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30年风云--再无风清扬,再有少年郎
2023年8月23日发(作者:优雅的近义词)
负责的近义词-
中国互联网30年风云
--再无风清扬,再有少年郎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各位网友:
大家晚上好,我是南天大学金融专业的宋江亮,很荣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了解的关于互联网过去30年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互联网30年,可以说改变了中国,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这场巨大的信息变革中,我们这一代人都是亲历者,是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见证者,是过去互联网的使用者、享受者,当然也期待着大家未来能成为互联网的继承者和创新者。
中国的互联网历史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这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有无数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才华,上演了一段又一段激情彭拜的故事,我想今天借这个直播的时间,分享给大家,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喜欢上这段历史,认识到互联网领域这些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们,无论故事中的主角是成功还是失败,是辉煌再续还是落魄离场,他们都曾是夜空中最有魅力的星,我们以史为鉴,以史正人。
故事的终点:互联网的故事还远没有到结局的时候,今天我人为的界定了一个一代人的时间结束节点,2019年9月10日,马云退了,在杭州的萧山奥体中心,在无数阿里人的祝福中,他流着眼泪,结束了自己在阿里的最后一天。从此互联网江湖再无风清扬,再无马爸爸,反而多了一个叫做马云的乡村教师。风清扬是马云在阿里巴巴给自己起的花名,阿里巴巴的文化认为:个人的名字有可能起错,但是外号或者说花名却是绝对错不了的。名字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而花名却是凸显了自我的核心部分。马云喜欢金庸的小说,所以他的花名叫风清扬,也许跟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一样,一样孤高、一样孤独、一样无敌。马云的临别一挥手,似乎带走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时代,也带走了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青春,30年浮沉,都付笑谈中。
故事的起点源于30年前的一封邮件,1987年9月14日21时07分,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内容为:
“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
当然我更喜欢他的中文翻译,越过长城,走向世界。这是中国人发出的第一封E-mail,被认为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开端。是中国互联网在世界通信史上拥有的属于自己的时间锚点。
这封邮件劈开了中国互联网的混沌,发件人叫钱天白,这是我们今天第一个需要牢牢记住的名字,他是中国互联网之父。
3年后,1990年,这位清华无线电专业的高材生,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SRI-NIC注册了属于中国的顶级域名CN,从此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身份标识,虽然当时服务器在德国的卡尔斯鲁厄大学,但这是中国的第一个顶级域名。
再3年,1993年3月2日,中科院租用国际卫星通道第一次连接上了美国的网络,64K,史称【第一根网线】,由于一些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这跟网线在存活了1天后,被断掉。但是互联网的火焰已经被点燃,
1994年,钱天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的设置,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同时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运行网络。
再配合他在4年前就申请好的顶级域名CN,中国互联网企业有了发展的土壤。
