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30 11:01:21 人在看 0条评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写妹妹的作文(通用44篇))

我国优秀小学教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识字与写字(2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6分)

......luò tuo suàn bàn là bā

nóng chóu áo zhōu tián nì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搅和(jiǎo)

.B. 分外(fèn)

.C. 吞咽(yān)

.D. 截然(jié)

.间断(jiān)

.恰好(qià)

.正月(zhēng)

.汤匙(shí)

.娴熟(xián)

.眨眼(zhǎ)

.栖息(xī)

.白云观(guàn)

.3.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通宵

B. 蜡烛

C. 分外

D. 鞭炮

小贩

彼此

解释

摆滩

肿账

贺年

彩绘

杂拌儿

沸腾

染缸

燃放

4. 选择恰当的字填在句子中。(2分)

栗 粟 融 溶

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 )子,不久就( )掉了。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行善( )德

万( )更新

( )堂大笑

无( )顾及

随心所( )

开山( )祖

6.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泣涕零如雨(零:落下)

.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

..C. 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

..D.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

..第二部分 积累与运用(22分)

7.

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 人声鼎沸 B. 金碧辉煌 C. 人头攒动 D. 悬灯结彩

8. 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3分)

节假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根据课本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 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 ( )

(2)诗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借“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 ( )

(3)《腊八粥》选自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 ( )

10.

结合课本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

(1)古诗词中处处渗透着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节放灯习俗悠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下名句“______”;寒食节有“改火”的习俗,在唐代,皇帝为表达恩赏,会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韩翃的“______”描写了这一习俗;中秋赏月是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的习俗,王建就留下千古名句“______”;重阳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王维就曾写下“______”。(填字母)

A.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B.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你的同学李明经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

(3)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作者借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1. 给下面的语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朋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呢?

第三部分 阅读与感悟(28分)

(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2~16题。

选段一: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忙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 (节选自《过年》)

选段二: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儿,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有些醉意了!

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很多兔儿爷摊子,一层层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快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 吃月饼、赏月亮。

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户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中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

(节选自《北平的中秋》,有删改)

选段三:北京的端午节是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

(节选自《赵子曰》,有改动)

12. 阅读选段一,完成练习。(3分)

(1)该选段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1分)

(2)那时候的对联需要请人手写,而如今的对联印刷精美,丰富多样。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快,没有必要再手写对联了,印刷的就很好看。对此你怎么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选段二,完成练习。(4分)

(1)北平中秋时节的天气特点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平的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14. 选段三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15. 下列关于三个选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愿。

B. 都表达了作者对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独特情感。

C. 都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北京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

D. 从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喜爱和无比愉悦的心情。

16. 这三个选段都出自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特鲜明,请你简单说一说这三个选段的语言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中国人过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试想一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热闹。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它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 人害怕,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放,隔着老远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快活极了。这时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张普通的红纸,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连串的吉祥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奇!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雪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极了,看得我们满心欢喜,大声呼叫:“过年啰——”

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的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好。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一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一定少不得。年三十的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 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联欢晚会。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福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吉祥,岁岁平安! (有改动)

17. 中国人过年有着怎样的讲究?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依次写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

(7分)

①“我们”放鞭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家家挂灯笼;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人忙着守岁。

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为什么要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1.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

题目一:家乡的风俗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围绕“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习作,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1)要把家乡的风俗特点介绍清楚。(2)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3)介绍时要注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题目二:我爱家乡的__________

家乡,是你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座山,一片林,一条小溪,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哪些最值得记录下来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篇游记。 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

1. 骆驼 蒜瓣 腊八 熬粥 甜腻 浓稠

2. B 3.B

4. 栗 融

5. 积 哄 欲 象 暇 鼻

6. D

7. B

8. 示例:人山人海 摩肩接踵 熙熙攘攘

9. (1)√ (2)× (3)×

10. (1)D B A C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年年有余

(4)织女 牛郎 苦苦思念

11. , ; , ; , ; , 。

12. (1)过年写对联、贴对联

(2)示例:我觉得手写对联虽然有些费时,也没有印刷的对联丰富多彩,但是它让人更有体验感,更能体现出对节日的重视;同时手写对联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所以,我支持手写对联这种形式。

13. (1)示例:秋高气爽

(2)吃月饼 赏月亮 送节礼

14. 插艾草、贴神符或判官 示例:吃粽子、赛龙舟

10 / 21 15. C

16. 这三个选段体现了老舍先生的“京味儿”语言特点。三个选段描写的都是北京人过节的日常生活,文中多处使用“儿化”词,使得语言亲切自然、特浓重。三个选段的语言都质朴平实,生动有趣,充满生活气息。

17. 讲究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体现在: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

18. 祖母剪窗花 母亲做八宝饭 家人分食八宝饭 小孩子等压岁钱 ①②③④ ⑤⑥⑦ 让文章有详有略,突出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特点

19. 一方面表现了祖母心灵手巧,富有创造力;另一方面烘托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20. 表达了作者过年时的喜悦和幸福的心情,还有对天下的中国人由衷的祝福。

21. 略。

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测试卷(二)

一步一个脚印,成功就在前面向你招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26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11 / 21 A.口琴(qín) 和面(huó) 抽噎(yē) 锲而不舍(qi....è)

B.狡黠(xiá) 胆怯(qiè) 嘈杂(cáo) 张灯结彩(ji....é)

