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德国的文化(精选3篇)
2023年8月25日发(作者:未来的文具盒小学作文)
学车科目一答题技巧-
介绍德国的文化(精选3篇)
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介绍德国的文化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
德式西餐
德国以其拥有世界上种类最繁多的香肠而闻名,每餐必有啤酒或白葡萄酒。德国菜的特点是甜食、酸食和奶制品较多,生菜品种多样,酸椰菜烩猪肘、黑啤烩牛肉就是德式的代表菜肴。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奶酪、香肠、酸椰菜、土豆沙拉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1 因为要吃得温文而雅,又要讲究情调气氛,所以西餐最适宜小资的情侣们来用餐。一些深圳经营西餐的老板本身就很小资,他们的西餐厅也尽显小资本。在这样的小资西餐厅里用餐,你可以预先设计———上什么菜、放什么背景音乐、摆什么台布、插什么花束、大屏幕投影仪放一段什么片子;你可以提要求———点上温馨的烛火、留下纪念的照片、让侍者适时为她(他)送上你预先准备好的惊喜礼物……无论是节日还是平常的傍晚,西餐厅里总有你演绎不尽的花样年华。
德国美食
【美食篇】啤酒的国度
坐在具有传统特的古堡式餐馆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酱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马铃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拉,一杯葡萄……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此话虽过于夸张,但多少能反映出德国人不会吃的事实。德国人讲求营养,而不是烹调艺术,所以有人说德国的饭菜无非清煮、白炖加烤制。不过今日德国的餐饮业可以说是同际风味大荟萃,在此可品尝到世界各国的美味佳肴, 2 德国菜也己不仅仅是白炖猪肘子加酸菜了。现在的德国厨师善于吸收其他外来饮食特,在博采亚、欧、美众家烹调特的基础上,也可做出美味可口佳肴。但是说到能标志德国,就不能不提香肠和啤酒等这类德国饮食了。
香肠
德国人是名副其实的“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民族--吃猪肉喝啤酒。德国人每人每年的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由于偏好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德国的食品最有名的是红肠、香肠及火腿,种类起码有1500种以上,并且都是猪肉制品。最有名的“火腿”销往世界各地,可以切得跟纸一样薄,味道奇香无比。德国的国菜就是在酸卷心菜上铺满各式香肠及火腿;有时用一整只猪后腿代替香肠和火腿。那烧得熟烂的一整只猪腿,德国人可以面不改地一人干掉它。
德国香肠的种类多样举世皆知,主要的原料从猪肉、牛肉到蔬菜或动物内脏都有,也经常搭配各类香料而制作成风味独特的地方口味,所以,大家会发现多数的香肠会以地区来命名,例如:法兰克福香肠(Frankfurter)、维也纳香肠(Wiener)、纽伦香肠堡(Nürnberger)等......在吃法上,德 3 国香肠也呈现出多样化,不仅可以水煮、油煎或烧烤,同时也可以做成沙拉、煮汤、或直接生吃。
德国的肉类料理除了香肠外,火腿和熏肉在口味上也不下百种,而这也是由于制作方式及加入香料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变化;大部分的肉制品,都是吃生冷的切片,直接沾些芥末酱就入口了。
德国啤酒
公元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大公颁布了「德国纯啤酒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以大麦芽、啤酒花和水三种原料制作,所以近五百年来德国啤酒即成为了所谓纯正啤酒的代名词。今日的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喝掉138公升的啤酒,世界上再也不到比德国人更热爱啤酒的民族了!特别是在每年慕尼黑啤酒节(Oktoberfest)期间竟可消耗高达六百万公升的啤酒。多年来经德国人培养形成的啤酒文化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面包与马铃薯
德国人认为面包是营养丰富、最利于健康的天然食品,吃 4 香肠必有面包与之相配。在面包的生产方面德国也可称得上是质量和数量的世界冠军。德国的面包有用精粉做的,也有用黑麦、燕麦、精粉与杂粮掺和在一起的混合面做的。德国每天出炉的各种各样的面包就有1500多种。面包是德国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主食。据统计年德国人每人年平均吃面包81.5公斤,居欧盟成员国之首。
德国人面包的种类大概有三百种以上,常见的包括:黑面包、酸面包、全麦面包、八字型面包及小圆面包,有时面包夹上乳酪、火腿、香肠或涂些肉酱,非常美味。另外,马铃薯也自十八世纪起成为德国人的主食之一,在中午唯一一餐热食中配合着肉类、海鲜及蔬菜扎扎实实地填饱肚子。
德国人年人均食鱼达6公斤。糖果、巧克力、糕点等的销售量也十分可观。
葡萄酒类(Wine)
由于采用长期吸收了矿物成份的葡萄来酿酒,德国酒的味道高贵、独特,85%的白酒入口均甜美而泽略深。烈性(Trocken)或半烈(Haltrocken)字样都会在酒瓶标签上注明,没有注明的,一般酒性较温和。高级酒类须于指定的十三个 5 酒区出产。德国统一后,亦加入了旧东德的萨克森(Sachsen)、迈森(Meissen)、Naumbrug等地区。葡萄酒的酒味乃根据葡萄的种类、种植地区及酿制年份而各异,一般酒味的叫Qualitatswein及Kabinett;迟摘葡萄所酿成的酒叫Spatlese,是上等极品。除了以上两种外,还有餐后甜酒,如Ausless及Beerenauslese等。
具代表性的葡萄酒区:
莱茵河(Rhein Wine):是酒味温和的白酒,与薏丝琳(Riesling)有点相似。一般储藏在茶酒瓶中。
摩泽尔河(Mosel Wine):有浓郁的鲜果酸味,容易入口,储在长长的绿瓶内。
巴登(Baden Wine):是费赖堡(Freiburg)与巴登-巴登(Baden baden)的土产酒。酒呈红,非常美味。
法兰克尼亚(Franken Wine):装在一种独特的酒杯名为Bocksbeutel,或装在扁圆瓶内,酒区散布在符兹堡(Wurzburg)一带。
坐在具有传统特的古堡式餐馆中,要上一份杜松子酱汁,外加填梨子、油炸马铃薯子,再配上菊苣核桃仁拉,一杯 6 葡萄……
一日三餐
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
