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 ...

更新时间:2023-08-23 17:00:56 人在看 0条评论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之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考点速 ...

2023年8月23日发(作者:花样跳绳教学计划(精选5篇))

黑幽默非主流照片-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思维导图+知识点汇总+习题演练

一、作者简介

卞毓麟(1943—),1965 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教授,中国天文 学会常务理事,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版权部主任,上海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 20 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 70 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 400 篇,累计字数 400 余万。他的读者从刚的娃娃到非本行的科学家都有,他的科普佳 作不仅熔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且极富人文彩,如《恐龙· 陨石及社会文明》《“水调歌 头· 明月几时有”科学注》《莎士比亚外篇》《叫三声夸克》等,无不描绘着科学与文化一个 个闪光的交点。他曾多次获得表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他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 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在 1996 年的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上,他又被授予“全国先进科 普工作者”的称号。

二、内容速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既是一本向你介绍知识的书,也是一本启迪思维的书。这本书不仅告诉你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还将天文学家的探索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作者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结合天文知识、历史知识,并配以构思巧妙的插图阐述文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再到类星体的距离;从三角视差法,再到普遍红移;作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天文学家及天文知识娓娓道来,讲解通俗易懂,类比恰到好处。本书章节衔接合理顺畅,内容轻松活泼又不失严谨,实数科普文中的佳作。

主题归纳

文章主旨:作者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娓娓道来,介绍了从近处的月亮到极远处的类星体的距离的量、估,包含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历史知识。 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

天文学是一门奥妙无穷,令人神往的学科。它的研究目标绝大部分是遥远的天体,它们看得见,摸不着,有的甚至只能通过巨型望远镜,用照相方法经过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在底片上留下点点影像。

天文学家面对着这些对象,要测量它们的距离非得有特殊的手段和方法不可,这正是天文科学的特点之一。本书首先抓住了天文学的这一特点把读者引到了宇宙深处。

三、知识点速记

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包含“序曲”、“尾声”共十一篇。

2.国际上统一地将整个天空划分成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它们犹如地球上大大小小的许多国家。每个星座中都有许多星星,恰似一个国家中有许多城市和村镇一般。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亮的星星,按国际统一称呼,它就叫“天鹰a”。

3.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朝代)时进行的。国外首次实测子午线是由回教王阿尔马蒙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进行的,时间在公元841年,那时一行已去世86年了。

4.1752年,19岁的拉朗德来到柏林。当时,他的老师拉卡伊正在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这两个地方差不多处在同一经度圈上,纬度则相差90°有余。他们同时在这两个地方进行观测,首次用三角法来测定月亮的距离。 5.早在1946年,就有人首次尝试用雷达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现在,国际天文学界共同采用的地月平均距离则为384401千米。

6.中国古代有个神话,叫作“羿射九日”,说的是有位名叫羿的英雄,奉尧之命,张弓搭箭射下九日。蓝天之上还闪耀着一个太阳,给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百姓们非常高兴。虽然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但它却反映了古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7.目前,太阳系中总共才发现8颗行星。可是,它们的小弟弟——“小行星”却多得数以万计。最先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名叫“谷神星”。

8.1618年,开普勒以日心说为基础,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又过了半个多世纪,牛顿便在开普勒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9.从地球上看一颗恒星的亮度,称为它的“视亮度”,它的星等数称为“视星等”。

10.最先观测恒星光谱的是夫琅禾费,他曾将它们与太阳光谱进行比较。但是,恒星光谱分类工作的真正先驱者却是意大利天文学家赛奇。

11.赫罗图,为人们了解恒星如何度过它的一生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方法,便是有名的“分光视差法”。

12.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约前460—约前370年)曾天才地猜测银河是一大片星星构成的“云”。后来伽利略用望远镜证实了德漠克利特的想法完全正确。 13.如今我们知道银河系是由2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外形宛如乐队中用的大钹,中央鼓起的部分叫银核,四周扁薄的部分叫银盘。

14.在星系世界中,大小麦云乃是银河系最近的邻居。大麦云离我们“只有”16万光年,小麦云离我们19万光年

15.星团可以分为球状星团和疏散星团两种。疏散星团又称为银河星团,因为它们大多位于银河带附近。

16.1848年,法国物理学家斐佐(1819~1896年)指出:观测光波的多普勒效应,最好的办法乃是测量光谱线位置的微小移动。

17. 什么是星座?

