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北京市丰台区十八中学2023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29 17:06:38 人在看 0条评论

北京市丰台区十八中学2023届中考化学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小学生雷锋手抄报图片资料)

要么查电脑的地址和端口-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2.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容易气化

B.密度比空气大

C.容易燃烧

D.不支持燃烧

3.云南盛产野生菌,误食有毒的野生菌会使人中毒,某些有毒野生菌中含有一种麦角甾醇类毒素(化学式为C29H46O),下列关于该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相对分子质量为410g

D.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9:46

4.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 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

5.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取二氧化碳 B.氧气的验满

C.过滤浊液 D.测溶液pH

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点燃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

7.下列不是氢氧化钠俗名的是( )

A.苛性钠 B.纯碱 C.火碱 D.烧碱

8.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燃烧的条件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9.下列物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的pH最大的是( )

A.柠檬汁 B.CaO C.NaCl D.CO2

10.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物质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因此可以大量摄入

B.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可以只吃蔬菜和水果

C.为了预防贫血,可以适量的食用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

D.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可以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12.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的顺序排列的是(

A.空气、水、氧气

C.石油、熟石灰、石墨

B.氮气、氯酸钾、钢

D.冰水混合物、纯碱、干冰 13.青岛是美丽的沿海城市,海水资源丰富,海水晒盐可以得到粗盐,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可能含MgCl2、CaCl2

和Na2SO4等可溶性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提纯粗盐,同时验证可溶性杂质是否存在。

对该过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Ⅰ操作中需要进行搅拌,目的是提高氯化钠的溶解度

B.Ⅱ、Ⅲ两步操作顺序可以颠倒

C.沉淀b中共有三种物质

D.最后还要加入适量盐酸,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14.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

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铁元素造成的

15.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A.反应所需条件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填字母序号);

A.蔬菜 B.牛奶 C.大米

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填字母序号);

A.塑料保鲜膜 B.橡胶手套 C.棉布围裙

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填“食醋”或“食盐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金属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牢固掌握金属的知识十分必要。下列用途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铜作导线 B.金作戒指

C.铝合金作门窗 D.铁锅作炊具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无酚酞溶液的水中,钠剧烈反应,可观察到其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溶液变成红。

B.为减少白污染可将废弃塑料焚烧

D.使粮食增产可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B.生成物的状态

D.氧气可助燃 ①请根据上述现象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两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该反应还产生了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将锌粉加到含有 Cu(NO3)2

AgNO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请分析滤渣的成分_______________。

②若滤渣中含有两种金属,请分析滤液的成分_______________。合金的种类很多,用途十分广泛,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它可以用来制造机器和电器的零件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 10 g

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 45 mL

稀盐酸分三次加入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生成氢气的质量(g)

试计算:①m

的数值为________。

②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

第一次

15

0.04

第二次

15

m

第三次

15

0.02

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_____.随着纯碱样品与稀硫酸反应,C装置增加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_?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请说明理由___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课外活动小组通过Intnet网上资料得知:废弃的定影液中含有一定量的AgNO1.他们从摄影店收集到一些废弃的定影液,准备将其中的银以单质的形式全部回收.于是,他们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活动:(设计方案)①加入比银活泼的金属单质

②除去金属混合物中的杂质(小组讨论)

①选择加入的金属

甲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铜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铜; 乙同学认为:向定影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则得到的金属混合物含有银和铁.你认为_____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其原因是_____,该方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进行实验)过程如下:

①废弃定影液立②金属混合物金属混合物+溶液A

Ag+溶液B

请回答:操作a是_____,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产品验证)请你设计一种简单方法验证得到的银中是否还含有铁粉,方法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析】

A、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常用于人工降雨,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石蕊试液变红,故B错误;

C、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了反应的继续进行,反应会渐渐停止,故C错误;

D、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可以是氮气等,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理解和熟练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根据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灭火可知,四氯化碳不支持燃烧,不燃烧,气态时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气化。故选C。

3、B

【解析】

A、该毒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该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6=174:23:8,故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C、该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9+46+16=410,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

D、该毒素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9):46=174:2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4、D

【解析】

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5、B

【解析】

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下端应该浸入液体里,防止气体逸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集满,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要求,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测溶液pH值,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变化,然后再与标准比卡对照,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瓶盖倒放在实验台,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选项A错误;

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遵守“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易潮解的性质,应该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选项B错误;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100%。

相对分子质量C、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选项C正确;

D、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连接装置,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加热,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选项D正确。故选B。

7、B

【解析】

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B。

8、D

【解析】

A、保证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好;红磷要足量;要冷却到室温再读数,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B、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C、白磷和红磷作对比,得出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能达到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烧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木条进入集气瓶内部,不能达到目的,符合题意。故选D。

9、B

【解析】

A、柠檬汁呈酸性,pH小于7;

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的水溶液呈碱性,pH大于7;

C、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pH等于7;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是碳酸,呈酸性,pH小于7;

故选:B。

10、C

【解析】

A、糖类物质为我们身体提供能量,但摄入大量糖,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引起肥胖;长期过多,引起高血糖,甚至会引起糖尿病,故不符合题意;

B、蔬菜和水果提供丰富的维生素,但无法提供蛋白质,因此,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只吃蔬菜和水果,人体的营养就不均衡了,故不符合题意;

C、铁元素可以预防贫血,因此,为了预防贫血,可以适量的食用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故符合题意;

D、亚硝酸钠能致癌,为保持肉制品鲜美,不可以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A

【解析】 A、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还原性,故A不正确;

B、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活性炭有吸附性,故B正确;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生石灰有吸水性,故C正确;

D、氮气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正确。故选A。

12、A

【解析】

A、空气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氧气由氧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A正确;

B、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氯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钢是铁的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石油中含有煤油、柴油、汽油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熟石灰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石墨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纯碱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干冰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故选A.