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不仅品种丰富,且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论其家境穷富,其早餐的内容一般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德国人吃饭的效率很高,他们可以在短短的10分钟内把这些丰盛的食品搭配完毕并吃完,为其一上午紧张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国的午餐一般多在单位食堂或快餐馆就餐,是名副其实的快餐,如一个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几块肉组成的拼盘,外加一杯饮料。在有家庭主妇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较简单,如一块熟肉、肉饼配煮菜和面包,或炖牛肉配米饭和 7 生菜,再简单的就像中国的打卤面一样,用肉汁拌意大利面条,饭后喝一杯咖啡或吃一个冰淇淋。德国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
德国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内容是很丰盛的:一盘肉食的拼盘;鲜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萝卜、西红柿、黄瓜;新鲜的水果,如葡萄、樱桃。有的家庭主妇还摆出各种风味的于酪,主食是面包。晚餐时间比较宽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国人习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块蛋糕或几块饼干。中上层家庭喜欢在此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茗聊天。在这样的聚会上,客人可以品尝到饮誉四海的德国糕点,德国妇女一般都练就一手烤制点心的手艺。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午后清闲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时才有可能。
餐厅(Restaurant)
Restaurant是餐厅的总称。德国平民化的餐馆可叫做Gasthaus或Gastatatte,至于Weinkeller及Weinstube是以卖酒为主的餐厅,同时也提供简单的菜式。一些高级酒店、高 8 级餐厅或以特美食招徕的餐厅,需预订座位。要一尝传统菜式及领略古雅气氛,便要到古
城的市政厅地窖开设的Ratskeler餐厅。还有啤酒花园(Biergarten)也特别受欢迎。
结帐
用膳完毕后,可向侍应说:“Rechnung,bitte/bezahlen, bitte”意思即请结帐。由于服务费已计算在内,不给贴士亦可。如在高级餐厅,最好还是给小费。菜单(Speisekarte)/饮品单(Getrankekarte)德文menu/tageskarte解作套餐,头盘或汤、主菜,甜品都已包括在内。
特别推荐的德国菜:
Schnitzel类--Jagerschnitzel:薄肉片煮成的德国式炸肉排配磨菇、香肠。
Zigeunerschnitzel--德国式炸肉排配辣椒肠
Schweinebraten--烤猪肉
Sauerbraten--醋焖牛肉 Schweinehaxen--咸猪手
Sauerkraut--酸白卷心菜
9
Maultasschen--碎肉菠菜大馄饨(斯图加特美食)
Knodel--马铃薯麦团 Linsensuppe--扁豆汤
Kartoffelsuppe--马铃薯汤
Zwiebelkuchen--洋葱醺肉饼
Apfelstrudel--苹果馅饼 Rinderroulade--牛肉卷
Forelle Mullerin--炸河鳟 Hering--腌鲱鱼
篇二
国家象征 历史地理 政治经济 文化 节日美食
● 国旗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黄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案的国旗。[1]
10 德国的国即徽章的颜,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徽章颜相同:金盾黄,鹰身黑,喙、爪均为红。
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黑、红、黄三道条纹平行相等组成。盾形徽章“联邦之盾”位于中央。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黑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象征国民的热情,金则代表重视荣誉。
● 国徽
德国国徽以土黄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据考证,这一雄鹰图案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
●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 11 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的旋律。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
● 国石
琥珀,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 国花
矢车菊,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
● 国鸟
12 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为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
● 国家格言: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统一、正义和自由
● 国歌:Das Deutschlandlied《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是一个中欧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与最大城市为柏林。德国领土面积为357,021平方公里,气候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8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亦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经济与政治实体之一,按国际汇率计算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9],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
