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云飞长考
淮阴侯列传原文及翻译节选-
2023年2月14日发(作者:猫和狗的故事作文6篇)
夸奖写文章好的歇后语
【篇一:夸奖写文章好的歇后语】
关于赞誉夸奖的歇后语
【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哼哈二将:佛教称
守护庙门的两员神将,形象凶恶。小说《封神演义》把他们描写成
有法术的监督押运粮草的官,一个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能口哈黄
气擒将。本义指哼哈二将即使守不住庙,样子也能够吓人。比喻人
即使压不住阵,也能起威吓作用。浩然《艳阳天》一二章:有咱们
俩在干部里边掺和着,不管他拿咱们当不当神仙拜,咱们俩总是把
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斑鸠不下树―――嗉里有食】嗉:嗉子,也叫嗉囊,鸟类器官的
一部分,在食道下部,用来储存食物。比喻人肚子不饿或心里有主
意。陈作诗《万局长也有难念的经》:俗话说,斑鸠不下树,嗉里
有食。别看山妮生在山沟沟,长在山沟沟,成天价不言不语,凭她
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早拨上了小九九。
☆亦作[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陈登科《风雷》一部三七章:
算啦,算啦,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他饿了,自己会回来的。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指高明的人。罗旋《南国烽烟》一
部七:我又把你好有一比:半天云里拍巴掌。
陈尚仁忙问:此话怎讲?尤占魁说:高手!
【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功)之臣】乌纱:即乌纱帽,封建时代
文官戴的一种帽子。旧法弹棉花用弓来操作。
弓谐功。指有功劳的人。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六:赵大娘
说:哎哟!玉海!你李大哥!你们是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功)之臣哪!
【额角上放扁担―――头挑】额:指人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位,
也称额头,俗称脑门。额头角上放扁担,用头来挑。这是一种想
象。指本领大,数第一。程瞻庐等《唐祝文周四杰传》八二回:华
安兄弟的本领实在高妙。好有一比,好比额角上放扁担,叫做头挑。
【额壳上糊溏鸡屎―――上酱(将)】额壳:脑门子。溏鸡屎:稀的鸡
屎。脑门子上糊了溏鸡屎,像是涂上了酱。
酱谐将。本义指军衔中将官的一级。用时指能力强的人。陈木香
《出傻气》:张炊委收鱼钱,真是额壳上糊溏鸡屎―――上酱(将)!
只要他肯出面,一定马到!
【二更打两下―――碰点了】旧时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巡夜人每
到一更,便敲梆子或锣报时。二更时分无意中敲打了两下,碰对点
儿了。指事情碰巧了。单田芳等《大明英烈传》一五回:你们要买
马呀?这真是二更打两下―――碰点了,我正想拍卖。
【二十四磅榔头敲钢板―――当当响】磅:英美制重量单位。用二
十四磅重的榔头敲钢板,会发出当当的响声。本义指榔头敲钢板,
响声很大。形容人名气很大,也指说话的声音很洪亮。王宗仁《,
在北京拐弯》二章:至于在北平,傅作义的名字就更是二十四磅榔
头敲钢板―――当当响。
☆亦作[榔头敲钢板―――叮当响]李炳镇《夫妻之间》:他性格憨直,
爱冲动,讲起话粗喉咙大嗓,就像榔头敲钢板―――叮当响。
【放屁踢响瓜―――赶对点了】放屁时正好踢着一个响瓜,赶巧了。
指事有凑巧。王波《女秘书去毛家湾》:他一边走,一边大声嚷似
地说:这不是放屁踢响瓜―――赶对点了吧?你们说说,这是怎么回
事?
【飞机上挂暖瓶―――水瓶(平)高】热水瓶挂在飞机上,飞上了高空。
水瓶谐水平。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李存葆《高山下的花
环》四:指导员,你讲得很不错!飞机上挂暖瓶,你水瓶(平)高得很!
☆亦作[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平)]焦祖尧《魔棒这里是湛蓝
的天》四:好好好,你是电线杆上吊暖壶,高水瓶(平);你水平高怎
么不当组织部长,啊?
【狗撵鸭子―――呱呱叫】呱呱:拟声词,模拟鸭子的叫声。形容
非常好。张行《血泊火海》一○章:你们这个姓石的大师傅,硬是狗
撵鸭子,呱呱叫!☆亦作[狗赶鸭子―――呱呱叫]欧阳敏《新来的团
委书记》:他是七级烧焊师傅,人称建厂元勋,论技术是狗赶鸭
子,呱呱叫的,可就是脾气有点怪癖。
[狗咬鸭子―――呱呱叫]夏友梅《三状元争聘记》:大家一致公认
你是鸭司令,说明你养鸭才真正是狗咬鸭子,呱呱叫!
【何家的姑娘姜家的婆娘―――姜何氏(刚合适)】婆娘:已婚女子。
姜何氏谐刚合适。用时指刚符合要求。欧阳平《黑凤凰》一三:
五妹今年也有三十岁了,人样子还看得,也很正经我看配你嘛!才叫
何家的姑娘姜家的婆娘―――姜何氏(刚合适)。
【花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或境况更加
美好。聂海《靠山堡》一○:乔保差点跳起来,说:这好呀,这好
呀,要真的能把水库修成,去掉天旱水淹这两顶愁帽子,咱村就成
了花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了,瞧有多好!
