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贾宝玉个性自由追求对现在年轻人的影响
2023年10月26日发(作者:柬埔寨游记作文400字)
小学教育随笔简短-
浅谈贾宝玉个性自由追求对现在年轻人的影响
摘要: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
关键词:贾宝玉 个性自由追求 现在年轻人 背叛
引言: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1.研究目的与意义:
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个性自由追求很强的年轻人。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体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时代婚姻要听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的包含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主观客观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
当今时代是80,90的年代,众所周知,这两代人的身上充满着个性,他们不甘平庸,不甘平淡,他们追求梦想,他们追求时尚,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成功。可以说,他们的身上有许多地方尤其是在个性方面和贾宝玉很相像,那么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有多少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又是怎么影响的,到底产生了那些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呢?本文通过对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了影响,同时本文希望本文的研究对现在追求个性自由的年轻人提供一些看法,希望年轻人越走越好。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在查阅电视等媒体中有关贾宝玉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积累并提供翔实的史料来源和论据。
对比分析法 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的基础上,对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专家访谈法 通过访问与本研究相关领域的教师收集相关的信息。
3.贾宝玉简介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自有《红楼梦》以来,他就是读者和专家关注、研究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初至今,海内外有关贾宝玉的单篇研究性文章达700余篇;而笔者所见专著也有范扬《阳刚的隳沉——从贾宝玉的男女观谈中国男子气质的消长轨迹》、舒宪波《扑朔迷离的贾宝玉》、庞艳辉《阅读贾宝玉》等数种。对于一个文学人物的研究而言,这无论在“红学”还是在古典小说中,大概都属于研究成果较多的了。
3.1贾宝玉外貌描述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 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 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 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 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3.2贾宝玉语言特征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锐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4.贾宝玉性格分析
在国内,学者对红学的研究也是由来已久。关于贾宝玉思想性格的研究更是一种主流。自“五四”以来,“叛逆”一词频繁出现对于现实人物,文学形象的评价中,在用“叛逆”这把尺子来衡量贾宝玉时,大多数学者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叛逆者。在20世纪40年代,金果就提出:“贾宝玉是他的时代的叛逆”,此后,贾宝玉是“叛逆者”的说法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相响应,尤其是在1954年的红学大讨论中,学者几乎一致认同“叛逆说”。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界的种种束缚逐步被冲破,不断有人对“叛逆说”提出了质疑。1982年,起庸的《贾宝玉是叛逆吗》打破了“叛逆说”一统天下的局面。起庸认为:历史上的叛逆,总得有点进步的政治思想,有点愤世嫉俗的行动,对于和他的自由倾向相抵触的事物敢于抗争的。宝玉却没有,最多只有一点内心的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而已。现如今,国内外对红学的研究,对贾宝玉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是诸多学派都有不同的观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每一种看法,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尊敬,但与此同时更需要我们的思考,对贾宝玉性格特点的思考,贾宝玉的个性追求到底与当代的年轻人有什么影响,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4.1贾宝玉的真性情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身的家庭,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出身寒素和地位微贱的人物。这实质上就是对于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同时,他极力抗拒封建主义为他安排的传统的生活道路。对于封建礼教,除晨昏定省之外,他尽力逃避参加士大夫的交游和应酬;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亦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趁着你们都在眼前,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这就是我死的得时了。”贾宝玉受时代的局限,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要摆脱贵族社会桎梏,而又不能不依附贵族阶级。这就使他的思想性格具有悲剧性的严重矛盾。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4.2行动上的对封建男性角的背叛
嘲贾宝玉二首
西江月·(第三回)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 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伯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看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的赞颂。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园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厌弃功名仕进。
