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更新时间:2023-08-18 08:47:36 人在看 0条评论

高中化学实验归纳总结

2023年8月18日发(作者:蒋捷虞美人原文译文)

明知没有结果-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教材顺序

《必修1》

一、粗盐的提纯

杂质: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离子:Ca2+、Mg2+、SO42-等离子

难溶性杂质去除:溶解过滤(去除难溶性杂质),结晶后得到可溶性固体

可溶性杂质去除:除杂试剂需过量,才能完全去除杂质

离子

试剂

Ca2+

Na2CO3

Mg2+

NaOH

SO42-

BaCl2

顺序:SO42-在Ca2+之前,多去的Ba1+用Na2CO3除去,Mg2+顺序随便

即:BaCl2→Na2CO3→NaOH或NaOH的位置随意也行;然后“过滤”,此时溶液中有多余的CO32---和OH-,最后一步加“适量盐酸”,过量也无妨,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

二、蒸馏——液态混合物——不分层——沸点

1、蒸馏水制备

自来水中杂质:沸点低的有机物,沸点高的盐。

【特别】无需温度计,直接加热至沸腾便刚好达水的沸点

过程:蒸馏中,先弃去开始馏分(含有有机杂质),然后收集蒸馏水,最终,沸点高的盐类存留在蒸馏烧瓶中。

2、多组分蒸馏或更多组分的分馏

蒸馏方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压强降低,物质的熔沸点降低,即降低蒸馏所需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使物质发生反应)

加热方式:可根据物质的沸点来选择

水浴(小于100℃),油浴(温度高于水浴,不同的介质,温度不一样),此两种加热法优点: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要求:特稳定性高;沸点相差30℃以上。

【特点】蒸馏产品为“混合物”,特别是石油的蒸馏

【说明】石油的分馏产品——重油,采用减压分馏(降低沸点),使分馏温度降低,避免有机物在较高温度发生反应。

三、萃取分液

1、萃取剂选择

①两个溶剂间难溶,即会分层;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③不能发生反应。

2、常见的萃取:溴水、碘水,用有机溶剂(苯、CCl4、直馏汽油等),萃取分液后,有机层进行“蒸馏”,即可得到溴(看有机物的沸点来分析溴最终在哪里)、碘(蒸馏烧瓶中)

【特殊】天然香料、药物的提取均为萃取

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查是否漏液”,分液使,先开上塞,再打开下口旋塞,放出液体,先上层,后下层。

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常见容量瓶规格:25,50,100,250,500,1000mL

2、配制步骤:

【特别说明】①容量描述需要加上“规格”;②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到“量筒”,固体配制时,不用。

3、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为了提高精确度,还可以用“滴定管”量取水(酸碱式都行)的体积

【说明】考察中需要明确配制“何种溶液”,避免装置选错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误差分析

步骤

计算

操作

计算与称量值不同,如计算为5.85g,称5.9g

砝码生锈(或有物质附着)

砝码有残缺

游码没有归零

称量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仰视读数

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用量筒量取时,量筒内内有少量水

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成分的物质或挥发性强的物质,动作过慢

转移

洗涤

溶解或稀释后,未恢复至室温(通常温度会升高)

转移时,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未洗涤烧杯

定容时,俯视容量瓶

定容

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用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定容后,震荡,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加水至刻度线

误差

五、Fe(OH)3胶体制备、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制备

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为止

【说明】此时虽说溶液,但是此分散系为“胶体”。

反应:FeCl33H2OFe(OH)33HCl

原理:Fe3+水解程度大,加热促进水解,HCl挥发促进水解,能水解彻底

2、丁达尔效应——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光亮的“通路”

3、常见胶体:烟、雾,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牛奶、豆浆等)

4、胶体的三大特性

特性

丁达尔效应

说明

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

由于胶体离子带有电荷(因吸附带电离子而使胶体粒子带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称为“电泳”

胶体粒子带电情况(一般情况):

①正电:金属氧化物、金属的氢氧化物;