古人为了更方便地辨认星空,就用种种想象中虚拟的线条,将天上较亮的那些星星分分组地联结起来,这些星便称为“星座”。

18. 如何利用子午线测定地球的周长?

子午线,就是地球上通过南北两极的大圆,也叫“经度圈”。从地球的赤道算起,沿着子午线向南北各走90°,就到了南北极。从南极到北极的半个大圆是180°,因此只要测出每一度的长短为多少千米那么乘上360之后,就得到整个地球的周长了。

19. 地球目前的模样是怎样的?

地球不仅是个扁球体,还更像一个“梨”状的旋转体。人造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赤道本身也不是正圆形的,而是一个椭圆。不过,赤道上的最大半径比最小半径只长了100米左右。所以,地球实际上更近乎是一个三轴椭球体。

20.开普勒的三定律分别指什么? 第一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在它的一个焦点上。第二定律:行星向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这条定律又称为“面积定律”。第三定律实际上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行星绕太阳公转圈需要几年,便可以算出它距离太阳有多少个天文单位。

21.请列举你日常熟知的自然现象证明地球“万有引力”的存在。

示例:熟了的苹果从树端落到地面;向上抛的石头又回到手中;月亮绕着地球运转,又使地球和其他行星环绕着太阳运行不已。

22. 发现“光行差”有什么意义?

首先,假如地球静止不动的话,光行差就不会出现。因此,它与视差一样,同样明确地证实了地球确是在绕太阳公转。其次,光行差既然已被发现,人们就可以在观测中扣除这种位移,于是由视差造成的更小偏离就有可能被真正探测到了。

四、习题演练

1.下列关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十一篇,序曲从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引入。

B.尾声介绍了“类星体”的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C.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宋朝时进行的。

D.国际上统一将整个天空划分为大小不等的88个区域,每个区域便是一个星座。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评价“周恩来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B.《长征》的作者王树增搜集资料,采访老红军战士,实地调查,着力发掘伟大的长征精神,与读者一同感受历经苦难仍然保持高昂的革命理想和永不屈服的革命精神。 C.《飞向太空港》全景式地描绘了1990年4月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场,成功将“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的全过程。此书被称为中国“航天文学”的开山之作。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的作者卞毓麟把人类征服宇宙尺度的方法和过程普及给大众,提炼深奥的天文知识,让这一“通向遥远距离的阶梯”清晰实在、赏心悦目。

3.选出对《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相关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蟋蟀善于建造巢穴,螳螂凶猛可怕,甚至以同类为食。

B.追求真理的道路不全是阳光明媚的,哥白尼提出“日心说”,被宗教判决为异端,被活活烧死。

C.《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

D.科学家布拉德雷在一次泛舟河上时,注意到桅杆顶的旗帜并不是简单地顺风飘扬,由此到了天龙座星星位置偏移的正确解释。生活中的万事万物,很多时候能启发我们。

4.名著阅读。李华和王梅同学在阅读《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之后,举办了读书交流会,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聚焦名著。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是的,五年奋斗,五年辛酸,五年风风雨雨,五年坡坡坎坎。今天,中国终于签订了第一个正式发射合同,乌可力当然欣慰不已。(选自《飞向太空港》)”选文中“中国终于签订了第一个正式发射合同”是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介绍了郭守敬参与制定的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2)探究专题。全班阅读《飞向太空港》,请你根据示例,设计一个探究专题,以便加深阅读感受。(提示:设计角度可从人物刻画、思想内容、写法特等方面)

示例:

专题:

(3)交流经验。在阅读《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时,同学们普遍觉得不知道如何读懂科普作品。请你向同学们列出阅读科普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写出两条即可) ①

5.班级黑板报有一块内容是“科普”,请你在书架上选择一部名著,就内容或主题等方面写一段推荐语。

备选书籍:A.《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 D.《寂静的春天》

我选

6.名著阅读

①《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

创作的天文学著作。这本书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寂静的春天》作者是海洋生物学家

。这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著作,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

