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基于SWOT分析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英语谚语100句)
驾考侧方位停车图解-
■博士论坛 一现代管理科学 ●2012年第5期 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 ●于波李平华 摘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关乎一国能否占据产业发展的未来制高点,关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利益,因 ̄-g-.有不 可替代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文章从先进制造业内涵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趋势,运用SWOT分析法比较全面 分析了新时期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进而提出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与策略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先进制造业;SWOT分析;发展战略;浦口区 一 引言 口区在江苏省、南京市的战略地位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自 “两个率先”提出后。振兴苏北、沿海开发、江海联动等发展 战略相继出台。区域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趋形成。南京市 目前正处于科学发展新一轮建设中.统筹城乡一体化、跨 路过江通道相继建成开通,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一号线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已成为国内和各地区的共识。作 为南京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工业基础好的浦口区,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区域内的制造业发展突破口在哪里? 点?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现实课题 二、浦口区发展先进制造业SWOT分析 SWOT分析常用于产品市场营销研究中.主要是通过 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机会和挑 战)来确定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菲利普.科特勒。2001)。本文 将SWOT分析框架用于分析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 展,以期为其产业选择提供依据和支撑 1.优势。 纬七 如何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如何选择先进制造业发展重 江发展等发展战略提出和实施.长江二桥、长江三桥、西延、地铁三号线已开始建设。地铁四号线、江北轻轨等规 划建设中 (3)拥有两大开发区。浦口区内现有南京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和江苏省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两大开发区。南京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国家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 新区.规划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90 余家.占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4O%,经过多年已形成了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药产业、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特 (1)先进制造业基础较为雄厚。根据南京市统计局的数 据.2009年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513.48亿 优势产业 江苏省南京浦口区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江苏 元,占全市十三个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f4 795.69 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占地面积20余平方公里,重点 亿元)的10.71%,比上年增长22.8%.仅次于高淳县和江宁 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材料新 区;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4.227亿元. 占全市的l1.01%,增速为21.6%,仅次于下关区、溧水县和 能源等先进制造业.规划有49个5 000吨及以上泊位的 七坝港区正在建设 高淳县;浦口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58.07亿元.占 全市的15.91%,增速为41.8%,全市排名第四 以高新技术 企业为例,2009年浦口区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其中国家级 14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l1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 两大开发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发展用地 充裕.政策宽松机制灵活,服务设施完善,产业配套性和互 补性强.必将成为浦口区新一轮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要 的孵化培育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业总产值的32.5% 2000年以来共有139个项目获市级以 2.劣势。 上科技计划支持,2005年以来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提出制 f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 定国家级以上行业标准25项:2009年区内高新技术企业 规模不大 2008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90.6亿 专利申请392项,获专利授权274项:10家企业设有市级 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6家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个项目获市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 元。占工业产值23.7%,利税12.88亿,从业人数近16 000 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企业64家,初步形成交通运输 比于江南的江宁区.却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江宁区的工业 品制造业”.该行业65家企业2008年的主营业务收人为 心,2家企业设有院士工作站:2003年以来区内企业有10 设备业、金属制品业、电力装备业等特高新技术产业。相 (2)区域战略地位日益上升。浦口区作为南京市北大 经济结构中优势产业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 门、连接苏南苏北和贯通苏皖的战略要冲,其区域地位、政 策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新时期新形势下.浦 ——312亿元.占江宁区规模工业的34.2%。 44—— ■2012年第5期 ■现代管理科学 ■博士论坛 (2)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度不高。