[10],同时还是世界第3大出口国及第3大进口国[11]。德国国民生活水平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位,并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制度。德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最流行的迁移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 历史
六个阶段
2.1 日耳曼部落及法兰克王国
13 2.2 神圣罗马帝国
2.3 德意志邦联及德意志帝国
2.4 魏玛共和及纳粹德国
2.5 东西德分裂时期
2.6 两德统一与欧盟
● 德国的良心和救赎
● 德国旅游业发达。
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 德国旅游。德国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中国和西班牙,与法国并列世界第四,其中36个是文化遗产,仅有2处是自然遗产。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老城,新天鹅堡,、国王湖、德累斯顿画廊等等。
根据德国旅游业中心(Deutsche Zentrale für Tourismus,DZT)的报告,2012年来德国的外国游客首次超过4600万人次,并且持续增长,这些游客中的大部分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亚洲。德国旅行,不局限于城市游,小镇别有一番景致。
● 无忧宫(Sans Souci Palace),
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 14 的“无忧”或“莫愁”。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 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位于科隆市中心,始建于1248年,几经波折1880年最后完成。大教堂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是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它为罕见的五进建筑,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除两座高塔外,教堂外部还有多座小尖塔烘托。教堂四壁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玻璃;钟楼上装有5座响钟,最重的达24吨,响钟齐鸣,声音洪亮。科隆大教堂内有很多珍藏品。二战期间,教堂部分遭到破坏,近20年来一直在进行修复,作为信仰象征和欧洲文化传统见证的科隆大教堂最终得以保存
● 新天鹅堡
(英:New Swan Stone Castle 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Fussen)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
新天鹅城堡是德国的象征,[1] 由于是迪斯尼城堡的原型, 15 也有人叫白雪公主城堡。建于1869年。这座城堡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共有360个房间,其中只有14个房间依照设计完工,其他的346个房间则因为国王在1886年逝世而未完成。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 现任总统约阿希姆•高克,2012年起就任
● 现任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起就任
● 国文化由欧洲主流知识分子及大众思潮所塑造,包括宗教及世俗层面,由于德国作
家及哲学家对西方文化发展的贡献,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164]。
德国各邦主管文化机构,德国境内有240座政府资助的戏院、数百个交响乐队、数千座博物馆及10,361间图书馆[165],每年约9,100万人次造访德国博物馆;至剧院观赏歌剧约2,000万人次;以及360万人次聆听交响乐队表演[166]。德国国内则有3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世界遗产[167]。
● 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 。不喜欢红,红黑相间以及褐,尤其
是墨绿。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只用于悼亡)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 送花时禁止送菊花、玫瑰、蔷薇,只数和花朵数不能是 16 13或者双数,鲜花不用纸
包扎。禁止送太个人化的物品。礼品包装纸不用黑、白和棕,也不能用彩带包扎
● 慕尼黑啤酒节
(The Munich Oktoberfest)又称“十月节”(Oktoberfest),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其为啤酒节。每年九月末到十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持续两周,到十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慕尼黑啤酒节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 慕尼黑啤酒节在一个叫做“Theresienwiese”的地方,巴伐利亚方言简称为“Wiesen”,意为牧场。每年大约有六百万人参与其中。
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和啤酒(大致上德国啤酒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无酒精啤酒等六大类)
● 文化狂欢节