【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都当当响】脚杆子:腿。本义指腿
上绑了大锣,走到哪里都敲得当当响。形容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
干得十分出色或很有名气。马继红等《石门开》一一章:在咱们团,
一营、三营都是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都当当响的光荣部队。
☆亦作[脚上绑铃当―――走哪响到哪]柳炳仁《玉树琼花》一○章二
四:咱们团,在中,初露锋芒;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在朝鲜战场
上,声名显赫;搞建设,贡献不小。真是脚上绑铃当―――走哪响到
哪。
【金刚钻穿透钢板―――过硬】金刚钻:金刚石,也叫钻石,是已
知的最硬的物质。本义指金刚钻穿透了硬钢板。用时指人经得住严
格的考验。赵亮《浮桥飞架》:莫看我们山娃子刚刚入伍两年多,
那思想和技术可是金刚钻穿透钢板―――过了硬的。
【就坎骑驴―――正合好】坎:人工筑成的或田野上自然形成的像
台子状的东西。登上土坎,一迈腿就能跨上驴背。指某种条件正好
符合客观需要。刘颖南《乡土》:谭美花没听别人说过马俊在女人
面前犯过傻,找人搭了桥,自己的事自己办,来了一个就坎骑
驴―――正合好。
【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本义指瞌睡的时候撞着了枕头,正
合适。比喻正合心意。《三宝太监西洋记》七九回:正在愁烦,只
见番王吩咐左右道:天色已晚,我就在这里斋戒沐浴,奉祀佛爷爷。
你们都要各自精洁。
王明说道: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哩。
☆亦作[瞌睡碰枕头―――对路]武剑青《云飞嶂》九章:你是讲土匪
吧,瞌睡碰枕头,对路!我正想抓几个来问问匪情哩!
【腊月十五的门神―――热家货】门神:旧俗贴在门上的神像,有
秦琼、尉迟恭或神荼、郁垒等,迷信的人认为他们能驱逐鬼怪。按
旧俗,前夕家家要贴门神,所以腊月十五前后的门神成了热门货。
指格外受人喜爱或被人追求的人或物。崔复生《太行志》二七章:
况且柳景仙这娘们儿心眼儿好哩,俺们是邻居,我摸脾性。赶紧拿
主意吧,腊月十五的门神,热家货。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顶:相当,抵。比喻多的人一个可顶
几个用。袁静《淮上人家》三章一一:老将出马,一个顶俩,你爹
给人扳了十几年的船,识水性啊,这一条就比你们强吧?☆亦作[老
将出马―――一个顶仨]草明《爱情》:老将出马,一个顶仨!林升
平也张大了嘴,拼命给自己厂子的人助威。
【老生戴胡子―――正扮(办)】老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中、
老年男子,在古典戏中挂胡须,也叫须生。本义指老生戴胡须是正
式的打扮。
扮谐办。用时指事情处理得很得当。郭澄清《龙潭记》一二章:
他们不进屋,是老生戴胡子―――正扮(办)!这两块料,一个是叔公
公,一个是大伯哥,那新娘子的屋里,是他们去的个地界儿吗?
【老鼠跌在米囤里―――再好没有了】米囤():用席子、竹篾、荆条
等围成的盛米的器具。本义指老鼠掉进米囤就有米吃了,是它最高
兴的事。用时指最好不过了。高晓声《闹地震》二:二篇陈慧芳有
一副现现成成的家当,只要他能嵌得进去,便是人财两得,老鼠跌
在米囤里,再好没有了。
【老太太卧鸡蛋―――一勺一个】卧鸡蛋:把鸡蛋去壳,整个儿放
在水里煮,也称卧果儿。本义指老太太卧的鸡蛋全是完整的,一勺
可盛一个。用时指用某种方法效果极佳,肯定灵验。石磅《混血》
七:我听队里的老娘们儿告诉我,说白石砬子上的水冬瓜树上寄生
着一种不老草,治你这个病是老太太卧鸡蛋―――一勺一个!
【冷水洗玻璃―――清清白白】本义指玻璃被洗得清洁透明。用时
指事情清楚明白。也指为人清白,没有污点。邹郎《死桥》上二○:
有道是冷水洗玻璃―――清清白白。国光小学又不是阎王殿,有什
么好怕的!
