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期末考试试卷
2023年9月2日发(作者:整顿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
白忠虎-
《普通逻辑》试题样式
一、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1、“我们必须用逻辑来规范我们的思维。”这里的“逻辑”一词的含义是 思维规律 。
2、形式逻辑是研究 思维 的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 推理 的科学。
3、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内涵 和 外延 。
4、从周延性的角度看,“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其谓项是 周延的 。
5、概念“思想家”与概念“政治家”的外延关系是 交叉关系 。
6、“文学”这一概念可限制为 古诗词 ,概括为 艺术 。
7、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有两个部分。其中在逻辑形式中保持不变的部分叫做 常项 ,在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叫做 变相 。
8、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的逻辑值的关系是 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判断的逻辑值的关系是 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
9、当SOP假时,SAP 真 ,SEP 假 ,SIP 真 。
10、根据对当关系,已知SAP真,则SEP的逻辑值为 假 ,SIP的逻辑值为
真 ,SOP的逻辑值为 假 。
11、要使“p∧﹁q”为真,则q应赋 假 值;已知“p∨﹁q”为假,则“﹁p←→q”的逻辑值为 真 。
12、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叫归纳判断 。
13、推理要有逻辑性,这是指推理的 形式 要正确。推理的结论有效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前提真实 和 形式有效 。
14、将“所有的诗歌都是文学作品”进行换位推理得到 有的文学作品是诗歌 。
15、SEP可换质为 SA﹁P ,PAS可换位为 SIP ,SO﹁P可换质为 。
16、三段论MOP∧MAS→SOP属于第 3 格 OAO 式。
17、三段论“SAM∧MAP→SAP”属于第 1 格的 AAA 式。
18、已知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是SOM,则结论应是 SOP ,大前提是 PAM ,属于第 2 格。
19、在三段论中,大项是指 在结论中的谓项 ,中项是指 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项 。 20、将“所有的必修课都是考试课程”进行换质位推理得到“ 没有必修课是考试课程 ”。
21、复合命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逻辑式是 p→q 。
22、已知p→q真,p为真,则q的值应为 真 。
23、下面这段议论违反了 矛盾律 的要求:“学习逻辑知识,我不反对,但是我也很难表示赞成。”
24、有一种归纳推理,它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它是 完全归纳 推理。
25、“A是A”、“A或者非A”、“A不是非A”分别是 同一律 、 排中律 、
矛盾律 的公式。
26、“的著作不是一两天能读完的,《纪念白求恩》是的著作;所以,《纪念白求恩》不是一两天能读完的。”此话违反了 同一律,犯了 混淆概念 的逻辑错误。
27、“一个人的世界观要么是唯物的,要么是唯心的。”这句话的逻辑形式是 p∨q 。
28、“只有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根除贫困和落后;我国要摆脱贫困和落后;所以,必须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推理式是((p←q)∧q)→p 。
29、复合判断“如果我们有正确的前提,并且把思维规律正确地运用于这些前提,那么结果必定与现实相符”的逻辑式是 (p∧q)→r 。
30、已知p为假,当q为 真 时,p←q的值为假。
31、“我曾经想到你家去,但结果没有碰到你。”这个议论犯了矛盾律的错误。
32、在驳斥一种错误论题时,可以不必直接证明其错误,而只要把与之相矛盾的另一论题的真实证明之后,根据逻辑规律的 矛盾 规律就可推出它是假的。
二、选择题:
1、“历史的逻辑是无情的。”这里“逻辑”一词是( A )。
A、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指某种理论、观点或见解
C、指思维的规律性 D、指逻辑科学
2、概念的逻辑特征是( D )
A、单独和普遍 B、集合和非集合
C、限制和概括 D、内涵和外延 3、SAP与SEP之间的真假关系为( A )
A、不同真,可同假 B、不同假,可同真
C、可同真,可同假 D、不同真,不同假
4、“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和“有的青年不是大学生”的谓项( D )。
A、都不周延 B、都周延
C、前者周延,后者不周延 D、前者不周延,后者周延
5、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 C )
A、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B、可以全部是真的
C、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 D、可以全部是假的
6、“如果某人年满了18岁,那么他就有选举权。”这一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是( B )。
A、某人不满18岁,但他有选举权
B、某人满了18岁,但他没有选举权
C、某人满了18岁,或者他有选举权
D、某人不满18岁,或者他没有选举权
7、“巍巍长城,雄伟壮观,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这一议论( B )。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
