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英汉翻译中的“咬文嚼字”

更新时间:2023-08-24 06:36:18 人在看 0条评论

英汉翻译中的“咬文嚼字”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大城小事歌词)

母亲节好听的主题名称-

英汉翻译中的“咬文嚼字”

作者:翁金 蔡莉娟

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第13期

摘 ; ;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读书》中将读书划分为三层境界:可浅尝、可吞食、可咀嚼,英汉翻译也可同等分为这三层境界,“咬文嚼字”就是最后一层“咀嚼”的境界,对于语言学习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那么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如何将英语语言文字理解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是否可以运用“咬文嚼字”这一种本属于汉语言文字的钻研手段。本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解答,并且重点研究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英汉文字的个体——“字”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英语词汇、短语的分析,从语境、语义着手,将英语语言文字通过汉语言文字(即翻译)的表达形式,让读者能对英汉翻译基本形成“咬文嚼字”的概念,培养好习惯,让英语语言学习达到第三层境界。

关键词: 咬文嚼字 ; ;英汉翻译 ; ;英语语言学习 ; ;词汇学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后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必须有附带语省略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摘录于朱光潜《咬文嚼字》)。

这是经典的一段炼字的例子。若要仔细研究这其中炼字的妙处,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要研究的是英汉翻译中的“咬文嚼字”,也就是说,先把郭沫若先生的剧本翻译成英文,再抠英文中的字眼,通过汉语把英文字眼中的内涵表达出来。

一、“咬文嚼字”与“英语词汇学”

(一)“咬文嚼字”的相关概念

新华字典中收录的“咬文嚼字”解释为: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听这解释,“咬文嚼字”这个词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在很多时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细琢磨的。实际上,大众还是愿意将“咬文嚼字”看做褒义词的。

(二)“英语词汇学”与“咬文嚼字”

仔细留心注意就会发现,“咬文嚼字”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出现得很频繁,本文就不一一列举了。英语同汉语一样作为一种语言,必不可少地也会出现抠字眼、敲字句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用英语中专门的一种学科来概括,就是词汇学。英语词汇学研究的就是英语词汇的基本知

讳疾忌医的寓言和寓意-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58719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6:36:1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