【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本义指两个哑巴见面,无话可说。
用时指没有什么缺点可指责或挑剔的。金河《龙驹传》:这个小伙
子叫李长明外形真有点像龙驹,谁见了谁都喜欢。论干活,可跟龙
驹不一样,那是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
☆亦作[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话说]李自由《不夜的山村》二三:
怎么样?机手同志,这机器好不好啊!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话说。
刘东海俏皮地说。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磨盘:磨的底盘,上面有许多条凿
出的沟槽。指可走的路子很多。张帆《长城内外》五五章:我们大
体规定各师的行军路线。具体哪条路,由各部队自行确定。这样,
山地分头行军,就如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帽子烂了边―――顶好】帽子的檐儿虽烂了,可帽子顶还完好。
顶:双关,用时是副词,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李自由《不夜的
山村》一三:其他人都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只能打
呵声,有的说蛮好,有的说帽子烂了边―――顶好。
☆亦作[帽子破了边―――顶好]柳炳仁《玉树琼花》七章一七:哈大
虎琢磨了一会,一拍大腿,叫道:帽子破了边―――顶好!叫地火
龙,要得!要得!
【没牙老娘吃豆腐―――正是可口的菜】本义指菜正合口味。用时
指人恰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王中文《忠义梦》二一回:没牙老娘
吃豆腐,正是可口的菜,但听一阵刀剑鸣击,人哭马啸,二十多个
强人,全被吕、乐二人撂倒。
【庙里撞钟―――惊(精)神】本义指在庙里撞钟,惊动了神。
惊谐精。用时指有神采,有活力。郝艳霞等《十二寡妇出征》一六
回:金达森往下一看,城下来的这员宋将白马银枪,长得面如白玉,
眉清目秀,那真是庙里撞钟―――惊(精)神哪!
【牛角套笋壳―――太合适】形容巧合或恰到好处。武剑青《云飞
嶂》一七章四:我正找不到门路,碰见了你,真是牛角套笋壳,太
合适了。
☆亦作[牛角套竹笋―――正合适]武剑青《流星》一八章:你呀,想
套我的话!不愧叫做假圆。假者,心术不正;圆者,圆滑也。前两年我
赠给你这个雅号,就像牛角套竹笋,正合适!
相关文章:
【篇二:夸奖写文章好的歇后语】
【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哼哈二将:佛教称
守护庙门的两员神将,形象凶恶。小说《封神演义》把他们描写成
有法术的监督押运粮草的官,一个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能口哈黄
气擒将。本义指哼哈二将即使守不住庙,样子也能够吓人。比喻人
即使压不住阵,也能起威吓作用。浩然《艳一阳一天》一二章:“有
咱们俩在干部里边掺和着,不管他拿咱们当不当神仙拜,咱们俩总
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斑鸠不下树———嗉里有食】嗉:嗉子,也叫嗉囊,鸟类消化器
一官的一部分,在食道下部,用来储存食物。比喻人肚子不饿或心
里有主意。陈作诗《万局长也有难念的经》:“俗话说,斑鸠不下树,
嗉里有食。别看山妮生在山沟沟,长在山沟沟,成天价不言不语,
凭她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虽然嘴上不说,心里早拨上了小九
九。”☆亦作[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陈登科《风雷》一部三
七章:“算啦,算啦,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他饿了,自己会回
来的。”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指高明的人。罗旋《南国烽烟》一
部七:“‘我又把你好有一比:半天云里拍巴掌。’陈尚仁忙问:‘此话
怎讲?’尤占魁说:‘高手!’”
【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鸣”谐“名”。用时指名声
传到了外面,许多人都知道。扎拉嘎胡《草原雾》三章二:“过去两
年多,薛工程师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还不是他和
阿厂长一块研究出了塔林矿石与外地富矿混合冶炼的结果吗?”☆亦
作[窗户孔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李科长三难炊事班》:
“‘常胜连’炊事班早就是窗户孔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他
们连队的伙食搞得是饭菜口味好,顿顿花样新,成了一团一里先进
食堂的尖子。”[窗棂纸吹喇叭———鸣(名)声在外]王洪钧等《智
俘惊弓鸟》:“一直没有吭声的志勇,这会儿听到刘虎为六十六师大
吹大擂,心里窝火,便插了一句:‘俺们师也是窗棂纸吹喇叭———
鸣(名)声在外罢了。’”[窗户外头吹喇叭———鸣(名)声在外]邢
院生《叛女》八:“哼,晚香玉早就是窗户外头吹喇叭———鸣(名)
声在外啦。”
【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功)之臣】乌纱:即乌纱帽,封建
时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旧法弹棉花用弓来手工一操一作。“弓”谐
“功”。指有功劳的人。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六:“赵大一娘一
说:‘哎哟!玉海!你李大哥!你们是戴着乌纱弹棉花,有弓(功)
之臣哪!’”
【额角上放扁担———头挑】额:指人眉一毛一以上头发以下的部
位,也称“额头”,俗称“脑门”。额头角上放扁担,用头来挑。这是
一种想象。指本领大,数第一。程瞻庐等《唐祝文周四杰传》八二
回:“华安兄弟的本领实在高妙。好有一比,好比‘额角上放扁担,叫
做头挑’。”
【额壳上糊溏鸡屎———上酱(将)】额壳:脑门子。溏鸡屎:稀
的鸡屎。脑门子上糊了溏鸡屎,像是涂上了酱。“酱”谐“将”。本义
指军衔中将官的一级。用时指能力强的人。陈木香《出傻气》:“‘张
炊委收鱼钱,真是额壳上糊溏鸡屎———上酱(将)!’‘只要他肯出
面,一定马到成功!’”