在每年五六月份基督升天节期间举行的文化狂欢节。柏林文化狂欢节始于1996年,德国柏林文化狂欢节已成为这座城市最出名也最多人参与的大型活动。为庆祝柏林多种多样的文化,狂欢节每年举行一次。这儿有超过45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居住在此。每年都有超过300万德国人和50万外 17 地游客前往参加,而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独具特的食物和国际化的烹饪方法,加上音乐和舞蹈,一切的一切都让柏林在这个时候吸引到众人的目光。狂欢活动在每年春季举行,其中最重要的游行会展示将近80种不同国家的特文化。
● 蛋糕
(德语:Schwarzwälder Kirschtorte,又称“樱桃蛋糕”)是一种鲜奶蛋糕,自20世纪30年代起,风行于德国,并逐渐成为全世界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蛋糕之一。蛋糕的主要成分有:脆饼面团底托、鲜奶油、樱桃酒、黑樱桃和巧克力碎末。
德国南部有一处名为的旅游胜地,盛产黑樱桃。因此,当地的人会把过剩的黑樱桃夹在巧克力蛋糕内,并涂上奶油及洒上巧克力碎片,便制成了蛋糕。传至其他地方时,由于没有黑樱桃,因此蛋糕亦省略了黑樱桃,变成了巧克力蛋糕
● 德国烤猪脚
(Schweinshaxe)是一种德国料理,为烤制的猪脚[1]。在巴伐利亚尤其受到欢迎[2]。在
奥地利称为“Stelze”,一般会佐以葛缕子种及大蒜一起浸泡或预先煮过,再烤到表皮酥脆,搭配芥末酱、辣根、辣椒一起上桌
18 德国香肠
是指原产于德国的香肠。其种类繁多,有名的有德国油煎香肠、德国下午茶香肠等
篇三
华通留学——德国篇
德国介绍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合并,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180万,民族以德意志为主,官方语言为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新首都为柏林。大城市有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埃森、多特蒙德、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不来梅等。
自然地理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南北直线距离为876公里,东西之间 19 相距640公里,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河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南部山地为20度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度左右。
德国高等学校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高等教育非常普及,各类高等学校共有368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190万。其中综合大学(Universität,含理工、师范、全科大学等)127所,学生130多万;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186所,学生48万多;艺术、音乐院校55所,学生3万余名。目前在德国的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20万。每年入学新生人数约 20 22万。各类大学共设专业400余个。
德国的高等学校绝大部分都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和物质上的保证。
德国许多大学均有数百年的历史。近代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先驱者威廉.冯.洪堡 (1767 - 1835) 提出的”研究与教学相统一”的原则至今仍被推崇为大学治学的指导思想。综合大学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
伴随现代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需要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有用人才。因此,近几十年应用科学大学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实践能力很强,因此受到企业的欢迎。
艺术院校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德国高校享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可自行决定聘任教授和招收学生。
德国大学实行”学术自由”。在课程设置上除少数必修课外,学生完全可以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志趣安排学习计划和选修课程。”保姆式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入学后往往感到茫然,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情况。因此, 21 想到德国去读大学并学有所成,除基本的经济条件外一定要有优良的学习成绩,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生活能力,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当然,扎实的德语知识和熟练的运用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
留学国家德国六大优势
与美国、英国相比,德国并不算是一线的热门留学国家,但是无论是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较高的文凭含金量以及在世界的认可程度,还是毕业后就业前景、移民条件,都吸引了一批中国留学生的目光。
收费因州而异
德国大学的收费不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而是由各个联邦州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和实际的财政情况,自己制定收费政策。
据介绍,根据近年的德国业务办理,目前德国的16个联邦州中,有6个州实行高校收费政策,另外10个州不收费。6个收费的联邦州中,如巴伐利亚州,则将收费权放在了大学,这个州里就可能有的大学收费,有的大学不收费。德国大学的收费标准一般规定一学期不超过500至600欧元,各大学 22 的收费标准通常在200至600欧元之间,由大学自己决定。
留学优势明显
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来说,赴德国留学的优势还是相当明显的。特别是近年来,德国的大学中开设了大量的质量很高的英文授课国际硕士课程,这些课程因其实用性和专业知名度广受国际学生和本国学生的青睐。
