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更新时间:2023-08-26 20:22:28 人在看 0条评论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2023年8月26日发(作者:缅怀先烈手抄报内容(精选51篇))

免费的读后感300字优秀-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同步练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诗词三首)含单元测试卷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0岳阳楼记

01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谪守(zhé)浩浩汤汤(shāng)

淫雨霏霏(fēi)阴风怒号(háo)

日星隐曜(yào)樯倾楫摧(qiáng)(jí)

山岳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tī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谪:贬官

2)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3)朝晖夕阴晖:日光 4)南极潇湘极:至、到达

5)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

6)日星隐曜曜:光芒

7)XXX摧倾:倒下摧:折断

8)薄暮冥冥冥冥:昏暗

9)去国怀乡国:指国都

10)春和景明景:日光

11)XXX集集:停息

12)锦鳞游泳鳞:代指鱼

13)XXX:小洲 14)长烟一空一:全

15)宠辱偕忘宠:荣耀偕:一起

16)把酒临风把:持、执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百废俱兴“具”同“倶”,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越明年

古义:到今义:跨过(障碍),跳过

2)增其旧制

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情景今义:观看 4)是进亦忧,退亦忧

古义:指“处江湖之远”(或: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XXX:后退

5)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细小

5.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百废俱兴)

2)心境舒畅,肉体舒畅。(心慌意乱)

3)政事顺遂,众和乐。(政通人和)

4)描述景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一成不变)

6.填空。

1)《岳阳楼记》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XXX应好友巴陵郡太守XXX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写景、叙事、状物。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运用的表达方式虽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政治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3)《岳阳楼记》中从工夫上表现了洞庭湖情景的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一成不变。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现作者宏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政事顺遂,庶民和乐,各种荒废了的奇迹都创办起来了。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阴冷的风咆哮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躲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豪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5)沙鸥翔集,XXX游泳。

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这是什么缘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革而或喜或悲。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9)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

A.文章第一段中的“谪守”不仅交代了XXX的身份,而且暗含作者对仕途沉浮的感慨,为后文抒情埋下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运用了比拟、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洞庭湖气势宏大、水面宽阔、天气多变的特点。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樯倾楫摧”一句连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写出了洞庭湖上阴雨连绵的凄楚情景。

D.“而或长烟一空,XXX,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运用排比、比方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恬静优美的秋天夜景。

剖析:D.描绘的是春夜的美景。) 9.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XXX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

上联: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先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

下联:揽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

B.乐忧大湖八百里

C.喜悲大湖八百里

D.忧乐八百里大湖

解析: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因此,应选择B。)

2)岳阳楼光景办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笔墨。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到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XXX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而闻名天下。

02课内精读 浏览课文,完成上面的问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增其旧制制:规模

B.横无际涯际涯:边际

C.连月不开开:打开

D.去国怀乡去:分开

解析:C.“开”指天气放晴。)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进”即“居庙堂之高”,也就是处在朝廷的高位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

13.文章第3段和第4段笔墨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扼要概述。 第3段写的是阴雨天气,描绘了萧条阴冷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凄凉悲伤的情感;第4段写的是晴朗天气,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象,抒发了迁客骚人开阔喜悦的情感。(能答出“阴和晴,悲与喜”,意思相近即可)

03拓展阅读

一)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XXX?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XXX《岳阳楼记》)

二)XXX①素服飞②,愿与交欢③,饰名姝④遗之。XXX:“主上宵旰⑤,岂大将安泰时?”却⑥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毫不饮。帝初⑦为飞营第⑧,XXX:“敌未灭,何故家为⑨?”或⑩曰天下何时太平,XXX:“文臣不爱钱,武臣不吝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XXX:南宋抗金名将。②飞:南宋抗金名将岳飞。③交欢;结为好友。交,交友。欢,友好关系。④姝:美女。⑤主上宵旰:皇上勤于政事。主上,皇帝。宵旰,“宵衣旰食”的略语。⑥却:谢绝。⑦初:当初。⑧第:府第,室庐。⑨何故家为;为什么要安家呢?⑩或:有人。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B.或异二者之为或:有的人