②负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③不带电:淀粉胶体

移动问题:

电泳

移动与“电解池”粒子移动一致,正电荷(阳离子)→阴极,负电荷(阴离子)→阳极

【特别说明】上图看似为“电解池”,然而池中分散系为“胶体”,故不是电解,而是胶体的“电泳”。如上图中装Fe(OH)3胶体,通电后,现象:阴极附近颜加深,阳极负极颜变浅。

胶体粒子间带相同类型的电荷,相互排斥,阻碍粒子间聚集(聚集到一定程度形成浊液粒子),有“介稳性”(介于溶液和浊液间)。当加入电解质溶液(中和胶体粒子聚沉 所带电荷),或者加热(克服粒子间的排斥作用),胶体粒子间相互聚集,粒子直径>100nm后,形成浊液而从分散剂中析出,称为“聚沉”

【实例】江河入海口处的“三角洲”,制豆腐(豆浆中加石膏水)等

5、胶体的提纯——渗析

半透膜:允许小分子或离子透过

原理:微粒选择性透过,浓度高的一方→浓度低的一方,通过多次以后,达到提纯胶体

淀粉:高分子化合物,不能透过半透膜

六、钠

1、刀切——质软,切开:银白,一会便失去光泽

2、与水(滴加酚酞):浮、熔、游、响、红

3、钠的燃烧:剧烈反应,发出黄火焰,生成一种淡黄固体

七、加热铝箔

打磨或者不打磨,酒精灯灼烧,现象:熔化但不滴落。

解释:表面氧化铝,熔点高,内部金属铝熔点低

八、过氧化钠和水

操作

现象 往滴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南 产生气泡,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溶液先变红后褪

说明:碳酸氢钠需置于“内管”,温度比外管温度低,出现A中无明显变化,B中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在较低温度分解,而碳酸钠在较高温度不分解,即可证明热稳定性碳酸钠高。

九、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验证实验

碳酸钠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有晶体析出)。

十、焰反应——物理变化

1、操作步骤

【注意】①光洁无锈的铁丝或者铂丝;②洗:用盐酸,不用硫酸;③火:煤气灯,不用酒精灯,酒精灯的火焰呈黄,干扰太大。

十一、Al3+、AlO2-

1、Al3+

逐滴加入直至过量

现象

2、AlO2-

逐渐加入直至过量

现象

CO2

生成白胶状物质

HCl

生成白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氨水

生成白胶状物质

NaOH溶液

生成白沉淀,后又逐渐溶解

十二、Fe3+、Fe2+

1、Fe3+——遇SCN-,溶液显红

2、Fe2+

(1)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最终变成红褐

(2)Fe(OH)2制备

(3)Fe2+溶液滴加新制氯水、硫

现象:溶液由浅绿变成黄,滴加硫后,溶液变成红

十三、硅酸制备——硅酸盐+酸

实验

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在滴加盐酸(或通入CO2)

现象

溶液显红(水解),后出现变胶状物质

十四、硅酸钠溶液的性质——水玻璃——木材防火剂

小木条用硅酸钠溶液充分浸泡后,置于酒精灯外焰处,木条不燃烧

十五、

1、制备:气体实验四个环节——发生→净化→收集(性质实验)→尾气处理

【说明】MnO2的氧化性不强,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降低(还原性降低),反应停止。 若改成氧化性更强的KMnO4、KClO3等,可不需加热。

2、与Na点燃:白的烟

3、与Fe、Cu燃烧:棕的烟

4、点燃的氢气在中燃烧:安静的燃烧,发出苍白火焰

5、漂白:干燥不漂白,遇水(生成HClO)能漂白

6、X-检验:

(1)先加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产生沉淀

白(Cl-)、浅黄(Br-)、黄(I-)

(2)氧化萃取法:Br-、I-

先滴加新制氯水,在加入苯(CCl4),有机层橙(Br-),紫(I-)

