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指导 高考满分作文 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2023年11月1日发(作者:通知书评语)
高考登录系统入口-
一、
【2015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
鲁迅先生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可是我要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了路。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大道、捷径、坦途,自然为人们喜欢;小道、险路、绝地,往往被人们排斥。习惯于行通衢大道,贪图于走终南捷径,久而久之,滋长了惰性,消磨了锐气,就可能丧失了开辟新路的热情,断路与失路的危机将随之产生。因此,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才能寻到别样的风景。
不趋时,不媚俗,才能走出自己的路。若是随波逐流,亦步亦趋地行路,必将窒息灵动的个性,扼杀高尚的志趣,而使自己陷入邯郸学步、削足适履的困境。人各有路,他人的未必就合适你,大家都行的未必你也一定合适。“条条大路通罗马”,哪一条是与你对路的?这需要你的理智决断。而能不为时潮所羁绊,不为流俗所动摇,坚定地抉择自己认定的一条路径去走,这需要的更是勇气。比尔·盖茨、马云们青年时期的创业之路,不正是他们秉守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昂扬的斗志去奋勇拼搏才成就的吗?
不知足,不自满,才能走好自己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创新之路无止境。《礼记》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奔跑于创新之路,最需要的莫过于永不知足的精神。乔布斯曾说:“保持初学者心态,放下成功,当个新手。”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常说:“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马云也常说:“我们要么是在危机中,要么在走向危机中。”正因为他们不自满,不知足,常怀危机意识,锐意创新,积极创生新机制,研发新产品,以满足大众水涨船高,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他们的创业经营之路才掀开了一重又一重的新境界。
英国历史学家托·富勒说:“走众人所走的路,你就安全了。”诚哉斯言,但是一味耽溺于众人所走之常路,陶然自足于安逸平和之境,则可能吞噬了创新的潜能,熄灭了进取的动力。而只有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敢于涉险境,闯新路,才能走得更远!
“深山必有路,绝处总逢生。”生逢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黄金时代,创客们更需有一种敢入深山的闯劲,一种勇履绝处的干劲,从而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去激励和感召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才能催生一个革故鼎新的“创造”中国! 【郑老师点评】思想有深度,出自高中生之笔,不禁令人赞叹。文章援引鲁迅先生的名言之后反弹琵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作者无论在立意还是写法上和他的中心论点一样,都是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可见作者思想独特,而且关注国事、世界事。文章围绕“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的角度展开论述,论据新鲜丰富,尤其结尾联系当今中国国情,升华主题。
文中句式灵活,词汇丰富,没有重复的词语,能够根据语境自己创造新的词汇,很注意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很强。
真正好的文章往往是跳出了固定的框架,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但是重要的还是中心要明确,以中心论点为纲,不会偏题也便于组织材料。
二、
【2015湖北高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写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
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标题自拟。
【满分作文】
台前幕后,共筑人生
朱光潜曾写下:“世界上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境况与另一种境况相比较。”瞩目的喷泉生活在人生的台前,光彩四溢,尽享阳光;地下的泉水流在人生的幕后,默默无闻,却能与泥土相拥。我想这两种生活都是有滋有味的,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的人生!
冰心有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台前的灿然,我们应有一种甘于在幕后奉献牺牲小我的大度。
当我们看到可可·香奈儿如今的辉煌,更不应忘记的,是她早年在一家服装店默默付出的日子,正是她甘愿在服装店内任老板指挥,为服装设计奔波劳碌的付出,才赢得了如今台前的卓越。还有这样一人,救助他人后悄然离开,帮助别人不求索取,以奉献的精神温暖社会。反观高调行善的“首善”陈光标,不甘幕后,只愿做那股夺目的喷泉,结果捐款21亿仍落得备受诟病,我们不必时时急于登上台去,做一个在幕后付出的人,有时反而更好。
尼采说过:“若谁终将如震雷响彻人间,必要长久地自缄其口。”经历了“自缄其口”,甘居幕后的打磨,我们也不必刻意一直掩饰光芒,而应该在适应的时机展示自我,焕发光彩。 犹记得毛遂的自荐,让他大展才华,化险为夷;记得曹刿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大胆论战,使鲁国轻松地击败了强大的齐国;更记得蔺相如在渑池精彩的舌战和完璧归赵的超强胆识。如果我们的确在一番打磨后,有了属于自己的芳香,那也无须遮掩。
路遥有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但我们需要为之努力,让它不枉此生。”或平凡,或夺目的我们,应将台前幕后的生活结合起来,使自己的世界充满精彩。我们甘愿无闻在此刻,去陪伴亲人,拥抱友情。我们也能绽放在此刻,用笔尖书写豪情,大声呐喊出梦想,用行动让世人瞩目。这样的生活,不浮躁,不枯燥,既充实,亦美好。愿我们能心向往之。
要相信,台前幕后,相辅相成,方能共筑多彩人生。
【郑老师点评】作者大量引用名言,显示出积累的丰厚,而且引用的恰到好处,每个模块都有引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本文采用多种论证结构,用可可·香奈儿的事例和陈光标的事例构成正反对照论证,突出中心论点;然后用众多人物的事例做个拼盘,都是一句话概括,显示作者的语言功底,虽然是老材料却不落俗套。
行文中多处点题,结尾扣题,结构严谨。
此文带给我们的启发就是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杀手锏,或者是名言或者是事例,或者是结构形式,总之一定要有拿得出手的绝招。
三、
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同样,所谓柔软,不是毫无原则地妥协退让,更不是甘愿被世事所欺却不加反抗。我们不愿看到,心的柔软之处在现实的狂风暴雨中流血受伤,更不愿意看到柔弱的心室被刚硬的外壳蹂躏的体无完肤。所以,只是希望,柔软之余,人心中的坚硬依旧可以承担起生命之重,依旧可以在疤痕遍布之后,不改初心。
心硬如钢便不可摧,刚毅冷峻,坚硬如斯,所向披靡,心软若柔则亦欣然,不失温柔,不畏凶顽,不曾软弱。亦刚亦柔,和谐人生,刚柔并济,两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