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第4课《孙权劝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08 21:46:34 人在看 0条评论

第4课《孙权劝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2023年9月8日发(作者: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精选7篇))

巨人捕手杰克在线播放国语-

第4课《孙权劝学》一等奖创新教案

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疏通文意,揣摩对话语气,分析课文人物形象。

3.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教材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材难点】

揣摩语气,分析人物。

一、课题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为学》,作者彭端淑鼓励他的子侄辈们立定志向,努力学习。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劝学的文章,《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2.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劝”。

3.围绕“劝”字,你会产生哪些问题?

预设:谁劝谁?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效果怎么样?

4.我们围绕这些问题,来一起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二、引导自学,发现问题

1.根据你们的学习经验,你觉得本课我们应重点学习什么。(提示:知识、写法)

认定目标:学生根据所学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师总结出示目标。

孔子云:“学然后知不足。”教师云:“自主学习,体会深刻。”专家说:“喂大的学生是无能的学生。”现在你们就自己动手,丰富头脑吧。

出示自学提示: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并随时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词语注释

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权:指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黄龙元年(公元222年)称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229年称帝。

(3)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

(4)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县东南)人。

(5)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6)今:当今。

(7)当涂:当道,当权。

(8)掌事:掌管政事。

(9)辞:推托。

(10)以:介词,用。

(11)务:事务。

(12)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3)岂:难道。

(14)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

(15)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6)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

(17)但:只,仅。

(18)当:应当。

(19)涉猎:粗略地阅读。

(20)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翻译文章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五、读课文,理解文意

1. 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卿言多务,孰若孤?(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感叹句,一句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使鲁肃既吃惊,又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六、再读课文,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展开全文阅读

1、大家再读课文,注意情感和语气的把握。

2、挑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评论。老师借大家的评论引导学生品味对话。

孙权: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指出学习的必要性,语

气坚决果断,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 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语气稍重,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

辞恳切。)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结合自身,指出学习的可能性,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惊讶,又高兴,赞许之态呼之欲见。)

吕蒙: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对自己才略长进感到自豪、自得。)

3、言为心声,借品味对话引导学生分析人物

孙权: 善劝; 王者之风,长者之气

鲁肃: 敬才 爱才

吕蒙: 善纳雅言

七、布置作业

1.课后自己整理、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

2.比较阅读。通过比较《孙权劝学》和《伤仲永》,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

两个作业的设计难度适中,实用性强。让学生有意识地整理和积累文言知识,在迁移运用中理解读书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022年11月新闻热点事件-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90785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8 21:46:3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