(3)I-:氧化显法

先滴加新制氯水(过氧化氢),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变蓝

十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检验

实验

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加热溶液

现象

溶液先褪,加热后恢复红

十七、二氧化氮与水反应

现象:液面上方有红棕气体生成(二氧化氮的特性)

十八、喷泉实验

原理:外部压强增大,液体被压上去(人工喷泉);内部压强减小,液体被“吸”上去(常见)

烧杯中缓慢加入浓硫酸,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下部压强增大,造成压强差

常见喷泉组合

类型

利用溶解性

利用化学反应

组合

挤压胶头滴管中液体,振荡后(造成压强差,上部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

NH3、HCl与H2O,常加入酸碱指示剂

Cl2、NO2、CO2、SO2与浓NaOH溶液

十八、氨

1、遇挥发性酸(盐酸、硝酸)——白烟

2、氨的制备——干燥:碱石灰或生石灰

【说明】收集的试管口,常用蘸取稀硫酸的棉花塞起: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污染空气;防止与空气对流,提高纯度。

十九、浓硫酸

1、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脱水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强氧化性)

2、Cu与浓硫酸:试管内有黑固体生成,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

《必修2》

一、碱金属与水反应

K

浮、熔、游、响、燃、红

Na

二、卤族元素

1、与氢气反应

卤素

现象或条件

F2

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实验

NaBr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在加入少量CCl4

KI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在加入少量CCl4

KI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在加入少量CCl4

结论:Cl2>Br2>I2

三、金属性验证

Na、Mg、Al与水反应

Na:剧烈反应;Mg:加热后反应;Al:冷热水不反应;结论:金属性:Na>Mg>Al

三、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并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壁冰凉,并与玻璃片粘结在一起

四、非金属性验证:

该装置能验证酸性顺序为: 。

也能验证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

若将硫酸改为盐酸、硝酸,则装置有点缺陷,需怎么改?

能得出的酸性顺序: 。

也能验证非金属性强弱顺序: 。

五、Cu—Zn—稀硫酸原电池

铜片:有气泡产生;锌片:逐渐溶解;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六、甲烷与的反应

无光照,不反应;光照时,试管内气体颜变浅,试管内壁上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液面上升。

七、石蜡油分解实验

浮、熔、游、响、红

Cl2

光照(爆炸)或点燃发生反应

Br2

加热至一定温度才能反应

现象

下层成橙

下层呈紫

下层呈紫

I2

不断加热才能反应,可逆反应

2、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碎瓷片:催化剂

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试管中的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点燃该气体,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八、乙烯(烯烃)的性质

1、通入酸性高锰酸钾——现象:溶液褪,除去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

2、通入溴水——现象:溶液褪分层,上层无,下层油状(1,2-二溴乙烷密度大雨水)

3、通入Br2(CCl4)——现象:溶液褪

九、几个烃的燃烧现象:

甲烷

淡蓝火焰

乙烯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含碳量高,燃烧不完全,烟颜深

十、苯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

与溴水

分层,上层橙,下层无(萃取)

十一、苯的取代反应

1、制溴苯

试剂:苯+液溴(不能溴水,若为溴水,则为萃取,不反应),不加热

B瓶作用:吸收挥发出的Br2(利用溶解性),防止干扰HBr的检验

获得产品:稀NaOH溶液洗涤分液(进一步则需要蒸馏让苯和溴苯分离)

【特别提醒】有机反应中所加试剂的作用

①作反应物;②做溶剂;③做催化剂,答题时紧扣此几

点即可

2、制硝基苯(密度大于水)

试剂:苯、浓硫酸、浓硝酸,水浴加热(50—60℃)

试剂顺序:混酸(浓硝酸中加入浓硫酸)→苯

加热方式:水浴加热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

【提醒】有机实验的温度问题“控温”

有机物挥发性强,温度过高(副反应增多或者挥发量多),产率低,该反应选此温度:有较快的速率,过高后副反应增多,苯挥发较多,产率低。

产品提纯:水洗(分液)→Na2CO3溶液(分液)→水洗(分液)

