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通用270句)

更新时间:2023-09-06 17:35:53 人在看 0条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通用270句)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寂寞的季节歌词)

中西文化交融的素材-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通用270句)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通用270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是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1

1、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蒲松龄《聊斋志异》

2、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蒲松龄《聊斋志异》

3、焚琴煮鹤从来有,惜玉怜香几个知。——冯梦龙《醒世恒言》

4、彤云久绝飞琼字,人在谁边。——纳兰容若《纳兰词》

5、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6、当厄之施,甘为时雨。伤心之语,毒于阴冰。——金缨《格言联壁》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8、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吕不韦《吕氏春秋》

9、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司马迁《史记》

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中庸》

11、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司马迁《史记》

12、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纳兰词》

1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司马迁《史记》

14、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蒲松龄《聊斋志异》 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子思《中庸》

16、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不韦《吕氏春秋》

17、日者列传: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司马迁《史记》

18、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子思《中庸》

19、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脸上来。——冯梦龙《警世通言》

20、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但恐诚心未至。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金缨《格言联壁》

21、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贾谊《楚辞》

2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聊斋志异》

23、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纳兰容若《纳兰词》

24、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司马光《资治通鉴》

25、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司马迁《史记》

2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贾谊《楚辞》

27、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纳兰容若《纳兰词》

28、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贾谊《楚辞》

29、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曾子《大学》

30、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冯梦龙《醒世恒言》

31、始知千里之物,狐能摄政,而不敢终留也。——蒲松龄《聊斋志异》

32、世情宜假不宜真,信假疑真害正人。若是世人能辨假,真人不用诉明神。——冯梦龙《警世通言》

33、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子思《中庸》 34、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司马迁《史记》

35、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纳兰容若《纳兰词》

36、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不韦《吕氏春秋》

37、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纳兰容若《纳兰词》

38、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曾子《大学》

39、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4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4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司马光《资治通鉴》

42、青云有路,翻为苦楚之人;白骨无坟,变作失乡之鬼。——冯梦龙《警世通言》

43、恩深似海恩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冯梦龙《警世通言》

44、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金缨《格言联壁》

4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子思《中庸》

46、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司马光《资治通鉴》

4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48、人无喜事精神减,运到穷时落寞多。——冯梦龙《警世通言》

49、人情鬼域,所在皆然。南北冲衢,其害尤烈。——蒲松龄《聊斋志异》

50、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纳兰容若《纳兰词》

51、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司马光《资治通鉴》

52、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蒲松龄《聊斋志异》

53、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蒲松龄《聊斋志异》

54、故胜者不失其所守,不胜者得其所求。若是,故辩可为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55、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谊《楚辞》

56、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贾谊《楚辞》

5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贾谊《楚辞》

58、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冯梦龙《醒世恒言》

59、察己可以知人,察古可以知今。——吕不韦《吕氏春秋》

60、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司马迁《史记》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2

1、弘扬慈孝文化,构建大爱甬城。

2、权大不忘责任重,位高不移公仆心。

3、父母之慈是儿女之孝的依托,儿女之孝是父母之慈的传承。

4、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恶,恶之。

5、孝顺,孝顺,越孝越顺。

6、常怀感恩之心,常思舐犊之情,常念跪乳之恩,常悟反哺之义,常修孝悌之德,常行慈孝之举,常弘博爱之风。

7、人民的干部要记住,当官一任为民造福;少说空话多办实事,众满意百姓拥护。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9、清清白白,当好公公正正官;实实在在,办好桩桩件件事。

10、为人民服务要落实到行动中,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11、鞠躬尽瘁为人民,人民永远怀念你。

12、所谓文化,比起文明开化往往不过是掩蔽蒙昧无知的最后一层裱糊板。——马洛利

13、不请、不送、不拍、不谀,无官何惧?宜勤、宜俭、宜清、宜廉,为仆欣然!

14、廉洁从政,报效人民;防微杜渐,永做公仆。

15、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16、忘记宗旨,背叛人民,欺压盘剥百姓,无异于自掘坟墓。

17、以“孝”修身立命,以“慈”传爱立家。 18、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

19、尊敬老人是一种文明,赡着老人是一种责任,善待老人是一种美德,关爱老人是一种进步。

20、弘扬慈孝文化 传播华夏文明 共建和谐家庭。

21、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荀子·修身》

22、慈作舟船春可度,孝为笔墨画长馨。

2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24、乘中华慈孝之“风”,扬科学传承之“帆”,划厚德仁爱之“桨”,行和睦相处之“舟”,登温馨幸福之“岸”。

25、民不容贪,党不容腐;人心向背,决定存亡。

26、立公心甘作公仆德乃大,去私念不谋私利品自高。

27、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不伸手: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28、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2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0、慈孝传家家和睦,和谐继世世风清。

31、孕子知慈,育子知孝,慈孝之知,天地可泣。

32、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33、在这富有历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会,人类的文化应是多彩多姿的。——黑塞

34、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爱默生

3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36、有一种感觉叫慈祥目光;有一种意境叫孝道为上;有一种期盼叫一生平安,有一种温馨叫合家团圆。

37、大爱慈为首,百行孝为先。

38、慈为父母心,孝是儿女情。

39、干部廉洁为人民,人民与党心连心。

4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4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42、父母如同我的天空,教会我接受风雨,引导我看见彩虹!

