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 ...

更新时间:2023-10-28 12:11:41 人在看 0条评论

【金版学案】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习题: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 ...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欢乐颂经典语录)

我的长生果教学分析-

2016年新课标全国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B.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C.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答案:C

2.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

A.禁锢了人们思想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君主专制 D.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解析:材料反映了贫民子弟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期盼与史实,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

答案:B

3.明代重视女子读物编纂,《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等盛行一时,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明代治国根本理念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逐渐居于正统地位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解析:《内训》《训女宝箴》《古今列女传》《闺范》主要是歌颂古代妇女高尚品德,对妇女行为的规范,这些书籍的盛行反映了理学的道德观念影响到广大妇女,故A项正确。

答案:A

4.《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答案:B

5.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解析:在武昌起义后一个月,湖南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这是清政府内部的倒戈,说明清政府的灭亡是自己瓦解的,故C项正确。

答案:C

6.近代以来,传统的消费等级观念被打破,形成了“等威不能辨,贵贱不能别”的局面。道学之士惊叹当时的社会“凡事任意僭越。各处皆然,沪上尤胜”。造成上述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

③近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运动的变革 ④近代中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被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7.1953年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意在强调( )

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通过扩大国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

D.总路线就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8.结合所学,对于1972年到1985年期间的中美贸易(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美国对华出口

年份

(百万美元)

1972

1975

1980

1985

60

304

3 755

3 855

(百万美元)

32

156

1 059

3 840

中国对美出口

A.中美贸易中国处于出超状态

B.两极格局结束国际局势缓和

C.体制改革缩小中国贸易逆差

D.美国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答案:C

9.罗马法的范围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体现了罗马法( )

A.已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痕迹

B.规范的体系至此最终确立

C.主张维护广大平民的利益

D.不断调节社会矛盾的过程

答案:D

10.有学者认为,法国1875年宪法“实际上是个怪胎,它在名义上是共和制的,在形式上却是君主制的”。这表明该宪法( )

A.让步于强大的封建保守势力 B.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C.源于人民革命力量的推动

D.宗教神权彩浓厚

答案:B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分之一世纪是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在这些年以5.6%和7.3%的前所未有的增长率增长,与19世纪晚期相比促成这一时期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扩展

B.重视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

C.第三次科技革命有力推动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实施

解析:“四分之一世纪”是指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应运而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

答案:C

12.布罗代尔认为,科学的历史若从一定的距离来看,就像从一种普遍的理性解释向另一种普遍解释的缓慢过渡。每一种解释因新的资料猛烈地与之抵触而突然被推翻。于是另一种假说便会被提出,这种假说又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下列最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

A.亚里士多德力学—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经典力学

B.亚里士多德力学—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 C.牛顿经典力学—相对论—量子论

D.基督教神创论—拉马克早期进化说—达尔文进化论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2分。其中第13、14小题为必做题,第15-18小题为选做题,考生选其中一题做答,全答则按第一题计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四(1638—1715)只需一声令下,治国成就和过去的军事胜利一样可以迅速取得。昔日毁废荒凉的海港,现在建筑物环绕,既做装饰,又充防务„„在他的旗帜的保护下,移民从各个港口出发,前往美洲、东印度岛和非洲海岸。与此同时,在法国本土,在他眼前,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雇佣人员成千上万,并且拥有由建筑艺术带动发展起来的百工技艺。在宫廷和首都,更加高雅精巧的技艺为法国带来过去甚至没有想到的娱乐和荣誉。文学艺术十分繁荣。鉴赏力和理智深入蒙昧无知的学校。

——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材料二 康熙帝(1654—1722)多次南巡,皆“诣明陵致奠”,行三跪九叩之大参礼,亲书“治隆唐宋”来颂扬明太祖,祭拜时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声势浩大。康熙二十三年南巡归途中,“上次曲阜。己卯,上诣先师庙,入大成门,行九叩礼„„诣孔林墓前酹洒。书‘万世师表’额。”

——《清史稿·圣祖本纪》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路易十四、康熙帝在巩固政权方面采取的措施。(15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不同措施的背景及其影响。(10分)

