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

更新时间:2023-08-28 16:29:14 人在看 0条评论

近义词辨析之虚词用法

2023年8月28日发(作者:足音作文600字四篇)

小学教师班主任个人述职-

同学们能重点学习把握。

(一)辨析虚词的一般方法

1、 虚词举要

1、从词性的角度辨析

正确使用虚词是《考试大纲》“正确例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使用词语”这一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主要考查以关联词、连词、副词、介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词使用为主的虚词使用,侧重虚词的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滥用、误用和搭配不当等问题,着眼见是对的。”

点放在对虚词的表达作用(语法意义) 2、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的把握。 角度辨析。

2、 考点复习提示 有些虚词作用看似差不多,但有近年高考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主要细微差别,要注意辨析。如同作介词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的“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1) 关联词误用。包括滥用、误用、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搭配不当、位置不当等几种情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况。 换用“对于”: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2) 介词误用。包括滥用、漏用、误系只能用“对”。例如“小黄对我笑了笑”用、介宾不完整、介宾不搭配等“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②强调动作行几种情况。 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3) 副词误用。 只能用“对”。例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4) 代词使用不当。 师对我好极了”。③“对”可用在助词前、对虚词的考查,表面考查的是“滥副词前或后,例如“我们会对这件事用、误用、搭配不当”等问题,实际考做出安排的”“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查的是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排的”。“或者”和“还是”均表示选择。但虚词的复习除了了解虚词的运用常识前者一般用于陈述句,后者一般用于之外,还必须抓住语境,搞清句子的疑问句。“和”与“及”两者表示前后两逻辑关系,在深入把握语意上下功夫,个概念(或分句)间的并列关系,但在阅读感悟的深层次理解上下功夫。 “和”连接的两个概念无前后关系,而 虚词与实词不同。实词的范围极“及”连接的两个概念存在着先后主次大,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虚词相对关系。

来说数目较小,只要将常用的加以归

纳,掌握它们的语法作用,一般即可 3、从搭配角度辨析

正确使用。下面介绍虚词辨析的一般 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方法和列举一些常见错误类型,希望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

1

虚词要点辨析

搭配有的形成固定格式。这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不能随意改变的。

例如 表并列关系的“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不但没有)……反而……”“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宁可……也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

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无论……都……”“不论(不管)……总(也)……”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那么……”等。

4、从表达关系和语气角度辨析。

只有从表达关系角度看虚词的用法,才能正确使用虚词。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表示语气的虚词主要指副词和

2

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5、结合语言环境辨析。

在日常的语气运用实践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在由多个句子组成的一段话中,孤立地看相邻的上下句,选用哪个虚词都可以,但是,一放到整段中,有的虚词就不一定恰当了。这时,就必须从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去考虑上下句的关系,然后才能确定选用哪个虚词,把握语句的整体意义,从全局出发,审视相邻句间关系,比较相近意义虚词的相同、相异点,才能准确选择恰当的虚词。

(二)虚词常见错误类型举例

1、副词误用

⑴混用

例如:他是刚进车间的新工人,做起活来未免慢一些。“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对某种事物、行为的评价和对过分情况的不以为然;“不免”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本句表示某种结果不可避免,只能用“不免”。

⑵词性不同

有些副词容易与名词和形容词发生混淆,只有把握准了词性,才能做到正确使用。例如:

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分子挑衅“一个中国”的原则由来已久。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

②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

例①中“刚才”是时间名词。不能充限度,虚词与语境矛盾,去掉“以上”当“轰”的状语,应该换成时间副词才行。

“刚刚”。例②中“偶然”是形容词, 2、介词误用

它不能充当“写”的状语,应当换成副词“偶尔”。

⑶用法不明

有些副词,看上去语意相近,用法差不多,但限制修饰作用不同,表达效果也不一样。例如:

① 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会关心体贴我们。

② 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更”表示程度进一步增加,用于程度比较时,两个班主任既然“一样”,就不能用“更”,改为“很”;“逐渐”侧重于渐进性,而“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不能渐进,只能分步进行,所以“逐渐”应改为“逐步”。

⑷重复赘余

例如: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的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互相”表意义上与“拥挤”重复,应去掉这个副词。

⑸自相矛盾

例如: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至少”是表示最小限度的副词,而“三万元以上”表示的不是最小3