浦口区具有比较优势 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并对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 了政策引导和支持作用 (2)科研院所研发资源丰富。浦口区内拥有南京工业 的产业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08年浦口区交通运 输设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人、利税分别为35.8亿元和 3.9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9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 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著名理工高校. 39.51%、30.67%和1.23%.全区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 这些高校拥有200多个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与浦口区先进 业70家.占全区工业法人单位的4.6%。而江宁区仅通信 制造业发展联系紧密,科研人员众多,科学技术水平高,其 设备制造业这一子行业.就集中了以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 丰富的研发资源是浦口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可多得的优势。 有限公司为龙头的11家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56亿元.占 全行业的82.1%,占全区总量的28.1%;江宁区12家主营 近年来.浦口区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高新 技术企业先后与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中.有5家属于通信设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开展了全面深入的产 备制造业.如南京爱立信熊猫通信有限公司(165亿元)、 英华达科技有限公司(21亿元)等。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浦口区经济要素集 聚程度与南京江南主城区相差较远.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 交通的不便。例如.2009年浦IZl区的面积达到913.08平方 公里,占全市的l3.84%:而户籍人口仅有54.87万人,占全 市的8.56%:特别是吸引区外人员的能力薄弱.常住人口 只比户籍人口多6.07万人,仅为全市的7.9%。加快过江通 道建设始终是缩短南京江南与江北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 促进南北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目前,二桥、三桥和纬七路 过江隧道的建成虽然增加了过江的通道.但过路过桥费导 致的交通成本提高成为影响江北发展的新问题,因此.唯 一免费的大桥短期内难以改变江南江北通道拥堵的状况. 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浦口区与长江以南区域的社会交 流和经济对接 (4)环境保护尚待重视。浦口区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不 容乐观。本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完善.但伴随着城 市规模的扩大和沿江工业的高强度开发建设.部分地区生 态环境已经遭到破坏:对湿地、森林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保护与管理力量不足:同时,城镇污水处理厂与工业废水 处理设施相对滞后.将直接影响江北水体的环境质量。同 时也为环境整治增加了难度。另外,浦口区虽然有丰富的 生态资源,但缺乏深度保护.没有形成明显突出的生态资 源优势。从宏观层面上.生态规划中各生态斑块之间的生 态廊道和工业区与居住区的防护隔离带设置缺乏:从微观 层面看,人居环境建设不够突出,区域产业与城市布局存 在着居住区与工业区混杂的现象.部分工业集中区缺乏规 划引导与有序发展。 3.机会。 (1)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江苏省、南京市都将先进 制造业发展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出台实施一系列政策 文件和产业专项规划.大力扶植先进制造业发展。浦口区 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意 见》、《关于对“三农”、高新科技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加强 金融支持的意见》、《浦口区专利资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浦口区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奖励实施细则(暂行)》、 《浦口区关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的实施办法》、《浦口区关 于扶持奖励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型企业的实施 办法(试行)》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实施,极大地鼓励了浦口 学研合作:2009年设立九思高科企业院士工作站和南京工 业大学科技产业园.培育立业变压器、澳德思电气和同凯 兆业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 (3)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随着发达国家产业向价 值链高端攀升、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节奏加快.包括电子通 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产品制造业、风电设备制造业和 生物制药业等先进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加之物联网 产业等新型战略性产业兴起.属于我国制造业高地的长三 角地区面临着更多产业承接的机会 南京市浦口区地区经 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产业政策优、生产用地多、生态环境 良好等因素对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外资具有比较明显的优 势。 4.威胁。国内各地区竞相发展先进制造业.加之先进 制造业本身属于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 面临着越来越激励的技术竞争、资金竞争、土地竞争、人才 竞争、政策竞争等。先进制造业高附加值的特征将由于竞 争较为充分而有所减弱 随着地区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的 火爆,加之先进制造业产业工人供给较为缺乏.人力成本 上升趋势明显,进而影响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利润空间;工 业用地日益稀缺、宏观调控政策偏紧和环境保护压力增大 等因素将导致土地成本快速上升:发达国家垄断核心技 术、先进技术贸易壁垒增加、贸易摩擦增多则会提高高新 技术引进成本 三、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选择 1.技术创新选择战略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著名 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这个概念;经济学家华 尔特・罗斯托把技术创新提高到创新的“主导”地位:著名 学者弗里曼(C・Freeman)在其1982年修订版的cr业创新 经济学》中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新过程、新 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一般来说.技术创新主 要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三种类型。 原始创新。主要受到原始积累、核心人物、创新氛围等因素 的影响。