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含答案)
2023年10月21日发(作者:趣味谜语故事及答案)
泰山队对武汉长江-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含答案)
小说专题训练------对某种评价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麦场
萧红
全个村庄在火中窒息。午间的太阳权威着一切了!
一只山羊在大道边啮嚼榆树的根端,黏沫从山羊的胡子流延着。城外这条长长的大道,被榆树打成荫片。走在大道中,像是走进一个荡动遮天的大伞。山羊却睡在荫中,白囊一样的肚皮起起落落。
菜田里一个小孩慢慢地踱走。在草帽盖伏下,像是一棵大形菌类。捕蝴蝶吗?捉蚱虫吗?小孩在正午的太阳下。
很短时间以内,跌脚的农夫也出现在菜田里。一片白菜的颜有些相近山羊的颜。跌脚的农夫早已看清是自己的孩子了,他远远地完全用喉音在问着:“罗圈腿,唉呀!……不能到?”
这个孩子的名字十分象征着他。他说:“没有。”
菜田的边道,小小的地盘,绣着野菜。经过这条短道,前面就是二里半的房窝。土屋周围,树条编做成墙,杨树一半荫影洒落到院中,麻面婆在荫影中洗濯衣裳。正午田圃间只留着寂静,惟有蝴蝶们为着花,远近的翩飞,不怕太阳烧毁它们的翅膀。一切都回藏起来,一只狗也寻着有荫的地方睡了!虫子们也回藏不鸣!
汗水在麻面婆的脸上,如珠如豆,渐渐侵着每个麻痕而下流。她的身子向前连续伏动,汗流到嘴了,她舐尝一点盐的味,汗流到眼睛的时候,那是非常辣,她急切用湿手揩拭一下,但仍不停的洗濯。她的眼睛好像哭过一样,揉擦出脏污可笑的圈子,若远看一点,那正合乎戏台上的丑角;眼睛大得那样可怕,比起牛的眼睛来更大,而且脸上也有不定的花纹。
裤子在盆中大概还没有洗完,可是搭到篱墙上了!也许已经洗完?麻面婆做事是一件跟紧一件,有必要时,她放下一件又去做别的。
邻屋的烟筒,浓烟冲出,被风吹散着,布满全院。烟迷着她的眼睛了!她知道家人要回来吃饭,慌张着心弦,她用泥浆浸过的手去墙角拿茅草,她贴了满手的茅草,就那样,她烧饭,她的手从来不用清水洗过。她家的烟筒也走着烟了。
“他妈的,给人家偷着走了吧?”
麻面婆听着丈夫骂,她走出来凹着眼睛:“饭晚了吗?看你不回来,我就洗些个衣裳。”让麻面婆说话,就像让猪说话一样,也许她喉咙组织法和猪相同,她总是发着猪声。
“唉呀!羊丢啦!我骂你那个傻老婆干什么?”
听说羊丢,她去翻柴堆,她记得有一次羊是钻过柴堆。但,那是在冬天。她没有想一想,六月天气,只有和她一样傻的羊才要钻柴堆取暖。她翻着,她没有想。全头发洒着一些细草。她为着要作出一点奇迹,为着从这奇迹,今后要人看重她。表明她不傻,表明她的智慧是在必要的时节出现。于是像狗在柴堆上耍得疲乏了,手在扒着发间的草杆,她坐下来。她意外地感到自己的聪明不够用,她意外地对自己失望。
过了一会邻人们在太阳底下四面出发,四面寻羊;麻面婆的饭锅冒气,但,她也跟在后面。
黄的,近黄的,麦地只留下短短的根苗。远看来麦地使人悲伤。
老王婆在门前草场上休息。“麦子打得怎样啦?我的羊丢了!”二里半青的面孔为了丢羊更青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
林荫一排砖车经过,车夫们哗闹着。山羊的午睡醒转过来,它迷茫着用犄角在周身剔毛。山羊寂寞着,山羊完成了它的午睡,完成了它的树皮餐,而归家去了。
咩……咩,羊叫,不是羊叫,寻羊的人叫,二里半比别人叫出更大声,那不像羊叫,像是一条牛了!
