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高中作文 人物素材整理——朱光潜

更新时间:2023-08-24 06:02:34 人在看 0条评论

高中作文 人物素材整理——朱光潜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阶段性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刀椒鱼头什么意思-

素材整理:黄家惠

2020年3月29日

1

朱光潜档案: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 ,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美学大师经典作品精编《厚积落叶听雨声》《一升露水一升花》。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 2 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1986年3月6日,朱光潜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曾有一个学生捧着书,小心翼翼地去请教朱光潜,朱光潜给这位学生写下了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也是朱光潜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以淡泊名利的精神,潜心做着自己的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志趣,不斤斤计较利害与得失。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只瞄准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也正因为如此,朱光潜才能留下那么多论著与译著,并且是以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维柯等这样一些思想深度极高的人物与文本为研译对象。 柳鸣九在书中这样谈到他的老师朱光潜,“他必须排除纷繁的世俗干扰与世俗诱惑,而为了使他瘦小的身子能扛得住这样永无间歇、艰难枯涩的精神劳作,他就从不间断地坚持打太极拳、跑步,尽管跑得那么手脚笨拙,姿态可笑......据他的家人回忆,直到他逝世前几天,他还手脚并用,亲自爬上楼,为他翻译的维柯著作查对一个注释。”

(三此主义,细水长流)

在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立下了一个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也叫“三此主义”,意为: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推诿到未来;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简单来说,就是此时此刻此地,你要做的事情就立马做,不要用任何借口去推脱。这足以看出朱光潜的高度自我管理。在作为学生的时候,朱光潜一心向学,孜孜不倦。先后在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获得了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身为老师的他教书育人,心向进步青年,努力为教育改革做贡献。朱光潜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办立达学院,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80多岁的朱光潜依然专注学术,信心十足地承担起翻译维柯著作《新科学》的任务。

(几乎同名同姓的朋友)

1932年,朱光潜出版了《谈美》,并在封面上附注上了“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妹篇,该书籍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追捧。随着图书的大卖,上海书摊竟然出现了盗版书。有一本署名为朱光潸,题目是《致青年》的书,该书也有一个副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就连封面设计也极其相似,书名字形,位置相仿,连一些直线中间嵌的星星都一样。所以,一位朋友寄这本书给朱光潜后,连朱光潜自己第一眼也没看出来,还以为是自己的作品。素来温文尔雅的朱光潜也不免有些气愤,决定给这位几乎同姓同名的人写一封信。在信中,朱光潜用幽默十足的语气,与这位朱光潸先生回溯了自己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情形,并说:“当时是因为我的稚气与愚钝,都在此书中坦坦白白流露出,才会受到青年的喜爱。”实际上是在劝告这位朱光潸先生,应当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做人。信的落款也十分有意思一一"几乎和你同姓同名的朋友”。信当然是无法寄给朱光潸先生的,只好在《申报》上发表。

朱光潜金句:

1、问心的道德胜于问理的道德,所以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

3 2、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曲折和崎岖险阻,要绕一些弯,甚至难免误入歧途。

3、有些人天资颇高而成就则平凡,他们好比有大本钱而没有做出大生意,也有些人天资并不特异而成就则斐然可观,他们好比拿小本钱而做大生意。这中间的差别就在努力与不努力了。

4、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世间喜欢消遣的人,无论他们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旺生命力。

5、志气太大,理想过多,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

6、不完美才是美。

7、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现世只是一个密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是被利害两个大字系住。在利害关系方面,人己最不容易调协,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都种根于此。

8、人一半是外力造成的,一半也是自己造成的。

9、凡所难求皆绝好,及能如愿便平常。

10、“此时,此地,此身。”解释含义就是: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推诿到未来;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他人评价: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散文家 吴泰昌

他写过为什么要研究美学,美无形无迹,但是“它伸展同情,扩充想象,增加对于人情物理的深广真确的认识。这三件事是一切真正道德的基础”。——柴静

朱光潜由研究心理学走上研究美学的路,因此,他的美学带有心理学的印记。朱光潜的美学研究以诗为对象。在对西方美学思潮的介绍和引进上,他有所回避,甚至是有意视而不见。朱光潜的美学主张并不是什么时侯都能够畅通无阻,它始终是在论辩之中发展。朱光潜的美学观是发展的。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是现代文学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反过来,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又使现代文学思潮呈现出多样性。——《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张大明,天津大学学报

