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产业集调查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我不再害怕的作文500字(精选23篇))
柠檬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CHUANGXINKEJI创新科技中部六省产业集调查文/周阳敏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的崛起和学科集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街小商品产业集外,开始出现一些高科技产业集,如武汉光谷的光电子产业集、轻加工产业集。但大多数集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达到“关键多数”,集效应并不明显。从“十一五”开始,湖北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改变“撒胡椒面”的传统做法,围绕汽车、钢铁、石化、纺织、食品、电子信息六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产业集。(2)湖南省一是形成了一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雏形。如装备制造业已形成长沙工程机械制造、株洲(湘潭)轨道交通设备制造、长沙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永州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衡阳高等级输变电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集;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显示器产业基地和软件产业基地等产业集;卷烟制造业形成了以长沙、常德烟厂为依托钢铁有初步形成了以湘钢、涟钢、衡管为龙头的钢铁产业集和以株冶、株硬为依托的有产业集;石油化工形成了以巴陵石化、长岭石化为依托的岳阳石油化工产业集,以株洲化工集团为依托的基础化工产业集。此外,浏阳生物医药产业集也初具雏形。二是形成了一批传承历史文化、地方特浓郁的产业集。由于受历史文化和当地资源的影响,形成了一批乡土气息浓厚,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集。如浏阳花炮、醴陵陶瓷、湘潭槟榔、湘阴调味品等。浏阳花炮产业集拥有近1000家花炮企业,从业人员40万,目前年销售收入达20余亿元,占全国花炮产量与出口量的7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花炮产业基地。醴陵陶瓷产业集拥有陶瓷生产企业37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2家。2005年,醴陵陶瓷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2亿元。目前醴陵已成为集日用陶瓷、工业陶瓷、电力陶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的陶瓷生产基地和出口三是形成了一批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集。如蓝山县主动对接中部六省产业集发展的现状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科技和人力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部地区在围绕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形成了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以下是六省产业集发展的状况。(1)湖北省从湖北省的产业集现状来看,集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除汽车、钢铁、汉正的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两大产业集;基地。16CHUANGXINKEJI2012.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创新论坛·研究“珠三角”产业转移,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毛织业为主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仅几年时间,全县毛织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372形成针织产业集化发展态势。汨罗再生资源产业集,有规模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2004年回收各种废旧物资58万吨,加工量25万吨,实现工业增加值撑产业相互关联的互补作用效应,更缺乏既竞争又合作的创新动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同时,江西产业集大部上,如信丰和安远的脐橙、崇仁的麻鸡等农产品产业集,贵溪的铜业、寻乌和龙南的稀土、景德镇和宜丰的陶瓷等矿产品集。企业仅限于对农产品和矿产品资源进重点发展铸件产业集、锻件产业集、汽车零部件产业集、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山西省铸件产业集将重点发展临汾、运城、晋城等三个高精铸造产业集区。到2010年全省形成10-15个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铸造骨干企业,生产能力床铸件、重矿机械铸件、铸管件和面向出口的精密铸件等铸件生产基地。锻件产业集优势、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到2010年,全省锻件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建设重点推进大同、运城、长治等三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区的发展,对本省重型汽车产业形成强力支撑。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产业集重点发展富士康(太原)工业园区的铝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压铸件及其深加工产品,孝义煤电铝集团汽车铝合金铸件,闻喜银光镁业公司及广灵精华化工有限公司的镁合金压铸件。磁性材料及深加工产业集依托阳泉京宇、太原刚玉、运城恒磁等企业尽快做大,到2010年形成3.5万吨磁性材料的生产能力。(6)河南省近年来,河南紧紧围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四是缺乏产业集形成的适宜制度环境。产业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生产要素按照要素回报最高在产业间和地区间充分流动而引致相关企业在一定区域内集聚而成的,它的形成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制充分发挥作用。目前江西省内的企业大多数是通过招商引资进来的,与当地原有企业、产业、资源、市场还缺乏紧密的有在于享受土地出让等优惠政策,有些企业目的在于吸纳当地大量廉价的资源,植根性不强,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深度嵌合,做大做强地方支柱产业的动力不足,在有的甚至呈现“候鸟型”特征,打一换一个地方。