8、“这次汽车肇事,司机既不是有意撞人,也不是无意撞人;因此,我们既不能说司机有罪,也不能说司机无罪。”这一议论犯了( B )的逻辑错误。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模棱两不可 D、转移论题
9、SAP通过换质推理可以得到( A )。
A、SE﹁P B、SA﹁P C、SO﹁P D、SI﹁P
10、下列判断类型不能进行换位的是( D )。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
11、以E判断为大前提,以I判断为小前提进行三段论推理,结论为( D )。
A、SEP B、SAP C、SIP D、SOP 12、以下推理有效的是( C )。
A、SAP→SEP B、SIP→SOP
C、MAP∧SAM→SAP D、(p∨q)∧p→﹁q
三、判断题:
1、有否定词概念都是负概念。( × )
2、“贵州”可概括为“中国”,可限制为“凯里”。( × )
3、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大;概念的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小。( × )
4、“四川人不怕辣”的“四川人”属于非集合概念。( × )
5、“人贵有自知之明”的“人”属于集合概念。( √ )
6、“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这个定义过宽。( √ )
7、中学教师分为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和中专教师。( × )
8、函授班的学员,成份较为复杂,有的是教师,有的是青年,有的是女同志,有的是国家干部。( × )
9、有的同学是好样的,所以,有的同学不是好样的。( × )
10、“李白和杜甫是朋友。”这是个关系判断。( √ )
11、两个具有矛盾的思想,不能同时加以肯定,也不能同时加以否定。( √ )
12、结论不周延的项,前提也不周延。( × )
13、“任何困难都不是不可克服的”和“所有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的逻辑形式一样。( √ )
14.“真理都是主观的”这句话是不对的,所以真理都是客观的。( × )
15、从SEP真,能推出PI﹁S真。( × )
16、如果一个三段论的中项一次都不周延,那么这个三段论不是一个有效的三段论;这个三段论的中项是周延的;所以,这个三段论是有效的。( × )
17、“党员同志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又不是党员。”这句话有逻辑错误。
( √ )
18、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 )
19、“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等于说“有的语词不表达概念”。这是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的推理。( √ )
20、如果停电了,那么隔壁教室的灯就不会亮,而隔壁教室的灯不亮,可见,是停电了。( × )
四、图表题:
1、请用欧拉图表示“中国人”、“青年人”、“工程师”、“老年人”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请用欧拉图表示“语言”“知识分子”“教师”“文学家”几个概念的外延关系。
3、请列表分析性质判断的真假制约关系。
4、已知“所有S都不是P” 为假,请用欧拉图表示S、P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
5、已知“所有A不是B,所有C 不是A”,请用欧拉图表示B、C可能具有的外延关系。
6、用真值表法检验推理“(p←q)∧q→p”是否有效。
7、用真值表判定“p→q”与“q←p”是否等值。
8、请用一个真值表检验“只有发展商品经济,才能把经济搞活”与“如果要把经济搞活,那就得发展商品经济”是否等值。
五、证明题:
请用反证法证明三段论第一格、第二格和第三格的有关规则。(要求:证明时只能运用三段论的一般规则,不得依赖本格的其它规则。)
证明第一格:1,AAA式 MAP∧SAM→SAP
六、把下列三段论省略式恢复成完整式,并指出它是否正确。
1、我不是班主任老师,所以,我不管学生的思想。
恢复:班主任老师管学生的思想,我不是班主任老师,所以,我不管学生的思想。MAP∧SEM→SEP 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P
2、人是有缺点的,领袖人物也不例外。
恢复:人是有缺点的,领袖人物是人,所以,领袖人物也不例外。MAP∧SAM→SAP 正确
3、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我是爱学生的。
恢复: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个好教师,我是好老师,所以,我是爱学生的.PEM∧SAM→SAP 错 (因为在前提中若有否定的,结论也是否定的)
4、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所以,拾来的东西不是要还的。
恢复:借来的东西是要还的,拾来的东西不是借来的,所以,拾来的东西不要还。MAP∧SEM→SEP 错(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能周延)P
七、应用推理题: 1、已知:甲和乙参加高考,则丙不参加高考;只有乙参加高考,丁才参加高考;甲和丙都参加高考。试问:乙和丁是否参加高考?请写出推导过程。
设:甲参加考试为P,乙参加考试为q,丙参加考试为r,丁参加考试为s。
解:由题意有①(p∧q)→﹁r ②q←s ③p∧r
∵p∧r
∴r
∵(p∧q)→﹁r
∴﹁p∨﹁q
∵p
∴﹁q
∵q←s
∴﹁s
所以乙和丁都没有参加高考
2、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人公鲍细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金、银、铅三个盒子。每个盒子的铭牌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谁能根据这三句话,猜着她的肖像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她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盒子里”;银盒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求婚者猜中了。请问求婚者是怎样猜中的?