【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

13、D

【解析】

A、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是固定的,不会改变,搅拌只会加快溶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B、操作Ⅱ: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使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镁,操作Ⅲ,加入过量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Ⅱ、Ⅲ两步操作顺序颠倒,过量的氯化钡无法除去,故顺序不能颠倒,不符合题意;

C、溶液B中加过量的氯化钡、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不含硫酸钠,再加过量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故沉淀b中共有碳酸钙、碳酸钡两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因此最后加入盐酸,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解析】

A、水果和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食用水果和蔬菜可为人体补充维生素,正确;B、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再次造成空气污染,错误;C、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缺少钙元素造成的而不是缺铁,错误;D、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和土壤,增产粮食要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错误。故选A。

15、D

【解析】

A.根据该化学方程式可知,此反应条件是通电,故不合题意;

B.由生成物化学式后的气体符号可知,生成物是气体,故不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之比即为化学计量数之比,即2:1,故不合题意;

D.在该反应中,氧气是生成物,所以此方程式不能体现氧气的助燃性,故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A

(2)乳化

(3)C

(4)食醋

【解析】

试题分析:(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蔬菜和水果,故选择C;(2)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的功能;(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C.棉布围裙;其他物质为合成材料;(4)厨房中能用来除去水壶中水垢的物质是食醋,应为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A熔点比较低;密度比水小2Na+2H2O=2NaOH+H2↑滤渣中一定含有 Cu

和 Ag,可能含有 Zn滤液中一定含有

Zn(NO3)2,可能含有 Cu(NO3)20.0467.5%

【解析】

(1)A、铜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B、金作戒指是利用了其稀有和黄显示高贵;C、铝合金作门窗是利用了其密度小,抗腐蚀性强;D、铁锅作炊具是利用了其导热性;

(2)①钠受热能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说明钠的熔点比较低,密度比水小;

②钠和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该气体是氢气,且生成的物质能使无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该物质是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由题意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说明溶液中只含有硝酸锌,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可能含有锌;若滤渣中只含有两种金属,应该是铜和银,所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硝酸锌; (4)①根据表格可以发现,第一次加入15mL盐酸生成0.04g氢气,第三次加入15mL盐酸还能生成并且只生成0.02g氢气,说明直到第三次反应才结束,并且盐酸有剩余;同时说明第二次加入15mL盐酸时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按照第一次的数量关系(15ml对应0.04g)类推,而得出m为0.04g;

②根据表格可知,共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04g+0.04g+0.02g=0.1g,设需要锌的质量为x,则:

所以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67.5%。

×100%=67.5%,

18、除去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84.8%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

(1)实验前,先往A装置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设碳酸钠质量为x,由表中数据控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3.52g,

10644

x3.52gx=8.48g,

则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8.48g100% =84.8%,

10g答: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4.8%;

(3)若将稀硫酸换为浓盐酸,实验中C装置增加的质量会偏大,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导致测得的纯碱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大。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Fe+2HCl═FeCl2+H2↑19、乙

铁粉和银粉能分离 2AgNO1+Fe=Fe(NO1)盐酸(或稀硫酸)2+2Ag

(稀)(或Fe+H2SO4═FeSO4+H2↑)

过滤

漏斗 FeCl2(或FeSO4)

用磁铁接触,看银粉是否被磁铁吸引或取少量固体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放出

【解析】

从甲和乙的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案均可得到银,但甲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铜不易除去,而乙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铁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而被除去。

【详解】

(2)①从甲和乙的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虽然两种方案均可得到银,但甲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铜不易除去,而乙方案中得到的混合物中的铁能与盐酸或硫酸反应而被除去故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原因是铁粉和银粉能分离,而铜粉和银粉不能分离或过量的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最后得不到纯净的银或过量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除去或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等,化学方程式为2AgNO3+Fe=Fe(NO3)2+2Ag。

②除去银粉中混有的金属应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

(1)实验方案中第一步是向定影液中加入金属铁,完全反应后过滤,过滤用到的仪器为: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即可得到银和铁混合物和硝酸亚铁溶液,再向固体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得到的溶液B即为FeCl2溶液(或FeSO4溶液)。

(4)可以采用磁铁吸引的方法或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方法。用磁铁接触,看银粉是否被磁铁吸引或取少量固体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看是否有气泡放出。

【点睛】

铁粉和银粉能分离,而铜粉和银粉不能分离或过量的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最后得不到纯净的银或过量的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而除去或铁粉比铜粉更易被除去。

一字十二点打一字-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119667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29 17:06:3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