令人悲痛的是4年后,1998年,中国互联网第一人钱天白先生心脏病突发离世,年仅53岁。愿中国互联网之风劲吹,永不止息。 1987年是中国互联网的起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小小的分水岭,在这一年还想分享给大家的还有一首歌,它的创作之初,它其实是一首寄托着思念的情歌。但时过境迁,时间赋予了它更厚重的质感。它是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直白的歌名,也曾激起无数互联网人对远方的想象。它足够献给互联网元年,献给那个远去的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之下,为互联网匆忙赶路的人们。
1988年,1989年互联网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一切都好像为了90年代的到来在做充足的准备,为1990年中国顶级域名的诞生积蓄力量。
1991,中国互联网的世界仍旧风轻云淡,但世界早已波涛汹涌,苏联红的倒下,我们在他的墓碑前审视良久,遗憾然而坚定地转身并开始舒展筋骨,在一年后,一位老人将结束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90年代,并不是从鲜花和掌声中开始的。
1992年,一个叫马云的英语老师搞了一个海博翻译社,想赚点外快,毕竟他曾经因为高考数学1分而没有考上大学,也曾经因为长相丑陋而被很多公司拒之门外,其中就有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名字,肯德基。当年马云去肯德基应聘,25个人录取了24个人,只有一个人没有录取,这个人就是马云。如果30年前马云去肯德基应聘的时候,被录取了历史会不会被改写。三十年后,马云趁着肯德基在中国分拆业务的机会,投资了肯德基,中国有句老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三十年报仇也不晚。曾经的肯德基对马云爱答不理,如今马云对肯德基爱理就理。但是很遗憾当年的海博翻译社并没有赚到钱,但是由于长期与外国人合作,马云接触到了西方互联网,为他日后的阿里帝国打下了坚实的根基。这是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第一个历史观点:有时候,回头看,被拒绝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只需要埋头干,大步向前。1992年同样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年,“九二共识”又将海峡两岸的铁幕,一举撕开,故事让人振奋。
1993年,一个叫做马化腾的年轻人从深圳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叫做深圳润迅的公司,主做软件研发,主要是给寻呼机做软件开发。他和1992年的马云后来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双子星,但在当年,双星还未开始闪耀。
1994年,我国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中国真正进入了互联网的赛道,这一年也被称为我国互联网元年。在这一年,我们虽然有了互联网基础设施,但是没有足够的互联网应用设施,没有软件,没有浏览器,没有游戏,没有社交,邮件时灵时不灵,有网几乎等于没网。
在这片混沌之中,时间来到1995年,中国第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诞生,它叫做瀛海威。在当年,互联网等于瀛海威,绝非虚言。瀛海威的创始人张树新女士刚从美国归来,带来的是国外完整的互联网产品和知识。
1996年秋天,如果我们在北京的白颐路口闲逛,会看到一面巨大的拍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这是张树新为瀛海威打出的广告,一夜之间便令瀛海威在中关村地区声名鹊起。很可惜虽然瀛海威尝试过后来25年间互联网的各类产品和基础设施,但可惜太早了都没有成功。那时候风投还没起舞,用户付费也遥遥无期,网络带宽成本过高。瀛海威倒在了黎明前的黑夜,但它启发了后来一众互联网公司。风已起,但后来的传奇们还在沉睡。不过瀛海威的广告牌已经成为早期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经典记忆。这里给大家分享今天的第二个历史观点,过于超前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抓住机遇的风口,猪才能飞起来。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也成为日后复盘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必备瞬间。好在这一切并没有让人等太久。 1997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颗新星开始闪耀。胖乎乎的宁波商人丁磊,受到瀛海威的启发,做了一个门户网站,叫做网易,也做收费邮箱。胖小伙儿丁磊懂技术,但邮箱的复杂程度超过了他的预计,他经常向一位网友请教。1997年,那位网友自己写的邮箱产品也上线了,产品叫Foxmail,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张小龙。当然这一年我们的关注应该不在互联网上,因为香港回归了,举国同庆。