(5)山西省“十一五”期间,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将能集合构建和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要求,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驱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力推进,产业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①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科学规划是产业集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截止2010年3月底,河南省180家省定产业集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其中,178个产业集编制完成发展规划,175个产业集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进入审批程序;175个产业集完成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136个划环评,124个已完成规划环评审查。②政策支持进一步增强为更好地促进产业集的建设与发展,河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CHUANGXINKEJI2012.01家,成为湖南最大的外向型毛织加工基地,分立足于当地的农业和矿产品资源基础之12亿元。永兴白银冶炼产业集,有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铸件、机行简单加工,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初级产品,达500万吨,二是产业集度低,难以充分发挥集集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由于产业集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制约了产业链的纵向延伸,阻碍了产业纵向分工的细化、深化和专业化,也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长、规模的扩张和关联产业和支援产业的发展。三是园区产业集聚效应差,没有形成产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机制。江西虽然已经有30多个产业,但在一些地方,工业园区建设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园区内的主导产业或大型“标志性”项目少,有些园区简单地等同于一些无相关的企业、行业堆积或叠加,只重视引进企业的数量、招商资金量,而忽视了内生因素所形成产业链的培植,缺少营造产业集的联性,不能形成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导致各个企业都是封闭的大而全的生产系统,研发和交易成本很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不强。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2004年,产业附加值低,产业竞争力严重不足。提炼白银达1800余吨,实现产值45亿元。在推动湖南产业集发展过程中,“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十大标志性工程”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地带动了当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和产业集聚。如长丰汽车、福田汽车等汽车生产基地建设,在星沙20公里半径范围内,集聚了生产车身、车架、车厢、钢板弹簧等零部件企业100余家;中联、三一、山河智能三大骨干企业周围半径30公里之内,聚集了80多家为其配套的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随着衡阳特变电工的发感器、电线电缆、高低压开关等成套设备的企业130多家,仅生产中小型变压器的企业就有60多家。(3)安徽省集内企业2万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12个,就业人数35万人。产业集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6个产业集年营业收入1300亿元,利润总额达90亿元。近几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对产业集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产业集发展方兴未艾,一些市县已经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特的产业集。从总体情况来看,安徽省产业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自身发展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较弱、企业间分工协作关系不(4)江西省一是尚未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江西拥有30多个产业集,但大多处于初期形成阶段,有许多集只是刚刚具备雏形。它们的形成基本上是靠政府推动,不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产物,产业区内各企业之间没有真正的专业化分工,没有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相互认同和协同关系,也没有形成上、下游企业产业及支有产品效应。江西产业结构中存在着“集中尚可,建设要集中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展,使衡阳市区范围聚集了生产变压器、互安徽目前已形成176个“产业集”,发展氛围。由于园区内部企业缺乏产业关合理、外部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机联系和牢固的共生关系,有些企业目的150个产业集完成规后续投入和扩大再生产方面积极性不高,通过专家技术审查;17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XINKEJI创新科技近年来,尽管中部六省产业集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相当突出。①特大型城市与县域经济的“二元经济”特征如在中部六省产业集发展较好的湖北省,内部却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首先是“鹤立鸡”的特大型城市武汉。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工业化水平远高于湖北省的总体水平,形成了以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优势产业的产业特征(即轿车制造为重点的现代制造业、光电子信息、钢铁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鹤立鸡”是武汉同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相比存在的主从而没有有效地激活、聚集周边的发展潜能,形成“拳头”,有效带动周边的发展。这反过来又影响了武汉市自身的发展,使武汉在与国内大城市之间的竞争中缺少更多的支撑,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动力十足的“火车头”。