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湖心亭看雪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更新时间:2023-08-26 20:32:39 人在看 0条评论

湖心亭看雪 2020中考人教版 注释翻译问答题及对比阅读篇目整理

2023年8月26日发(作者:开国大典观后感800字)

以绿环保为主题的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明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选自《陶庵梦忆》卷三(中华书局2008年版)。湖心亭,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中。○张岱(1597—约1679),明末清初文学家,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②[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更定]指初更以后,古时一夜分为五更,初更相当于现在的晚上7点至9点。

○4[拏]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5[毳衣]细毛皮衣,,毳,鸟兽的细毛。

○6[雾凇(song]雾气遇冷时在树本上凝成的冰花。

○7[沆砀]雾气弥漫的子。

○8[强(qiang)]勉强,尽力。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

○10[金陵]今江苏南京。

○11[客此]在此地客居。

○12[舟子]船夫。

○13[相公]对书生的尊称。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我划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上下下,白茫茫的一片。湖上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在烧酒,酒炉里的酒正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用得妙,你觉得它在此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由此你能联想到柳宗元《江雪》中的哪两句?

一个“绝”字,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寒意,巧妙地从人的听觉角度和心理感受方面写出了大雪后的情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量词用得极新颖别致,又蕴涵丰富。请你品析一下它们的表达作用。

这些量词写出了景物在天地苍茫中依稀可辦但又极其小的情景。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又传神,写出了人与自然共同构成的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通过这些量词,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在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生发了一种人在天地间茫茫如同“沧海一粟”的深沉感慨。

·“见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从这几句中你能体会到人物的什么心情?

双方都是喜出望外,有“天涯遇知音”的喜悦。

·本文写景的特点?

运用了白描和对比。先从大处落笔,描写全景,接着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描绘了景物的渺小,与大自然形成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态度。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寥寥几笔便勾勒了西湖之景。

·如何理解文中的痴?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 “独”字如何理解?

特殊的时间段独自一人,充分体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表现他孤高自赏、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与俗人为伍的孤独。在他眼里,舟子等人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的心情。

·作者写及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崇祯的年号,有何意义?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结尾用舟子的话收束全文,有何用意?

舟子说作者“痴”,体现了俗人之见,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是一个执着的率性而为的人。

·如何理解文中的痴?

不是痴呆人,而是痴迷于自然美景之人,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是一个执着的率性而为的人。

·文章主旨?

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遗世独立的品质以及钟情山水的乐趣,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对比阅读:

晚游六桥待月记

【作者】:袁宏道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wán)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3)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4)夕岚:傍晚山间的雾气。(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抑制。(6)尤:特别。(7)石篑(kuì):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 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10)恋:迷恋。(11)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12)粉汗为雨: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13)罗纨(wán)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很多。(14) 于:比。(15)艳冶:艳丽妖冶。(16)”设:染上彩。(17)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18)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19)受用:享用。(20)安:怎么。(21)道:说。(22)西湖最盛:美(23)今岁春雪甚盛 :大(24) 尤为奇观:景象(25)急往观之:见

翻译:西湖景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山间的山光。那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

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柳迎风飘拂如绿烟,桃花盛开如红雾,弥漫二十多里。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着各丝织品的富裕的游客很多,比堤畔的草还多,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上染上翠就像巧夺天工,山中雾气霞光一照那颜真好看。这种美景都在太阳刚刚出来,夕阳还未西下的时候,那时西湖最为妩媚动人。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1)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

其实,湖上染上翠就像巧夺天工,山中雾气霞光一照那颜真好看。这种美景都在太阳刚刚出来,夕阳还未西下的时候,那时西湖最为妩媚动人。

能够作为全文总纲的句子是哪一句?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西湖春景之盛,请指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句子。

正面描写: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侧面描写: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治极矣。

2021年贵州中考-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64072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6 20:32:3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