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之二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数学系毕业论文)
考试祝福语4个字-
争鸣之⼆朱光潜《⽂艺⼼理学》朱光潜 (1897年9⽉19⽇-1986年3⽉6⽇)《⽂艺⼼理学》是朱光潜先⽣美学研究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全书以⽣动活泼、深⼊浅出的⽂字,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艺与道德、美的本质、艺术起源、美与创造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些主要美学流派进⾏了介绍。本书是我国美学重要的经典名著之⼀。朱光潜(1897年9⽉19⽇——1986年3⽉6⽇),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纵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屋⼈,现当代著名美学家、⽂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港⼤学⽂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学,致⼒于⽂学、⼼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学获哲学博⼠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学、四川⼤学、武汉⼤学教授。1946年后⼀直在北京⼤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学。主要著作有《悲剧⼼理学》、《⽂艺⼼理学》、《西⽅美学史》、《谈美》等。1986年3⽉6⽇,朱光潜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但在写作理论研究⽅⾯,朱光潜也颇有建树。虽然其提出的写作理论均散见于其他美学著作中,并未形成专题性、系统性地写作理论专著,但其观点确为真知灼见,为写作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提出:“简洁是⽂章⼀个极可珍视的美德”“实⽤性与艺术性不是互相排斥⽽是相辅相成的。实⽤性的⽂章也要求能产⽣美感,正如⼀座房⼦不但要能住⼈⽽且要样式美观⼀样”“我很相信说理⽂如果要写好,也还是动⼀点情感,要⽤⼀点形象思维”“⼈们⼀向把‘作⽂章’称为写⽂章,西⽅称作家为写家,作品为写品,这极易使⼈产⽣错觉,‘写’与‘作’有着‘⽤⼿’与‘⽤⼼’的区别”等。关于朱光潜的治学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点:⼀是⾃我解剖,不断批判。在20世纪五六⼗年代的美学批判和美学辩论中,朱光潜勇于解剖⾃⼰,严肃批判了唯⼼主义美学思想,特别是他⾃⼰曾经宣扬过的唯⼼主义。作为⼀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为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以后,他不断地批判⾃⼰,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堪称学者的楷模。⼆是寻求真理、学风端正。朱光潜通过批判唯⼼主义认识到以往⾃⼰是在“迷径⾥使⼒绕圈⼦”, 以后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原著。他在近六⼗岁时开始⾃学俄语,并⽤各种⽂本(中、德、俄、法、英)进⾏⽐较研究,取得⼀系列新的成果。他提倡独⽴思考,从不⼈云亦云,晚年的《谈美书简》和《美学拾穗集》就是他治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三是“三此主义”,忘我精神。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此时,此地:“此⾝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担当起,不推诿给旁⼈”。“此时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