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世界经济史-论文-萨伊经济思想评述-高分个人版

更新时间:2023-10-29 16:09:30 人在看 0条评论

世界经济史-论文-萨伊经济思想评述-高分个人版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2021销售工作总结(精选28篇))

简单有深度的微博名-

晨松经济系列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论文 指导老师:xx

近代经济学说的先行者

——萨伊经济思想评述

[摘要]:在世界经济学说史的慢慢长河中,萨伊无疑是其中最受争议的经济学家。有人将其比作西方经济学王国里的王子,可是在熊彼特看来,萨伊是“肤浅的”;在李斯特看来,萨伊是“无知的”。而伟大导师马克思则将其称为“法国庸俗经济学家的创始人”。长久以来,庸俗经济学家题资本主义辩护,且只限于描述经济现象表面上似是而非的外在联系而非内在联系的研究方式一直饱受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诟病。但是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实践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萨伊及其学说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字]:萨伊;生平经历;经济思想;当代启示

一、萨伊的生平

萨伊(Jean—Baptiste Say,1767—1832)出生于法国里昂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候就当店铺门徒,学习商业知识;后来他跟随兄长到英国伦敦的一所商业学校求学,并在英国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当时正值英国的产业革命初期,萨伊在目睹了英国产业革命的情况后毕业回国。虽然酷爱文学,但他不得不遵从父命,进入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任总经理秘书,而该公司的总经理恰恰就是后来担任财政部部长的格拉威尔。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大资产阶级执政,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一度从军。后来由于对雅各宾派上台后的种种行径的不满,萨伊开始转而反对革命。1794—1799年,萨伊任《哲学,文艺和政治旬刊》的主编,在该刊经济评论文章,批评法国国民大会运动,其观点得到拿破仑(1769—1821)的赏识,被任命为法官,同时又临时接受财政委员会的工作。1803年萨伊出版了《论政治经济学或略论财富是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一书,宣扬亚当•斯密的贸易自由放任思想。在拒绝拿破仑对于全书进行彻底修改的要求后,萨伊被降职并于不久后被迫辞去公职,而先前其出版的著作也遭到全面禁止。1815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他又受到当局重视并被派往英国考察工业革命成果。1816年起,他先后在法国阿森尼大学和工艺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并把讲稿整理为《实用政治经济学全教程》,在1828—1829年出版。1830年萨伊还担任过法兰西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32年11月15日萨伊于巴黎逝世。回顾其一生,除了上述提到的著作外,萨伊还著有《政治经济学入门》、《关于政治经济学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商业普遍萧条的原因给马尔萨斯先生的信》、《政治经济学杂录和通讯》等。

二、萨伊的经济学思想体系

在萨伊的众多著作中,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毫无疑问是其经典的代表作。这部著作除“绪论”外共有三篇,分别为“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消费”。可以说,他的主要学术观点都体现在这部著作中。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萨伊认为,国家的繁荣取决于财富的增长,而政治经济学正是阐述财富的科学。

第 1 页 共 1 页 晨松经济系列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论文 指导老师:xx

这里所说的财富是指那些具有内在价值的东西,政治经济学不研究天然财富,而是社会财富,只有社会财富才具有内在价值。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人与财富的关系,他把资本主义社会看做一般的人类社会,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一般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学科。否认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下人们之间生产关系的科学。

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研究方法与同物理等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样,以发生着的事实为基础,并从一个环节到另一个环节说明事务的因果联系,也就是阐明财富怎样产生、分配和消费的科学。因此,这种明确将政治经济学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三分法”,使他成为近代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首创者,并构成了萨伊理论的总体结构。

(二)生产效用论

由萨伊提出的“生产创造效用”的主要命题,是他在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他说:“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对于什么是效用?他说:“物品满足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创造具有任何效用的物品,就等于创造财富。这是因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而物品的价值就是由财富构成的。”萨伊还说:“生产数量不是产品的长短、大小或轻重估计,而是产品所提供的效用估计。”

当然,萨伊所主张的效用论绝非后来奥国学派所讲的主观效用。财富所以有价值,因为财富有效用,可见,效用是价值的前提,或者说,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前提。显然,效用未必局限于有形的物质产品。例如,医生、演员、律师等提供的服务,一样具有效用,都有价值。这样“无形产品”的价值也构成财富,可以用来交换的消费,都是人类劳动的果实。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亚当•斯密以来人们所坚持的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的观点。