C.不以物喜物:外物、外界环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

剖析:B.“或”的意思是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15.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

16.语段(一)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写出了古仁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的人生境界,表示了古仁人的处世态度与豁达胸襟(2分)。

17.语段(一)中的范仲淹和语段(二)中的XXX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他们都把百姓的安乐、国家的安危放在个人享乐之上,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3分,意思对即可)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XXX向来佩服XXX,希望与他结为好友,把有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XXX说:“皇帝勤于政事,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XXX)推辞不接受,XXX更加尊敬佩服(XXX)。(XXX)年轻时很能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将来军至河朔,才可以畅饮。”XXX从此不喝酒。皇帝当初下令为XXX建造府XXX,XXX说:“敌人没有消灭,用什么安家呢?”有人问(XXX):“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XXX说:“文官不贪恋钱财,武将不惧惜死亡,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

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

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南朝XXX三年,中

书侍郎、大诗人XXX之路经巴陵,作《始安郡还都与XXX巴陵城楼作》诗,诗中有“XXX”之句,“XXX”之名首次见于诗文。到宋代后,“岳阳楼”因XXX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XXX:茂盛的样子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居高面下

3)酒徒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

5)日出而XXX开霏:弥漫的云气

6)云归而岩穴暝暝:昏暗

7)XXX发而XXX:花

8)负者歌XXX:背着东西

9)伛偻提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10)泉香而酒洌洌:清

11)山肴野蔌蔌:菜蔬

12)杂然而前陈者XXX:陈列,摆开

13)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

14)弈者胜弈:下棋

15)觥筹交错觥:酒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XXX(chú)XXX(XXXɡ yá)饮少辄醉(zhé)

XXX开(fēi)岩穴暝(míng)晦明变化(huì)

酒洌(liè)伛偻(yǔ lǚ)山肴野蔌(yáo)(sù)

弈者胜(yì)觥筹(gōng chóu)树林阴翳(yì)

3.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XXX,字XXX,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和XXX、XXX、XXX、XXX、XXX、XXX、XXX并称为“XXX”。

2)XXX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XXX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作者用“(XXX)日出而XXX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3)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4)若夫日出而XXX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革不一的情景,就是山中的清晨和清晨。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清晨上山,清晨回家,四季的景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树林里枝XXX成荫,飞鸟上上下下鸣叫,游人离开,鸟儿们就欢乐起来。

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后可以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可以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5.读《酒徒亭记》,让我们对XXX的品格与修养有了更深切的相识,请参照示例,结合文章内容与主旨,为XXX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赞词。

示例】XXX赞词:他的文学成就举世无双,他的人生却充满坎坷,然而再多的挫折与磨难也没有将他打倒,他始终笑对人生中的无奈,乐观豁达地生活。他开宋词豪放派的先河,影响了后世的词作……XXX的贡献是无穷的,是伟大的! XXX:他用笔记述与民同乐的经历,他用心灵描绘和谐的图画,他用XXX书写潇洒的人生。困难在他面前,就如同写在沙滩上的字,潮水一涨,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用一生,谱出一曲旷达、悠远的壮歌。

02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XXX: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

B.归: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谓: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

解析:A.秀丽/茂盛;B.聚拢/返回;C.均为“快乐”;D.命名/是。)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XXX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8.醉翁亭依山傍水,景千变万化,课文第1段作者是怎样安排写景顺序的?