1、能够负担的大学学费
从2004年开始,德国各州开始试行新的大学学费收费标准,超出常规学习年限的收费;读第二学位的收费标准从每学期500至650欧元不等。
2、著称于世的教育质量
德国教育素以历史久、标准严、质量高著称于世,至今已培养了100多位诺贝尔奖得奖者。
3、多姿多彩的留学经历
从科学家高斯到音乐家贝多芬、巴赫到哲学家康德、尼采、黑格尔,从奔驰到HUGO、BOSS,博物馆、古堡、慕尼黑的浪漫之旅、世博会……,这个国家留学,所获得的将远远不只书本知识。
4、相对简便的签证手续
德国政府采取措施大力支持中国学生去德国留学,简化中 23 国学生赴德留学申请签证的手续,为攻读学位、进行学术研究的中国学生和学者提供逗留方便。
5、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选择在德国留学,意味着选择一个治安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还能享受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各种福利,如享受免费医疗服务,在大学期间每周从事20小时以下的兼职工作,假期可全日兼职工作,并且收入是免税的。
6、前景无限的未来投资
德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它是欧洲的科技中心、经济的火车头。欧洲中央银行就设在法兰克福。德语是除俄语外最多欧洲人的母语,约有1亿人使用德语。
2010德国高校学制改革
从2010年起,德国和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大学将全面结束免学费教育,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今年是中国留学生最后一年享受到免费留学。
不过,收费后的德国大学依然是工薪家庭负担得起的,一般收取注册费500欧元/学期,一年两个学期,以目前8.7的汇率来算,每年仅需人民币8700元,其余的生活开支约7万元。
24
德国一共有16个联邦州,其中有6个州实行高校收费政策,另外10个州不收费。6个收费的联邦州中,有的州如巴伐利亚洲,将收费权放在了大学,这个州里就可能有的大学收费,有的大学不收费。收费的标准一般规定一学期不超过500~600欧元,各大学的收费标准通常在200-600欧元之间,由大学自己决定。而且,即便是收费,指的也是本硕阶段,博士阶段是免费的。
申请德国大学,中国学生一般需大学念满一个学期以上,达到600学时的德语学习要求,但也有一些大学对学生的德语不作要求,允许学生到了大学从零学习德语。但德语好的学生能选的学校和专业会更多,而且到国外后也更容易适应,因此学生最好在出国前就打好语言基础。
另外自2010年起,德国的高等院校将全面实行统一的学制、学分制以及学士、硕士和博士三段式的高等教育学位体制。总的来看,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学制呈现出几大优势:
一是获得学位时间的缩短。据统计,2009年夏季学期攻读学士学位的学生多数仅需6个学期即可获得学位,硕士学位一般用4个学期,总时间比原来一步到位平均少了近4个学期。
25
二是学业相对量化。所有在校学生毕业时均可获得文凭的补充说明,对其学习内容、专业特、文凭层次和所在高校体制等进行详细介绍,便于文凭在欧洲境内互认。
三是英语课程逐步增多,许多大学开设了国际课程,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聘请海外教师来校参与教学。
高等教育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 综合大学(Universität)
这是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学校。 此类大学设有工科
(Ingenieurwissenschaft)、理科 (Naturwissenschaft)、文科(Geisteswissenschaft)、法学 (Rechtswissenschaft)、经济学
(Wirtschaftswissenschaft)、社会学(Sozialwissenschaft)、神学(Theologie)、医学(Medizin)、农学(Agrarwissenschaft) 以及林学 (Forstwissenschaft) 等学科。
26
类似的院校还有: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aet,
TU)、师范大学 (Pädagogische Universität / Hochschule,
PU/PH) , 全科大学 (Gesamthochschule, GH) 以及体育大学、行政管理和国防大学等。
全科大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立的,它集传统综合大学、师范大学、应用科学大学和艺术院校之大成,设有多学科、多层次的专业和课程。
二、 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FH;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此类大学大部分历史较短,规模不大,一般只设有一、两个或最多几个专业,但其特极为突出。分别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原则上不设一般意义上的文科类专业。其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学制较短。
三、艺术学院 (Kunsthochschule, Kunstakademie) 和音乐学院 (Musikhochschule),其中包括戏剧学院
27 (Theaterhochschule) 和电影学院 (Filmhochschule) 等。
此类大学相对来说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小班或个别教学,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艺术才能。
以上三类大学属同等的高等学校,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毕业生可获得”硕士” 或相应级别的学位,并具有国家承认的同等证书职业资格。
大学学习结构
大学学业的阶段划分
学士(Bachelor)和硕士(Master)学位课程被划分为若干模块(Modul)。模块是大学学业的基本单位,由主题相互关联的几种课组成,如讲座课(Vorlesung)、研讨课(Seminar)和练习课(Übung)。一个模块需要修满6至10个周课时。每成功修完一个模块,即获得相应学分。完成学业,则需要修满一定的总学分(请看第16页信息框)。