最后,二里半和地邻动打,那样,他的帽子,像断了线的风筝,飘摇着下降,从他头上飘摇到远处。
“你踏碎了俺的白菜!——你……你……”那个红脸长人,像是魔王一样,二里半被打得眼睛晕花起来,他去抽拔身边的一棵小树;小树无由的被害了,那家的女人出来,送出一支搅酱缸的耙子,耙子滴着酱。他看见耙子来了,拔着一棵小树跑回家去,草帽是那般孤独的丢在井边,草帽他不知戴了多少年头。
二里半骂着妻子:“混蛋,谁吃你的焦饭!”他的面孔和马脸一样长。
麻面婆惊惶着,她知道山羊一定没能寻到。过了一会,她到饭盆那里哭了!“我的……羊,我一天一天喂喂……大的,我抚摸着长起来的!”麻面婆的性情不会抱怨。她一遇到不快时,或是丈夫骂了她,或是邻人与她拌嘴,就连小孩子们扰烦她时,她都是像一摊蜡消融下来。她的性情不好反抗,不好争斗。她的心像永远贮藏着悲哀似的,她的心永远像一块衰弱的白棉。她哭抽着,任意走到外面把晒干的衣裳搭进来。但她绝对没有心思注意到羊。
可是会旅行的山羊在草棚不断地搔痒,弄得板房的门扇快要掉落下来,门扇摔摆地响着。
下午了,二里半仍在炕上坐着。
“妈的,羊丢了就丢了吧!留着它不是好兆相。”
但是妻子不晓得养羊会有什么不好的兆相,她说:“哼!那么白白地丢了?我一会去,我想一定在高粱地里。”
她朝向高粱地去了:蝴蝶和别的虫子热闹着,田地上有人工作了。她不和田上的妇女们搭话,经过留着根的麦地时,她像微点的爬虫在那里。阳光比正午钝了些,虫鸣渐多了;蝶飞渐多了!
(节选自萧红《生死场》,有删改)
1.有人评价“萧红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她能够构建出一种奇特的阅读景观,美与平静,痛与折腾,形成鲜明对照”。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种评价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仙花
刘庆邦
用凤和仙给一种花儿命名,真是好听。凤为鸟中王,自古就有百鸟朝凤之说。花有花仙子之喻,花一带了仙字,似乎就有了仙气,让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这个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凤仙花是什么,明明亮亮是凤仙花,却被他们说成是指甲草。为什么把凤仙花叫成指甲草呢?
这是因为,指甲草上面开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杂院里的大奶奶都会种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种指甲草不是为自己种的,是为院子里那些孙女们种的。大奶奶说过,她一个大老婆子,还种草养花儿干什么!小闺女们都爱美嘛,都喜欢染红指甲嘛!
院子里年龄差不多大小的闺女有仨,大奶奶的孙女儿叫梅灵,那俩是二奶奶的孙女儿大玉和二叶。二奶奶死得早,俩孙女儿都愿意跟着大奶奶玩儿,几乎把她当成了亲奶奶。
清明节早上下着小雨,院子里有些雾气蒙蒙。大奶奶用铁铲子把花盆里的土刨松,开始往土里埋指甲草的种子。老人并没让三个孙女儿帮着种,她花白的头发上顶着银亮的水珠,弯着有些伸不直的腰,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就劳动上了。清明天,下雨天,老人或许要试一试,她的孙女们长心了没有,她种指甲草的事会不会被孙女们发现。老人一试就试出来了,她刚把花盆里有些发潮的土刨开,就被大玉看见了,她就问大奶奶要种指甲草了吗?
梅灵和二叶很快也过来了。却原来,她们每天在院子里出来进去,时不时地都会往花盆那里看一眼,都在操着种指甲草的心。终于看到大奶奶要种了,她们都有些兴奋,围绕在大奶奶身边捋胳膊,绾袖子,跃跃欲试,像是要搭把手。大奶奶说:你们都不用动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二叶说大奶奶,你栽的不是树,种的是指甲草呀!