【二更打两下———碰点了】旧时人们把一一夜分为五更,巡夜人
每到一更,便敲梆子或锣报时。二更时分无意中敲打了两下,碰对
点儿了。指事情碰巧了。单田芳等《大明英烈传》一五回:“你们要
买马呀?这真是二更打两下———碰点了,我正想拍卖。”
【二十四磅榔头敲钢板———当当响】磅:英美制重量单位。用二
十四磅重的榔头敲钢板,自然会发出当当的响声。本义指榔头敲钢
板,响声很大。形容人名气很大,也指说话的声音很洪亮。王宗仁
《历史,在北京拐弯》二章:“至于在北平,傅作义的名字就更是二
十四磅榔头敲钢板———当当响。”☆亦作[榔头敲钢板———叮当响]
李炳镇《夫妻之间》:“他一性一格憨直,一爱一冲动,讲起话粗喉
咙大嗓,就像榔头敲钢板———叮当响。”
【放屁踢响瓜———赶对点了】放屁时正好踢着一个响瓜,赶巧了。
指事有凑巧。王波《女秘书去一毛一家湾》:“他一边走,一边大声
嚷似地说:‘这不是放屁踢响瓜———赶对点了吧?你们说说,这是
怎么回事?’”
【狗撵鸭子———呱呱叫】呱呱:拟声词,模拟鸭子的叫一声。形
容非常好。张行《血泊火海》一○章:“你们这个姓石的大师傅,硬
是狗撵鸭子,呱呱叫!”☆亦作[狗赶鸭子———呱呱叫]欧一阳一敏
《新来的一团一委书记》:“他是七级烧焊师傅,人称‘建厂元勋’,
论技术是‘狗赶鸭子,呱呱叫’的,可就是脾气有点怪癖。”[狗咬鸭子
———呱呱叫]夏友梅《“三状元”争聘记》:“大家一致公认你是‘鸭
司令’,说明你养鸭才真正是狗咬鸭子,呱呱叫!”
【何家的姑一娘一姜家的婆一娘一———姜何氏(刚合适)】婆一
娘一:已婚女子。“姜何氏”谐“刚合适”。用时指刚符合要求。欧一
阳一平《黑凤凰》一三:“五妹今年也有三十岁了,人样子还看得,
也很正经……我看配你嘛!才叫‘何家的姑一娘一姜家的婆一娘一—
——姜何氏(刚合适)’。”
【花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或境况更加
美好。聂海《靠山堡》一○:“乔保差点跳起来,说:‘这好呀,这好
呀,要真的能把水库修成,去掉天旱水淹这两顶愁帽子,咱村就成
了花绸子上绣牡丹,锦上添花了,瞧有多好!’”
【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都“当当”响】脚杆子:腿。本义指
腿上绑了大锣,走到哪里都敲得当当响。形容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
都干得十分出色或很有名气。马继红等《石门开》一一章:“在咱们
一团一,一营、三营都是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都‘当当’响的光荣
部队。”☆亦作[脚上绑铃当———走哪响到哪]柳炳仁《玉树琼花》
一○章二四:“咱们一团一,在抗日战争中,初露锋芒;在解放战争
中,屡建战功;在朝鲜战场上,声名显赫;搞社会主义建设,贡献
不小。真是脚上绑铃当———走哪响到哪。”
【金刚钻穿透钢板———过硬】金刚钻:金刚石,也叫钻石,是已
知的最硬的物质。本义指金刚钻穿透了硬钢板。用时指人经得住严
格的考验。赵亮《浮桥飞架》:“莫看我们山娃子刚刚入伍两年多,
那思想和技术可是金刚钻穿透钢板———过了硬的。”
【就坎骑驴———正合好】坎:人工筑成的或田野上自然形成的像
台子状的东西。登上土坎,一迈腿就能跨上驴背。指某种条件正好
符合客观需要。刘颖南《乡土》:“谭美花没听别人说过马俊在女人
面前犯过‘傻’,找人搭了桥,自己的事自己办,来了一个就坎骑驴—
——正合好。”
【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本义指瞌睡的时候撞着了枕头,正
合适。比喻正合心意。《三宝太监西洋记》七九回:“正在愁烦,只
见番王吩咐左右道:‘天色已晚,我就在这里斋戒沐浴,奉祀佛爷爷。
你们都要各自一精一洁。’王明说道:‘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
哩。’”☆亦作[瞌睡碰枕头———对路]武剑青《云飞嶂》九章:“你是
讲土匪吧,瞌睡碰枕头,对路!我正想抓几个来问问匪情哩!”
