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经济论文
2023年10月29日发(作者:论语读后感(通用11篇))
处暑的寓意和象征-
战争与经济
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如果说战争是不流血的政治,那么经济则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使用武力来达成政治目的,但没有经济在物质上对战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战争不要说胜利,就连一天都维持不下去。战争是一种暴力行动,它在摧毁经济、破坏经济的同时又强有力地拉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在自己发展的过程中又围绕利益展开无休止的争斗。
战争与经济对与我们并不陌生,《孙子兵法》记载:孙武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孙武认识到,战争必须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为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做后盾,战争是无法取胜的。同时,战争还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破坏,给人民增加沉重的负担。此所为辨证的看待问提题。
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三个重要观点:1.兵贵胜,不贵久。争取速战速决。2.取粮于敌。应当就地征粮。3.车杂而乘之,车善而养之。以上3点可见,孙武2500年前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就已有相当的认识了。任何非正义的战争,在民心正义面前都是纸老虎;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未来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凭借强硬的武力去占领一个国家。任何侵略战争也许能够赢得一次战争的胜利,但是战争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国民。现今各国都注意发展各自的军事力量。而且一些大国正在发动第三轮军备竞赛,各国有的出自本国的安全考虑,有的是政治野心的膨胀和领导无能的战略转移„„
所有的一切都是源于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持续走低,私欲的占有已经超过经济的平衡趋度;世界经济如负重超载的拖车在喘息前进,甚至停止不前。当今各国政府无人也无力改变这种整体世界经济形势。因此一些国家(如美、英、日、意等发达国家)为摆脱如今经济问题,而采取了战争方式来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二来想通过战争消费来拉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因此现今地区局部小规模的战火不断,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历史证明从海湾战争以来,到近期的伊拉克战争,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只能反映出他们国内经济矛盾进一步激化„„;矛盾的加深趋势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声称政治、经济大家的人们,只能望而兴叹,而无能为力,顺其自然、且得苟安。因此,他们即崇尚战争又害怕战争,不敢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给经济带来的繁荣,只是暂时的。其次,战争带来的债务,是一种最可怕和最有害的非生产性债务。
就战争与财政的关系我认为:第一,仅就经济意义而言,所有用于陆军、海军和毁灭性武器方面的财政支出,都是浪费。第二,在全世界普遍的、永恒的和平确立之前,为实现这样的和平而支出一些费用,是绝对必要的。第三,军事开支的数量,只限于保卫国家的安全,使之免受侵略。打仗致“富”付出高昂代价尽管在美国有很多新技术确是首先为军事需求而开发出来,而后通过向民用领域推广而惠及整个国民经济。但更多事实表明,美国因为过于偏重军事技术开发,而影响了民生产业竞争力。不然,美国不至于在一些重大民生产业领域的竞争方面败在日本和欧洲之手。靠打仗致富的首先是美国的军火商。据报道,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主要军火商的销售额迅速增加。这当然也对美国GDP增长作出了贡献。但军火商大发其财是否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到了“和国民经济互动”、进而起到“美国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驱动链”作用呢?最近,在美国发生历史上最严重断电事故后,人们日益看清美国“武器系统高精尖,民用设施破漏旧”的状态。大停电暴露出供电网络的重大缺陷,不过是国家基础设施问题的“冰山一角”。从一定程度上说,美国军事部门和产业发财致“富”是以减少、牺牲民生公共部门的“富”为代价的。美国热衷发展武器却不大关注环保。美国人口不到世界总人口的1/20,但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却占全球排放量的1/4。现今战争对资源消耗与对环境破坏之惊人,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尽管美国总在其国土之外打仗,但一次次战争导致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严重后果不仅会伤及战争所在国家,也必将“反馈”到美国自身。地球环境是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最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讲,归根结底,“美国越打仗世界越穷”。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时刻已经济建设为中心并服务与民。
经济问题的发展似毕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也未必竟然。如何扭转这种畸形经济发展形势,它需要政治家们有过人的胆量和才能,转变经济模式,达到惊世的更高创举。我知道要想做到这个转变很难,其中的关键就是打破人们的私有观念,改变经济的货币标志形式,为了更好地消费,要力求真实客观的平均,不至于出现主观形式上的平均,以至于经济的严重失衡;因此,要严控经济的平衡趋度,并保障人们的稳定的基本生活水平;不要让私欲侵吞了未来的发展,为自己和别人打造战争的坟墓;减少你的一点私欲,得到一份平安、幸福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