43、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44、慈爱如海洋,浩瀚无边;孝心如太阳,温暖世界。

45、慈是孝的沃土,孝是慈的回报。

46、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胜利。——爱献生

47、人生来本是一个蛮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于禽兽。——《世俗智慧的艺术》

48、和孩子手牵手,与父母心连心。

4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0、大慈大爱父母情,尽忠尽孝儿女心。

51、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52、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约翰赫尔达

53、慈孝对联:慈心泊天地,孝道贯古今。

54、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爱献生

55、慈字父母写,孝音儿女弹。

56、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邱吉尔

57、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经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垢政治和经济。——

58、小时候,只有过节时才能吃到肉,当我叫妈一起吃肉时,妈总是骗我说,她不喜欢吃肉;前不久,妈得了不治之症,我忍着泪笑着骗妈说,她得的是小毛病。

59、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60、关爱小孩,手与手牵得更紧;尊敬老人,心与心贴得更近。

61、中国的长斯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

62、政声人去后, 民意闲谈中。

63、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里德

64、慈·藏大爱,孝·蕴真情。

65、大孝大爱,至善至美。

66、父母慈怀甘付一生爱,儿孙孝道喜传万古心。

67、文化虽然不像文明那样具有地区的广泛性,但是,它相应地和各个国家的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具有更深刻的联系。——森谷正规

68、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

69、慈孝新语:父母恩,比海深;父母情,比山重;父母爱,比天大;爱父母,重在心;孝父母,贵于行;尽孝道,莫假情;慈孝风,中华行。

70、为人父母慈为重,为人子女孝为先。

71、道德文化有可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认识到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思想。——Charles Darwin

72、父母恩,儿女情,中华慈善千古行。

73、想民疾苦以自俭,想民喜乐以自励;不使小节致民怨,不使放纵招民愤。

74、父母的皱纹美丽了我们,父母的花眼阳光了我们,父母的弯腰挺直了我们。

75、创业自需克勤克俭,为官理应为党为民。

76、大爱无声,大德无言;大慈无界,大孝无边。

77、文化的视野超越机械,文化仇恨着仇恨;文化有一个伟大的激情,追求和美与光明的激情。——马大安诺德

78、文化是,或者说应该是,对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与智为主要品质。——阿诺德

79、一份权力,一份责任。

80、村看村,户看户,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

8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82、天一生水,慈孝生福。

83、人间有一种爱从不打折,称之“慈”;世上有一种情从不褪,谓之“孝”。

84、千秋功罪,人民评说;是非曲直,人民裁决。

85、同唱父母恩情歌,共谱中华慈孝曲。

86、激浊扬清,为党为民;无私无畏,乐于奉献。

87、父母恩情,天下至爱;儿女孝顺,天下至善;至爱至善,中华美德;慈孝人间,万古传承!

88、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9、平时多给众办实事,百姓才会真心拥戴。

90、和气,文明之美;和顺,孝悌之美;和睦,慈敬之美;和谐,大爱之美。

91、怎样孝顺父母?常常回家看看!多多体谅理解!努力增光出彩!如何慈爱子女?大是非不马虎!小枝节宜糊涂!促儿辈超父母!

9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93、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94、众是水,干部是舟。千年古训记在心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95、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96、爱子女慈怀捧旭日,孝父母人间重晚晴。

97、慈爱人人有,孝心个个献。

98、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疾苦。

99、上联:母慈子孝,同谱中华福祉曲;下联:家和国兴,共唱社会和谐歌。横批:慈孝中华。

100、父爱似老酒,外凉内热;母爱像细雨,润物无声;儿女是春风,暖意融融。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3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苟子》。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6、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7、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8、无论哪里,原则的基础就是传统。——美国

9、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清)王卓《今世说》

10、若要好,问三老。 ——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11、古老的种子,沱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泰戈尔

1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3、贫而无诌,富而无骄。——子贡

14、这种落于俗套的高贵和风雅是再平庸低劣不过的。——雨果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假如传统或“世代相传”的意义仅是盲目地或一丝不苟地因循前人的风格,那么传统就一无可取。——艾略特

17、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 ——杨雄《法言·学行》。

18、师友贵隆亲,古学当自反。——(宋)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19、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补》。

20、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 ——出自(汉)韩婴《韩词外传》。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4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4、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7、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礼记·学记》

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9、最革命者,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最古老的传统的人。——罗曼·罗兰

1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1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1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4、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5、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1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5

1、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篇》。

2、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吕氏春秋》卷四《尊师》。

3、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佚名

4、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6、不师者,废学之渐也。 ——《吕衡州文集·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7、传统是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力。但是,它是消极的,因此一定要被摧毁。——恩格斯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10、疾学在于尊师。 ——《各氏春秋·劝学》。

11、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2、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孟子

13、谦逊是美德的彩。——提奥格尼斯

14、师道立则善人多。——《海瑞集·赠陈元山任古田司训序》。

15、让一得百,争十失九。——马克

16、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王符《潜夫论·赞学》

1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唐〕韩愈《师说》。

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19、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6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传》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6、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7、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8、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白居易《策林》

9、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0、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1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1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3、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1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17、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18、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1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20、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孟子·公孙丑上》

21、改过不吝。――《尚书·仲虺之诰》

2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27、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28、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29、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3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31、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3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3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5、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3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3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9、父慈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4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2、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4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4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4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49、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50、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李世民12生肖是哪生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86428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6 17:35:5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