1998年,一个叫做张朝阳的海归博士所创立的“爱特信”正式更名为“搜狐”,搜狐网上线。
同年,周鸿祎做了第一个中文上网服务,叫做3721。后来这家公司被雅虎中国收购,再后来,周鸿祎离开雅虎和中国,在2006年创立安全公司叫奇虎360,靠着开业内先河的免费模式,横扫了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3721,一款普通的网络导引软件,现在看来功能没多少,但却不容易被用户简单卸载,也正是因为3721强制性的不可卸载,成就了3721。而不可卸载这种特性,正是许多流氓软件的特征。可以说,3721是国内所有流氓软件的祖师。而360一款以清除流氓软件而自我标榜的软件,上线第一件,先斩3721,周鸿祎也被中国的流氓之父。
同年,网易推出了免费邮箱,开启了互联网免费供用户使用的大门。在今天我们很难想象一款新的app或一个新的网站使用初期还需要收费,网易的免费邮箱启蒙了国内的邮箱市场。
同年,深圳多了一个叫“腾讯”的小公司。几年前在寻呼机行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有一位年轻人离开了寻呼机行业的龙头老大润迅通信。当时追随这位年轻人的有张志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这位年轻人叫马化腾,英文名tony马,腾讯五虎登上历史舞台,后来这五位分别担任腾讯首席执行官CEO马化腾,首席信息官CIO许晨晔,首席技术官CTO张志东,首席运营官COO曾李青,首席行政官CAO陈一丹。
同年,中关村迎来一位摆摊的宿迁状元。后来他创建了一家公司,有了18万兄弟,他曾说: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但是后来他很多兄弟再毕业了,他叫刘强东,他创建的公司叫京东
同年,搜索引擎已经有了初步的需求,国内技术最强的人ID叫做【搜索引擎9238】,刚刚毕业1年,只要让他做引擎,不给工资他都愿意,他是中国搜索引擎最早的布道者,他叫俞军。
1998年,互联网的第一波春潮终于来了,它的挺晚,但很汹涌。
时间来到1999年,20世纪的尾声,聊天软件开始在互联网盛行,一款本土的即时通讯软件OICQ席卷全国,这个名字来源于以列人开发的世界第一款通讯软件ICQ。后来,这个国产通讯软件改名为腾讯QQ。
1999年,9月9日,创业失败的马云带领18人在杭州湖畔花园成立了一家公司,发誓要活102年,公司叫做阿里巴巴。因为不管哪个国家的语言,阿里巴巴的读法听起来都是阿里巴巴。20年后,十八罗汉之一湖畔花园的开发商戴志康因证大集团P2P事件自首,马云则选择离开阿里巴巴,湖畔的故事,风云了20年,终于结束了。
1999年,一个曾经在Infoseek工作过的中国工程师启程回国,他叫李彦宏,未来的十几年,马化腾和李彦宏在BAT三足鼎立的格局当中各占一席。同时,他们二人也是互联网圈子的颜值担当。
这一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社区上线,天涯。这里应该留下了上一代互联网人最深刻的足迹,若干年后,《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将在这里起飞,将明朝的故事讲给千万人听。 时间终于进入21世纪了,第一代互联网企业开始起舞。
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这3家门户网站纷纷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同年,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商网站上线,叫做卓越网,并很快被大洋彼岸的亚马逊看中并投资。但卓越原有的股东中,有人不希望亚马逊占据如此多的股份,这位创始年轻人试图拉着当时的巨头联想一起出资摊平亚马逊的占股,但被拒绝了,他眼睁睁看着卓越被亚马逊合并后越来越臃肿,后来卓越网成为了今天的亚马逊中国,并在5年后的电商大战中,被淘宝打成了筛子。同年这位年轻人还失去了几十万购买腾讯的机会,那时的马化腾面对日益暴涨的成本,急得到处寻买家,可惜他没钱。这个年轻人他叫雷军,他的故事要在10年后,在手机市场的血战中,他将亲手终结山寨机在中国的命运。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美国经历911,战略中心转移,国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安心发展。这一年,众里寻他千百度。李彦宏从美国回来在北京一家宾馆创立了一家公司,做搜索引擎。同年5月,李彦宏遇到了他的第一大将,只想一心做搜索引擎产品的俞军,技术天才李彦宏和产品天才俞军开始了他们的合作,将在8年后联手击退世界搜索引擎巨头谷歌,虽然赢得并不算特别光彩,但所幸它赢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不朽传奇。而俞军也凭借搜索引擎,百度知道和百度贴吧,成为中国产品经理中第一个封神的存在。产品之神将在2009年离开百度,之后百度的产品,再也没有了灵魂。百度贴吧也会被人问到,你还在用吗?