道理是一样的,前人种指甲草,后人染红指甲。
花盆儿里的土整得松松软软,细细腻腻,大奶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小纸包,露出了里面包藏着的指甲草的花籽儿。大奶奶只挑了三颗,以三角的形式种进花盆的土里。
大奶奶说:你们三个都在土上摁摁吧。要得好,大带小,大玉先摁。
是要摁手印儿吗?大玉问。
对,五指并拢,使劲摁出你的手印儿来。
大玉把右手伸出来了,手指并拢严丝合缝,不明白大奶奶为什么让她们在土上摁手印,难道有什么讲究吗?
大奶奶说:做人心要软,种花土要实,你们把土摁得越实在,土和指甲草的种子贴得越紧,种子胖得就越快,发芽就越快。
明白了。大玉把手放在松软的土上摁出一个深深的手印。梅灵和二叶学着大玉的样子,也先后摁下了属于自己的手印。
在花盆里种上了指甲草的花籽儿,等于给院子里的三个女孩子的心里种下了盼头。指甲草在花盆里生长,仿佛同时也在她们心里生长。当火红的石榴花开满一树时,花盆里的指甲草花也开成了满盆红。
大玉向大奶奶报告:大奶奶,指甲草的花儿都开红了,该染指甲了。
大奶奶生病了:我今年不能帮你们染指甲了,你不是已经学会怎样染指甲了嘛,你就带着你的两个妹妹互相染吧。等你们把指甲染红了,别忘了过来让我看看。
大奶奶把带着两个妹妹染指甲的任务交给大玉,让大玉一下子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有些重。这天午后,大玉把梅灵、二叶叫到一起,准备摘花儿,染指甲。在摘花儿之前,大玉从灶屋里端出来多半瓦盆子清水,说要摘花儿了,花儿都爱干净,咱们先洗洗手吧。大玉不懂得什么仪式不仪式,她这样做,等于为摘花儿和染指甲举行了一个仪式。阳光照进水盆里,盆子里的水清澈见底,连盆底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
三双小手都放进了清水里。大玉说:主要是要把指甲盖儿洗干净,洗得指甲盖儿上面光光的。为了给两个妹妹做出样子,她不仅把每个指甲盖儿都擦洗了一遍,还把指甲缝下面藏的灰垢都抠了出来,洗得指甲长出的部分像羊脂玉一样白。
把手和指甲都洗干净了,她们开始到花盆那里去摘花。大玉从灶屋里拿出一只白瓷盘,让梅灵和二叶把摘下的花瓣儿放进白瓷盘里。梅灵和二叶伸手摘花时,欲摘又止,像是怕把花儿摘疼似的。大玉说没事的,指甲草的花儿生来就是让人摘的,就是染指甲用的,摘了它们,它们才会高兴。在的示范下,两个妹妹才小心翼翼,像捏蝴蝶那样摘起花来。不一会儿,她们就摘了一盘子红艳艳的花瓣儿。盘子是盛菜用的,今日却被她们妹盛了花儿,恐怕什么菜都不如花儿好看。
接着,她们就该染指甲了。把花瓣儿放进小蒜臼里,兑上一点儿明矾轻轻砸,把花泥敷在每个指甲盖儿上,用生麻叶裹上,再用生麻皮子缠上,睡一夜解开来看,每一个指甲都会变成红。
第二天一大早,三妹就不约而同地在花盆旁边聚齐。她们像是把指甲草的花圈儿搬到了指甲上,每个指甲都是一个花瓣儿。搬到手指上的花瓣儿就灵动起来,三十个花瓣儿上下翻飞,真让人有些看不够、喜不尽呢!小姑娘们的脸上都红红的,每张笑脸都像花儿一样。是的,爱美是女孩子的天性,她们从小就喜欢打扮自己。可是,因为家家都穷,她们买不起花衣服,用不起雪花膏,更搽不起胭脂。但穷有穷的办法,没钱也能玩花样。她们的办法就是种指甲草,她们玩的花样就是用指甲草的花染红指甲。一朝染上了红指甲就天天都看得见,割草时看得见,放羊时看得见,纳鞋底子时也看得见。从夏天红到秋天,从秋天红到初冬,能红好几个月呢。
三妹比过了红指甲,她们都没忘记说过“前人种指甲草”的大奶奶,大玉说:咱们去让大奶奶看看咱们的红指甲吧。