C.荒谬(miù) 狂澜(luán) 蓦然(mò) 叱咤风云(zh....à)

D.庇护(bì) 弥漫(mí) 贮蓄(zhù) 焉知非福(y....ā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换然一新 变本加厉 黄粱一梦 鼠目寸光

B.目瞪口呆 汗流夹背 鬼计多端 半途而废

C.舍本逐末 山青水秀 至理名言 一毛不拔

D.如火如荼 再接再厉 走投无路 手疾眼快

3.下列对“喜不自胜”中的“胜”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优美的。 B.优美的地方或境界。

C.能担任,能承受。 D.尽

4.下列各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谈起当地的风土人情,小张说得夸夸其谈,让大家收获不少。

B.这行云流水般的歌声使所有在场的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C.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一个个从外面鱼贯而入,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2 / 21 D.这篇课文形象生动,令人百读不厌。

5.按要求补充下面的诗句、名言警句。(1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轻烟散入五侯家。

(2)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5)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___________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和“____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高洁的品格;“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怀乡之情。“柳”在我国古诗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诗经·采薇》中有:“昔我往矣,__________。”韩翃说:“_____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6)时光的飞逝常常令人感到无可奈何,读到朱自清的《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禁让人想起《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6分)

(1)弈秋是下棋的全国高手。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3)《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写的。

(4)小刚虚心接受同学们。

13 / 21 二、回忆课文,完成练习。(10分)

7.先用简体字抄写下面的成语,再写出这个成语的意思。(3分)

【注释】①实事:客观事物。②求:研究。③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最后把“?”拉直变成“!”,到了真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根据下面的“阅读链接”写一段话,先谈谈你对科学精神的认识,再举出一个事例简要说明自己的观点。(4分)

【阅读链接】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 14 / 21 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填空。(10分)

五月初五端午节

※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15 / 21 ※2009年9月,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世界各地的特“端午”

10.端午节已有________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最受认同的是纪念________说。

11.在晋代,________被定为端午节食品,在________代开始出现蜜饯粽。在端午,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来西亚的裹粽比赛、韩国的________端午祭都很有特。

12.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我们是从________年开始在端午节这一天放假的。

1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另外三个是春节、________节、中秋节。我知道春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四、阅读,完成练习。(24分)

(一)为人民服务(节选)(10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16 / 21 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4.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3分)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15.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 ”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1分)

17.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8.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二)黄河大合唱(14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啊!这就是《黄河大合唱》!

那是1941年吧,我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

好大的合唱队啊,足有三四百人!这是由几个根据地来会演的宣 17 / 21 传队组成的。他们从台上直排到台下,在核桃林那绿油油的屏风前,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穿过“刀山火海”走来的。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乐队,也够奇特的:有油桶改制的大提琴,庙上摘下的古钟,两个人搂不过来的牛皮鼓,号兵连借来的马号……在林荫下排成了长阵。从伸出来的丫杈上,吊下来一盏马灯,照着乐谱架和指挥台。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在森林的深处,一个声音深情地发问了。这声音,把我带到了黄河畔,那里有枣花的淡淡清香,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

指挥,缓缓地举起了指挥棒,几千人的心都被提了起来!鼓手,捏紧了鼓槌(chuí);号兵,举起了系着红绸的马号;几千双眼睛凝聚在那个小小的棒头上。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zhá)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指挥棒一跳一个巨浪,一甩一个浪花。分不清乐声、歌声,台上、台下。只感到扑面飞来的水珠,脚下滚滚的波浪。直到乐声停止了,耳边还响着浪拍石崖的澎湃声。

大道上传来了沙沙的声响,仔细听去,才觉出是脚步声。嗬,好一支精悍的队伍!几百个人,脚步轻得就像蚕咬桑叶。小伙子们背着满袋、鼓鼓的子弹袋,脖子上挂着一条干粮袋,皮带上系一双草鞋,一个个那么轻便、利落、敏捷。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这是一支随时都可以投入战斗的部队。

18 / 21 林中的合唱在继续着:“风在吼,马在叫……”歌声好像在为这支部队送行。今夜,他们就要徒步涉过深深的河水,穿过敌人的火网;明天,在那稠密的青纱帐里、地道里、田埂上,就会有无数的人们,跟在队伍后面,迎接战斗!

(作者:魏钢焰 选用时有删改)

【阅读链接】《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充分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宏伟场面,激昂地讴歌了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

19.写近义词。(2分)

咆哮——( ) 战斗——( )

20.填空,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的屏风 ( )的乐队 ( )的部队

21.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感受。(3分)

 他们一个个目光闪闪,神情严峻。

 一双双眼睛那么机警而深沉,闪射着投入激战前的焦灼和快乐、迫不及待的复仇意志、可以忍受巨大考验的刚毅火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描写了两支队伍:一支是演出队合唱队和乐队,他们是从根 19 / 21 据地穿过______________走来的;一支是战斗部队,他们要穿过敌人的火网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迎接战斗。这些部队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战斗!(3分)

23.本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你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任选一题)(30分)

24.(1)一件小事、一篇短文、一部著作……常常使人受到启发。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出自己的感悟、受到的启发。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2)毕业前,你和同学们开展了哪些“难忘的小学生活”活动?请你写一篇习作,写一写你印象深刻的活动。题目自拟,感情真实,内容具体,表达清楚,书写整洁。450字左右。

20 / 21

21 / 21

夏季养生小常识100条-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715386-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11:01:2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