(1840--1842)
一、走私与虎门销烟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与中国军民的抵抗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黔西县金碧中学 黄大庆
4 《战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学习目标:学生知道了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后,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归纳总结:是当时的麻醉,危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健康,而今天的“白粉”也是果经化学加工制成的,人一旦吸食,就很难戒除,其毒性比更大。为了,倾家荡产者有之,杀人抢劫者有之,对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应理直气壮地拥护政府的禁毒举措,对、者绳之以法。这样设计,让学生懂得学习历史可以更好地为现实服务,懂得历史知识是每个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精神营养。
学习准备与设计:师生搜集有关案例与活动探究
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和当今对社会、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为什么要远离。
从历史到现实,的危害极大。归纳起来有两大类:
一、是对身心的危害
①对身体的毒性作用: 毒性作用是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对身体的一种有害作用,通常伴有机体的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
②戒断反应:是长期造成的一种严重和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身心损害,通常在突然终止用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后发生。许多者在没有经济来源购毒、的情况下,或死于严重的身体戒断反应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或由于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戒断反应也是者戒断难的重要原因。
③ 精神障碍与变态:所致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他们的行为特点围绕转,甚至为而丧失人性。
④感染性疾病:静脉注射给滥用者带来感染性合并症,最常见的有化脓性感染和乙型肝炎,及令人担忧的艾滋病问题。此外,还损害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易感染各种疾病。
二、是对社会的危害
①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坏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
②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 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 同时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 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③ 活动扰乱社会治安: 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 给社会带来巨大威胁。总之,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十二个字。
黔西县金碧中学 黄大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