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习题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课文内容填空专项习题含答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日积月累与名著拓展。
1.到了清明时节,我们就会想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跟爱学习的小东在一起学习进步了,而小强自从跟爱打游戏的小陈一起玩后,也迷上了游戏。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8字成语)
3.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故事里蕴含着___________。“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_。
4.《绿野仙踪》中的多萝茜最后靠______________回到了故乡。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都是描写的________(季节)的景,里面描写的动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节时路上的情景,“借问酒家何处有?”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3.在《我变成一棵树》一文中,英英不想回家吃饭,想的是自己变成
_____________。
4.犯错不要紧,只要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关于“改过”的名言我知道有:___________。
三、教材回顾。
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咏秋。在刘禹锡眼中,秋是“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的宁静素雅;在叶绍翁眼中,秋是“___________,江上秋风动客情”的思乡情切;在苏轼眼中,秋是“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的鼓励劝勉。我还积累了许多描写秋天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课文中让人敬佩的人物有:不懂就问的_______,循循善诱的_______,机智救出落水孩子的________,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工作的________。还有一些可爱的动物朋友:搭船的_________,带刺的朋友_______,帮助红头脱险的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垂柳把(_________)当作梳妆的(________),山溪像(_______)一样平静。
2.《论语》一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了我们知错就改的重要性。
3.《剃头大师》一文主要写了“我”为(_________)的经过;冰心奶奶儿时最喜欢的游戏是(__________);宋庆龄奶奶小的时候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4.《童年的水墨画》一共描述了(_________)幅画面,分别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童年生活的
(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___________),有过则改。
五、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小燕子带了它的____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__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____,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里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特点是
______。
2.《花钟》一文中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鲜花开放时的状态:牵牛花____,蔷薇___,睡莲__,万寿菊____,烟草花__,月光花___,昙花_____。
3.“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两句诗出自____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写春天的诗句我还知道:____,____。
4.《鹿角和鹿腿》讲述了一只鹿从狮口逃生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
六、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洞庭》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在诗中,“和”字解释为
______________,“潭面”是指______________;“青螺”是指
______________。诗中的“镜”、“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_______。它把红给了________,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___________。秋雨是神奇的,它还会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我也能仿写一句)由火红的枫叶,我不由得想起杜牧的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2.秋送来了寒意,勾起了思乡情,叶绍翁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上秋风动客情。”张继诵:“月落乌啼霜满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____________的一篇著名童话。文中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产生
各种幻象,表达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内外内容填空。
1.这学期,我们随着课文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1)当我们看到天门山,便会吟诵________写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主要描绘的是__________的景,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还来到湖南省,与诗人刘禹锡一起欣赏月光下的洞庭湖:
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2.课文还让我们认识了砸缸救人的______,冷静又沉着;用________鼓励残疾同学的孩子们;炮火中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____________。3.传承经典:
《梅花》——___________,为有暗香来。
《题西林壁》——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
勿以善小而不为,__________。
九、古诗、课文填空。
1.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泥融飞燕子,_________。 [唐] 杜甫《绝句》
2._________,________。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梅子黄时日日晴,__________。绿阴不减来时路,___________? [宋]曾几《三衢道中》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忆江南? [唐]白居易《忆江南》
5.一身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尾巴,那样可爱的
_______的小燕子。郑振铎《燕子》
6.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______,______雪白的衣裳,_______阳光里。
_______吹过来,我就翩翩______,雪白的衣裳________。叶圣陶《荷花》
十、课文回顾。
1.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A.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
B.水光潋滟晴方好,________。
C.遥望洞庭山水翠,________。
D._________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上述诗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____,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是
____。(填序号)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欣赏了____、____的西沙岛,游览了既___又____的海滨小城,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诱人,是______,也是______。
十一、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梅子黄透了的时侯,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这是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描述的情景。
3.《燕子》一文中,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燕子的__________(外形特点飞行姿态),作者是按照_______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的;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燕子的________(外形特点飞行姿态)。课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十二、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远上寒山石径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以上诗句描写的都是_______(季节)的景,我还能写出两个描写这个季节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课文我们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来到了南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
_______,去过北方美丽的___________;还认识了破缸救人的__________,炮火中坚守“手术台就是阵地”的_________。
十三、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搭船的鸟》中搭“我们”船的是一只美丽的_______,它有一张_______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