→CaCl2(干燥)→蒸馏

【洗涤说明】洗去前面所能溶解的杂质;特殊洗涤:降低 主要

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与酸性高锰酸钾

分层,下层紫,上层无油状

证明:苯分子中无双键 物质的溶解度,洗去杂质

十二、乙醇与金属Na的反应

试剂:Na、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制备:工业酒精+CaO混合蒸馏

【提醒】b中点燃时,不可在玻璃管口(玻璃中含Na元素,玻璃导管口点燃气体,颜都为黄),需用针头(看见淡蓝火焰)

b装置作用:干燥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液滴(证明气体含H元素)

立刻倒转,滴加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气体中无C元素)

【气体中C、H元素检验】燃烧法

H元素:点燃,烧杯罩于火焰上——出现液滴——H元素存在

C元素:点燃,烧杯罩于火焰上,一会后,倒转,滴加澄清石灰水,

石灰石变浑浊——C元素存在

结论:与金属钠反应快慢:酸>水>醇(亦即H的活性顺序)

十三、酯化反应:

试剂混合顺序:醇→浓→酸,并加入碎瓷片

加热:小火均匀加热,减少乙酸、乙醇的挥发,防止剧烈沸腾。加快反应速率,蒸出乙酸乙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浓硫酸:催化剂、吸水剂

饱和Na2CO3溶液:

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吸收乙酸,溶解乙醇

产品获得:分液(进一步提纯则蒸馏)

长导管作用:到气、冷凝

十四、糖类水解,以及水解产物葡萄糖的检验

实验

淀粉(蔗糖)加入几滴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呈碱性,加入新制Cu(OH)2(或银氨溶液),加热几分钟

现象及说明

【特别提醒】水解后,必须加NaOH溶液调溶液呈“碱性”。

新制Cu(OH)2:直接加热,有红固体生成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产生光亮的银镜

新制Cu(OH)2配制: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确保了溶液呈碱性);

银氨溶液配制: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至最初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十五、铝热反应

铝热剂:铝粉和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KClO3作用:助燃剂,提供氧气,并放热;

现象: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有熔融物落入沙中。

用途:冶炼难熔金属,焊接钢轨等

十六、海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1、海水提镁

2、海水提溴

3、海带提碘

4、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

5、海水淡化——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

十七、煤的干馏——隔绝空气加强热使之分解的过程(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三大产品:出炉煤气、煤焦油、焦炭

十八、石油的分馏(蒸馏原理)——产品均为混合物

减压蒸馏(降低物质的沸点,即降低蒸馏温度),防止重油发生副反应。

十九、混合物检验

(一)、气体

方法:

说明:先明确混合物组成,各组分的检验物质,分析谁的检验无干扰,则先检验,若该物质对后续检验有影响,则需“除和再验”,若无干扰,则只需检验。若多组分里,只需检验其中一个,另外的若干扰,则只需“除和再验”

常见例子(混合物种存在水,需先检验)

1、CO2、SO2

试剂顺序

试剂用途

2、CH2=CH2、SO2

试剂顺序

试剂用途

3、丙烯、CO2、SO2、H2O

可选试剂:

①饱和Na2SO3溶液;②酸性KMnO4溶液;③无水CuSO4;④澄清石灰水;⑤品红溶液

试剂顺序

试剂用途

4、SO3、SO2

试剂顺序

试剂用途

(二)、混合离子

3+2+

1、Fe、Fe说明,Fe3+的存在对Fe2+的检验存在干扰,故不能用“KSCN法、NaOH溶液法”,只能利用Fe2+的特性来检验

(1)K3[Fe(CN)6]溶液法——产生蓝沉淀

(2)酸性KMn04溶液法——利用Fe2+离子的还原性——溶液褪

说明:不能存在别的还原性离子,如Cl-等

2、SO42-、Cl-混合,检验Cl-

说明:SO42-也能与Ag+离子生成白沉淀,存在干扰,不需要检验,但需要“除和再验”,此时可一步到位,加足量除杂试剂,确保完全除去即可。

操作:用试管取适量待测液,滴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后,去上层清液,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沉淀,证明存在Cl-