集成创新,主要受到现有技术水平、创新灵活性等 因素影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具有积极跟随性、创新难 度小、创新成本低、创新风险低的特征。 根据浦口区先进制造业的SWOT分析.结合技术创新 三种类型的成本差异和技术差异。我们认为,浦口区在发 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动态追赶过程中.可以考虑选择近期模 仿创新为主、中期集成创新为主、远期原始创新为主的阶 ——45—— 一博士论坛 ■现代管理科学 ■2012年第5期 表1先进制造业类型层次分析 境 、\产业类型 相比传统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产业规模更大、技术含量更 高.因而对交通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业要求高。江南江北 因长江天然屏障而阻隔.空间距离感和心理距离感带来的 产业技宋\高端 先进制造业I 先进制造业Ⅱ A B 是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的梗阻,资源要素无缝 隙共享难以实现 消除交通瓶颈。成为浦口区发展先进制 造业的头等大事。为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国家和省市 低端 C D 段性总体发展战略 值得指出的是.近期先进制造业发展 过程中并不是排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相反应鼓励和提 倡这两类创新实践活动 2.产业类型选择战略 从产业类型来分析。先进制造 政府的支持下.浦13区可以考虑收购二桥、三桥和纬七路 过江通道部分股权.加快地铁三号线、四号线、纬三路等过 江通道建设步伐.通过土地拍卖、房地产企业投资入股等 业主要包括先进制造业I(即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 造业业Ⅱ(即先进技术化的传统制造业)。目前.西方发达 国家先进制造业结构中.先进制造业I占到整个先进制造 业的60%以上。从产业技术水平来分,先进制造业又有高 端和低端之分 这样.先进制造业类型和先进制造业产业 技术水平就产生了四种组合.如下图:高端先进制造业I (A区域)、高端先进制造业Ⅱ(B区域)、低端先进制造业 I(C区域)和低端先进制造业Ⅱ(D区域)。如表1。 浦13区在先进制造业产业类型选择上.可以考虑重点 选择B、C区域,即低端先进制造业I和Ⅱ,即选择技术起 点较高的先进制造业.兼顾低端先进制造业Ⅱ.在中长期 向高端先进制造业I迈进和攀升 3.产业重点选择战略。根据国际先进制造业发展趋 势和国家、长三角、江苏省、南京市的先进制造业有关规 划,结合浦1:3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立足浦13区先进制 造业未来发展需要.浦1:3区可以考虑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设 备产业、电力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橡胶制品产业、金 属制品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并积极构建 产业内通用技术、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如现代交通产业创 新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新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和 新材料产业创新平台 四、南京市浦口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1.重视六大因素综合作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发 展。研究表明,影响先进制造业健康运行的因素主要表现 在六个方面: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品牌打 造、金融支持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六个因素成为一个整 体,综合作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过 程中,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把发展先进制造业和产 业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促使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区域产 业结构调整的主线;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三种类型综合运 用,将技术创新和品牌打造相结合.技术创新能力是品牌 打造的重要基础,品牌建立是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建立 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品牌打造有利于发挥区域先进制造 业整体效应: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重要配套服务性产业. 如金融业、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 旅游会展业、文化创意业、商务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 生产性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辅相成、良性 互动。 2.努力消除交通制约瓶颈.优化先进制造业发展环 ——46—— 方式筹集过江通道建设资金.多管齐下解决浦口先进制造 业发展“交通老大难”问题 3.推进专业化协作和园区化发展.构建先进制造业集 。在浦13区未来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通过采用优化 建设开发区、明确各开发区功能定位、构建企业战略联盟、 增强企业专业协作配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等手段 促进同一产业向特定地理空间汇聚和高度集中.从而实现 产业集聚.并充分发挥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知识 资源共享、生产成本降低方面的外部规模经济、创新效益 和竞争效益 4.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充分利用 区域内拥有的国家级开发园区和大学城.以及具有高新技 术企业较多、研发能力较强和大型企业较多等优势资 源,依托区域内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延伸的机遇. 建设相关物流园区和基地,发展交通运输设备、电力装 备、生物医药、机电和橡胶等相关优势行业的配套产业: 充分利用区域内高等院校科研技术资源.以及具有较强 研发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瞄准国家重大产业 需求,突出自主创新,致力于转化具有特优势、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实现产业化.推进产业结 构升级,构建浦1:3区域创新体系.增强区域自身的发展 动力。 参考文献: 1.曾春九,蒋兆龙.先进制造业特征刍议.江苏工业 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宋健.现代化必须发展先进制造业.政策与管理, 2000,(4). 3.于波.李平华.先进制造业的内涵分析.南京财经 大学学报,2Ol0,(12). 4.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第九版).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1. 5.李平华,朱未易,基于宁合芜成长三角的南京都市 圈构建,南京社会科学,2006,(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 号:07SJD790009、06SJB790016)。 作者简介:于波,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李平华,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博士后。 收稿日期:2O1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