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人教部编版《黄山奇石》教案优秀版

更新时间:2023-08-19 21:12:03 人在看 0条评论

人教部编版《黄山奇石》教案优秀版

2023年8月19日发(作者:藏戏教学反思(通用7篇))

九十九朵玫瑰图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黄山奇石》 人教部编版

9 黄山奇石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5个生字,读准“闻、秀、秀”的读音,读正确“一动不动、金光闪闪、奇石、巨石、云海”等词语。

2.会写9个字,重点写正确“南、些、狗、巨”, 借助动画演示和小儿歌学会“些、狗”的笔顺,写好“部、升、巨、每、闪”。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5.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中国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谁能说说?在这些山中,最有名的是五岳。所以有“五岳(泰山、恒山、华山、嵩山、衡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也就是说看了五岳后,其它山都不必去看了,都不值得看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一生当中游遍了中国。他说:不,有座山,你去看了,五岳也不必看了,它的风景最美了。所以,后来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的风景非常美,有哪位同学听说过黄山?黄山的风景中最著名的是:黄山的奇石、松树、云海和温泉。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二、学习生字词(落实目标1.2) 1、出示《黄山奇石》图片,让学生对黄山风景特别是黄山奇石形成初步的印象。

2、学生朗读课文,并把生字作好标记。

3、学习生字词

闻(闻名)(闻一闻)

名(著名)(姓名)

景(景区)(景)

区(区别)(区分)

省(节省)(省力)

部(部分)(南部)

秀(秀美)(秀丽)

尤(尤为)(尤其)

其(其实)(其他)

仙(神仙)(仙山)

巨(巨人)(巨大)

位(位子)(座位)

著(著名)(著书)

形(形象)(形状)

状(状态)(奖状)

(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词。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尤其是注意字形相似的生字,如:区、巨的书写。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书写展示并指导。 第二课时

一、解题

师:奇石是什么意思?(奇形怪状的石头)

二、欣赏黄山奇石图片,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讨论: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在它们给标出来。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师: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生: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是具体介绍的,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天狗望月是简单举了名字。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地图。

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我们在哪个省? 生:山东省

师: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黄山在哪个省呢,什么位置?请学生在地图上出来。

生:安徽省,南部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落实目标3)

1.师:那就让我们走进安徽省来看看黄山的美丽风景吧。自读第二自然段。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范读,齐读,指名读。

3.同学们,读完这一个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几句话,什么写作手法)

.学习“比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手法)

.出示课文插图,男女生赛读。

4、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桃石)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沿路向前,瞧,又看见了什么?(猴子观海)

猴子在什么样的地方观海?(陡峭的山峰上)

3、看图读句子理解“陡峭”的含义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腾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齐读,说一说这句话哪里写得最有趣?

.释义双引号:出示双引号的有关作用解释,说一说这两处的双引号分别有什么作用。(第一处表示特殊含义,第二处表示特定称谓)

.表演读:学一学猴子的样子,上台表演。

注意:作者用了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来形容,并表演其动作。(板书:抱 蹲 望)

4、请看图片,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六、学习第四自然段

1.来,我们不要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行,你又看到了什么?(仙人)

这位仙人在干什么?(在指路呢)

2.那就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看看这位仙人是怎么指路的呢?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同桌之间相互读读。

.情景表演:一生表演游客,一生当仙人,想象仙人会说些么?

.读出感叹号:能用你的朗读声读出感叹号的语气吗?

3、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仙人指路)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看图片,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七、学习第五自然段

1.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金光闪闪的什么?(雄鸡)

2、那这段介绍了什么奇石啊?(金鸡叫天都)它是什么样子的,请用自己的话描绘(练习表达)。

3.让我们学这金鸡的鸣叫声来读一读这一段吧。

八、学习第六自然段

1、同学们是不是走累了呢?那就让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下,用我们智慧的大脑的来想一想,黄山还有什么样的奇石呢?(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吧!(练习表达)。

九.想象黄山奇石

1.学习比喻和拟人写法:这么美的奇石,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刻画出来的?