3、CO32-、HCO3-混合离子检验

操作:用试管取适量待测液,滴加足量C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及结论:产生白沉淀——存在CO32-(无沉淀,则不存在);能产生气体,且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则存在HCO3-(反之则不存在)

4、SO32-、SO42-混合离子检验

操作:用试管去适量待测液,滴加足量BaCl2(不可用硝酸钡),静置,过滤,固体中加足量稀盐酸

现象:产生白沉淀,滴加盐酸后,沉淀完全溶解,只存在SO32-;部分溶解,二者均存在;沉淀无变化(可通过干燥后,称量质量的变化分析),只存在SO42-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一、含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

操作注意: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先通冷凝水,在点燃酒精灯,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在停止通冷凝水。

注意:蒸馏所得产品为“混合物”,此实验得到含95.6%的乙醇和4.4%的水,要获得无水乙醇,则需加入CaO,再次蒸馏

蒸馏要求:热稳定性较强;分店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二、重结晶——固体物质的分离提纯——苯甲酸的提纯

步骤

注意事项

加热溶解

配成较高温度的饱和溶液

趁热过滤

除去难溶性杂质

并防止物质析出

冷却结晶

提纯物质过饱和析出

过滤

可溶性杂质及大部分被提纯物质存留在母液中

三、乙炔的实验式制法 :

杂质:H2S、PH3,除杂试剂:CuSO4溶液,与H2S复分解反应,与PH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饱和食盐水作用(逐滴加入):降低反应速率,提高可操控性

酸性高锰酸钾(验证还原性)、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验证不饱和性)

四、甲苯的性质

实验

苯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甲苯中滴加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五、卤代烃的实验

1、消去反应

B中水的作用(有机实验必须考虑有机物的挥发性):除去挥发出的乙醇

说明:C中用溴水,则可省略B装置

2、卤原子检验——卤代烃为非电解质

实验

卤代烃与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后,冷却,滴加足量稀硝酸条溶液呈酸性,再滴加AgNO3溶液

六、乙醇

1、消去反应

实验 现象

现象

白——Cl

浅黄——Br

黄——I

现象

分层,上层无,下层紫

溶液褪

结论

苯环是—CH3变得活泼

证明基团的相互影响

注意:温度须迅速升温至170℃

杂质:CO2、SO2(浓硫酸参与的有机实验,这两个产物为共同的产物)

加热至140℃,则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

2、催化氧化

实验

将卷曲的铜丝灼烧后,立即插入盛有乙醇的试管中,反复进行几次。

3、乙醇的氧化反应

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滴加几滴乙醇,充分振荡

现象

溶液由“橙”→“绿”

现象

铜丝:红→黑→红

试管中闻到有刺激性气味物质生成

也可改成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此氧化原理,类似于醇与Cu的催化氧化

七、苯酚

1、苯酚的溶解性、酸性

实验

(1)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

(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

(3)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2、苯酚与“浓溴水”反应——苯酚检验

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逐滴加入饱和溴水,边加变振荡

产生白沉淀

现象

白浑浊液体(常温下,溶解度不大)

浑浊液体变澄清

澄清液体浑浊

说明:为取代反应,取代酚羟基的邻对位,别的酚遇溴水能否反应看有无位置,且别的酚现象不一定有“沉淀”

3、酚的显反应

酚遇FeCl3溶液“显”,苯酚为紫,别的酚能显,但颜不一

八、醛(某些糖类或水解产物)

1、银镜反应

实验 现象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边溶液中:白沉淀→澄清,加热后,试管壁加边振荡,逐滴加入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上有光亮的银镜产生,试管中有黑物质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再滴入几(Ag)生成

滴乙醛,振荡后放在热水浴中温热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

新制Cu(OH)2悬浊液配制: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要确保NaOH过量,溶液

显碱性)

