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30 16:12:18 人在看 0条评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附答案)

国家为什么禁止艾草出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13.唐诗五首

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东皋.()薄.暮()徙倚.()落晖.()征蓬.()候骑.()沙堤.()都护()燕.然()荆.门()芳草

萋萋

..()

2.名句默写。

(1)《使至塞上》中被王同维赞叹为“下古壮观”的名句的句子是:,

;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2)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请默写两句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

(3)《黄鹤楼》中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的句子是,

;含蓄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5)《野望》中写薄暮中所见景物的诗句是,。

,。

(6)《钱塘湖春行》中以花草来写早春景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徙倚欲何依(徘徊)山山唯落晖(落日的余光)B.东皋薄暮望(稀薄)晴川历历汉阳树(分明的样

子) C.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D.乱花渐欲迷人眼(五颜六的花)征蓬出汉塞(飘飞的蓬草,

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

人)

4.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野望》这首五言律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

B.《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入”宇则力透纸背,写出了长江的气势。

C.《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虚写的手法描述了作者心中的美景。

D.《渡荆门送别》是五言律诗,既蕴含了诗人对前程的展望,也有他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二、综合性学习

6.核心素养提升,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神奇而伟大,孕育了许多美好的事物。现在让我们“走进经典,感受自然之美”。请根据下面诗句的写的景物,猜猜描写的季节。

(1)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3)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阅读题 7.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习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

(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100字)

(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出来作简要赏析。

①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②赏析:

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颔联“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中“迷”字用得巧妙,请加以赏析。(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2.唐诗五首

一、填空题

1.【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汉字写拼音

【解答】“东皋”的准确读音“dōng gāo”,“薄暮”的准确读音“bó mù”;“徙倚”的准确读音“xǐ yǐ”,“驱犊”的准确读音“dú”,“落晖”的准确读音“lu

ò huī”,“征蓬”的准确读音“zhēng péng”;“骑”的准确读音“jì”,“堤”

的准确读音“dī”,“汉塞”的准确读音“sài”,“都护”的准确读音“dū”;“眼睑”的准确读音“yān”,“荆门”的准确读音“jīng mén”,“萋萋”的准确读

音“qī qī”

答案:gāo bó yǐ dú huī péng jì dī sài dū yān jīng qī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的字音问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

踏实实地读、写。

2.【分析】此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

成诵,但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解答】(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故人已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重点字:暮);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更要“心到”“手到”。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二、选择题

3.【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中重点词的理解能力。考生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根据课内的

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解答】A:正确;

B: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薄:迫近。故该项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然后理解词句。

4.【分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解答】A.正确;

B.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划分停顿。

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诗歌主要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解答】A.正确;

B.正确;

C.有误,《黄鹤楼》中“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实写作者登楼所见美丽景;

D.正确。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三、综合性学习

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根据第一句诗中的“风吹柳花“可知所写为春天。根据第二句诗中的“青竹变琼枝“可知所写为冬季。根据第三句诗中的“树阴满地“可知所写为夏季。根据第四句诗中的“霜叶“可知所写为秋季。

答案:

(1)春天

(2)冬天

(3)夏天

(4)秋天

【点评】作答本题时,需认真阅读所给诗句,然后紧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根据不同季节的物候特征分析即可。

四、阅读题

7.【分析】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诗词的主题思想。诗歌一般是叙事

写景,抒情相结合。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明显是

叙事。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故乡水”,

可以看出来抒发了思乡之情。

(2)本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并用流畅的语言把描绘的画面表达出

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

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在对画面进行描述时,

要抓住“尽”描述出两岸青山随着小舟的行进消失了,抓住“荒”

字描述江水流入广阔无边的原野。

(3)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所谓“炼字”,指某一字在写景表意上有独特的地方,这类字一般

是动词或形容词,往往用“以动写静”和“比喻拟人”等方法,来

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表达作者的情感。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

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从参照物的角度分

析“山随平野尽”的“随”字。

答案:

(1)叙事;思乡。

(2)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

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3)“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点评】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8.【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全诗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解析:

(1)本诗考查的是对诗歌结构的理解,解答时需要熟知作者的写作思路。

根据句意可知作者的游踪为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所以相关诗句为:“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本题考查了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3)此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答案:

(1)绿杨阴里白沙堤最爱湖东行不足

(2)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答“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或赞美之情”也可)

(3)①争,啄。

②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

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

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

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杨柳荫下的白沙堤。【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9.【分析】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解答】(1)本题考查的重点是赏析重点词语的能力。“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这句话讲的是: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

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

地方。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

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深秋时节,霜降临空,人在鲁山旅行。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

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

声鸡鸣,告诉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结合分析,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

境。

答案:

(1)迷,迷路,暗含“迷恋”之意,逼真地表现出诗人独自行走山间欣赏美景的陶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及置身其中的喜悦、闲适的心境。

参考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对平时所学的诗歌内容熟练掌握,能够对诗歌的重点词进行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能够把握清楚。

稻草人续写200字左右-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71971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16:12:1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