大奶奶在病床上,把每个孙女儿的红指甲都看了一遍,说好手配好花,好花配好指甲,真不赖。
(有删改)
2.著名作家王安忆评价刘庆邦的小说:“在那里,能看见某种程度和形态的礼仪,/与日常生活水融,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在那儿
刘慈欣
(前情梗概:一心想要登山的冯帆曾经在大学组织攀登珠峰,最后导致全队四人死亡,为了惩罚自己从此远离陆地,他决定一辈子不登山。但机缘巧合,原本是为了逃离登山而来到海上的冯帆,遇到了因外星飞船入侵形成的一座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两百多米的水山。人类大难临头……)
冯帆站在救生艇上,目送着蓝水号远去,他原准备在其上度过一生的。另一边,在太空中的巨球下面,海水高山静静地耸立着,仿佛亿万年来它一直就在那儿。
当感觉到救生艇的甲板在水坡上倾斜时,冯机纵身一跃,跳入被外星飞船的光芒照得蓝幽幽的海中。
他要成为第一个游泳登山的人。
现在,已经看不到海山的山顶,冯帆在水中抬头望去,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面一望无际的海水大坡,坡度有四十五度,仿佛是一个巨人把海洋的另一半在他面前掀起来一样。冯帆用最省力的蛙式游着,想起了大副的话。
他大概算了一下,从这里到顶峰有十三公里左右,如果是在海平面,他的体力游出这么远是不成问题的,但现在是在爬坡,不进则退,登上顶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冯帆不后悔这次努力。能攀登海水珠峰,本身已是自己登山梦想的一个超值满足了。
这时,冯帆有某种异样的感觉。他已明显地感到了海山的坡度在增加,身体越来越随着水面向上倾斜,游起来却没有感到更费力。回头一看,看到了被自己丢弃在山脚的救生艇,他离艇之前已经落下了帆,此刻却见小艇仍然稳稳地停在水坡上,没有滑下去。他试着停止了游动,仔细观察着周围,发现自己也没有下滑,而是稳稳地浮在倾斜的水坡上!冯帆一砸脑袋,骂自己和大副都是白痴;既然水坡上呈流体状态的海水不会下滑,上面的人和船怎么会滑下去呢 现在冯帆知道,海水高山是他的了。
冯帆继续向上游,越来越感到轻松,主要是头部出水换气的动作能够轻易完成,这是因为他的身体变轻了。重力减小的其他迹象也开始显现出来,冯帆游泳时溅起的水花下落的速度变慢了,水坡上海浪起伏和行进的速度也在变慢,这时大海阳刚的一面消失了,呈现出了正常重力下不可能有的轻柔。
在低重力下,海浪的高度增加了许多,形状变得薄如蝉翼,在缓慢的下落中自身翻卷起来,像一把无形的巨刨在海面上推出的一卷卷玲珑剔透的刨花。海浪并没有增加冯帆游泳的难度,浪的行进方向是向着峰顶的,推送着他向上攀游。随着重力的进一步减小,更美妙的事情发生了:薄薄的海浪不再是推送冯帆,而是将他轻轻地抛起来,有一瞬间他的身体完全离开了水面,旋即被前面的海浪接住,再抛出,他就这样被一只只轻柔而有力的海之手传递着,快速向峰顶进发。
他突然想到了蓝水号,意识到船长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应该将船径直驶向海水高山,既然水坡上的重力分量不存在,蓝水号登上顶峰如同在平海上行驶一样轻而易举,而峰顶就是风暴眼,是平静的!想到这里,冯帆急忙掏出救生衣上的步话机,但没人回答他的呼叫。