⑴ 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①他们试制了十九年心脏瓣,从而填补了我国在生物瓣替换领域的空白。

②从这个故事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③在我们党的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身上,都无不闪耀着立党为公的光辉。

④当我累得睁不开眼的时候,一想起班主任老师的鼓励,精神就振作起来了。

⑤对于我们学校由于开展了“学雷锋,创三好”活动,出现了新气象。

①中的“在”是多余的,应删去。②中的“从”③中的“在”④中的“当”⑤中的“对于”都使句子缺少主语,均应删去。

⑵漏用介词

应该使用介词的地方而没有使用,就是漏用介词。漏用介词同样会使表意不清,句子不通。

① 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会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② 这种习性是动物长期求食活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动中发展起来的。 完整的介词宾语。

③ 学生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所反① 新秧歌剧在教育众,引导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就可以众参加斗争都有一定贡看到思想教育工作薄弱所造献。

成的严重影响。 ② 这与鲁迅当时认为文学是④ 战国时期出现的《禹贡》和改变国民精神的有力武器秦汉之际出现的《管子·地基本一致。

员》,就是我国古代土壤的专③ 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门著作。 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 ①“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宝贵的。

文化”之前要加上“对于”,否则句① ②③中的介词宾语都不完整。子的结构和表意都不清楚。②①在“斗争”的后边应加上“等应在“动物”之后加上介词“在”。方面”。②在“武器”的后边应加③应在句首加上“从”。④应在“就上“的观点”。③在“形象”的后边是”之后加上“关于”。 应加上“方面”。

⑶误用介词 C、介词同后方的介词宾语不 A、该用这个介词而误用了那搭配

个介词。 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次指示我们① 一月三十日夜,本市普降大雪,将占用的校舍尽早搬出。

对城市交通带来不便。 ② 动物园根据大熊猫安排了大熊猫② 革命的后代,决不能靠借老子的所需要的生活环境。

光,从优越舒适的小天地里成③ 当地球穿过彗星轨道,我们就能长。 看到流星雨。

③ 对于金沙江,我曾听人讲过不少④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对揭露敌人优美的故事。 本质与表现我军力量上起了重大④ 如果国家能够多生产一些这类作用。

配件,就可以把节省下来的外① 错用“将”,使前后文不搭配。应汇,进口我国暂时还不能生产的改为“从占用的校舍里搬出来”。仪器。 ②“根据”不能同“大熊猫”搭配,① 中的“对”应改为“给”。②中的“从”应改为“根据大熊猫的习性”。③应改为“在”。③中的“对于”应改为应在“轨道”的后边加上“的时“关于”。④中的“把”应改为“用”。 候”。④介词“对”的后边不能用 B、介词宾语不完整 “……上”,应把“上”删去。

4 3、连词误用

(1) 混用

例如: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淮河,使淮河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物、植物大量减少和绝迹。

从连词“和”连接的内容来看,“减少”“绝迹”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当用递进关系的连词“甚至”。

(2) 与介词混用。

例如: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自然条件的好坏”在句中为介宾短语作状语,应当用介词“由”,而不能用连词“由于”。

(3) 与副词混用

例如: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都有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抬头。

在“中小城市”和“农村”之间应当用副词“特别”或“尤其”来表示强调,却误用了递进连词“甚至”。

4、关联词语误用

⑴错用

根据句意,本来该用关联词语甲,却用了关联词语乙,造成关联词与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例如:

尽管你的帮助多么微薄,但在他的心上,却像千斤重的砝码。

该句改法有二:一是把“多么”5

改为“这么”;二是把“尽管”改为“不管”,删去“但”,“却”改为“都”。

⑵漏用

根据表达的内容本来该用关联词语而没有用,或该成对使用却只用了一个,造成分句间的关系不清楚,意思也不明确。例如:

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句中“由于”后面的分句中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

⑶搭配不当

成对合用的关联词语被改换,影响到意思的准确表达。例如:

