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更新时间:2023-11-03 10:51:21 人在看 0条评论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关于旅游的作文8篇)

消除官本位意识-

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观察家》 2020年第5期

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特殊措施。保住亿万市场主体特别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经济回升才能有动力。

文|杨传屏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副教授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始料未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前所未有。在以习近平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目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和科学研判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境,着力帮扶它们渡过难关,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都受到较大影响,其中

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受到的冲击最大。它们规模小,资金储备少,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困难多,受疫情影响,很多企业订单减少,原材料涨价,资金周转困难,不少已关门歇业甚至倒闭。

1.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产业链条上的中小微企业生产受限。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4145亿元,同比下降16.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9.7%,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5.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许多中小微企业是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大幅下降,使得处在同一产业链上的相关小微企业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进行。

2.休闲服务和可选消费类遭受重创,服务类中小微企业收入大幅下降。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外出购物、就餐、旅游、娱乐减少,服务业受到明显冲击,营业收入呈现出“断崖式”下跌。一季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78580亿元,同比下降19.0%,全国餐饮收入60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3%。年初至今,有5328家影视公司注销或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或吊销数量的1.78倍,全国影院票房几乎归零。消费在疫情控制后虽然有了改善,但并未出现人们期望的“报复性反弹”,3月份全国餐饮收入1832亿元,同比下降46.8%,幅度之大,影响深远。原因在于人们对疫情的恐惧没有完全消除,部分居民收入减少,对收入前景更是感到担忧,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61元,同比名义增长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3.9%。

3.疫情影响增大,外向型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国际形势日益严峻。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间环节,对外依存度较高。疫情发生初期,各地工业企业春节复工时间延后,交通、物流、仓储等配套行业受限,检验检疫工作更加严格,对我国进出口产生负面影响。2月份以后,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贸易持续下行,我国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微企业,海外订单急剧减少,产业链供应链也面临新的挑战。

二、中小微企业走出疫情困境的应对路径 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采取特殊措施。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了包括“保市场主体”在内的“六保”,加强对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体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与保护。2019年末我国市场主体总数达1.2亿户,中小微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超过90%,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是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保住亿万市场主体特别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中小微企业,经济回升才能有动力,就业才有支撑。因此,要在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基础上,坚决打好中小微企业保卫战,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坚定信心,理性应对。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积极的心态,坚定的信心,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没有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发展前景,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环境没有根本变化。既要对疫情带来的冲击有充分的估计,又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更要做好远景规划,充分用好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2.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作用。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提高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真正发挥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把之前的“适当提高赤字率”中“适当”二字去掉,首提“抗疫特别国债”,把2019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改为“适当增加公共消费”。目的是要通过扩张财政,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稳定经济发展基本盘,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3.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把资金用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上。疫情发生后,央行果断出击,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释放流动性,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1万亿元,达到季度最高水平。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2.55万亿元,同比增速25.93%,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同比增速。下一步,要疏通传导机制,推动5000亿专项再贷款再贴现、3500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和1万亿元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尽快发放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手中,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加快企业复工复产。

4.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如2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3月1日至5月底,免征湖北省境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其他地区征收率由3%降至1%。截至3月底,共为企业减免社保费用2329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1893亿元,占81.3%,为主要受益者。要确保已出台的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阶段性减免或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住房公积金等政策落地见效。减免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房屋租金。从生产经营所需用水、用电、用气费用等方面提供支持,缓解企业用能成本压力。

5.深化国际合作,稳住产业链供应链。我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体系,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全球供应链中断或休克,必然冲击我国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稳定生产,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达产的关键。对供应链的掌控,也意味着对主动权的把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保”中“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保企业生产,稳中国制造。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形势的变化,既要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出口转内销,又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保障国际物流畅通,稳住产业链供应链。

我国有14亿的总人口和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体,有全球最具成长性和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政府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回旋余地,只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大宏观逆周期调节力度,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活力,就一定能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更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岳阳楼记》翻译译文-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127557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1-03 10:51:2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