冯帆已经掌握了在浪尖飞跃的技术,他从一个浪峰跃向另一个浪峰,又“攀登”了二十分钟左右,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二的路程,浑圆的峰顶看上去不远了,它在外星飞船撒下的光芒中柔和地闪亮,像是等待着他的一个新的星球。
冯帆进行了最后的一次飞跃,他被一道近三十米高的薄浪送上半空,那道浪在他脱离的瞬间就被疾风粉碎了。他正在被吹向气旋的中心。当冯帆飘进风暴眼时,风力突然减小,托着他的无形的气流之手松开了,冯帆向着海水高山的峰顶坠下去,在峰顶的正中扎入了蓝幽幽的海水中。冯帆在水中下沉着,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始上浮,这时周围已经很暗了。当窒息的恐慌出现时,冯帆突然意识到了他所面临的危险。一种熟悉的感觉向他袭来,他仿佛又回到了珠峰的风暴卷起的黑雪尘中,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就在这时,他发现身边有几个银的圆球正在与自己一同上浮,最大的一个直径有一米左右,冯帆突然明白这些东西是气泡!低重力下的海水中有可能产生很大的气泡。他奋力游向最大的气泡,将头伸过银的泡壁,立刻能够顺畅地呼吸了!当缺氧的晕眩缓过去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球形的空间中,这是他再一次进入由水围成的空间。他感觉自己是在乘着一个水晶气球升上天空。上方的蓝波光越来越亮,最后到了刺眼的程度,随着“啪”的一声轻响,大气泡破裂,冯帆升上了海面。在低重力下他冲上了水面近一米高,再缓缓落下来。
不管怎么样,冯帆想,我登顶成功了。
(节选自《刘慈欣作品集·山》,有删改)
3.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宇宙科学之美和人性之美的自然结合”。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树王(节选)【注】
阿城
快下工时,太阳将落入远山,天仍旧亮,月亮却已从另一边升起,极大而且昏黄。
队上的其他知青沿路慢慢走下山去,李立说:“你们先回吧。我把这棵大树砍倒再回去。”
大家眼看大树要倒,都说倒了再回,于是仍旧轮流砍。大树干上的缺口已经很大而且深了,在黄昏中似乎比天还亮。我想不会再要好久就会完工,便离开大家一个可以方便的去处。山上已然十分静寂,而且渐生凉气,我迎着昏黄的月亮走出十多步远,忽然心中一紧,定睛望去,草丛的另一边分明有一个矮矮立着的人。月亮恰恰压在那人的肩上,于是那人便被衬得很暗。我镇定下来,一边问是哪个,一边走过去。
原来是肖疙瘩。
我这才觉出,肖疙瘩一直在菜地班,没有到山上来过,心中不免有突兀之感。我说:“老肖,收工了。”肖疙瘩转过头静静地看着我,并不说什么。远远听一阵呐喊,我知道树要倒了,便急忙跳出草丛跑去看。
大家早都闪在一边。那大树似蜷起一只脚,却还立着,不倒,也无声息。天已暗下来, 一树的枝叶黑成一片,呆呆地静着,傻了一般。我正纳闷,就听得啪啪两声,看时,树仍静着。又是三声,又是一声,树还静着,只是枝叶有些抖。李立向大树走了两步,大家都叫起来,李立便停住了。半晌,大树毫无动静,只那巨大的缺口像眼白一样,似乎是一只眼睛在暗中凝视着什么。李立动了一下,又是近前,猛然一片断裂声,有如一座山在咳嗽。树顶慢慢移动,我却觉得天在斜,不觉将腿叉开。树顶越移越快,叶子与细枝开始飘起来,树咳嗽得喘不上气来。天忽然亮了。
大家的心正随着沉下去,不料一切又都悄无声息。树明明倒了,却没有巨大的声响。大家似在做梦,奇怪极了,正纷纷要近前去,便听得背后短短的一声吼“嗨!”