2001年末,一款来自韩国的网络游戏横空出世,成为了行业的里程碑,这款游戏叫做《传奇》。《传奇》在国内的运营公司是一个叫做盛大网络的小公司,这家公司将在三年后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他的CEO是中国的第一位打工皇帝,唐骏,他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后来他被爆出学历作假。
2001年不仅是传奇之年,也是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年。
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股价惨跌,网易那年赔了2.3亿人民币,同时停牌,丁磊命悬一线。一个叫做段永平的人,慷慨出手买下网易6.8%的股权,并鼓励网易转型游戏。2年后,一款叫做《梦幻西游》的游戏上线。一直到十多年后的今年,网易游戏始终是行业的巨头之一。丁磊非常感激段永平,事实上转做游戏的网易非常快的起死回生,丁磊成了某一年的中国首富。所以后来段永平希望丁磊一起提携一位做游戏的年轻人转行电商时,他义不容辞,那一年,那个年轻人刚毕业于浙江大学。他叫黄峥。
段永平可以说是互联网幕后真正的大佬,90年代风靡全国的“同是父母心,望子成龙小霸王” 、再到后来的步步高、oppo、vivio、一加、拼多多、极兔快递、网易和茅台的投资都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家感兴趣可以取看看段永平的传奇人生,这里分享今天的第三个历史观点,无论是拼多多还是极兔快递,都是在市场上有阿里、京东和顺丰、三通一达的条件下弯道超车的,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先发制人,等待机会,努力学习,后发制人,也是一种大智慧。
熬过第一轮互联网泡沫后,中国互联网迅速进入门户网站时代。
2002年,个人门户兴起,互联网门户进入2.0时代,这一年,QQ注册用户突破一亿大关。这一年,影响我们这一代人的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上线。
2003年上半年,淘宝网上线,国内第一家做C2C的电商网站,为了方便网上交易,他们还做了一个信用担保工具,叫做支付宝。同年肆虐的非典型肺炎,给了大量无法出门的互联网用户体验网络购物的机会,淘宝和支付宝长出了翅膀。而头顶“中国第一家电商网站”头衔的卓越网,则身陷股权之争的泥潭中,卓越被亚马逊合并后越来越臃肿,接下来几年的电商大战,卓越将感受到阿里战车的恐怖并一败涂地。淘宝网的出现,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中国互联网的“网购时代”随之开启了。直到12年后,一家叫拼多多的公司,用了3年就成功上市,给了阿里巴巴巨大的压力。
2004年,中国出现了一家多媒体公司,叫做京东。
2004年,是双星闪耀的一年。阿里巴巴拿下8200万美金的投资,是当时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私募融资,同年腾讯在港股上市,后来成为港股的基石。
时间来到2005年,曾因《传奇》缔造中国首富的盛大集团股价暴跌,他们请来了普华永道的上海办事处经理来当CFO解决问题。这位CFO上任后不久就帮盛大解决了困难,但盛大留不住他,他的舞台更大,14年后,他将接替马云执掌阿里帝国,那时他还没有花名,还不叫逍遥子。
2005年到2008年,属于所有文字工作者。3年前创建的起点中文网从2005年开始流量暴涨,网络小说登上历史舞台,并延续至今,现在他们已是阅文集团。
同年,博客网站开始兴起,个人文字工作者开始出现,各路网络大V开始出现,公知一词开始正式大规模流传。互联网圈最大的大V,叫做刘韧,擅写科技报道,号称中关村第一记者,所有互联网公司都要卖刘韧的面子,因为他的一篇报道真的有可能影响股价。直到2008年,因为涉嫌奇虎,刘韧进了监狱,刘韧案件的细节至今仍是一个解不开的迷,没有当事人再张口。
同样在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美国,这是PC时代互联网的高潮,也是移动互联网年代的先兆。
2008年,京东商城开始崭露头角。
但流量最大的内容社区,当属天涯社区和百度贴吧。当然在7年后,他们会被知乎取而代之。
2009年人人网,QQ空间等崛起,他们是PC互联网时代最后的荣耀。
2009年,击退谷歌之后,百度在搜索领域成为TOP,和电商领域的阿里,社交领域的腾讯,并称为BAT。这个称呼,将伴随他们很多年,直到10年后,有一家新的公司开始不断挑战BAT,并可圈可点。它的名字叫字节跳动。