新制Cu(OH)2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醛,加热(直接酒精灯加热,产生红沉淀。

【说明】上述两法检验醛基,需要注意糖类的水解产物检验时(酸做催化剂),需加NaOH溶液调溶液至碱性在滴加检验试剂。

九、蛋白质的性质

1、盐析(轻金属盐或铵盐)——可逆(加水溶解)

实验: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轻金属盐或铵盐,溶液变浑浊,继续加水,溶液变澄清

2、变性——不可逆(加水不溶解)

条件: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强酸碱,重金属盐、乙醇、丙酮等

实验:蛋白质溶液,加热(或加入醋酸铅溶液),溶液变浑浊,加水不溶解

3、颜反应——含苯基的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一、中和热测定

注意事项:酸(或碱)需要过量,确保另一种物质被完全消耗;碎泡沫塑料作用:减少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作用:搅拌,减少热量损失

数据处理:若出现偏差较大的实验组,则直接舍弃

结果计算: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中和热)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实验

按图安装两套装置,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大小形状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和4OmL 4mol/L的硫酸,比较二者收集10mLH2所用的时间。

说明:速率的测定,即抓住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来分析即可。如果只是一个粗略的分析外因对速率影响时,一定要有一个明显的现象差别才行。

例: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滴加指示剂,由于反应极快,所以无法从颜的变化判断外因对速率的影响。

又如:用到有颜物质(高锰酸钾、重铬酸钾)时,需要注意“量”

有物质量过多,颜变化不明显,最好是有物质稍微少一点,看“褪时间”的长短,但是有物质太少,如只加入几滴,就算与其反应的几个溶液的浓度有差异,但是有物质量太少,反应时间太短,加上被稀释,同样没法区别。

三、酸性强弱验证实验

实验

向两支分别盛有0.1mol/L醋酸和饱和硼酸的试管中滴加等浓度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四、酸碱中和滴定

1、仪器 2、使用方法:

现象

醋酸试管中,产生气泡;硼酸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装置

结论:酸性:醋酸>碳酸>硼酸

【滴定管装液注意事项】

滴定管

不能装试液

原因

3、滴定操作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滴定

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塞)

不能装碱性溶液

SiO2+2OH=SiO32+H2O(粘住)

——简式滴定管(下端有橡胶管)

不能装酸性、强氧化性、有机溶剂等

腐蚀橡胶管

4、终点

反应终点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

滴定终点

通过指示剂颜变化来判断

(1)终点描述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由×××变成×××,且半分钟内不变

(2)指示剂选择

指示剂

甲基橙

酚酞

【例】

终点物质溶液性质

指示剂

终点颜变化

终点物质溶液性质

指示剂

终点颜变化

(3)其他特殊滴定终点描述

本身有颜的物质——不需再加指示剂

适用物质

强酸、弱碱

终点颜、性质

橙(酸性)

强酸、强碱;强碱、弱酸 无(酸滴碱),浅红(碱滴酸)(中性或者碱性)

盐酸滴定NaOH溶液 NaOH溶液滴定盐酸

NaCl溶液,中性

由 变成

盐酸滴定氨水

NH4Cl溶液,酸性

由 变成 由 变成

由 变成

氨水滴定盐酸 如高锰酸钾:

被滴

溶液由“紫”变成XXX(反应后溶液颜)

五、沉淀转化

实验

想AgNO3溶液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白沉淀生成。向其中滴加足量KI溶液;再向其中滴加适量Na2S溶液。

结论 溶解度:AgCl>AgI>Ag2S

现象

白沉淀→黄→黑

滴定

溶液由原变成浅紫(红)

【说明】沉淀转化问题:一个沉淀生成所需离子必须来自“另一个沉淀物”,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沉淀发生转化;沉淀转化只能说明“溶解度”大小,而Ksp的大小得看组成是否相似,相似还可以得出KSP关系。

yy金牌艺人有哪些-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46227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18 08:47:3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