【腊月十五的门神———热家货】门神:旧俗贴在门上的神像,有
秦琼、尉迟恭或神荼、郁垒等,迷信的人认为他们能驱逐鬼怪。按
旧俗,春节前夕家家要贴门神,所以腊月十五前后的门神成了热门
货。指格外受人喜一爱一或被人追求的人或物。崔复生《太行志》
二七章:“况且柳景仙这一娘一们儿心眼儿好哩,俺们是邻居,我摸
脾一性一。赶紧拿主意吧,腊月十五的门神,热家货。”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顶:相当,抵。比喻经验多的人一个
可顶几个用。袁静《淮上人家》三章一一:“‘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你爹给人扳了十几年的船,识水一性一啊,这一条就比你们强
吧?”☆亦作[老将出马———一个顶仨]草明《一爱一情》:“‘老将出
马,一个顶仨!’林升平也张大了嘴,拼命给自己厂子的人助威。”
【老生戴胡子———正扮(办)】老生:戏曲中生角的一种,扮演
中、老年男子,在古典戏中挂胡须,也叫须生。本义指老生戴胡须
是正式的打扮。“扮”谐“办”。用时指事情处理得很得当。郭澄清
《龙潭记》一二章:“他们不进屋,是‘老生戴胡子———正扮
(办)!’这两块料,一个是叔公公,一个是大伯哥,那新一娘一子
的屋里,是他们去的个地界儿吗?”
【老太太卧鸡蛋———一勺一个】卧鸡蛋:把鸡蛋去壳,整个儿放
在水里煮,也称卧果儿。本义指老太太卧的鸡蛋全是完整的,一勺
可盛一个。用时指用某种方法效果极佳,肯定灵验。石磅《混血》
七:“我听队里的老一娘一们儿告诉我,说白石砬子上的水冬瓜树上
寄生着一种‘不老草’,治你这个病是‘老太太卧鸡蛋———一勺一
个!’”
【冷水洗玻璃———清清白白】本义指玻璃被洗得清洁透明。用时
指事情清楚明白。也指为人清白,没有污点。邹郎《死桥》上二○:
“有道是冷水洗玻璃———清清白白。国光小学又不是阎王殿,有什
么好怕的!’”
【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本义指两个哑巴见面,无话可说。
用时指没有什么缺点可指责或挑剔的。金河《龙驹传》:“这个小伙
子叫李长明……外形真有点像龙驹,谁见了谁都喜欢。论干活,可
跟龙驹不一样,那是两个哑巴见面———没说的。”☆亦作[两个哑巴
睡一头———没话说]李自一由《不夜的山村》二三:“‘怎么样?机
手同志,这机器好不好啊!’‘两个哑巴睡一头———没话说。’刘东海
俏皮地说。”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磨盘:磨的底盘,上面有许多条凿
出的沟槽。指可走的路子很多。张帆《长城内外》五五章:“我们大
体规定各师的行军路线。具体哪条路,由各部队自行确定。这样,
山地分头行军,就如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帽子烂了边———顶好】帽子的檐儿虽烂了,可帽子顶还完好。
顶:双关,用时是副词,表示程度最高。指最好。李自一由《不夜
的山村》一三:“其他人都是门外汉,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件事,只能
打‘呵’声,有的说‘蛮好’,有的说‘帽子烂了边———顶好’。”☆亦作
[帽子破了边———顶好]柳炳仁《玉树琼花》七章一七:“哈大虎琢
磨了一会,一拍大一腿,叫道:‘帽子破了边———顶好!叫“地火
龙”,要得!要得!’”
【没牙老一娘一吃豆腐———正是可口的菜】本义指菜正合口味。
用时指人恰好成为被消灭的对象。王中文《忠义梦》二一回:“‘没牙
老一娘一吃豆腐,正是可口的菜’,但听一阵刀剑鸣击,人哭马啸,
二十多个强人,全被吕、乐二人撂倒。”
【庙里撞钟———惊(一精一)神】本义指在庙里撞钟,惊动了神。
“惊”谐“一精一”。用时指有神采,有活力。郝艳霞等《十二寡一妇
出征》一六回:“金达森往下一看,城下来的这员宋将白马银一枪一,
长得面如白玉,眉清目秀,那真是庙里撞钟———惊(一精一)神
哪!”
【牛角套笋壳———太合适】形容巧合或恰到好处。武剑青《云飞
嶂》一七章四:“我正找不到门路,碰见了你,真是牛角套笋壳,太
合适了。”☆亦作[牛角套竹笋———正合适]武剑青《流星》一八章:
“你呀,想套我的话!不愧叫做假圆。假者,心术不正;圆者,圆滑
也。前两年我赠给你这个雅号,就像牛角套竹笋,正合适!”
【暖水瓶———外头冷,里头热】暖水瓶盛满热水后,外壳虽凉,
瓶内却很热。比喻人外表看似冷淡,内心却充满热情。含褒义。林
予等《咆哮的松花江》一九章:“我这个人是属暖水瓶的,别看外头
冷,里头热着哪!”☆亦作[热水瓶———表面冷,心里热]王英先
《枫香树》二六章:“林瑛的脸一红:‘喜姑,我不是说你一妈一不好,
你一妈一是个热水瓶,表面冷,心里热。’”
【胖老婆骑瘦驴———肥瘦相搭】比喻双方取长补短,正好。李准
《李双双小传》:“你们跟我们合哪,是胖老婆骑瘦驴———肥瘦相
搭呗!”