7.科学精神我来颂

阅读科普作品,不仅可以获取科学知识,其中蕴含的科学精神也同样能照亮我们前行的路。请从下面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文段以及整本书阅读谈谈你的发现。

《昆虫记》

法布尔(法国)

即使幼虫全身蓄满了《寂静的春天》

蕾切尔·卡森(美国)

这就表明,杀虫剂会《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卞毓麟(中国)

整整一年之内,贝塞尔对它们进行了无数次的测量,在排除所有非视差的因素——水,也不够把地道里长长的将害虫的全部天敌也一一整条泥柱全都弄湿拌成易并杀死我们不能再继续于压缩的泥浆。它蓄的水会实行药物喷洒计划。虽然包括布拉德雷发现的光行差用尽,需要补充。到哪儿去我的想法与那些支持美补充?又怎么补充呢?我很国农业部建议的人产生和同样由布拉德雷发现的章动一一之后,贝塞尔终于发想知道。我像挖掘地洞的蝉了冲突,但是我手上掌握现,天鹅61星正在细微地改一样,小心谨慎地把几个地了事实的真相,我们因此变着自己的位置,其变化方式洞从上到下整个儿打开。

我的发现:

会坚持不懈继续斗争的。

使人相信:这正是视差。

新闻阅读。

(材料一)

月亮,是人类飞出地球、步入太空的第一个中途站,是人类迄今在地球之外留下足迹的唯一星球。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人类首先测出绝对距离的那个天体正是月亮。如今,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384400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者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中国也在2004年开始实施自己的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无人探月卫星发射成功,它利用所搭裁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数据。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因为更新了探测设备并降低了绕月飞行的轨道高度,所以它的探测精度较前又有了提高。2013年12月,“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并携带了一辆可在月面上行驶的“玉兔号”月球车。“嫦娥三号”创造了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工作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并且拍摄了人类获得的最清晰的月面照片,它获得的大量科学数据,面向全球科学家开放共享。“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原本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但因“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任务,“嫦娥四号”便可另作他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它携带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开始在月面上巡视探测。

(节选自《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有删减)

(材料二)

嫦娥五号“挖土”归来!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凌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抵达内蒙古四子王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5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而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标志着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能够从月球返回的一个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三) 月壤能种菜吗?答案是不能。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但通过研究月壤,能进一步了解月球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新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有特殊的价值。此次嫦娥五号的采样点选择了风暴洋东北角的玄武岩区域,这是全新的采样区域,全新的样品研究,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

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介绍,研究月球样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氨-3,氦-3是世界公认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计算,100吨氮-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氢-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极少,全球已知且容易取用的只有500公斤左右,而早期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浅层的氮-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科技日报》有删改)

8.阅读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是新闻的电头,即交代消息来源,一般用来说明新闻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和时间。

B.“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的任务都是利用所搭载的科学仪器在绕月轨道上对月球进行多方位的探测,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

C.“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在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

D.与地球土壤富含微生物和有机养分不同,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因而不能用来种菜。

9.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迄今为止,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在距离地球384400千米的月球上安放科学仪器,....进行科学考察,取回月岩样品,从而获得了大量有关月球的全新消息。(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计算,100吨氧-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分析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0.阅读(材料二)的新闻内容,在(材料二)的横线上补充一句“导语”。

11.读完三则材料,小尚和小诚对探月的意义有了不同的看法,请结合三则材料帮助小 诚完成下面对话。

国家每年花费大量财力物力来探月,没有什么意义。

我不这么认为,小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有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实测工作,是在我国唐朝时进行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的综合性阅读。解答此题时,既需要学生对名著知识有充分的积累,又需要学生在充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知识储备,进行作答。

2.【答案】A

【解析】【分析】A有误,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斯诺评价朱德是“三军”统帅,是红军稳定的象征。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情况。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名著的相关内容,只要学习中注意积累的广泛性,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此题并不难,按要求选项即可。