从人均GDP、工业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湖北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全省省县域经济具有很强农业比较优势,并没有形成当地的竞争优势,以农产品为基础的轻加工业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特大型城市武汉和广大县域经济之间差异十分明显,因此,对两者应采取不同的经济发展思路,提出不同的战略目标,实施不同的产业集发展战略。武汉在发展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方面有较强的优势;而县域经济当前需要完成的却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问题。②产业配套性差,产业链不完整中部六省之一的湖南省,尽管这些年来发展较快,但也存在产业集发展层次的本地配套性差、配套成本高等突出的问题。一是骨干企业数量少,单体规模小,对产业的带动力小。全国500强企业中,湖南省工业企业只有7家,没有达到各省平均数;列入国家统计的1848家大型企业中,湖南省只有52家,仅占全国的2.8%;全省销售过200亿元的特大型企业只有1家。二是产业配套性差,产业链不完整。湖南省多数产业集内产业结构不配套,缺乏横向整合,没有形成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和产业,从而影响了主导产品和规模企业的形成,影响更高附加值、更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深度开发。一些优势产业的主要配件和关键技术还要依靠国外产品和外省产品,本地产品质量低,档次不高,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配套产业环节。三是企业缺少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能力差。一方面企业发展的活力不足。国企改革不彻底,大中型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但没有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交易不活跃,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造力度不大,非国有企业发展不充分。另一方面科总投入约占GDP的0.6%,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0.5个百分点,开发投入少成为打造优势产业的关键瓶颈。产业集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产业集科学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完善产业集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和《河南省产业集考核办法》等意见、通知和办法,在建立完善产业集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十个方面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明确了省直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年度重点任务。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环保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产业集建设。省发改委、国土厅、环保厅、商务厅、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制定出台了2010年工作方案,省财政厅报请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完善促进产业集加快发展财政激励政策的实施意见》,省环保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支持产业集发展的意见》,省人保厅制定了《关于在产业集建立博士后研发基地的实施意见》等,为产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③投资大幅增长近年来,随着产业集建设的快速推进,全省产业集投资大幅度增长,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2010年上半年,全省产业集累计完成投资2090.4标准厂房完成投资114.1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445.7亿元;新开工项目1956个,投产项目928个,在建项目3225个:实际引进省外资金985.8亿元,招商引资项目1779个。④主导产业日益明晰主导产业是产业集聚赖以生存和发展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展基础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力,培育形成了各具特的主导产业。如沁阳市沁北工业集聚区内已初步形成有金属、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并已形成16万吨电解铝和5万吨高精铝板带的产能;新安县产业集形成了以有金属现有企业162余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漯河、长葛产业集形成了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沈丘产业集形成了以聚酯网业为主导的特产业发展格局。要问题。忽略了对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研投入极度缺乏。全省每年用于R&D的结论综合中部六省产业集的现状,我们主要原因有5条:一是开发区、工业区产业聚集度不够,没有形成很强的经济带、经济圈;二是城市集发展不平衡,没有形成强辐射和强带动力的中心城市;三是企业缺乏持久的竞争优势,缺乏持久稳定的竞争力;四是缺乏创新型人才;五是环境和社会问题突出,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在产业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部六省既存在产业集层次低,竞争优势难持久;企业外包意识差,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弱,高素质人才缺乏;地方网络残缺,企业难有根植性等共性问题,也有自己的个性不足:一是缺乏战略合作,且各省产业集发展不平衡;二是产业集成长缺乏良好的运营环境;三是发展产业集经济的部分市场主体缺位;四是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集经济的产业种类明显不足;五是认识与观念错位,致使产业集发展未能达到预定目标。如重视开发区建设,不重视产业集形成与发展,主导产业分工链条不完善,企业专业化分工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注重外部产业和资本吸纳,缺乏自身比较优势产业开发等。(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其次是“占据半壁江山”的县域经济。认为集经济在中部地区没有迅速发展的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461.7亿元、平均,农业经济特征依旧非常显著。湖北壮大的基础。各产业集根据地域特、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基础,因而等新材料精深加工业为主导的支柱产业,较低,具有优势且较完整的产业链少,产业中部六省产业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8CHUANGXINKEJI2012.0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