【菩萨背后一个窟窿———庙(妙)透了】本义指庙墙有了洞。“庙”
谐“妙”。形容非常好,好极了。张恩忠《龙岗战火》一一章三:“窑
洞外,早已响起杨爷爷的声音:‘司令员也在这里呵,那就菩萨背后
一个窟窿———庙(妙)透了。’”☆亦作[三个菩萨堂———庙庙庙
(妙妙妙)]晓音《三连官》:“小何姑一娘一这一着,真是三个菩萨
堂———庙庙庙(妙妙妙)。”[和尚到了家———庙庙庙(妙妙妙)]
罗旋《南国烽烟》一部一三:“陈尚仁低声告诉说:‘这个比方不甚恰
当。’尤占魁便说:‘那就好比:和尚到了家———庙(妙)庙(妙)
庙(妙)!’”[和尚的房子———庙(妙)]曾辉《八月雪》三章:“你
看,这字真算得上和尚的房子,庙(妙)吧。”
【墙头吹喇叭———内外都响】本义指站在高墙上吹喇叭,墙里墙
外都能听见。用时指人的技艺高强,名声很大。何琼崖《金陵风云
录》五:“徐队长,你的工夫,小弟佩服得五体投地,但真正知道你
功力的人还不多,你与洋博士何晶小一姐一试身手,那名声墙头吹
喇叭———内外都响啦!”
【“巧”她爹打“巧”她一娘一———“巧”极了】形容非常凑巧。王朝
柱《龙云和蒋介石》三部二二:“说实话,俺盼望见到的就是您。今
天,真是‘巧’她爹打‘巧’她一娘一———‘巧’极了。”
【秦琼的马———膘在内里】秦琼:唐初将领,隋末时曾参加农民
起义,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秦琼的黄膘马,看似骨瘦如柴,却有
一身内膘,是宝马。指外表虽不出众,内在素质却很好。马路《父
子赶集》:“我看你俩老哥是火眼金睛,准能识透货色。———咱这
猪娃可是秦琼的马———膘在内里哩!”☆亦作[秦琼的瘦马———一
身内膘]尹西农《中国魂》一章:“秦琼的瘦马———可有一身的内膘!
你胖,就能上老山吗?”
【秋后的石榴———一肚子红点子】石榴: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
实球形,种一子的外皮多一汁,呈红色,可以吃。点子:双关语。
本义指秋后熟透的石榴里全是红色的种一子。用时指人的好主意好
办法非常多。王进发《三会老丈人》:“你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人家都说你是秋后的石榴,一肚子红点子,今儿怎么一个点子也没
有?”
【三十年的寡一妇———好守(手)】本义指三十年的寡不容易守。
“守”谐“手”。指一技艺、能力很强。《三宝太监西洋记》八回:“只
见一个妖一精一管了一千只手,一万个妖一精一却不是管三万万只
手?这也真是三十年的寡一妇,好守(手)哩!”
【湿水棉花———无得弹(谈)】本义指棉花湿了就没法弹了。“弹”
谐“谈”。用时指没说的,也指没有可挑剔的地方。钟龙《王县令?批
“该嫁”》:“他家不愁吃,不愁穿,他儿子陈亚平还未有娶亲。这样
好门户,真是‘湿水棉花,无得弹(谈)’。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水面上看影子———清高】本义指从水里看倒影,又清楚又高大。
用时指人孤傲,不合群。陈定兴《香港之滨》四章四一:“过去他是
水面上看影子———清高,在缉私舰队的舰长中他的航海技术最高,
一向来只认为自己就凭技术吃饭,什么也不参加!”
【塔尖上亮相———高姿态】本义指塔尖上亮相,是在高处摆的姿
势。用时指处理矛盾冲突时态度诚恳、宽容。刘绍棠《柳伞》一章
二:“‘金印,我知道你的肚子里能跑两台拖拉机!’郁士通插科打诨,
嘻嘻哈哈,‘你就更应该塔尖上亮相,众人面前表现高姿态。’”
【泰山顶上观日出———风光看不够】在泰山顶上看日出,景色千
变万化,美不胜收。形容景色很美。柳炳仁《玉树琼花》二四章五
一:“夏实木扶着钟国仁上来了,哈大虎大声嚷道:‘钟总,快来呀,
这儿真是泰山顶上观日出———风光看不够啦!’”
【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就是稳】檀木:檀树的木材,质
地坚一硬且较重。本义指檀木雕刻的菩萨像,虽然不灵验,却分量
重,放得稳。用时指人办事稳妥。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三
条路走中间一条,最稳当了,像我这样的人是檀木雕的菩萨,灵是
不灵,就是稳。”
【铁匠打铁———锤锤着】本义指铁匠煅打铁器,每一锤都打中工
件。比喻每一句话都说得很准确。何岳《三军过后》三四:“别白熬
油了,还是听周红姐儿说,一毛一主席的书,就是写的他们,保险
铁匠打铁,锤锤着!”