28 传统的学位课程(文科硕士课程 Magisterstudiengänge,理科硕士课程 Diplomstudiengänge和Staatsexamenstudiengänge 需参加国家考试的学位课程)分为基础和专业阶段。基础阶段(Grundstudium)主要学习一个专业在内容和方法方面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修满规定的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拿到成绩证明(Leistungsnachweis)和听课证明(Teilnahmenachweis)。只有通过基础课阶段结业考试(Zwischenprüfung),也被称为专业阶段前考试(Diplom-Vorprüfung),学生才能进入专业阶段学习。有一些专业只需要提交基础阶段结业证明即可,不必参加中期考试或者专业阶段前考试。在专业阶段(Hauptstudium)选修课程相对比较自由。学生可以确定专业学习的重点,培养专业特长,掌握从事学术工作必需的能力。修完专业阶段的课程,通过以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的全面考核,即可获得具有职业资质的学历。
大学的入学时间和学习年限
每个学年(Studienjahr)一般分为两个半年,即所谓的学期(Semester)。冬季学期(Wintersemester)一般在十月份开学,夏季学期(Sommersemester)一般在四月份开学。通常教学活动在夏季学期大约持续三个月,在冬季学期四个 29 月。停课阶段(vorlesungsfreie Zeit),也被称为学期假期(Semesterferien),是用来为学期做准备和做总结或者为参加实习而设置的。
每一个学习专业都有相应的学习条例(Studienordnung),对标准学习年限(Regelstudienzeit)作出规定,即大学学业必须或者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准学习年限已经将实习学期及出国交流学期(Praxis- und Auslandssemester)和毕业考试阶段包括在内。传统学位课程的标准学习年限是九个学期,学士(Bachelor)是六个学期,硕士(Master)是二至四个学期。
德国留学的费用支出
由于德国政府近年鼓励资助国际文化交流,重视吸引外国留学生。假期学生打工实习,既可获得社会实践经验,又可以补充日常开支。所以很多家长都对留学德国的费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根据对每年留学德国的学生生活情况的调查,一年大体的支出如下:
30 1.大学注册费:150欧元/年。在德国上大学是免费的,但是注册费是必须交的,注册完学校会发给留学生免费的月票卡,这里面涵盖交通费。
2.生活费:3000欧元/年。包括吃住的费用,每个月租房子从150欧元到250欧元不等。
3.书本费:600欧元/年。由于德国的原版书非常贵,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去复印图书或者去图书馆看书。
4.保险费:700欧元/年。这是不能少的,只要跨入欧洲就一定要上保险。保险包括医疗、人身、意外伤害等。自己会有一个私人医生,如果是简单的感冒、发烧的小病可以通过私人医生进行诊治,看病、买药都是免费的。如果是严重的大病,需要私人医生出具一个证明,要求去医院诊疗,这部分费用也都由保险来出,所以这个保险是很完善的,也免去了家长的担心。
5.其他:600欧元。欧洲学生的社交活动是很丰富的,所以会有这部分支出。
转专业需本科学习结束并重修
德国有350所大学,学科很全,到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中,30%-40%是工科学生,28%是经济和社会科学学生,22% 31 选择了自然科学。从世界排名来看,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哲学、医学、生物科学、物理和化学都排在前面,最新的学科如纳米技术也在全球领先。
在专业选择方面,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德国高校里本科学习阶段通常不允许换专业。如果想换专业,要等到本科结束之后。可以再选择任何一个专业,但从本科重新读起。例如,如果你是学语言的,想去转读经济或者工程,难度相当大。也包括申请留学时只能在国内就读的相关专业中进行选择。如果到德国读高中,只能选择私立学校,公立高中不接受国际学生。
签证对在校生增加TestAS考试
中国学生申请到德国留学,办理签证要通过德国大使馆审核部,只要符合上面说的两个条件,办理起来很方便。审核部的审核包括:一是要对学生提供的证书等书面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二是要进行面试,目的也是要确认学生的申请是否实事求是。
从今年开始,增加了一个新的“德适”考试,即TestAS,是对还没有毕业的外国学生的学习能力的考试,考试每年的3月和 32 10月统一在全球进行。今年的3月28日是第一次在中国实施。这项考试由三部分组成:语言测试、核心测试(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完成大学各项专业学习的能力)和专业测试(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某个专业课程的能力)。其中专业测试针对四大专业模块:人文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工程科学;数学、信息学和自然科学;经济学。考试语言可以用德语,也可以用英语。
TestAS没有最低分数线,因此不存在能否通过的情况。它的成绩只体现每个参加考试人的成绩与所有参加考试人的成绩比较的结果,较好的成绩会提高学生申请德国大学的成功率。在校生参加TestAS考试,可取代审核部的面试。
足够的德语语言证明
在德国的高等院校里,除去少数特殊情况以外(比如用英语授课的课程),德语是唯一的工作语言。申请者不但要有足够的入学前学历,还要掌握符合大学学业要求的德语语言知识。您必须要做到能听懂讲座课,会分析学术性的文章,有必要的话自己也能够撰写这样的文章。另外,您必须有能力就专业问题与他人进行恰当的语言交流。
建议申请留学的外国学生,尽量在国内就掌握良好的德语 33 语言知识。这在大多数国家都完全可行。德国的高等院校开设语言班,有些是免费的,然而目前收取费用的高校越来越多。这些语言班的学生名额数量有限。除了高等院校以外,还有一些机构也提供为大学入学做准备的德语学习班。这样的学习班全都是收费的。申请留学的学生一般通过参加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德语语言水平。对于初学德语的人来说,极力建议大家先去读预备班。
