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系列(人教版2019)

更新时间:2023-07-18 23:02:06 人在看 0条评论

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化学系列(人教版2019)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
教材以目前已知物质中绝大多数种类都属于有机物的事实,冲击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发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有机物的数量如此紧多”,由此引入碳原子成健特点的教学主题。在学生初步了解统经和有机物的站构特点之后,教材设置栏目世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指出一些含规是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并由此推调统经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编排上依次从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用途这几个方面介绍常
见有机物,给出在中学阶段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流程,建立认知模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体会物质结构对性质和用途的决定作用。
二、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真研究,在问题中建立思维模型、在任务中用思维模型。整体构思及课时安排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课时安排
课时1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辨识
1. 能辨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
2. 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共价键的类型。
课时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
1. 了解甲烷和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掌握取代反应概念,学会辨识取代反应。
2. 认识乙烯加成、加聚反应,知道乙烯与水加成反应可以转化为乙醇。
3. 学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能转化为乙酸,了解有机反应的特点。
4. 掌握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认识到有机物在转化过程中碳骨、官能团发生的变化。
课时3
重要有机物的结构、性质与用途
1. 依据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结构特征,可初步解释和推断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依据性质可以分析和预测用途;
2. 请列表总结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烯、聚乙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分子结构、性质和用途,进一步认识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
任务
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1:
碳原子成键方式
【使用模型研究物质结构】
将微观的分子结构通过模型呈现出来,便于我们了解分子中原子的结合方式与空间位置关系,获取更多的结构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计算机对物质结构进行模拟和计算。
【探究活动】碳原子成键方式
【探究活动】用2个碳原子,氢原子数目任选,拼插出你认为合理的有机物,并说明理由。
【探究活动】碳的骨架有哪些连接方式?
1、用3个碳原子、拼插你认为合理的有机物的碳骨架
2、用4个碳原子,以碳碳单键相连,拼插你认为合理的有机物的链状骨架
【小结】
本节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较多,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特点与无机物相比也存在巨大类异。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接受这些内容,应该通过大最示意图直观地微观格构,并在栏目中使用了分子结构模型,促使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从平面层次上升到立体层次,由实物模型转化为头脑中的思维模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任务
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2
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探究活动】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
【拓展延伸】同系物
(1)定义: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2) 同系物的特点:通式相同、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分子式不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
【拓展延伸】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1) 同分异构体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体现象。
(2)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体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如: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任务
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3
依据碳骨架、官能团对有机物进行分类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24480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7-18 23:02:0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