2010年也是各路资本开始厮杀的时候,团购网站领域掀起了所谓百团大战,实际参战公司是,1700家。百团大战最后的胜利者,叫做美团,他的创世人叫王兴。
同样是2010年,周鸿祎的360和马化腾的腾讯,爆发了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经典的一次公关战,史称3Q大战。经历了公关战的腾讯,开始反思自己的模式,一个更加强大的腾讯,即将出现。
2011年,互联网的天,开始变了。流量从PC端的网页,逐渐开始向手机流去。那年,小米发布了手机以及米聊,雷军重新回到互联网中心,虽然脚步有些仓促,但仍是少年热血。
2011年,移动端APP开始发力,当时最大的杀时间工具,叫做新浪微博,同样具有社交功能。当时的飞信,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社交工具之一。
米聊,微博,飞信,以及手机QQ,移动社交大战一触即发。但最终的主角是张小龙,2005年,腾讯收购foxmail,他加入腾讯,来到广州。6年后,他在社交之战一骑当千,横空出世,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他本人也成为了了国内第二位封神的产品经理,北俞军,南小龙。
2012年,手机网民数量首次超过了PC网民数量,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张小龙帮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逍遥子帮助阿里拿到了门票。在2009年失去了俞军的百度,错过了这艘船,错过了一个时代。
同是2012年,一个只相信算法和数据的年轻人,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年代,用户需要主动推送的信息流,于是他成立了一家公司,做信息流推送。公司叫做字节跳动,产品叫做今日头条。
同年,一个做GIF图片社交的公司,开始转型短视频,产品叫做快手。
移动互联网年代来了,人们的生活开始改变。
2013年到2015年,是移动互联网爆发战争的时间,最先战斗的领域是打车。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开始疯狂烧补贴来满足司机和乘客。他们的背后,出现了阿里和腾讯的身影,为了推广支付,他们大方的掏出了钞票。当时一二线城市的人们,开心享受1元打车的日子。随后,Uber入华,滴滴快的合并,更高维度的烧钱大战开始了,这次最开心的不是乘客,而是羊毛党们。这也是羊毛党第一次在互联网舞台上有一丝影响力,后面的各路烧钱大战中,他们声名狼藉但盆满钵满。打车大战最后以滴滴收购Uber中国而结束,但资本烧上了瘾。O2O大战很快又来了,人们沉浸在互联网改变生活的美好想象中,各种烧钱换客户的的互联网思维开始流行,13年到17年间,无数O2O公司烧干了无数资本的钱,消费者和羊毛党们被前所未有的宠着。O2O大战持续期间,还出现了直播大战,无数主播在镜头前饰演自己的人生,无数疯狂打赏的观众激发了资本的血性。那几年,资本是疯狂的,疯狂到一地鸡毛的程度。直到后来的共享单车大战,OFO惨烈的下场让资本们终于烧醒了,但钱已经消失了。最后的赢家和收割者,还是BAT,共享单车唯一的寡头哈啰背后,是支付宝的微笑。但这段时间真正的主角并非烧钱的各类公司,也非幕后赢家AT。而是飞速发展的短视频平台快手。随着4G的大量普及,快手飞速拿下了1亿用户,已经成为了短视频的王者,可惜王者时间太短。
2016年底,字节跳动上线了一款叫做抖音的产品,并开始推广。在2017年春节,大雪满京城,一鸣惊人。
时间来到2018年,这是资本烧钱烧干后的第一年。所有的资本都清醒了,唯一关注的焦点是业务是否赚钱,资本们为数不多的钱,投入到了带货种草领域。
于是小红书崛起。小红书之后,再无现象级APP。
当前的江湖,已是各个垂直领域的存量厮杀,有的人累了。
网易把考拉卖给了阿里,后者又入股了网易云音乐,阿里系和腾讯系的音乐战争,要开始了。
有的人,厮杀正酣。字节跳动用搜索引擎挑战百度,阿里重启聚划算对阵拼多多,快手和抖音争做短视频王者。
有的人,早已风轻云淡。
2019年,风清扬退位时,整个江湖都在纪念。但同时也在等待,等待新的英雄出现。下一场风起时,谁会是下一个英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三十而已,三十而立。
我的分享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