【脱了一毛一的牙刷———有板有眼】板、眼:双关语,本义指脱
了一毛一的牙刷前部露出的栽一毛一用的板和洞一眼,用时指民乐
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叫眼。形容说
话、做事有条理或合乎规矩。张作为《原林深处》上二章:“特别是
在文娱活动方面,他可真是脱了一毛一的牙刷,有板有眼,吹拉弹
唱,棋球写画,样样都来,相当活跃。”
【弯刀剁瓢背———对路子】弯刀:刀刃成弧形的刀。瓢:用对半
剖开的匏瓜做成,瓢的背面凸出。本义指用弯刀去剁瓢背,正对口。
用时指合乎要求和需要。熊尚志《藕和花的故事》九:“‘这么说,你
也算是笔杆子。你会不会写信?’石必生往嘴里塞了支香烟。‘会……’
石必生哈哈笑了:‘弯刀剁瓢背,对路子。’”
【桅杆顶上挂灯笼———有明(名)的光棍儿】桅杆:船上挂帆的
杆子。光棍儿:指聪明人。本义指桅杆顶上挂灯笼,把整个杆子都
照亮了。“明”谐“名”。用时指人聪明能干出了名。马国超等《马本
斋》一七章:“你们别瞧不起人,咱也是桅杆上挂灯笼,有明(名)
的光棍儿!”
【五齿铁耙搔一痒———硬手儿】本义指五齿铁耙自然要比手硬得
多。用时指人十分厉害或有过硬的本领。李英儒《上一代人》四:
“他知道,冷铁冰这个人,五齿铁耙搔一痒,是个硬手儿。”☆亦作
[三齿钩挠痒———硬手]李英儒《上一代人》三七:“我下决心拿三
齿钩挠痒———硬手式的工作。免得被人瞧不起。”[铁耙子搔一痒痒
———一把硬手]韶华《“未可及”别传》:“‘魏开基’成了大家所熟悉
的名字。在政研室二十来个‘笔杆子’中,他算铁耙子搔一痒痒———
一把硬手。”
【咸菜拌豆腐———那还用盐(言)】本义指咸菜本身用盐腌过,
拌豆腐时,不用再放盐。“盐”谐“言”。指用不着多说。李英儒《战
斗在滹沱河上》六:“‘小兔羔子,别光耍贫嘴,留点神看着人。’‘咸
菜拌豆腐———那还用盐(言)。’”
【小车儿不拉———推(忒)行】“推”谐“忒”。用时指完全可以。
刘流《烈火金钢》一八回:“‘肖飞同志,你们来啦?现在敌人进了俺
们的村子,看样子是要折腾折腾,你们帮忙打他一家伙行吗?’肖飞
说:‘小车儿不拉———推(忒)行呗。’”
【小车子不拉———推(忒)好了】“推”谐“忒”。忒,方言,“太”
的意思。用时指太好了。老舍《赵子曰》一五:“我还没说光哪,我
正要说那一出要是帽子上有了电灯可就‘小车子不拉,推(忒)好了’!
就是差个电灯!”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小葱是绿的,豆腐是白的,拌在一
起青白分明。指说话、办事清楚明白或为人清白、磊落。聂海《靠
山堡》六:“他当副业队长,每天大把票子从他手里过,多会儿都是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从来没出过错。”☆亦作[青菜、豆腐———
一青(清)二白]胡山源等《南明演义》二五回:“只有受得了清苦,
才能做人清白;青菜、豆腐,一清(青)二白,人吃了,从嘴里到
肚里都是干干净净的。”[青菜煮萝卜———一清二白]武剑青《云飞
嶂》六章:“为什么把乡政一府搬到罗田?为什么带罗田人来打我们?
为什么骂我们是‘反动村’?为什么绑走火生?这不是青菜煮萝卜,一
清二白吗?”[晴天挂月亮———一青(清)二白]曲波《桥隆飙》二
回:“你别‘拙老婆切面,全闹些片汤’!咱们今天得‘晴天挂月亮,一
青(清)二白’。”
【姓何的嫁给姓郑的———郑何氏(正合适)】旧时女子出嫁后要
随夫姓,要在自己的姓前加夫姓,称“某某氏”。“郑何氏”谐“正合
适”。郝艳霞等《十二寡一妇出征》一八回:“小矬子笑嘻嘻地说:
‘这个打法的名叫:姓何的嫁给姓郑的———郑(正)何(合)氏
(适)!’”☆亦作[老何家的姑一娘一嫁给老郑家———郑何氏(正
合适)]王梓夫《乡俗小记》:“你们这门亲事,是老何家的姑一娘一
嫁给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修鞋不用锥子———针(真)行】“针”谐“真”。形容非常能干。
常青《三色水》二○:“‘听脚步声就能知道是我?’‘对,你的脚步是,
抬得轻巧,落得稳重!’‘修鞋不用锥子,你可真行!’”