儒家文化观念下的理想男人应该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是被其所属家庭寄予厚望的一个人物,贾政等人对宝玉的期望,自然是“深精举业”,平步青云,光宗耀祖。然而,贾宝玉一生鄙弃功名利禄,最恨所谓“仕途经济”。表现:(1)贾宝玉不爱读正统的经书,说那是“前人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第十九回)。但他却爱读《西厢记》一类的书。如第23回他与黛玉共读西厢(2)他厌弃学习时文八股,说那“不过作后人饵名钓禄之阶”(第七十三回)。说那些个读书,参加科举,谋求官职的人是国贼禄蠹。(3)他厌弃科举考试,反对结交权贵,听不得薛宝钗、史湘云有关“仕途经济之道”的劝告。如第三十二回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不改.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 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 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 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斥责薛宝钗“好端端的女儿家,也学得如此沽名钓誉”
二是反对封建秩序。
他轻视封建伦常和秩序,追求生活方式的自由,常常打破男女、长幼、嫡庶、贫富、贵贱、主奴关系上的等级名分。(1)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曾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第二回)(2)他还认为:“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第二十回)
三是贾宝玉性格的反封建主义意义还突出地表现在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上 。
他对黛玉的感情是矢志不移的,一直坚守着他们的木石盟约。在几乎所有人都将宝钗视为宝玉最合适的人选时,他力排众议,忠贞不渝的爱着黛玉,在当时男子三妻四妾的封建社会里,在贾母等人逼迫娶宝钗时,他心里仍只装着黛玉一人,可见他的“痴情”。如泪洒相思地、出家,遁入空门。 贾宝玉的艺术形象溶注了曹雪芹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情感。叛逆者的痛苦有了形象生动的艺术体现,他的思想同当时的世俗社会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
5.贾宝玉性格形成的原因
5.1身处的社会环境
尽管日趋尖锐的封建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这个制度必然灭亡,但是地主阶级却不甘心,它还要作垂死的挣扎,要千方百计地挽回颓势。在种种努力之中,最大的努力,就是要按照地主阶级的需要和封建道德的标准,把贾宝玉培养成为一个立身扬名、光宗耀祖、能把地主阶级日趋衰败的事业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的忠臣孝子。然而,贾宝玉却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不肖逆子。他的叛逆思想,恰恰是在封建制度走向瓦解过程中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里孕育出来的。他是一个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从没落的地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浪子,是那个不可救药的贵族之家合乎规律的产儿。贾宝玉对于现存的封建制度和一套封建伦理道德,都感到强烈的不满。他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他不高兴跟那些为官作宦的“俗人”应酬往来,却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被封建阶级瞧不起的人物做朋友、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他们简直没有主奴的界限,他们的悲惨遭迁常常激起他对摧残他们的封建制度的憎恨。他甚至不以生长于这个贵族之家为荣,反而引以为憾,曾为此发出深长的慨叹。他在那个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这就使贾宝玉跟封建统治阶级发生了尖锐的对立。从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贾宝玉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初步的民主主义的要求,它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切,不仅使正殷切期待着他将来振兴家业的统治者感到绝望,而且使他们感到威胁。封建正统派的代表人物贾政,最早感到了这种威胁。他对宝玉大施挞伐,甚至要结果他的性命,就是在这种威胁面前所产生的一种绝望和恐俱情绪的表现。
5.2身处的家族环境
贾宝玉是《红楼梦》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生得“面若中秋之月,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丝绦,系着一块美玉。”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
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使他因自己生为男子而感到终身遗憾;另一方面,少女们的纯洁美好又使他觉得只有和她们在一起才称心惬意。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那些循着这个教育路线培养的老爷少爷们是那样的庸陋可憎,他对于封建教育的一套,在感情上就格格不入。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奶娘丫鬟。那些围绕着他,各以一颗纯真的心对待他的丫鬟,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由于社会地位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在贾宝玉的直感生活里,她们和那些以世俗男性为主的居于中心统治地位的势力,在每一点上都形成鲜明的对照:聪明和愚蠢,纯真和腐朽,洁净和污浊,天真和虚伪,善良和邪恶,美好和丑陋。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封建家族没落颓败的客观形势,把贾宝玉推到了这个家庭内外种种矛盾的中心地位,他的活动既受到这些矛盾的影响和制约,又直接间接地牵动着这些矛盾的发展。而林黛玉跟他基于思想一致的结合,就更加强了他的这种地位和跟周围环境的冲突。这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能成为《红楼梦》的主人公,而宝黛爱情悲剧能够构成这部反封建的古典名著中心情节的重要原因。 6.当代年轻人的个性追求
由于父辈自身的经历,他们把父母的爱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时,由于生活慢慢好了起来,他们在物质和生活上给了子女太多的关注和付出(他们对下一代的爱完全是赤诚、深沉而纯朴的),导致这一代人从小没有吃过太多的苦,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子女自我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另外,由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关系,使得这一代不少人都是独生子女,相对缺乏完全亲密无间的同龄人的生活体验。
由此形成了这一代人普遍的个性:大多受过良好的课堂教育,自尊心很强,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是完美主义者,缺乏人际沟通方面经验,有个人主义倾向。
青年人的教育背景跟他们这种特点的形成有很大关系,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遵循的行动原则和意识形态的教育本身就是脱节的,年轻人就成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学校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脱离现实。比如,虽然这两年教科书对意识形态的宣示渐渐淡了一些,但仍没有把公民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分离开来。我看过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教育纲要,第一条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很滑稽。因为公民身份与信仰无关,不一定非要相信马克思主义(或者别的什么主义)。