无论老师和学生,在3+X考试过程中,都要经历一个从观念到思想的变化。

“无论(不论、不管)”只能与“还”“还是”搭配,不能与“和”搭配。

⑷位置不对

关联词语使用时处在什么位置有一定的规律。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

例如:我不仅认识她,王连也认识她。

“不仅”应放在句首,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

⑸关系不当

例如: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

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句中强加递进关系,应删去“不但”“而且”。

⑹重复赘余

例如: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众的称赞。

句中“从创作到演出”的意思本身是“无论创作还是演出”,这样,句中的“无论”就纯属赘余。

5、代词误用

⑴指代不清

下面的例句中使用代词而未出现前词。造成了指代内容不清楚。

①洞庭湖气势磅薄。时而浊浪排空,时而皓月千里,那里有著名的岳阳楼,为湖光山增加了光彩。

②《编辑部的故事》是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虽然只是表现了他们当中的一些小事,却耐人寻味。

③在太阳的七光带中,它们的个性并不一样。

①中“那里”指代不明,因为岳阳楼显然不能建在洞庭湖上。“那里”应改为“湖边”。②中“他们”没有前词,指代不明,应改为“编辑们”。③中“它们”无替代对象,应改为“七光”。

⑵关系不明

6

下面例句中代词和前词的关系都不清楚。

① 煤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能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速度。

② 农民们富了,想出去旅游,这是极其自然的事,不必把那同什么浪费金钱、不知发展生产联系在一起。

③ 校长及时宋霞谈心,指出她打退堂鼓是没有充分认识到有利条件,鼓励他克服一切困难,按时完成任务。

① 中的“它”指代内容不明,前词不清楚。②中同一前词的后边出现了“为”和“那”两个不同的代词,应当用“这”。③中间一前词后边分用“她”“他”,性别不一样,应都用“她”。

④ 如果我们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严肃认真地去帮助它,反而毫无原则的掩盖它,对先进单位就有害无益了。

⑤ 政协委员们希望改革医疗制度,他们认为目前有些医务人员素质较低,应当多方面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道德水平,完善管理机制,纠正滥收费的现象。

在一段话里,同一个代词,它所指代的内容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前词是统一的,不能暗中转换指代内容。④中前一个“它”指先进单位,后一个“它”指缺点,应把后一个“它”改为“缺点”。⑤中前一个“他

们”指政协委员,后一个“他们”指医务人员,应该把第二个“他们”改为“医务人员”。

⑶选用不当

写作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意的要求选用恰当的代词。

① 在第三节中诗人告诉我们,当时造成农民生活痛苦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是中国人民的真正敌人。

② 大妈心里一酸,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你委屈透了,你的委屈向谁说呢?

③ 弟弟来信说:“他在部队里很好,同志们都很关心他。”

④ 四十多年前,刘胡兰壮烈牺牲了,这时她才十五岁。

⑤ 新盖的实验大楼,我还没有去过,下星期我要到这里去。

① 中的“这”应改为“它”,指帝国主义。②中的两个“你”都应改为“她”,指大妈。③中的两个“他”都应改为“我”,因为是直接引用信中的话。④中讲的四十多年前,应把近指代词“这”改为远指代词“那”。⑤中的“这里”应改为“那里”。

⑷人称涵盖要得当

“我们”和“咱们”都是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但用法并不完全相同。“咱们”指说话人听话人双方,“我们”既可以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又可单指说话一方,要依上下文而定。

7

① 要是你以前能出去的话,千万想法把那个东西交给咱们的人。

② 近台没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

③ 四嫂,别小看我们俩,坐在一块我们就讨论问题。

④ 上星期,咱们学校的足球队到你们学校去比赛,你们输了一个球。

① 中的“咱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而且体现出革命同志间的亲密关系。②中的“我们”指船上的小朋友,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③中的“我们”不包括听话人“四嫂”。而④中的“咱们”不包括听话人,应改为“我们”。“自己”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主要有三种用法:一是专指句子里所说的某个人,二是泛指任何人,三是用在名词和代词之后,有强调的作用。例如:

⑤ 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⑥ 自己错了,也已经懂得,又不想改正,自己对自己采取自由主义。

⑦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简单 地当作“我”来用。

⑧由于我在德、智、体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同学们把自己评为三好学生。

⑨我只是在学雷锋的活动中做了一些事、党和人民却给了自己这么高的荣誉。

⑧⑨中的“自己”都应改为“我”。

6、助词误用

⑴漏用助词。如“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本句由于缺少一个的字,使句意不是大家对“护林员揭发的问题”感到气愤,而成了大家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语意弄反了。应在“揭发”后添加“的”字。

⑵滥用助词。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所”字多余应删去。 ”

8

冰心散文精选《梦》-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678946-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8 16:29:1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