3.【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支持“日心说”被宗教判决为异端,被活活烧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答案】(1)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授时历》

(2)人物形象;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准备。;在阅读中遇到专业性强的概念、术语,要查工具书或相关资料。

【解析】【分析】(1)第一空:根据原著中的“下午4时,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副总经理乌可力代表中方,亚洲卫星公司总裁薜栋代表用户,签署了关于用中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1号’卫星的正式合同”可作答。第二空:郭守敬参与制定的历法是《授时历》。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授时历》 经受住了时间考验。它在我国沿用了三百多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2)

考查名著的专题阅读。开放类试题,围绕名著内容设计专题,言之成理即可。如:设计专题为写法特。这部名著的写作特有两个。一、以文学的手法,及时地报告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二、既注重报告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又非常看重对人物不同性格、不同命运、不同科学精神和科学行为的表现。

(3)

考查名著阅读方法。开放类试题,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拟写即可。因为是科普作品,所以难免会遇到了些专业性极强的词语和概念,就需要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来查阅。还可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的一些介绍了解作家作品,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理解。因为科普作品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学性,所以还需要结合作品中所用手法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故答案为:⑴

用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正式合同

、《授时历》

人物形象

、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

、生动的细节描写

①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准备。

②在阅读中遇到专业性强的概念、术语,要查工具书或相关资料。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知识的掌握和阅读感悟能力。要求考生熟读名著,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在阅读名著时要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理解和评价,要突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5.【答案】《星星离我们有多远》;这本书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写的,它是一本写天文学的书。作者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极大激发我们阅读兴趣。(或《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样,我们也一定会收到感染的。)

【解析】【分析】示范1:《长征》,是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它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示范2: 《飞向太空港》,《飞向太空港》是连载于网络的人文社科类小说,作者是李鸣生。《飞向太空港》记录了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美国“亚洲一号”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专家在大凉山深处的合作与友情,也有东西方文明在现代卫星发射场上交汇时的碰撞与冲突。整部作品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以全景式的书写完整再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外国卫星的全过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于进取、不断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决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气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现出人类探索宇宙、憧憬未来的博大胸襟。

故答案为: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这本书是科普名家卞毓麟所写的,它是一本写天文学的书。作者用陈述故事的方式把历代天文学家创造“量天尺”的过程放到科学原理的叙述中,这样既介绍了科学知识又饶有兴味地衬托出历史人物和背景,极大激发我们阅读兴趣。(或《寂静的春天》;是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创作的科普读物,该书讲述的是农药对人类环境的危害。它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同样,我们也一定会收到感染的。)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明确思路:选择一部作品,从内容、主题等角度出发介绍这部著作,帮助其他人了解这部著作,语言要流畅,内容充实,目的是“科普”。

6.【答案】卞毓麟;蕾切尔·卡森

【解析】【分析】(1)《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天文学著作。这本书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从古到今,由浅入深,层层展开,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寂静的春天》作者是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收到朋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家后院喂养的野鸟都死了,可能与前一年飞机在那个地区喷洒过农药有关。这引起了卡森的高度关注,她开始搜集杀虫剂危害环境的证据,研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论著,于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是一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它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地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杀虫剂不加选择地杀死了“坏的”和“好的”昆虫,毒素停留在土壤和水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的身体。毒素在人体中积累,增加了人们罹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极大地危害了公众健康。

故答案为:卞毓麟、蕾切尔·卡森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积累。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7.【答案】示例:法布尔在观察蝉的幼虫蓄水时,会认真细致地思考“它蓄的水会用尽,需要补充。到哪儿去补充?又怎么补充呢?”,然后亲自去挖洞进行实验观察,这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昆虫记》中有许多这样科学精神的体现,比如为了取证蝉是否有听觉,法布尔会去思考“如何判断蝉的听觉”,然后还会点燃借来的两门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炮,用震耳欲聋的炮声来试验证明蝉就像聋子一样,连自己的声音也感觉不到。这种细致求证的态度在《昆虫记》中体现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法布尔对待昆虫研究是多么的严谨认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名著内容进行探究表达的能力。结合相关的名著内容谈谈发现即可。

