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2020年遵义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更新时间:2023-08-30 08:31:34 人在看 0条评论

2020年遵义市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马来西亚游记作文12篇)

山东烟台大学属于几本-

一、选择题

1.晚清时期,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下列哪一条约?(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3.他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在南京建立了和清政府相对抗的革命政权……建立政权之后,开始乐享其成,不思进取,最终太平军内部争权夺利,以失败而告终。“他”是

A.韦昌辉 B.洪秀全 C.杨秀清 D.石达开

4.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有

①白银大量外流 ②官员吸食,政治腐败 ③军队战斗力削弱 ④国土大量流失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C.洋务运动破产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6.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论某一事件时,认为该事件“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这一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

B.甲午战争 C.虎门销烟 D.洋务运动

7.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下图所示为某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8.“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十室之邑,必有烟馆。”这说明清朝( )

A.吸食现象普遍 B.军民体质下降

远征。”材料所述事件的影响是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C.林则徐禁烟无成效 D.白银大量外流

9.据《洪仁玕自述》记载:“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10.费正清说:“从1851年到1860年,正当中国人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西方列强一反谈判做法,转而向清廷发动了第二次战争,在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之后转而又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这里叙述的“被镇压的国内起义”是指

A.义和团运动 B.虎门销烟 C.威海卫战役 D.太平天国运动

11.中国以条约许外国通商,实以五口通商之约为始……自有五口通商之约,各国纷纷援例,而闭关之局,遂不复能守。与“五口通商”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恩格斯曾说,俄罗斯“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丰的内容是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4.第二次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5.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辛丑条约》

13.《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16.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发表《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17.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其时代特的是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B.利用宗教组织发动农民众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社会财富

D.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

18.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份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北京条约》 D.《明定国是诏》

19.这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它设计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上文中的这个革命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C.三民主义

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英协定了关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战争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22.战争后,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众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由上述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

A.大量流人,威胁人民健康

C.战争中国战败激化社会矛盾

B.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第二次战争严重威胁中国主权

B.中英签订《北京条约》

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B.《资政新篇》

D.《警世钟》

20.1842年以前香港岛的商人给清政府交税;1842年以后,他们却要给英国政府交税。造2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23.有史学家说到了十九世纪,来和我们麻烦的不是我们东方世界里的小弟们,是那个素不相识而且文化根本互异的西方世界。”近代,最先“来和我们麻烦”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24.“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寻失去的尊严,寻在世界的位置,寻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者是具有资本主义彩的方案

B.后者成为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

C.前者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理想

D.后者为维新派所制定并实际施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外国列强能够在重庆开办工厂,这一现象始于《马关条约》签订。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2.C

解析: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最后一项内容,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对中国危害最大,是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符合题意;图表中变化的时间是1843年,结合所学,19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A项不合题意;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C项不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图表题,图表的标题、时间、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表分析,以1843年为界,清朝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1843年后,清朝进口货物的税率下降了。结合课本所学,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因此进口的货物税率下降了。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时间最长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B符合题意;ACD项人物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但不是拜上帝会的创立者,排除。故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土大量流失不是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输入,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①符合题意;银价上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吸食,政府更加腐败,②符合题意;士兵也吸食,军队战斗力被削弱,③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选择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的相关史实。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路烧杀,攻入北京,闯进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掠夺珍宝,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了圆明园,所以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B,B项符合题意;A项与战争有关,C项与威海卫溃败有关,D项发生在19世纪末。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第一次向世界表示中国人纯洁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性,一洗多年来被贪污卑劣的官吏所给予中国的耻辱等”,结合所学知识,抗日战争是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但不是最早的反侵略斗争,故A不符合题意。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故B不符合题意。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是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起点,故C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旨在利用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ABD和题文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有一定的识图能力。识记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直接选择法。

8.A

解析:A

【解析】

依据材料“每一县或一州,农之食烟者十之二,工之食烟者十之三,贾之食烟者十之六,兵之食烟者十之八,仕之食烟者过半.”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主要说的是吸食的现象普遍,因此A符合题意,BCD排除,所以答案选A。

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题干据材料“丙辰年(1856年)……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指的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负气出走。史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851年,B项发生在1853年,D项发生在1864年。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点睛】

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并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语句“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联系教材及相关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准确做出判断—天京事变。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失败,D正确;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00年前后,排除A;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威海卫战役发生在18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战役,排除C。故选D。

【点睛】

题干“从1851年到1860年,……西方列强……与清政府合作镇压国内的起义。”是解题的关键,在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来解答此题。 1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五口通商之约、闭关之局不复能守”是关键词语,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8月,中英签订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是: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战争是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战争也强行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A选项符合题意;1860年,清政府与英国、法国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一带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B选项不符合题意;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的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C选项不符合题意;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由帝国主义控制,作为偿付赔款之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中国蒙受此损失的条约是《瑷珲条约》。第二次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俄《瑷珲条约》条约是近代割地最多的条约,C符合题意;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A排除;《天津条约》不是与俄国签订,B排除;《辛丑条约》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与材料内容无关,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注意掌握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华开设通商口岸的条款中,体现的是列强侵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的阶段,C正确;A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内地,排除;B加重了中国百姓的负担,排除;D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排除。故选C。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战争前后,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沙俄共割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第二次战争中,美国是帮凶,英国、法国是侵略者,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沙俄共割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割中国土地最多的国家。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A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为了改变不利局面,洪秀全封从香港来到天京的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1859年,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资政新篇》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但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由于受当时自然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由洪仁轩编写的一部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施政纲领,是一部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D符合题意;当时的时代特征是资本主义发展,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但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A不符合题意;利用宗教组织发动农民众带有迷信彩,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B不符合题意;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社会财富具有空想性,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特征,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前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它带有一定封建性质, B项《资政新篇》是根据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制定的新方案,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本主义建设方案,故B符合题意;C项《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D项《明定国是诏》是光绪帝颁布的改新诏书;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后期”“洪仁玕”“纲领性文件”,仔细斟酌题干四个选项,能够同时满足这些信息的是B。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它主张建立“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故A符合题意。《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三民主义、《警世钟》均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和刊物,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所以1842年后香港商人需要给英国政府交税,D项符合题意;A项中英协定关税是指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需同英国商定,与香港商人给英国政府交税无关,排除;B项中英《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1900—1901年进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故选D。

2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的炮声”指的是战争。1840年,英国以中国禁烟造成英国巨额经济损失为由,悍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一个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排除;C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排除。故选B。

2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战争后大量进口,清政府极力搜刮,加捐加税。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众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由于战争中国战败激化社会矛盾。战争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1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大量流入,威胁人民健康,A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B排除;第二次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D排除。故选择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的相关史实。

2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麻烦’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符合题意;美国、法国、日本“来和我们麻烦”晚于英国,排除BCD。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十九世纪”和“最先‘来和我们麻烦’的国家”。

24.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根据提供“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战争。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是农民革命战争的产物,体现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理想,C正确;《资政新篇》的核心是发展资本主义,A排除;《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B排除;二者都是农民起义的产物,与维新派无关,D排除。故选C。

唐睿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71339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08:31:3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