第1段主要采用从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写景:作者先从远山落笔,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绘了亭周围的环境。

9.阅读课文第3段,按要求回答。

1)本段详细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个场景。(用原文回覆)

2)选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扼要回覆。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0.同样是被贬,XXX在自然美景面前未能释怀,XXX依然怀有XXX忧民之心,XXX却以旷达的胸襟坦然视之,你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

示例一】我更欣赏XXX。他这种直面人生、快意倾吐的率真就仿佛永州荒原名不见经传的小石潭一样美得那末清澈幽静,独树一帜。【示例二】我更欣赏XXX。由于即使身处人生逆境,也不在乎小我得失,依旧怀有忧国忧民之心,现目前国家的建设更需求这样的人。【示例三】我更欣赏XXX。由于他以庶民的快乐为小我理想,这种与民同乐的情怀与胸襟更值得后人景仰和进修。

03拓展阅读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酒徒亭也。作亭者谁?XXX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酒徒也。酒徒之意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也。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XXX《酒徒亭记》)

二)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XXX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XXX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XXX《丰乐亭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

A.林壑XXX:特别

B.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翅膀

D.饮少辄醉辄:就

解析:C.“翼”指像翅膀一样。)

1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山川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13.语段(一)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2分)

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14.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情怀?(4分) 语段(一)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语段(二)表达了作者但愿庶民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一点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风尚安恬闲适。在山谷间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玩耍,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季)采摘幽香的鲜花,(炎天)在茂密的乔木下纳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明显地显暴露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使人爱好。(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兴奋,甘愿答应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尚的美好,让民众知道可以安享丰年的欢乐,是由于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定名。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XXX(zhēn)拏(ná)更定(gēng)

一芥(jiè)XXX(cuì)雾凇(sōng)

铺毡(zhān)沆砀(hàng dà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拏一小舟拏:撑(船)

2)拥XXX炉火拥:裹、围

3)雾凇沆砀沆砀:白汽弥漫的模样

4)湖中焉得更有这人焉得:哪能更:还

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今义:剩下

2)XXX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XXX:白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征象。

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语,下大雪)

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5.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沸腾)

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4)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

6.根据提醒默写句子。

1)文中详细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XXX《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良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XXX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干没马蹄”,这是XXX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XXX心中的夏季西湖。西湖切实其实是个迷人的地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XXX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高低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上高低下白茫茫一片。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02课内精读

浏览课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人鸟声俱绝绝:消失

B.高低一白一:全,都

C.焉得更有此人更:更加

D.客此客:旅居

解析:C.更: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10.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1.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那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夜晚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03拓展阅读

一)XXX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XXX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XXX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XXX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XXX《湖心亭看雪》)

二)莲花洞①之前,为居然亭。XXX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起牵风引浪,XXX可爱,晴雨烟月,光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小巧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XXX使⑤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XXX《莲花洞》)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②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孙内使:对XXX历时XXX太监XXX的尊称。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XXX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牵引。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2分)

A.是日更定矣是:这

B.惟长堤一痕惟:只要

C.强饮三大白白:白水

D.及下船及:等到

解析::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XXX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14.语段(一)中作者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显暴露作者如何的心境?(2分)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1分),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15.语段(一)和语段(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语段(一)表达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语段(二)表达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情怀。(一点2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六桥的XXX,一起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仿佛是XXX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犬牙交错,非常迷人。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濛的时分,光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巧妙的地方。洞里的石头精巧详尽,仿佛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的还要巧妙。我曾经熟悉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上面是石头,石头中央有孔,可以相互领悟,且这种洞石越发掘越多。近点的如XXX的石头,都是从这里获得的,又如紫阳宫中的石头,良多是被XXX使从这发掘出来的。噫!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引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上面的石头所有显暴露来,它的奇奥奥妙该是如何的情形呢?

古代酒器名称

1.XXX: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XXX不永伤。”

2.XXX: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XXX。”

3.樽:XXX《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XXX《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4.XXX:XXX《史记·魏其武安侯传记》:“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5.钟:XXX《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6.斗:也叫羹斗。有柄。XXX《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7.酌:XXX《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 8.XXX:《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9.XXX:古时罚酒用的酒杯。XXX《说苑·善说》:“XXX与大夫喝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XXX《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

11.壶:XXX《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章节题13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班别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1、积聚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zūn)珍羞(xiū)投箸(zhù)

