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朱光潜翻译思想初探

更新时间:2023-08-24 05:59:12 人在看 0条评论

朱光潜翻译思想初探

2023年8月24日发(作者:阅兵式观后感)

防汛救灾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才 譬—— 朱光潜翻译思想初探 陈婷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朱光潜先生在翻译理论上的独到见解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翻译标准,翻译方 法以及翻译与创作三个方面来分析阐述这位翻译巨匠的理论思想。 关键词:朱光潜;翻译思想;翻译理论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由于精通英、法、 诗歌中的文化不可译,而这种文化多半又是随着本国的历 德语等多种外语,他成功的翻译了《柏拉图对话录》、《萧 史进行演变的,所以即使译者可以将文字的表面进行翻 伯纳戏剧集》、莱辛的《拉奥空》、爱克曼的《歌德谈话 译,但他如何能够将文字内里的文化通过浅浅的几句话就  录》、但丁的《论俗语》、达・芬奇的《语录》、黑格尔的 深刻的传达出来呢。所以,意境不“信”,思想不“信”,《美学》以及维柯的《新科学》等。其中,对《美学》的 文化不“信”,诗歌又如何能忠实。因此,归根结底,诗  译作是他翻译生涯里的里程碑,为他在翻译界赢得了崇高 歌不可译。的声誉Ⅲ。在这些沟通中西方的优秀译作中,朱光潜先生 二、翻译方法:直译,意译与乱译 提出的深刻的翻译理论和思想是我国翻译界的宝贵财富, 对朱光潜先生的理论思想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的了 解其独到的翻译见解。 直译与意译是两种主要的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 的顺序也不变动。而“意译”则只是把原文的意思表达, 不拘泥于原文的字面顺序。此外,“直译”侧重对原文的 本文拟从翻译标准,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与创作这三个方面 是指依照原文的字面意思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而且字句 翻译标准 对翻译标准的讨论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 题。从彦琮的“十条八备”,玄奘的“五不翻”,马建忠的 “善译”到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 一、忠实,而“意译”则讲究译文语气上的顺畅 。那到底 哪种文本该用直译,哪种文本该用意译,对此,朱光潜先 生认为“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闭 p299换而言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并不明显。要想忠实于原 的“化境”,有识之士们对翻译标准的独到见解可谓见仁 文的意思,就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组织结构,又要保 见智。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或者较为人熟识的无疑是严 持译文的通顺。所以对于一篇好的译文而言,直译和意译  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此,朱光潜先生在《论 的关系应该是一组共存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译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信’字最不容易办到。 此外,周建人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持相似观点,他在为Ot原文‘达’而‘雅’,译文不‘达’不‘雅’,那还是不 语教学与翻译》撰写的“关于‘直译 一文中认为,直译 ‘信’;如果原文不‘达’不‘雅’,译文‘达’而‘雅’, 既不是字典译法,也不是死译、硬译,它是要求真正的意 过犹不及,那也还是不‘信’。[2]p289既然,比原文译的好 译,要求不失原文的语气与文情,确切地翻译过来的译法 由此观之,“直译与意译并用不悖”【4】,要想让一篇 是不“信”,比原文译的不好还是不“信”,到底如何才能 。达到“信”这一标准呢?朱光潜先生认为,所谓的“信” 译文达到上乘之作,需时刻谨记直译和意译的统一。 字就是对原文的忠实,所以,只要“恰如其分地把它的意 但是,有些译文既不属于直译,也不能划分为意译, 思用中文表达出来”[21p289就好。 这归结于一些译者在原文中额外添加的一些本不属于原文 此外,朱光潜先生还将对“信”的理解引申到对文字 的东西,结果造成译文风格思想甚至内容与原文大相径 “情感、思想、风格、声音节奏”[21p299的忠实上。有些文 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林纾,作为一个不懂外文的译 学作品根本做不到在情感、思想和风格上的忠实,更不要 者,林纾凭借自己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其他译者的帮助,翻 说声音节奏了。比较中文诗词歌赋中的抑扬顿挫,对与中 译出了许多文字优美,情节动人的作品。但是这些译作中 文分属不同语言体系的英语来说,翻译出这种韵律简直是 一的许多美好的场景和精彩的场面却是林纾自己的“乱译” 项不可能的任务。对此,朱光潜先生也明确的认为诗歌 之果,所以,虽然他的努力不可否,但是他的译作却实在 不可译,他甚至认为“说诗可翻译的人大概不懂诗”口】p 。 作者颇同意朱光潜先生对诗歌不可译的观点。诗歌是 算不上是忠实成功的。 翻译不同于创作,创作时作者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自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与日常生活中为了交流 己的想象力。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却只能在不同翻译技 之便的语言不同,诗歌的语言旨在传达一种意境,描绘一 还是美感都难以翻译。其次,各国的文字都是本国特有的 巧之间探寻最适合原文的译法,而又要时刻堤防不能陷入 种美感,使人产生思想亦或心灵上的共鸣,而无论是意境 乱译的困境。可见,译者不易。 思想精粹的产物,如若脱离了这种特有的文字媒介,那诗 歌文字中独有的思想境界便无法得到忠实的传达。最后, 三、翻译与创作:只有文学家才能胜任翻译文学作品 当今时代,各类译者一抓一大把,无论能力如何,皆 下接(第152页) ・126・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jb@163.corn 

黄河大合唱鉴赏心得体会-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58669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24 05:59:1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