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战争》优质教案

更新时间:2023-08-30 08:18:29 人在看 0条评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战争》优质教案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感恩节英文祝福语(精选50句))

亲润的护肤品孕妇真的可以用吗-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 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争前的中外形势、林则徐禁烟运动,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南京条约》的内容,简单分析其影响,进而认识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观看影片《林则徐》的片段,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讲述战争的过程;理解《南京条约》的危害。

学习林则徐敢于反抗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争的过程;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图片——亚欧大陆上的中国和英国)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能否避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了解英国工业革命,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

3.教师归纳:战争前中外形势的比较

中国 英国

- 1 - 总体状况

经济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闭关自守

迅速崛起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迫切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材料

确立了先进的资本本主义制度

对外扩张,加紧殖民侵略

贸易顺差(入超)

具体表现政治

外交

中英贸易状况 贸易顺差(出超)

(正当贸易)

4.教师过渡:在正常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

5.材料引入:

材料一:()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材料二:现金直属地方,俱有食烟之人,而各衙门为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教师介绍:林则徐禁烟期间为了了解西方情况,派人翻译外文书报,亲自主持编写《四洲志》。大力整顿海防,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1840年10月,因投降派诬害,被革职。次年,被派往浙江,协办海防,不久充军伊犁。

2.展示材料:“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 烟雕塑

4.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问题探究:有人说,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1.图片展示:“战争形势示意图”

2.学生发言: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战争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提示:战争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6月至1841年8月

第二阶段从1841年8月至1842年8月

3.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战争

4.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以大清王朝的失败而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 2 -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5.教师归纳:从英国和清政府两方面作答。

(1)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战争时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2)清政府腐朽落后。战争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站和不定,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战争中战败,清廷代表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2.学生归纳思考:根据《南京条约》及附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危害?

提示:

《南京条约》及附件

时间 1843年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这表明关税规则中国自己不能做主决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为借口,纷纷效尤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破坏司法权

危 害

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内容

赔款:2100万银元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双方协议

附件

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3.教师强调:《南京条约》的危害应明确两点,一是《南京条约》本身给中国在政治、经济领域造成的危害,二是《南京条约》开创了列强通过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的恶例,此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4.教师讲述: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法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5.问题思考:有人说,如果没有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6.教师归纳:战争的影响——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 3 - 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教学补充:

封建社会:指的是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三、课堂总结

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的英国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❸板书设计➷

英国(资本主义强国)―→正当贸易―→走私―→挑起战争南京

中国(落后的封建王朝)―→虎门销烟―→战败求和条约―→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❹教学反思➷

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的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本课中,我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第1课 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通过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以生活化事件以及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创设情境及学生分组调查、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与价值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❷教学过程➷

- 4 - 1.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战争形势示意图”,教师据图讲述战争的经过。

今天是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历史的学习教师:战争以大清王朝的的失败而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中国近代史。 结束,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展示:通过展示视频战争的经过,后不过万人,而清王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美丽的花引入本课,观看后说明:中英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些?

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学生讨论后回答:①清朝政治制度腐朽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这场战(根本原因);②清朝统治腐败;③中国国力争能否避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 衰弱;④经济落后,武器落后等。

战争。 2.教师总结: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强国,这样一个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二、新课讲授

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优势,这目标导学一: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也决定了社会制度、生产力落后的清王朝在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正文第一自然段战争中必然失败的命运。“落后就要挨内容,指出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 打”是战争留给国人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茶叶、生丝

目标导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英中

1.教师指出: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 国

呢绒、布匹 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什么?(答案提示:) 赔款:2100万银元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3页图片、数据资料;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同时出示一则材料,让学生分析讨论: 关税协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双方协议

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教师引导学生,逐条归纳内容,并分析其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危害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 割地: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

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赔款:不但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魏源

(答案提示:财政危机、政治更加腐败、军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队战斗力下降)

五口通商:使东南沿海门户大开。损害3.教师过渡:面对的输入所造成的严重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危害,道光帝派主力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协定关税:这表明关税税则中国自己不臣,前往广东查禁。

多媒体展示林则徐:“若一日未绝,能做主决定,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同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以“利益均沾”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为借口,纷纷效尤。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之。”和虎门销烟图(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权就落入到所有与中国通商的资本主义国家 提出问题:有人说,战争是由林则手中。

《南京条约》是近代历史上外国侵略者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吗?为什么?(答案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国的领土、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7页正文部分内容,并提问:《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侵略者有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强迫中国签订了哪些条约?有什么样的危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一、导入新课

- 5 - 害?

学生回答: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英国通过《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 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美国和法国通过条约,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4.教师总结:《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名义上是独立的国家,但是其自主政治已开始遭到外来干预,中国社会的自热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三、课堂总结

❸板书设计➷

- 6 -

❹教学反思➷

战争是新学期历史教学第一课,也是后面课程学习的重要铺垫。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本课中,我始终把学习目标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地方始终,通过视频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分组讨论学习等各种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同时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史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当然,我在教学上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语言更加简练,增加逻辑性,同时多听课,多请教,多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7

基金行情最新消息今天-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71323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08:18: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