【雪地里走路———一步一个脚印】本义指在雪地上走路,每一个
脚印都非常清晰。形容做事脚踏实地。柳炳仁《玉树琼花》二三章
四九:“老夏,你管钱管物,我搞工程技术。职业要求咱们雪地里走
路———一步一个脚印。”
【哑巴找到一妈一一妈一———没话说】本义指哑巴找到一妈一一
妈一,高兴得有许多话想说,却说不出话来。用时指非常满意。陈
登科《风雷》一部二一章:“不仅县面粉厂和建筑公司需用芦席,其
他各厂都需要,供销社也正在组织收购。这时能有人把芦席送上门
来,简直是哑巴找到一妈一一妈一,没话说。”
【一脚踢在肚子上———碰心了】指正合乎心意。黄佩珠等《薛雷
扫北》一二回:“月红在松林里就看上了薛雷,这才苦苦阻挡金豹杀
害他。现在一听爹爹提出婚配的事情,那真是一脚踢在肚子上——
—碰心了。”
【一斤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里头了———正好】旧制一斤为十六两。
指正合适。柳青《创业史》一部二九章:“他管外事和思想教育,增
福管庄稼事务和活路安排。大家都说:一斤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里
头了,正好!”
【雨水煎茶———天上的味】本义指用天上降下的雨水煎茶,就尝
到了天上的味儿。比喻享受了别人享受不到的乐趣。袁静等《新儿
女英雄传》一九回:“一个民兵说:‘这雨还有个好处,一张嘴就喝上
水啦!’柳喜儿笑着说:‘可不!雨水煎茶,天上的味儿呢。’”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张飞一性一格粗一鲁莽撞,而穿针是
一种细活。指一性一格粗一鲁的人也有细心的时候。杨书案《九月
菊》四:“黄邺说:‘这叫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嘛!和官府斗,就得有
点心计。’”☆亦作[张飞绣花———手粗活儿细]亢君等《攻克汴京》
一九:“你还不完全了解他。他这个人,是张飞绣花,手粗活儿细。”
【张飞卖酒———拿手好戏】比喻人特别擅长的本领。李佃富等
《九花一娘一一娘一的传说》:“她从百宝囊中掏出九钩神爪,朝城
垛上一掷,那真是张飞卖酒,拿手好戏。神爪深深地嵌在城垛上。”
【掌心上出一毛一———一把老手】想象手掌心上长出许多一毛一,
成了“老手”。指人的社会、生活经验很丰富,办事很老练。姚自豪
等《特殊身份的警官》八:“此时此刻,阿胡子实在猜不透这人是什
么来头,但他到底也是掌心上出一毛一,一把老手,胆子也很大,
竟真的掮了箱子,跟着那人进了小吃店。”
【芝麻掉到针鼻儿里———碰巧】针鼻儿:针上穿线用的小孔。指
事有巧合。郑永昌等《黑虎闹东京》一八回:“这城门楼的暗室里哪
来的黑狗血呀!就恁巧。列位,这叫芝麻掉到针鼻儿里,碰巧
啦!”☆亦作[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郑永昌等《黑虎闹东京》
一四回:“呼延庆早不上擂,晚不上擂,偏在卢天官擂前呼救招婿时
上擂,并不是有意要当女婿,而是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啦。”[缺
牙巴咬虱子———碰巧]缺牙巴:牙齿不全的人。艾芜《我的旅伴》
一○:“今天真是缺牙巴咬虱子,碰巧选到一件好的了。”[缺牙巴咬虱
子———碰]艾芜《寸大哥》:“缺牙巴咬虱子,也要过碰呵,就那容
易,好多人都躲过了,偏偏你,鬼才不肯信哩!”
【芝麻掉到针尖上———难得】本义指芝麻掉到针尖上,是很难遇
到的事。用时指机遇难得。也指事情很难办到。张一弓《张铁匠的
罗曼史》四:“他眼里猛地一亮,心里说:‘一妈一呀,真是芝麻掉到
针尖上,机会难得,中,我找那大官儿去!’”☆亦作[干潭子摸鱼—
——难得]晓音《三连官》:“有人说,八十年代鸭子下水各顾各,我
虽不赞成这种论调,但像陈木生这样的优秀同志,干潭子摸鱼——
—难得哪!”
【坐在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本义指鞭炮声响在高空。
“响”谐“想”。用时指某人的想法比一般人高。也讥讽人想得过高,
不符合实际情况。柳炳仁《玉树琼花》一七章:“别看他成天不吭声,
人家是坐在飞机上放鞭炮,响(想)得高呀!”☆亦作[坐飞机放炮仗
———响(想)得高]达理《大山里的号声》:“你小子坐飞机放炮仗,
响(想)得高!庄稼院儿的后生,不言不语地要上省城考吹号?你
能挣来那碗饭?”[半空中放炮仗———响(想)得高]凌力《星星草》
三章二:“你真是半空中放炮仗———响(想)得高哇!僧格林沁是
朝廷的顶梁柱,第一名大将,又是个王一爷,你怎么能砍着他的
头?”[屎壳郎坐飞机———响(想)得高]苏炳镇《夫妻之间》一:
“当个副主任还嫌小,真他一妈一的屎壳郎坐飞机,响(想)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