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1982年墨西哥危机

更新时间:2023-11-01 17:59:20 人在看 0条评论

1982年墨西哥危机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初中作文600字(精选2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打印-

四、拉美债务危机的解决

1、拉美国家以调整国内经济来摆脱经济危机。

(1)压缩公共开支,减少财政赤字。债务危机爆发之后,拉美许多国家立即采取措施压缩政府的支出,巴西在1983年和1984年削减预算10%,1987年巴西宣布,把该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7%的公共赤字降至3.5%,阿根廷政府也下令削减公共开支,把预算赤字从1983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降到1984年的4%。

(2)调整金融政策,以促进出口,防止资金外逃。危机开始后,拉美各国都先后放弃固定汇率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巴西1982年开始,对银行和外汇进行管制,把私人银行外汇存入国库的最低限额从和%提高到60%,并规定一切向国外汇出外汇的业务,统由巴西中央银行集中办理。1983年巴西还将货币贬值30%,同年拉美各国均宜布本国货币贬值。

(3)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改善国际收支。巴西在1986年制定的新经济规划中要求在自前进口水平上,扩大出口,争取1987年外贸盈余86亿笑元,以后每年100亿美元。不少国家限制非必需品,尤其是奢移品进口。

国内战略性调整包括:

(1)修改发展计划,放慢经济增长速度。80年代以后,拉美许多国家修改了原定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使经济发展速度与本国国力相适应。

(2)调整工农业比例,加强农业部门,使经济在部门关系协调基础上稳定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农业贷款,减免农业税收,培育良种,推广先进技术等措施,促进农业发展。

(3)实行能源多样化措施,以避免只依赖一种能源所带来的危害。一些国家在发展石油的同时,注意煤炭、水力、核能、地热能等能源的发展,收到了很大的效果。

(4)整顿国营企业,将部分国营企业私有化,并关闭部分长期无经济效益的企业,以减轻亏损与国家的债务负担。1986年墨西哥出售、合并、取消了大约261家国营企业。

2、国际上克服拉美债务危机的若千对策

(1)进行债务展期和重组

债务展期即将大量的短期债务调整为中长期债务,重新安排债务包括贷新还旧和推迟还本付息,这是自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在解决拉美债务问题上采用的最主要对策。如墨西哥政府通过谈判将1983 年到期的 200 亿美元外债全部转换成 1990 年到期的中长期债务,又将

1984 年到期的 489 亿美元外债展期到 1998 年。这样,墨西哥每年可以少付利息 3.5 亿美元。这种方式只能缓解债务到期的短期压力,并不能彻底解决债务危机。

图 墨西哥外债结构在危机前后的变化 (2)IMF 专家恢复外部平衡

IMF的紧缩政策包括:货币贬值、停止补贴、提高公共产品价格、控制工资增长、减小公共部门债务规模、提高利率、降低信贷增长率、放松对贸易和投资的控制、采取市场导向政策等等。这些措施确实有利于改善拉美国家的资产负债表状况,这些国家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新贷款。但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拉美国家在这一期间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政局动荡,形势危急。

(3)贝克计划

由于 IMF 救助计划的失败,欧美商业银行向拉美国家政府大量发放贷款,截至 1982 年底这些对拉美国家的贷款就占其总资本的176.5%。但拉美债务危机的久拖不决使得美国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危机方向滑落,于是美国政府提出了贝克计划来化解拉美债务危机从而挽救本国的商业银行。贝克计划的核心是以经济发展来缓解债务危机,标志着债务危机的严重程度使得紧缩必须让位于增长,也标志着美国政策转向,从而逐步营造了化解债务危机的外部环境。但前提还是拉美国家必须进行必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这些调整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减少国家干预,实行国营企业私有化,鼓励国内外投资,实行外贸自由化等等。

但贝克计划忽视了造成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问题,如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提高利率、限制借款等,正因此,贝克计划抛出后就遭到债务国的反对,也未能得到私人银行的支持,贝克计划并没有获得成功。

图 LIBOR数据由于拉美危机久拖不决而逐步上升超过前期高点

资料来源:World Bank,招商证券研发中心

(4)布雷迪计划

1989年,美国又提出了用于解决债务危机的布雷迪计划,核心是通过有序的债务减免计划来最终解决拉美债务危机,该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拉美国家以债务资本化为主要形式的减债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将拉美国家总额为 3400 亿美元的外债减免700亿美元,由