设:金盒上写的“肖像在这盒子里”为p,银盒上写着:“肖像不在这里”为q,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为r
解:由题意可知,只有p和q 为同素材,所以p和q只有一个为真,既要么在这金盒子里,要么不在金盒子里。
所以有:①p为真,在这金盒子里为真,不在这里为假
则,∵p,q,r中只有一个为真,
∴﹁r,即肖像不在金盒子里为假
②q为真,肖像在这里为假,不在金盒子里为真
则,∵p,q,r中只有一个为真,
∴﹁r,即肖像不在这里为假,这与q真,即肖像在这里为假相矛盾
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3、某女排有A、B、C、D、E、F六名主力队员。在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主力队员之间的配合总结了如下几条规律:
(1)要是C上场,那么D也要上场;
(2)只要A不上场,B才不上场;
(3)要么B上场,要么D上场;
(4)如果E和F同时上场,则C也要上场。
现在需要A和F同时上场。请问,为了保持球场上的最佳阵营,E该不该上场?(写出推导过程)
解:由题意有,①C→D ②A←B ③ 要么B要么 D ④(E∧F)→C
∵A∧F
∴A
∴F
∵A←B
∴B
∵要么B要么 D
∴﹁D
∵C→D
∴﹁C
∵(E∧F)→C
∴﹁E∨﹁F
∵F
∴﹁E
所以E队员不上场。
4、甲、乙、丙、丁是某案的证人。法庭决定:
(1)只有当甲和乙出庭作证时,丙才出庭作证;
(2)如果乙出庭作证时,那么丁不出庭作证。
试问:当丙出庭作证时,丁是否出庭作证?请写清推导过程。
设:家出庭作证为p,乙出庭作证为q,丙出庭作证为r,丁出庭作证为s
解:由题意可知,①(p∧q)←r ②q→﹁s③r ∵r
又∵(p∧q)←r
∴p∧q
∴q
∵q→﹁s
∴﹁s
所以丁不出庭作证。
5、一天,某市一家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了一块贵重的钻石。经过几个月的侦破,查明作案的人肯定是赵、钱、孙、李这四个人中的某一人。于是,这四个人被作为重大嫌疑犯而拘留。在审讯中,这四个人的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作案。”
钱:“李就是罪犯。”
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
李:“不是我作作案。”
经侦破发现,这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请问:这个案子的罪犯是谁?(请写出推导过程)
设:赵:“不是我作案。”为p, 钱:“李就是罪犯。”为q,孙:“钱是盗窃这块钻石的罪犯。”为r, 李:“不是我作作案。”为s
解:根据题意和同素材才能放在一起运用,有:
①
要么p要么s
因为p,q,r,s中只有一个为真
所以,①若p为真,则s与 r、q为假。此时q与s相矛盾。(即,钱:“李就是罪犯。”,李:“不是我作作案。”)②若s为真,那么q与r、p都为假,此时不矛盾,可知赵作的案。
所以,犯罪分子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