侧畔(pàn)长肉体(zhǎng)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

2)XXX有时会:一定、必然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以诗相答

5)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3.文学知识填空。

1)《行路难》(其一)选自《李太白全集》。行路难,乐府古题。诗人XXX,字太白,号XXX居士,唐代(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XXX”,与XXX并称为“XXX”。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刘禹锡集》。诗人XXX,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XXX”之称。 4.默写。

1)《行路难》(其一)中比喻诗人仕途受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诗,用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XXX内心的苦闷抑郁与感情的激荡变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定将要取代往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返来,人事已非,仿佛隔世之感。

5.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怀旧空吟XXX赋B.忽复乘舟梦日边

C.到乡翻似烂柯人D.拔剑四顾心茫然

6.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神韵飘逸

C.协调均匀,正经整齐

D.笔意流畅,粗细相间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XXX的《行路难》(其一),完成题目。

7.请分析“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

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写得极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XXX,以“梦日”自比XXX,表达了诗人盼望有朝一日能获得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干和抱负的激烈愿望。

二)阅读XXX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题目。

9.诗的颔联借用“XXX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头脑豪情?

XXX”表达了诗人思念朋友之情;“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情迁的叹息。

10.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革表示社会的开展,蕴含着深入的哲理:小我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老是要向前开展的,新事物势必取代往事物。未来老是有但愿的,前景将无穷美好。(答出大意即可)

03拓展阅读

送XXX①从军

XXX

匈奴犹未灭,XXX复从戎。

怅别三河流,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

勿使XXX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XXX:XXX的朋友。姓XXX,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XXX: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XXX,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XXX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2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XXX“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惆怅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XXX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剖析:B.说法错误。与朋友分别于XXX都,相互内心总难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率,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像汉代名将、号称“六郡豪杰”的XXX那样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此二句虽有惆怅之感,但气概倒是十分雄壮的。)

1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如何的头脑豪情?(2分)

用典(1分)。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1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1积聚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宫阙(què)琼楼(qióng)

低绮户(qǐ)XXX(chán)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宫阙:宫殿

2)何似在人间何似:哪里比得上

3)何事长向别时圆何事:为什么

3.填空。

1)XXX,字子瞻,号XXX居士,北宋(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XXX”。XXX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XXX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XXX”;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XXX并称“欧苏”,为“XXX”之一。

2)XXX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人有聚散悲欢,月有阴晴圆缺。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透暴露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冲突生理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XXX,高处不胜寒。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玉盘珍羞/直万钱 B.我欲XXX归去,又恐/XXX

C.直挂云帆/济沧海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XXX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______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研究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发愤(发奋)。

2)请为XXX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博览书(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等)。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左右两侧,上联应贴在门的右边。

02课内精读

浏览XXX的《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6.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似”。

7.指出上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圆的惆怅。(或:抑郁、悲伤和痛苦之情;但愿和亲人团圆的愿望。)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8.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正确活泼地描绘了月光的挪动,表示夜已深。

C.“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模样,词中指XXX,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自始至终弥漫着悲观向上、主动奋进的肉体。

03拓展浏览

水调歌头①

XXX得

秋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XXX。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XXX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XXX。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靖康之后,XXX得随XXX南渡,深得XXX亲重。后XXX向XXX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9.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2分)

作者选用春、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春季作者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情景(1分)。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1分)。

10.本词表现了作者如何的头脑情感?请扼要概述。(2分)

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之情。(一点1分,任答两点即可)

宋词

宋词,是宋代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汉,定型于唐、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主要有:XXX、XXX(豪放派),XXX、XXX(婉约派)。

部编版(人教)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2分)

A.谪守(zhé)浩浩汤汤(tāng)伛偻提携(lǚ)

B.隐曜(yào)阴风怒号(hào)觥筹交错(gōng)

C.阴翳(yì)XXX(dīng)雾凇沆砀(XXXɡ)

D.金樽(zūn)水声潺潺(chán)薄暮冥冥(míng)

解析:A.“汤”应读作“shāng”;B.“号”应读作“háo”;C.“汀”应读作“tī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2分) A.XXX阴政通人和横无际崖