凡计划进入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学习,且并是来自非德语国家的申请者,在没有完成大学预科并通过大学入学资格鉴定考试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德福考试 TestDaf(“对外德语”水平考试 Test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或者 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 DSH(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ausländischer Studienbewerber)。
原则上您可以免于参加以上两种考试,如果您持有:
联邦州文化部长级会议德国语言证书,第2级(DSD II),
歌德学院中央高级考试证书
歌德学院大、小语言证书,或者
在获得承认的位于国外的德国学校考取的高级文理中学毕业考试证书。
对交流项目的交换生、在德国只读一个学期的申请者、博士生或者就读于英语授课专业的学生,有些情况下不要求出示语言水平证明。
34 在申请一所高校的入学许可(Zulassung)时偶尔会遇到不必提交上述考试证明的情况,然而在注册(Einschreibung)的时候却仍然需要出示。
每所艺术、电影和音乐学院都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部分院校也要求出示DSH或者TestDaf证明,而有些则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并不高。
“对外德语”水平考试 (德福考试 TestDaF)
德福考试 (TestDaF)在德国和近80个国家的授权考试中心进行。这种标准化的考试使您得以通过书面和口头考试,证明自己的德语语言知识已经能够满足大学学习的需要。
相对于DSH而言,德福考试的优势在于,您可以在自己的家乡参加。这样您就可以在动身去德国之前,整理出一套申请入学许可所必须的文件资料。
考试的成绩分为3个级别(TDN3,4和5)。所有考试部分均达到中级德福考试水平(TDN4 TestDaF-Niveaustufe)即可直接入学。至于在单项考试部分TDN3是否符合入学要求,要视各所高校的规章而定。因此请您务必提早向有关大学外 35 事处咨询。
考试的费用为80,110和150欧元(各国费用不用),每年举行六次。报名截止时间约为每次考试前四周。
在的网页上,您可以到关于德福考试中心和考试时间的列表,还有帮助您如何更好地备考的建议和提示。
外国学生申请大学入学德语考试 DSH
(Deutsche Sprachprüfung für den Hochschulzugang
ausländischer Studienbewerber)
一般参加DSH只能在德国。许多高校都举办这种考试;通常在新学期开学前三至四周举行。每所高校的DSH考试都不一样,但是会根据对全德国高校均适用的框架规则编写。DSH也是通过笔试和口试两部分来测试您的语言知识是否满足了大学学业的要求。
考试成绩分为三个水平级别:DSH-1,DSH-2和DSH-3。考试必须至少通过DSH-2,才能够直接注册入学。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些专业也接收成绩达到DSH-1的申请者,但是随后您可能必须要完成其他一些规定,比如参加辅助性 36 的语言班。您还是可以向选定的大学外事处咨询,那里要求什么样的语言水平。
考试在有些大学是免费的,但也有可能收费,最高可达150欧元。考试日期由各个高校自行安排。
大多数高校提供DSH考试的语言预备班。这类语言班通常需要付费。费用的高低各个高校都不一样。参加语言班往往要具备一定的德语水平。
APS审核
什么是APS?
“APS” Akademische Prüfstelle (APS) 是德国政府派驻北京的官方办事机构。主要工作是针对前往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高中以及大学毕业资格合法性予以验证。德国大使馆和德国大学均将是否通过 APS 验证作为签发学习签证和入学通知的必要条件。 APS 认证有效期现为终身有效。适用于全部德国大学。
审核部简介
37 审核部的全称为“德国大使馆文化处留德人员审核部”(以下简称“审核部”)成立于2001年7月,是由德国大使馆文化处设立的审核赴德留学人员材料和资格的官方机构。
根据赴德留学政策,凡准备自费前往德国留学的申请人,包括以留学为目的的语言学习申请人,一律须通过留德审核部的审核。通过审核的申请人会获得审核证书“Zertifikat”或者审核证明“Bescheinigung”。它们是申请德国大学以及申请“ASSIST”高校的必备材料。
审核部的工作范围
审核部根据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议制定的留学政策,审核申请人的赴德留学资格和所提交的材料的真实性。
一般国内申请人除了审核该申请人所持的材料是否属实以外,还要进行一次大约20分钟的面谈。内容涉及申请人在大学所学的课程。例如,一个数学专业3个学期的在校生在面谈时,会被问到关于其成绩单上所列的线性代数、微积分等课程的数学问题。但并不是非常难的问题,而是该专业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面谈可以用德语或者英语进行,通过后颁发审核证书。凭审核证书可以在审核部递交简化留学签证申请。
审核部还不定期的在上海和广州举办审核面谈,上海和广州领事馆辖区内的申请人可以申请,但都需要先将材料和费用寄到北京审核部。通过后递交签证申请也需要到北京审核 38 部。
Q&A
应用科学大学 (Fachhochschule, FH) 和综合大学
(Universität, Uni) 有什么区别?
这两类高等学校的区别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类别 综合大学 应用科学大学*
4000人左右 学校规模(学生人15000人左右
数)
课程设置 学科比较齐全 重点为工科、经济、企业管理、财会、
设计等
入学资格 德国十三年制高中毕业 (Abitur) 德国职业专科中学、高级专科中学或
十三年制高中毕业
学习年限
毕业学位
攻读博士
科学研究 4 - 6年 Diplom或Magister 毕业生可以直接读 39 博 科研与教学并重,强调基础研究 4 - 4.5年 Diplom (FH)
毕业生可入综合大学读博 从事一定的应用性研究
*德国的Fachhochschule这一特殊名称在中国原译为”高等专科学校(高专)”,因而常常被误解为中国的”大专”,而它们之间在入学条件、学习年限、课程设置和内容以及毕业时达到的学历均有重大的区别,故不可相互混淆。这种误解在其他国家也时有发生。因此,德国此类大学在使用Fachhochschule (FH) 这一名称时,同时附上英译名称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 即”应用科学大学”。学校名称可译为”学院”,如Fach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Design
Mannheim 可译为”曼海姆技术设计学院”。
德国大学有名次排列吗?
