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司马光》公开课教案_ ...

更新时间:2023-09-06 17:02:37 人在看 0条评论

...三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司马光》公开课教案_ ...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身边的科学作文四篇400字)

一般纳税人证明在哪查-

《司马光》第2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一、配乐朗诵,引入新课。

1.配乐朗读。

(播放古筝弹奏大约1分钟)

(1)配乐自由读。

(2)配乐指名读。

(3)配乐齐读。

2.师: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感情。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

文言文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满韵味。这种表达上的特,是需要学生体会感悟的。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

二、看注释,自主理解句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就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还可以将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将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①默读第一句话,从“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小孩子,这小孩子在玩耍。)

②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可以先把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③“儿、戏”,这几个字词可以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由教师进行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知道是“庭院”。

课件出示:

儿:一小伙伴。

戏:玩耍。

于:在。

④指导朗读: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定玩得很开心,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

⑤“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

(课件出示:瓮的图片)

“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

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一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⑦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赛读。

⑧指导朗读:自己的小伙伴掉进了水缸,真让人着急啊!读出着急、紧迫的语气。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句话。

课件出示: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① 一儿“足跌没水中”,危险至极,儿是怎么做的?

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这句话。

课件出示:

1.“众”指的是谁?

2.“皆”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3.“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

4.“去”是什么意思?

②学生交流汇报。

“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弃”是抛弃、丢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理、表情和动作。

预设:一看到有人落入缸内,小孩子们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乱作一团跑了。

③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请学生用动作演示一下。理解“持”是用手拿的意思,所以是提手旁。(板书:持石击瓮) ④结果怎样?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上下文并借助插图,理解“迸”的意思。(迸:是指瓮爆裂开了之后,水一下子冒出来了。)

⑤齐读。

⑥指导朗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3)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话的意思不要求完全一致,但要求主要意思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说不准确,教师应予以点拨。

(4)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概述全文大意。

4.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5.齐读,读出情感和韵味。

课件出示: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因此,在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重在运用指导上下文注释、结合生活积累的方法和自学、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言文含义,教师抓住动词“戏、登、跌、持、击、破、迸”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突破重点,这样的方法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三、感悟人物,讲讲故事。

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课文里的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

思考:司马光做了什么事?

1.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情况。)

(3)情景感悟: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动作。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起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生1: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生2:我想对司马光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3:司马光,我真为你骄傲。

……

4.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

(1)学生交流经验。

(2)教师提出建议。

①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

②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

③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声情并茂。

(3)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

(4)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

5.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熟读成诵,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吧!

设计意图:

通过“演一演”活动,引导学生演示司马光砸缸救人时的动作,在演示中理解词语。学生将凝练的文言还原成画面,辅以想象,再将画面转换成具体生动的故事,不但认识了一个机智的司马光,也把故事讲得有声有,为背诵文言文做好了铺垫。

四、拓展延伸。

1.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2.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中国女演员大全-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863836-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6 17:02:3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