当然,还有对新一代年轻人产生影响的社会大环境。这方面可以想到许多。独生子女、应试教育、就业和竞争的压力,等等。除了这些之外,人们关注不够的的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整个社会大面积的弥漫着一种虚无主义和犬儒主义。整个社会都在做一套和说一套,思想和行动分裂。大家生活在谎言的社会里,同时自己也在说谎。指导我们行动的宏大理论已经没有人相信了,但是却没有建立起一套跟现实生活相吻合的新价值观和行动规范。但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整个社会都处在同样的分裂下,但至少我自己(我相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还有一种痛苦、分裂的感觉,我自己感到两种做人原则的矛盾分裂,并且痛苦。但现在的年轻人好像根本不觉得这是一种分裂,他们麻木,他们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是自相矛盾的,他们缺乏反思自我和反思环境的能力。原因何在?原因之一可能是与经历过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人相比,当下年轻人并没有一个参照,这种矛盾分裂已经通过教育和成长内化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还有扭曲的竞争环境带来的心灵的扭曲问题不能不提及。大家都说现在竞争压力大,但是这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竞争、就业带来的压力是正常的,亦即仅仅因为人口多岗位少,那年轻人所采取的释放方式可能和现在不同,会比较正常,比较遵守规矩。这就涉及公平竞争的问题。现在年轻人的压力还不完全是由于竞争激烈本身造成的,特别是他们的愤恨情绪,他们为什么牢骚满腹和颓废,这不仅仅是竞争太激烈的结果,而且跟竞争的环境有关,是扭曲的、不公正的竞争环境造成的。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的扭曲,也是由于这种竞争不公造成的。到处可以见到不公正的权力在操纵竞争,使得竞争不再是自由竞争。更糟糕的结果是,这会导致他们也跟着仿效,会同样采取不公正的竞争手段以及反社会的情绪,不再真爱我们的公共世界。
7.贾宝玉个性追求自由对年轻人的影响
7.1价值观
当今年代21世纪,当代青年人有梦想,他们追求时尚,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成功。可以说,他们的身上有许多地方尤其是在个性方面和贾宝玉很相像,那么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有多少影响着现在的年轻人,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族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及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他和林黛玉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和深厚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推动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叛逆的思想性格。但他的思想并未达到否定君权、族权亦即封建主义统治权的高度。他所深恶痛绝的,正是他所仰赖的。他无法与封建主义统治彻底决裂,又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民主主义思想要求。因而他的出路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最后只能到虚无缥缈的超现实世界中去。这些就和当今社会的青年人十分相像,可以说贾宝玉的个性对当代青年人的价值观和理想都有很大的影响。
7.2行为方式
贾宝玉不愿走读书中举的道路,他视为官作宦如粪土。他将那些“读书上进”的人称为“禄蠢”;将那些谋求富贵的人所必读必作的八股时文看作“饵名钓禄之阶”;将“仕途经济”一类的议论斥为“混账话”。在他那个时代,那个家庭,这样的思想和见解,实在是非常大胆的,不能不叫统治阶级大惊失了。所以,在他们的眼里,贾宝玉就成了一个行为偏僻、性情乖张、半疯半傻的“混世魔王”和“孽根祸胎”。这些类似于逆反心理的行为表现方式和现在年轻人的表现是一样的,可以讲贾宝玉的行为方式对当代年轻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如当代年轻人综合了很多矛盾的因素。比如说他们很清醒,相比于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年轻时曾经被宏大的话语体系迷惑过,疯狂过,现在的年轻人则有一种清醒得多的对冠冕堂皇的大话的清醒认识。但他们又有一种“实利主义”和犬儒主义的态度。比如,既不相信官方和学校的意识形态宣传,但另一方面,为了现实的好处,他们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清醒隐藏起来,去做官方或者学校喜欢的事情。我打个比方,他们不写信或者很反感××部的各式宣传,什么“×讲×美×热爱”“×荣×耻”等等,但如果该宣传部门来招公务员,他们马上会很积极、很蜂拥的去抓这个机会,(假如真的有幸进入该工作以后)他甚至可以编一套自己完全不相信的、厌恶的、假大空的东西。总之,他们既很清醒、很明白,又很犬儒、很现实、很虚无、很世故。行动原则和思想原则是分离的。
8.结论
贾宝玉具有叛逆的个性追求,并且贾宝玉的性格形成受到社会与家族成长环境的影响,也贾宝玉的个性追求自由影响着当今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虽然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当代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独立辨别是非的能力,要从国家和社会的大局出发,增强自己的责任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9.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记忆像白雪起舞,思绪永远定格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流过汗水,也洒过泪花,这里有我熟悉的一切,有我热爱的一切。
凤凰涅磐需要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迈进象牙塔殿堂时的激动,仍时刻在内心回荡,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蜕变。蜕变需要经历过磨练,磨练可以让我们更为坚强,去勇敢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磨难。
感谢 教授、 副教授。是你们悉心的指导、关心和鼓励下,才使得我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感谢你们让我懂得了科学探索的奥秘在于永远保持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脚踏实地勤勉的务实作风,这是获得胜利的无敌通关密码。
参考文献:
1.傅守祥.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试论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双性气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期
2.刘敬圻.贾政与贾宝玉关系还原批评《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2期
3.张艳.不到精神家园的灵魂--梅什金公爵与贾宝玉之比较《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4.刘伯茹.邓天中.从贾宝玉对袭人的重命名看袭人《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5. 单立勋.从贾宝玉看清代士人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裂变《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