4 朱光潜先生是中国20世纪最杰出的美学家之一。从1931年撰成《文艺心理学》一书开始,他在美学领域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进取,辛勤耕耘了五十多个春秋,几乎涉猎了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和审美哲学等各个领域。朱先生的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并且特点也十分鲜明。把朱先生的美学研究活动放在20世纪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他是第一个向中国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从尼采、克罗齐,到黑格尔、马克思,一直到撰写出版两卷本的《西方美学史》,朱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并且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重要美学见解。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无人能够与他比美。朱先生又是继梁启超、蔡元培和王国维等人之后中国20世纪大师级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既受到西方现代美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制约。注重美育,把美看作生活的艺术化、情趣化,看作是一种人生境界等都可以说明这一点。具体来说,早期朱光潜先生与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更加接近,有着一种前后承传的关系。他们都自觉地从西方现代美学中吸取营养,都认为美是超功利无目的的。他们又都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是牢笼,而美的境界正是对这种人生痛苦的“解脱”或“超越”。在三四十年代,朱先生的这种美学观念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是格格不入的。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也不失为是对功利主义美学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建国后,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自由主义思想非常浓厚的知识分子,朱先生开始自觉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敢于独立地、辩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敢于同机械唯物论作不懈的斗争,提出了许多独到深刻和发人深省的见解。正是由于朱先生的辛勤努力和精湛研究,才使得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确实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朱光潜先生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郭太安

素材运用:

只有细流在地下源源不断地潺缓,我们才能看到泉水喷涌而出。不去过度关注外界的繁华,专注于自身事业,效仿着朱光潜先生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定能有所成就。

【适用于出世与入世,专注等立意】

生活充满变数,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只能选择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自己。做好当下的事情,才能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朱光潜无论处于什么身份,都坚守着他的三此主义,才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成就。

【适用于自我管理,活在当下等立意】

小说、影视剧、综艺抄袭事件频出,知识产权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一个作家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努力创作,得到的却是盗版满天飞,自己却只能拿到微薄稿酬的情景。这样哪里还会有努力潜心创作的匠人,只会剩下千篇一律的盗版内容。只有真正潜心创作的作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喜爱,正如朱光潜给抄袭者信中所说:“当时是因为我的稚气与愚钝,都在此书中坦坦白白流露出,才会受到青年的喜爱。”

【适用于模仿创新、做人的态度等立意】

人无完人

早在七十年前,著名学者朱光潜就提出关于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的论述。这对人如何全面正确看待每一个事物,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他说,我们对于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还 5 举例说,一个木商看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卖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线条,气概神的。

举一反三,依次美推。世间有许许多多地事物,都有个怎么看的问题,都有个如何利用的问题,都有个是非评判标准的问题。然而,也都有个很难统一标准答察的问题。可谓人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每每遇到一个事物,或碰到件棘手的事情,切勿匆忙就下结论,或只坚持自以为是的面而不听别人的见解,予以全盘否定,这样就难免不犯错误。闹不同意见事小,不能综合分析,盲目行事,必将浪费资源才是大事。

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评价事物,既使错了,遭点损失,也是小事,而与对人的评价是非相比,若总是个错误的判断评价是非意见,那可就事大了。尤其对于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主要领导者,更需要进行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不然,错误地评价一名领导同志,挫伤个人的积极性倒不是大问题,而若众对领导干部没了正确的评价标准,或从整体上考虑,从多数人的利益上着眼,从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上看待他明明是个积极的优秀的领导者,而从极少数人的好恶和利益出发,你硬把他说或浑身不对一无是处,那必然挫伤广大众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事业的发展问题。

看人需全面,用人当扬长,每人皆有短,切导人无完人。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著作等身,建树颇丰。他一生曾三立座右铭,给人们留下了悠长的思索。

第一次,是在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时。他以“恒、恬、诚、勇”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恒,是指恒心,即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恬,是指恬淡、简朴、克已持重,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诚,是指诚实、诚恳,襟怀坦白,心如明镜,不自欺,不欺人。勇,则是指勇气、志气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这四个字不仅集中反映了朱光潜先生求学时的精神状态,而且贯穿了他的一生。朱光潜先生曾说:“这四个字,我终生恪守不渝。”

第二次,是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时。朱光潜先生兴趣广泛,学过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经过比较和思索,他发现美学是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心理学和哲学的共同联络线索,于是把研究美学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当时,他的指导老师著名的康德专家史密斯教授竭力反对。他告诫朱光潜说,美学是一个泥潭,玄得很。朱光潜先生认真思索后,决定迎着困难上。这时,他给自己立下这样一条座右铭:“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从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中,终于写出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论著。

第三次,是在20世纪30年代。座右铭共6个字:“此身、此时、此地。”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拖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在这条座右铭的激励下,朱光潜先生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朱光潜先生三次所立的座右铭,由于环境不同,侧重点自然有异。第一次,主要是确立做人求学之志;第二次,侧重点是理想、事业的抉择;第三次,在学有所成后,对自己做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从朱光潜 6 先生三立座右铭中,我们除了看到一个自我砥砺、矢志以求的形象外,难道不应该获取更多的人格力量和思想的启迪吗?

7

金庸和徐志摩-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58673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6:02:3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