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3年9月2日发(作者:四年级国庆节作文300字(通用27篇))
连环十八踢-
一、填空题(35分)
1、 根据主链结构,可将聚合物大致分为 ------- 、 ----- 、 ---- 、 ----- 四类。
2、 从聚合反应机理看,聚苯乙烯的合成属 ——聚合,尼龙-66的合成属——聚合,此外
还有聚加成反应和开环聚合,前者例如 ------- ,后者例如 ----- 。
3、 自由基聚合的特征是 ----- 、 ---- 、 ---- ;阴离子聚合的特征是 ------ 、 ---- 、 ---- ;
阳离子聚合的特征是 ----- 、 ---- 、 ---- 、 ----- 。
4、 聚异戊二烯可能存在的立构规整性聚合物有(写名称)
--- 、 ---- 。
------------ ------- -------
5、 对Ziegler-Natta催化剂而言,第一代典型的 Ziegler催化剂组成为 ------------ ,属 相
催化剂,而典型的 Natta催化剂组成为 -------- ,属——相催化剂;第二代催化剂是 ——;
第三代催化剂是 ——;近年发展较快的是 ——。
6、 单体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 —— 判定,自由基的相对活性习惯上用 —— 判定。在用Q、
e值判断共聚行为时,Q值代表 ——,e值代表 ——;若两单体的Q、e值均接近,则趋向 于——
共聚;若Q值相差大,则——;若e值相差大,则—— oQ-e方程的主要不足是 ——。
7、 从热力学角度看,三、四元环状单体聚合的主要推动力是 ——,而十二元以上环状单
体的聚合能力比环烷烃的聚合能力 ------- (大或小);从动力学角度看,杂环单体的聚合能
力比环烷烃的聚合能力 ——(大或小)。
8、 共聚合的定义是——。
9、 某对单体共聚, ri=0.3,「2=0.07,该共聚属 ------ 共聚。若起始fi°=0.5,所形成的共聚
物的瞬间组成为F10,反应到t时刻,单体组成为f1,共聚物瞬间组成为 片,则f1------f10
(大 于或小于),F1 -----------------------
F
10
(大于或小于)。
10、 用动力学推导共聚组成方程时做了五个假定,
--- 、。
它们是 ----------------------------
11、 教学实验中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属 -------- 共聚,采用了 —— 聚合方法,所用工业
酒精的作用是 ------ 。
12、 按热力学特征,缩聚反应可分为 ----- -和—— -两大类,而按参加反应的单体可分
为---- - ------ ------ 三大类。
-
、 13线型缩聚的主要实施方法有 ------- -
- 、 。
14、 体型缩聚的预聚物可分为——和----
属于后者的例子有——和
一、 二、合成下列产物(10分)
1、
nHjcj^-NCO + nHOfCHjCHjlpH
OCN
2、
on l=o
UHg氏“旳厂
3、 EPR
4、 PET
5、 维尼纶(以VAc为原料)
6、 苯乙烯阳离子交换树脂(从单体开始合成)
二、 三、简答题(30分)
1、 比较配位聚合与定向聚合。
2、 几率效应与邻位基团效应。
---两类, 属于前者的例子有--
-----和 -------
3、 在共聚反应中,如要得到组成均匀的共聚物,一般可采用什么方法?
4、 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线型缩聚中影响聚合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 由单体、反应产物几方面比较线型缩聚和体型缩聚。
6、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习惯上分为哪三类,每类举两个例子。
三、四、计算题( 25 分)
1、 1、苯乙烯(M1 )—丙烯酸甲酯(M2 ) 60C在苯中用BPO为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 已知M1和M2的均聚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 176L/mol ?s和2090L/mol?s; M1自由
基和M2聚合和M2自由基与 M1聚合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235L/mol?s和10450 L/mol ?s ;
f1
=0.8。
0
①
②
③
④
⑤
2、 2、①
②
③
④
3、 3、①
②
③
求聚合初期共聚物组成,并画出共聚组成曲线。
如体系中BPC用量增加一倍,聚合初期共聚组成有何变化。
如体系中假如少量的正丁硫醇,定性分析聚合初期共聚组成有何变化。
如改用丁基锂为引发剂,定性分析聚合初期共聚组成有何变化。
如改用BF3-H2O为引发剂,定性分析聚合初期共聚组成有何变化。
用 1122 克 1010 盐合成尼龙 1010( K=365)
制成 1010 盐的目的是什么?
如封闭体系,聚合度最大可达多少?
如开放体系,要得到 Xn=200的聚合物,体系中水应控制在多少?
如开放体系, 体系中加入 8.08 克癸二酸, 当 P=1 时,所得聚合物的聚合度是多少?
邻苯二甲酸酐(M1)与丙三醇(M2缩聚
M1:M2 (摩尔比) =1.50 :0.98
M1:M2 (摩尔比) =2.0 : 2.1
M1:M2 (摩尔比) =3.0 : 2.0 判断上述三种体系能否交联。若可以交联,计算凝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