答案:(1)措施: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加强军事力量,发展商业和殖民贸易;推崇天主教和重视文学艺术发展。康熙帝加强君主集权;维护大一统的国家;推崇儒家思想和承认明朝的正统地位。

(2)路易十四背景: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背景:稳定满洲贵族统治需要;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影响:加强了民族间认同感,确立了满洲贵族统治的正统地位;尊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笼络了士人,加强了思想控制。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16世纪初

1510年

1555年

16世纪70年代

16世纪80年代

约1700年

降60%-80%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18世纪初

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着给“哥伦布交流”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并评价“哥伦布交流”。

答案:定义:历史上的“哥伦布交流”是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各种植物、动物以及疾病、宗教、文化、人口的互相传播和交流。

评价:促进了物种的相互交流,改变世界的生态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促进了人口的交流,但也改变了部分地区的人口结构(印第安人锐减);使文明区域分散、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世界历史;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列是不同时期历史教科书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洋务运动)继续镇压中国各族人民的武装起义,是用外国资本主义的技术巩固封建统治”。

岳麓书社2004年版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包括:“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各体现了哪两种史观?请运用这两种史观简要评价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答案:史观: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近(现)代化史观。 评价:①革命史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为维护统治和贵族地主利益而进行的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同时也是一场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②近(现)代化史观: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是真诚的,那种指责宪政改革不真诚和拖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站不住脚的,只是代表了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激进的立宪派人士的意见„„作为一场“传统内的改革”,清政府所认可的宪政概念含有维护过去的传统和王朝统治的企图,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权威“钦定”宪法和国会的王朝来说,维护自身权力的企图自然是其最本质的目的。

——梅恩伯格《中国立宪政府的出现1905——1908》

材料二 然而,当时中国立宪派士绅精英们,为了仿效日本的“立宪”。却走到英国式的“民定立宪”模式上去了。这是一种分权化的、用宪法限制王朝政府权力的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清末激进立宪派士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立宪可以致国家于富强之途,要立宪,就要学英国,因为英国自下而上的民定宪政,才是货真价实的立宪。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清廷与立宪派在“立宪”问题上的分歧及实质。(8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5年宪政运动骤然高涨的直接原因及清末宪政改革的实施效果。(7分)

答案:(1)分歧:清廷:自上而下的日本式(德国式)“钦定”宪法,“实”君;以立宪为名,行开明专制之实;强化中央权威。

立宪派:自下而上的英国式“民定”宪法,“虚”君;以立宪为名,实现参政目的;谋求地方分权自治。

实质:政府权力再分配。

(2)直接原因:日俄战争日本胜利的刺激(日俄战争,“立宪”日本打败“专制”俄国)。

实施效果:中央权威急剧下降,激进的立宪运动与革命运动相互激荡,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墨索里尼后来承认:“如果国联当初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

日本于1940年9月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迅速采取措施,宣布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其中包括日本急需的钢铁、石油等主要战略物资。英国与荷兰等国也采取一致行动。这无异于给日本的经济套上了枷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3》

材料二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列,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阿拉伯国家,由沙特阿拉伯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阿拉伯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

——百度百科《第四次中东战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大国对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侵略行为所采取的不同经济制裁政策,并分析各自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的行动所造成的影响。(5分)

答案:(1)政策:对意大利,没有把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列入制裁范围;对日本,包括了日本急需的战略物资钢铁和石油等实行禁运。

背景:制裁意大利时,各国忙于应对经济危机;英、法、美等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侵略推行绥靖政策。

制裁日本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英、法等国已经尝到绥靖政策的苦果;日本的侵略已经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

(2)影响:造成1973年石油危机,成为引发西方新的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显示了产油国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增加了西亚产油国的经济收入。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 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濡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6分)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9分)

答案:(1)相似之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主持制定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同:都提出了指导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三民主义和非暴力主义);斗争过程中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都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异:孙中山采取暴力革命的方式,而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

会计基础知识必背-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117502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28 12:11:4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