大家都回过身来,只见肖疙瘩静静地立着,闹不清是不是他刚才吼了一声。肖疙瘩见大家停住,便抬起脚迈步过来,不看大家,径直向大树走去。大家都跟上去,肖疙瘩又猛地转回身,竖起一只手,大家明白有危险,又都停下来。
肖疙瘩向大树走去,愈近大树,愈小心,没有声息。李立开始慢慢向前走,大家有些好奇而且胆怯,也慢慢向前走。
原来大树很低地斜在那里。细看时,才知道大树被无数的藤缠着,藤又被周围的树扯住。藤从四面八方绷住大树,抻得有如弓弦,隐隐有铮铮的响声。猛然间,天空中一声脆响,一根藤断了,扬起多高,慢慢落下来。大树晃动一下,惊得大家回身便走,远远停住,再回身看时,大树又不动了,只肖疙瘩一人在离树很近的地方立着。大家再也不敢近前,更不敢出声,恐怕喊动了那棵大树,天塌地陷。
肖疤瘩静静地立着,许久,无声无息地在树旁绕,终于在一处停下来,慢慢从腰后抽出一把刀,刀柄上连着一根皮绳。肖疙瘩微微曲下右腿,上身随之也向右倾,身体猛然一直,寒光一闪,那柄刀直飞上去,愈近高处,似乎慢了下来,还未等大家看清楚,一根藤早飞将起来,又斜斜地飘落,刚听到“啪”的一声响,一座山便晃动起来。大家急忙退开去,远远听得一片的断裂声,藤一根根飞扬起来,大树终于着地,顷刻间又弹跳起来,再着地,再跳一下,再跳一下,慢慢在暗影里滚动,终于停下来。
大家都呆呆地立着了,说不出话,看肖疙瘩时,却不着。正惊慌着,只见肖疙瘩从距原处一丈远的地方慢慢立起来。大家发一声喊,一拥而上,却又被肖疙瘩转身短短一吼止住了。肖疙瘩慢慢扯动刀柄上的皮绳,将刀从枝叶中收回来,前前后后查看着,时时手起,刀落时必有枝藤绷断,大树又微微动了几下,彻底平安下来。一个世界不再有声响。
肖疙瘩呆呆地立着,一动不动,手慢慢松开,刀哐当一声落在树根上。余音沿树升上去,正要没有,忽然如哭声一般,十数只鸟箭一样,发一阵喊,飞离大树,鸟儿斜斜地沿山势滑飞下去,静静地又升起来,翅膀纷纷抖动,散乱成一团黑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李立呆呆地看看大家,一动不动,精神失了许多。
我忽然觉得风冷,回过神来,才觉出一身凉汗;大家也都有些缩头缩脑,开始有话,只是低低地说。肖疙瘩将刀藏回身上,望一望,说:“下山吧。”便走开了。大家跟在肖疙瘩身后,兴奋起来,各有感叹,将危险渲染起来,又互相取笑着,慢馒下山。
天更暗了,月亮不再黄,青白地照过来,一山的断树奇奇怪怪。
(有删改)
【注】中篇小说《树王》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知青上山下乡为背景,讲述了一知青毁林开山、山民肖疙瘩以生命保护树王却没有成功的故事。
4.有评论者认为,阿城的《树王》“不做控诉,却处处传递出浓重的悲剧性”。请结合文本,阐述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文中写山羊在树荫中午睡,午睡醒来,完成树皮餐,旅行归来,草棚搔痒等,写出了羊的慵懒与惬意,呈现出美与平静的乡村风物(答出其它动物、景物,言之有理即可)。
②文中写人,则着力展现他们生活的繁忙操劳,丢羊的懊丧急躁,寻羊的慌乱、狼狈,表现出痛与折腾的生存状态。
③二者形成对照,增添了小说的幽默感与讽刺意味,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
2.①选日子、取清水、装白盘、洁净手等,形式庄重认真,体现对美的尊崇。
②轻轻砸、摁手印、敷花泥、赏指甲等,内心虔诚期待,体现对美的向往。
③老、大带小、不忘给奶奶看,行为中蕴含礼仪传统文化观念。
3.①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外星飞船入侵,引发了海水的上升,形成了海水高山,而冯帆在重力减小的情况下最终登上峰顶的故事,体现了科幻小说中的宇宙科学之美。
②冯帆在攀登海水高山顶峰的过程中,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和羁绊自己已久的负罪感,体现了他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体现出一种人性之美。
③宇宙神秘浩瀚,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征服;而人类在探索征服宇宙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人性中的勇敢与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二者自然融合,共同体现科幻小说之美。
4.①“不做控诉”,是指语言风格冷静平实。小说对知青砍树的行为只做客观叙述,而没有正面指责控诉。
②昏黄的月、巨大的断树以及鸟儿的悲鸣,营造出暗淡的场景,赋予小说冷峻、凄凉的审美风格,增加了小说的悲剧彩。
③肖疙瘩以生命护树却又不得不协助知青放倒大树,他的无奈和痛苦增强了小说的悲剧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