B.波澜苍颜泉香酒冽樯倾楫摧

C.皓月岔路朝晖夕阴心慌意乱

D.XXX侧畔静影沉壁忧谗畏讥

剖析:A.“崖”应写作“涯”;B.“冽”应写作“洌”;D.“壁”应写作“璧”。)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

A.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

B.翼然临于泉上临:靠近

C.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D.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剖析:B.“临”是“居高面下”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湖中人鸟声俱绝

C.百废具兴D.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A.“属”同“嘱”,嘱咐;C.“具”同“倶”,全、皆;D.“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一:上下一白/惟长堤一痕

B.然:翼然临于泉上/颓然乎其间者

C.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

D.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剖析:A.全,都/数词;B.均为“……的模样”;C.聚拢/归依;D.快乐/以……为乐。)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2分)

B.XXX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XXX居士,有“XXX”之称。他的诗歌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D.XXX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XXX,号XXX。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解析:B.“沉郁顿挫”应改为“豪放飘逸”。)

7.古诗文默写。(8分)

1)一封朝奏九重天,XXX贬潮州路八千。(XXX《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XXX《水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4)古诗文中有良多句子蕴含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XXX《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就蕴含着重闹事物非常美好,总会代替往事物的原理;“XXX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XXX《行路难》(其一)],就蕴含着在艰巨面前必需不畏艰巨,坚强自信,悲观和洒脱的原理。

8.学完本单元后,语文老师拟召开以“面对困境·乐观豁达”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积极参与。(8分)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磨难。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而在有的人眼里,困难则好像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挫越勇。俗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吧!(3分,围绕主题,语言通顺流畅即可)

2)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参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从人物所处的时代、人物的精神两个方面进行介绍。(3分)

备选人物:XXXXXXXXX

示例:XXX——宋朝词人,虽屡遭波折但依然豁达悲观。

示例】①XXX——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虽行将就木但依然心系后主。

②XXX——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虽身陷敌营但依然正气凛然。

③XXX——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虽遭贬谪但仍坚持与民同乐。

3)班会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对“面对艰巨·悲观豁达”的见地。上面是XXX的即席发言,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请求帮她修改。(2分)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A】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是止步不前,自我埋怨?还是勇敢向前?【B】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困难就是一面巨大的墙,是通向成功之路的绊脚石,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一条使你从平庸通向高尚的路。

①【A】处画线句子标点符号有误,应将“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修改为:其实,困难能否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2、古诗文浏览(共42分)

浏览上面两个语段,完成9-12题。(共13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XXX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可,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XXX和XXX,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XXX集,XXX游泳,XXX,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XXX,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XXX?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XXX《岳阳楼记》)

二)游之日,XXX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来往,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①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选自XXX《游岳阳楼记》)

注释】①愀(qiǎo):容变得忧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D)(2分)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B.朝晖夕阴晖:日光

C.迁客骚人迁:贬谪、降职 D.至XXX和景明景:景象

解析:D.景:日光。)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XXX?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2)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风平浪静,湖面波浪飞跃,白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

11.语段(一)第二、三两段写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不同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怎样的情感?(4分)

第二段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第三段中,沙鸥、XXX、XXX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一点2分)

12.语段(一)中的“迁客骚人”和语段(二)中的XXX都没有达到XXX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为什么?(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指不因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1分),“迁客骚人”是带着自身的情感去看待眼前的景物(1分),XXX由景生情,因此都未能达到此境界(1分)。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我们游览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熨烫过一样平坦。不时有小船来来往往,如蝇头小字写在白溪水的绢上。举酒同饮,意趣闲适淡远。中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很是雄壮快捷。

薄暮,如炮车般的云升腾,风平浪静,湖面波浪飞跃,白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动摇撼城郭。我这时分环视四周一片暗澹,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堕泪而且不能克己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3-16题。(共12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XXX也。作亭者谁?XXX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XXX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XXX而XXX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革者,山间之朝暮也。XXX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XXX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狼藉,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高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XXX也。

XXX《酒徒亭记》)

二)(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XXX,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

数学是谁发明的?-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64059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6 20:22:2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