IMF和World Bank 建立一个金额为300亿美元的特别基金为拉美国家的剩余外债提供担保。布雷迪计划中增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担保,受到商业银行的支持,虽然比贝克计划更进一步,但也未能彻底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主要是由于减债幅度不足,资金来源依然未能落实,计划还是以紧缩国内经济为前提等,这些条件依然未能摆脱以内部经济停滞换取外部平衡的传统思路。

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尽管在短期内缓解了拉美债务危机的消极影响,但未能消除拉美地区债务危机的根源,为日后 1994 年墨西哥危机和 2002 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五、经验教训

前述可见,墨西哥债务危机,但从根本上看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危机,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产生的结构性危机,这种危机在债务危机发生的10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表现为“有增长无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民众消费不足,接着提出的“分享发展”的战略却只能建立在“双赤字”上。之后提出的“以石油为发展动力”的发展战略,以未来的石油出口和石油资源为抵押,为恢复民众对政府合法性的认可而大量举债发展,通过政府赤字实行再分配政策,但好景不长,当国际石油价格暴跌之后,脆弱的“石油支柱”倒塌,墨西哥陷人了灾难性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墨西哥现代化转型的经验说明了很多问题,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启示是:

第一,一国经济发展,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关键。所谓正确的发展战略就是适合本国国情的、能够充分发挥本国比较优势战略。与东亚国家相比,墨西哥所选择的第二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未能面向国际市场,未能发挥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因而造成了越发展国际收支赤字越大的陷阱。

第二,一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争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墨西哥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工农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人分配两极分化严重的局面,这种不全面、不协调的发展,最终被证明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稳健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是避免经济危机的根本因素。举债发展并不新鲜,问题的关键在于举债不能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不能越过国际警戒线,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在本国经济有实力的基础上。埃切维利亚和波蒂略两届政府都是举债发展,前者在税收改革失败和本国储蓄不足的情况下,利用财政赤字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重工业部门的公共投资,增加国有企业的数目,以及实行“分享发展”战略,这种建立在“双赤字”基础上的经济运行机制显然不会持久。波蒂略政府则以未来的石油收人和资源作抵押,同样依靠财政赤字推行超出国力的发展计划和分配政策,一旦“石油支柱”倒塌,经济也就随之崩溃。

第四,要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在耐用消费品进口替代的进程中,跨国公司发挥了作用,以至于有人称墨西哥第二阶段的工业化是跨国公司主导的工业化。因此,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大量进口资本品和原材料、汇出利润、收取技术费等行为,对墨西哥宏观经济的运行也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法齐贝尔指出,在1963年,工业部门跨国公司债务占国家债务的20%,到1970年这个部分已经提高到了26%。在1965一1966年跨国公司52%的资产的增长是由当地资金扶助的,到1969一1970年这个数字上升到61%。①跨国公司主导的汽车工业产生了巨大的贸易赤字,1981年占整个墨西哥商业贸易赤字的58%,产生的外汇赤字达20亿美元。制药业也产生了巨大的贸易赤字。而这些表现在国际收支中的逆差都需要用外债来弥补。1982年墨西哥私人外债已经达到239亿美元,占到墨西哥整个外债的26%,这些私人外债中,跨国公司占主要部分。②另有资料揭示,跨国公司在国际收支中所产生的赤字从1971年的2亿美元上升到1981年的43亿美元。1971一1982年累计的外汇赤字达到了142亿美元,它是同期1“亿美元贸易赤字的主要因素,尽管同期资本账户的盈余为135亿美元。③因此,应该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尽量减少跨国公司的副作用。

第五,要争取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防止发达国家转嫁危机。从墨西哥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看,国际银行债务利率陡升、国际石油价格暴跌、发达国家在经济衰退面前采取保护主义减少对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其他初级产品的进口,并造成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和贸易条件的恶化,这些因素都是来自外部的冲击,它们催生和引发了墨西哥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首的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对墨西哥所强加的一些限制也不利于墨西哥经济的迅速恢复。由于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它们在国际体制中具有决定性的话语权,它们所确定的游戏规则往往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它们往往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因此,发展中国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团结,争取改变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大学体验英语听说教程2第三版-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124765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1-01 17:59:2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