(三)生产要素论

萨伊的三要素论指的是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是生产的三要素。他认为价值来源于效用,创造效用就创造价值,从而价值也由三要素创造。“他反对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理论,而代之以供给和需求,供给与需求反过来又受生产成本和效用的制约。从这方面来说,他的分析比李嘉图更加先进”。

马克思也认为产品使用价值生产也确实离不开劳动、资本和自然力(或土地)三要素,但价值只能是劳动创造,这站在人类公平的角度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价值反映商品价格,任何产品的价格都不同程度地反应了该商品的价值及形成该价值的三要素所贡献的价值。因而既然认可生产创造效用,有效用才会有价值,所以生产三要素共同创造了价值同样应得到认可。虽然萨伊并没有能进一步说明其合理性,但生产三要素论被西方经济学家广泛采纳,并成为建立宏微观生产函数的基础。

(四)分配理论

萨伊的分配理论同他的价值理论是密切联系的。萨伊看来,既然生产由三个要素构成,而这三个要素又是价值的源泉,因此第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他们应有的收入。即劳动者取得工资,资本所有者取得利息,土地所有者取得地租。

这样按要素分配收入的方法被马克思讽刺为“三位一体公式”即“资本一利息;土地一地租劳动一工资”。虽然萨伊指出每种生产要素的大小与它们在生产事业中各自提供的合作的重要性成正比,但他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划分比例。同时他断言工资就是工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那一部分价值,把利息看做是资本的收入,在利息的形式上来讨论资本的收入问题,混淆了利息与利润的关系。而地租则是土地的的收入,也是唯一能取得收入的自然力,这些观点反反映了其理论上的一些不足。

第 2 页 共 2 页 晨松经济系列 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论文 指导老师:xx

(五)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经常被说成是“供给创造需求”。事实上,把萨伊定律确定为“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的不是萨伊本人,而是后来批判他的凯恩斯。

萨伊写道:“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是在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换句话说,增加产量导致更多的消费支出。他认为:“一种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就立刻给其他产品创造了等于其自身价值的市场。”也就是说一种产品的供给会增加其它产品的需求。

对于有些产品在市场上不到销路的现象,他解释道,“某一种货物所以过剩......则是因为他的生产过多,或因为别的产品生产过少。”“正由于某些货物生产过多,别的才形成过剩”。他坚信,自由竞争一定会使各种产品的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消除短暂的产品过剩现象。这些观点和结论得到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的极力推荐,并称之为“萨伊法则”。可以肯定,他的学说的意义不仅仅是深远的,而且是现实的。例如,他的理论说明经济繁荣对每个人,每个地区都有好处,大家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他反对奢侈消费和国家过渡开支,主张节约、积累、发展生产,这对当代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无疑具有极大地借鉴意义。

三、萨伊经济思想对于当代的启示

萨伊的经济思想既得到了同代大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支持,又受到了后来的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批判,因而是一位极具争议的经济学家。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萨伊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经济学家。他勇于坚持真理,不为五斗米折腰;他热爱学问,既不是为学问而学问,也不是为功利而做学问,而是学问当成信仰;他在经济研究中讲究方法论,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且治学严谨,不断完善和修订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萨伊的相关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建设,尤其是后经济危机时期的经济复苏问题具有宝贵的现实意义。虽然其理论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在对其成立的条件按当代实际情况进行限定后,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有效供给不足是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没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刺激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也难以发挥效力,因此我国内需一直处于一种“启而不旺”的局面。虽然以总需求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在短期能够发挥很好的启动作用,但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有减少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在经济的长期发展中,必须要重视供给层面的因素,有效供给的提高能进一步刺激有效需求,为经济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根本道路。因此,片面强调总供给或总需求的策略都是片面的、绝对的,像萨缪尔森说过的那样“上帝给我们的是一双眼睛,既注视需求,又重视供给”,做到以需求管理政策为主,扩大内需,并调整供给管理的政策,使供给发生结构性变化,增加有效供给,使经济走上持续健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

[2] 袁乐平. 论萨伊定律的历史命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1999.

[3] 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说史[M], 上海:复旦大学, 2004.

[4] 张军. 萨伊定律的争议及其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启示[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

[6] 史蒂文•普雷斯曼. 思想者的足迹----50位重要的西方经济学家(第一版)[M].

陈海燕,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第 3 页 共 3 页

那一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主题曲-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1196007-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29 16:09:3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