示例一在《昆虫记》中,法布尔对蝉的幼虫的蓄水问题,于是他自己亲自挖掘地洞进行观察实验,法布尔这种继续探究的行为,体现了他对那种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书中体现这种精神的地方很多,比如面对观察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蜘蛛如何操纵这么一个工厂它怎么能织出粗细、颜各不相同的丝?法布尔老实承认我只看到了结果,但我不知道他的结构,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法布尔的每一篇观察日记都体现了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示例二面对农业部大规模喷洒农药的行为,作者的想法与那些支持美国农业部建议的人士产生了冲突,但是作者不顾压力,诉诸纸上,“我们因此会坚持不懈继续斗争的"一句,让人看到了一个为了保护环境不惜与政府叫板的英雄。其实这本书中,随处可见卡森对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提出严肃批判,为人类环保事业呐喊。

示例三贝塞尔"整整一年”进行了无数次的测量”排除所有非视差的因素”,终于发现了天鹅61星的视差。从中我看到了科学家那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此外,这本书中穿插的许多天文发现的故事,还能让我看到科学家们那种为了真理而不断探索甚至牺牲生命的精神,例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面对教会的不断迫害,依旧坚持研究“日心说”。

故答案为:示例:法布尔在观察蝉的幼虫蓄水时,会认真细致地思考“它蓄的水会用尽,需要补充。到哪儿去补充?又怎么补充呢?”,然后亲自去挖洞进行实验观察,这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昆虫记》中有许多这样科学精神的体现,比如为了取证蝉是否有听觉,法布尔会去思考“如何判断蝉的听觉”,然后还会点燃借来的两门乡下人办喜事用的土炮,用震耳欲聋的炮声来试验证明蝉就像聋子一样,连自己的声音也感觉不到。这种细致求证的态度在《昆虫记》中体现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法布尔对待昆虫研究是多么的严谨认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科普作品获得的精神营养的归纳概括能力。做这种题的 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善于科学求真,不懈探索的角度去概括和分析。

【答案】8.C

9.①不能删去, “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说明句中介绍的情况是到现在为止

的统计,如果去掉,语意表述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②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月球上的氦-3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10.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11.我们民族一直对月亮有着浓厚的感情与向往。探月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探月工程的实施,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进而研究太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月球上的一些资源,还可能帮助我们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总而言之,探月工程,对于国家,对于民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能力。1)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⑴本题考查导语拟写。根据导语的特点,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⑴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8.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

C.依据原文

:‘嫦娥四号’

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可知本项有误。

故答案为:C.

9.①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迄今为止”在句中表示的是句中的数据以及信息,都是到现在为止的统计,不排除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不同国家的宇航员登上月球,获得更多有关月球的信息。如果去掉,语意表述过于绝对,也与当前科技发展不相符。

依据句子中“100吨”,②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与"把100吨氧- 3所能创造的能源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量做了对比"可知,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联 系材料三末句“而早期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浅层的-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可知,这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突出地介绍了月球上的氮-3含量丰富,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故答案为:①不能删去, “迄今为止”是对时间的限定,说明句中介绍的情况是到现在为止的统计,如果去掉,语意表述过于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②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说明了月球上的氦-3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

10.本题考查导语的拟写。

阅读这则新闻内容可知,其主要内容是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着月球“土特产”,即采集到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地点是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

故答案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1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依据“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不对月亮抱有浓厚的感情”可知:实施探月工程,可以实现我们民族多年以来登上月球的梦想。

依据“标志着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能够从月球返回的一个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可知:探月工程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但通过研究月壤,能进一步了解月球状态、物质含量、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新的信息,对研究太阳系有特殊的价值”“对月球表面的风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演化方面应该能作出很多科研贡献”可知:探月工程的实施,对于我们进一步

了解月球,进而研究太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据此表述探月的意义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民族一直对月亮有着浓厚的感情与向往。探月成功,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进入到先进国家的行列,也将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坚实基础。探月工程的实施,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月球,进而研究太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月球上的一些资源,还可能帮助我们解决目前的能源危机。总而言之,探月工程,对于国家,对于民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桃花运测试-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57542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3 17:00:5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