德国大学没有正式的名次排列,也没有重点大学与普通大学之分,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专业设置上都有自己的强项;目前,一些媒体对德国大学现状进行了评比,分别按专业、师资力量、学校的软硬件等进行排列,有关详细信息可在下列网页上获得:
是否德国东部的大学比西部的质量较差?
40
这可能是一种主观推测或以讹传讹的误解。东部的大学质量也是相当好的,比如柏林洪堡大学 (HU)、莱比锡大学
(Universitaet Leipzig )、德累斯顿理工大学( TU Dresden )等许多高等学府都是著称于世的,曾产生过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和学者。如果说有些大学原来教学和科研设备的硬件较差,那么在德国统一后十年多的时间里也已有明显改善。少数新建立的应用科学大学 (FH) 起步较晚,教学质量同样在不断提高。
具体介绍一下德国高校的学制。
上面已经提到德国高校因类别和专业的不同,规定的学习年限 (Regelstudienzeit) 也不同,但一般为4 - 6个学年
(Studienjahr),每个学年又分为两个学期 (Semester),即冬季学期 (Wintersemester) 和夏季学期(Sommersemester)。
也就是说,综合大学至少要修满8 - 12个专业学期(Fachsemester) ,但由于必修和选修课程甚多,对毕业论文的要求甚严,学生往往需要延长1 - 2年时间方能完成全部学业。应用科学大学课程安排紧凑,包括实习在内至少要修满8 - 9个专业学期, 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任意延长学习期限。少数学校设有学制为3年(6个学习学期)的”学士”班。艺 41 术院校通常需读 7 - 10 个专业学期。
大学的学习课程是怎样安排的?毕业生获得什么学历?
大学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即:
一、基础阶段 (Grundstudium) :通常为4个学期,主要学习基础课程。
二、专业阶段 (Hauptstudium) :因专业而异,一般为4 -
8个学期或更长,学习硕士专业课程,做毕业设计以及撰写毕业论文。
修完基础阶段的课程,积累足够的学分单 (Scheine) 后,必须通过”中期考试(Zwischenprüfung, Vordiplomprüfung,
Diplomvorprüfung) 才能进入专业阶段。
修完专业课程,通过毕业考试,完成毕业论文,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毕业考试根据不同学科分为高校考试、国家考试和教会考试三种。大学的理科、工科、经济学和社会学某些专业的学历文凭为Diplom;语言、文化、法律和部分经济、社会等人文学科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Magistra
Artium (M.A.);考取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等则授予”国家考试 (Staatsexamen) 证书”;应用科学大学的学历文凭 42 均为Diplom (FH);艺术和音乐院校的学历文凭为Magister或相应的证书。以上文凭均具有同等的”职业鉴定资格”。
新设的”国际课程” (Internationale Studiengänge),根据学制长短可分别获得不同的学位:学习5-6个学期考试合格获”学士” (Bachelor) 学位、在此基础上再学3 - 4个学期可获”硕士”(Master/Diplom/Magister) 学位。
高校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如果成绩优异,经教授(博士导师Doktorvater)同意,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中国如何承认中德国高校的学历?
中德两国签定了关于双方学历互认的协议。协议规定:在德国获得的Bachelor (学士)和Master(硕士)在中国仍然被视为Bachelor (学士)和Master(硕士)。在德国的Universität (综合性大学)获得的Magister和Diplom在中国被视为等同于Master(硕士)的学历,而在Fachhochschule
(应用科学大学)获得的Diplom被承认为Bachelor (学士)。
德国有多少所高校设有英语或英、德双语授课的国际课程专业?
43
从1997年以来,德国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了国际学位课程
(International Degree Programmes) 课程数量近3000个。授课语言为德语、英语或英、德双语;可分别攻读学士
(Bachelor)、硕士 (Master)和博士 (Doctor) 学位。双语课程通常第一年用一种语言授课,第二年用另一种语言授课。
↑
德国高校的国际课程有哪些学科和专业?
据不完全统计,至今设立的主要学科和专业有:
工程学:电力工程、民用工程、化工、计算机通讯工程、通信与媒体、生物技术、水资源管理、航空航天技术等;
计算机科学、数学:计算机逻辑学、计算机工程、国际数学、信息与通讯体系等; 理科:化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工程物理学等;
农学、林学、农林资源管理等;
环境科学:国际资源管理与环境、环境工程、土木建筑等;
经济学:经济与管理、国际商贸、国际工商管理等;
文化与社会学、对外德语研究、心理学等。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