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知识梳理-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23年8月26日发(作者: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很经典的十段话)
15首最经典的端午节古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湖心亭看雪》
考点清单
一、基础知识梳理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①//是日更(ɡēnɡ)定矣,余拏(ná)一小舟,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②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第一段:主要交段层精解
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代独往湖心亭看雪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的时间、环境和舟中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所见雪景。
雪。(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第①层:点明时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间、地点和天气状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况。
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第②层:记述舟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中赏雪的具体经过。
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第二段:主要写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湖心亭赏雪时的奇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遇。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第①层:写亭中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像游人煮酒赏雪,邀是金陵人,客此。①//及您)这样的人呢!”(他们)拉“余”同饮的情景。 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饮了三第②层:借“舟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子”之口,含蓄地表者。”②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等到人合一的山水,痴迷(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于高雅脱俗的情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痴迷于感伤怀念故您一样痴的人呢!” 国。
【文学常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文章主旨】本文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记叙了一次作者独往湖心亭赏雪的往事,展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写作特】
1.本文多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如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都是以白描来写意传神的。
2.本文营造的意境如诗如画。如作者用“痕”“点”“芥”“粒”等量词,称量雪的世界,抓住了夜朦胧中景物的特点,将天地的广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对比,充满诗性宇宙的意味。
二、考点清单
(一)实词梳理
1.古今异义
(1)湖中人鸟声俱绝
.古义: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①余: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剩下,余下
今义:断 ②强: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健壮,有力
今义:白 ③白: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大雪三日
.②是金陵人,客此
.3.重点实词
(1)是日更定矣
.(2)余拏一小舟
.(3)拥毳衣炉火
..
雪:____________________
客:____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____
拏:____________________
拥:____________________
毳:____________________
(4)雾凇沆砀
..(5)上下一白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沆砀:__________________
一:____________________
焉得:__________________
更:____________________
(7)莫说相公痴
..4.虚词意义及用法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问其姓氏
.(二)一词多义全扫描
1.是
相公:_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
其: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金陵人 ____________
.③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_____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
⑤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_________________
.2.更
①是日更定矣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
.③更有痴似相公者 _____________
.④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不更颠乎(《河中石兽》)
.3.白
①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白虹贯日(《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
.4.强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
.②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
.5.客
①是金陵人,客此
. _____________
②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
.③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
.④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
.(三)句子
1.特殊句式辨析
(1)是金陵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金陵人,客此。
(3)拉余同饮。
(4)与余舟一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句子翻译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常考问题探究
1.本文写景有什么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题
1.第2段中,“拉余同饮”,一个“拉”字,见出对方的热情;“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见出作者的性情。( )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从正面写雪,表现出“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的环境。( )
3.从舟子口中道出的“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痴”字从正面表现出作者孤高冷寂的品格。 ( )
4.本文多处运用白描手法,用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朴素淡雅,却又耐人寻味。如写“湖上影子”的“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 ( )
5.西湖的奇景因为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文章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 )
参考答案
(一)1.(1)消失
(2)①我;②尽力;③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①下雪;②客居
3.(1)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3)裹、围;鸟兽的细毛
(5)全
(2)撑(船)
(4)白汽弥漫的样子
(6)哪能;还
(7)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4.(1)连词,表顺承
(二)1.①这
(2)代词,他们
②表判断 ③此,代词
④与“以”连用,译为“因而,因此”
⑤与“以”连用,译为“因而,因此”
2.①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②还 ③还 ④另,另外
3.①白颜
4.①尽力
5.①客居
④客人
⑤更加
②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③白的
②勉励
②外地的官员 ③宾客
(三)1.(1)判断句
(2)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3)省略句,省略主语“其”
(4)倒装句,定语“一芥”后置
(5)倒装句,定语“两三粒”后置
2.(1)我撑着一叶扁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2)(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全是白的。
(3)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4)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四)1.运用白描的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只需一直线,几个点,寥寥的几笔,勾勒出天地浩渺、依稀恍惚的诗般意境。
2.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埋下伏笔。
3.①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②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情”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五)1.√
2.×
【解析】这两句是从侧面描写雪的。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