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30 08:17:46 人在看 0条评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数学日记三年级)

新诗发展历史-

八上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1.“珍爱生命,远离。”中国近代史上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是( )

A.魏源

B.张之洞

C.林则徐

D.关天培

2.了解历史事件,常常需要知道事件的各个因素。综合下图中的因素,这页笔记记录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战争

C.第二次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战争

B.第二次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下列各项内容中,能说明我国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A.赔款2 100万元

B.割香港岛

C.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5.我们把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A.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D.中国战败了

6.“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与这一事件相关的影视作品是( ) A.《林则徐》

B.《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7.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实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从反映历史要素的类别看,历史地图可分为疆域图、形势图、分布图等。下面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战争期间

B.第二次战争期间

C.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8.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9.1878年,西方报纸评论:“今观中国之恢复回部(指新疆),足令吾欧人一清醒也。”与材料中的成果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左宗棠大败阿古柏

B.太平军抗击洋队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10.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挥师入疆的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1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2.海洋历来是各国争夺的对象。为“开拓万里波涛”,日本联合舰队和清朝北洋舰队相遇黄海并发生激战。此役中,为国捐躯的清朝将领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李鸿章

13.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割台湾”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中英《南京条约》和中日《马关条约》的相似点有( )

①都规定了割地

②都有赔款

③都规定了帝国主义在华设厂

④都规定了开放通商口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据。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 )

A.第二次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战争 17.报纸是反映社会动态、传递民间呼声的重要工具。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与此评论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台湾割让给日本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百日维新的失败

18.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三个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21.识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所示分别为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2)图一到图二所示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1902年。

地点: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家院落内。

一位祖籍香港岛、1842年移居台湾、1897年又移居北京东交民巷,一年前被驱逐到此的历尽苦难的75岁老人,在给儿孙讲述自己60年来的经历。老人说自己这60年来的颠沛流离,跟几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1)老人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可能与哪三个不平等条约中的哪项规定有关?

(2)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近代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3)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苦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的侵略者分别是谁?

(3)材料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

(4)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参考答案

1.C

2.A

3.A

4.B

5.B

6.C

7.B

8.A

9.A

10.C

11.C

12.C

13.C

14.C

15.D

16.C

17.C

18.D

19.D

20.D

21.(1)图一:《南京条约》; 图二:《马关条约》。

(2)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22.(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

(2)《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加速了民族危机;《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列强的侵略、清无能(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综合国力的衰弱等。

(4)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等。

23.(1)战争、第二次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2)英国、英国和法国(英法联军)、日本。

(3)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军痛击“洋队”;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将领抗击日军的斗争等。

(4)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等。

矗立屹立肃立的区别-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71322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08:17:4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