2.学习谋篇布局:

出示三处黄山奇石的句子,进行对比:

如果把这三个句子都放在每一

段的第一句话,这样好吗?为什么?

就说“仙桃石”吧。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

3.仿写奇石:选择“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的一种进行仿写。

九、小结

这篇课文形象地描绘了黄山上的奇石。每块石头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板书:

9 黄山奇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奇石 仙桃石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

...

9《黄山奇石》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1.读字音准确 ☆

2.读轻声正确 ☆

1.部件紧凑 ☆

2.占格准确 ☆

3.“些”的笔顺正确 ☆

4.书写姿势正确 ☆

一、我会读

闻名 景区 安徽省 南部 秀丽神奇 尤其

小组评价

著名 形状 神仙 巨大 座位

二、我会写

同桌评价

三、课文第三自然段中一动不动的意思是:

同桌之间相互做一做。

四、仿写句子

它好像从天山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好像 ,摇 。

1.词语准确全面 ☆

教师评价 2.词语意思理解正确

教师评价 1.比喻句正确合理 ☆

2.符合句式特点 ☆

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使媒体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如在品读“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时,有的学生虽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雾,但“翻滚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样令人心醉的画面呢?学生很难体会的到,这时,若单靠我的讲解,无论讲得多么精彩,学生也很难体会、理解,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我适时地发挥多媒体特有的功能,及时地播放了“翻滚云海”的动态画面,学生看着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纷纷发表自己对“云海”的独特见解。有的说“云海”真是波涛汹涌,有的说“云海”波涛滚滚,还有的说“云海”真是人间仙境,怪不得猴子在这么高的山崖一动不动,它是看得着迷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多种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

重点:

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难点: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多种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录像引入,激趣质疑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我国安徽省的黄山,一睹那里的奇石。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谁能告诉老师在黄山风景区,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2、出示课件地图: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随地图识记“中外闻名、安徽省、南部、黄山风景区” 你还知道哪些省?你还去过哪些风景区?(出示卡片)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一睹黄山奇石的风采。(板书:黄山奇石)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可以激发孩子对黄山奇石的兴趣,也可以让没有去过黄山的孩子,直观的了解黄山奇石的千姿百态。结合地图创设情境,让孩子在情境中自然的识记生字。

4、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黄山有哪些奇石?黄山奇石长什么样子?

是啊,作者是怎么写奇石的,让我们快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质疑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设计这一环节,有助于发散孩子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正音)

3、课文都写了哪些奇石?快速的在课文中到它们,并用直线画出来。(指名回答,板书粘贴)

三、学习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就说“仙桃石”吧……

出示段落: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A、识记“仙”

B、指导朗读:重读“飞、落”(你特别重读了“飞”“落”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

C、背诵段落

过渡:是啊,那里的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出示句子:那里的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A 识记生字“秀”“神”“尤”“其”(出示卡片)

B 齐读词语:秀丽神奇,尤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也是低年级孩子学习的重点,随文识字,在自然的语境中识字,可以降低了孩子识字的难度,也有益于孩子理解词语意思,提高识字效率。

(二)第三自然段 出示图片:“猴子观海”

A、大家猜猜图上画的是哪块奇石?

B、课文是怎么写的?快读一读。(出示段落)

C、谁能告诉老师“陡峭”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的理解跟字典里一样,你会联系上下文,厉害!)

D、你们就把凳子当作陡峭的山峰,老师来读,你们来表演“猴子观海”(老师范读: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

E、这只小石猴你蹲在陡峭的山峰上仿佛看到了什么?那只小石猴你想到了什么?

F、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上让孩子表演,加深对“陡峭”一词的理解,也让孩子真正的感受作者抓住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突出奇石的有趣。把自己当作奇石,感受景的秀丽神奇。

过渡:是啊,那里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出示句子:男生齐读

(三)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就更有趣了!大家自由的读一读4、5自然段。

1、识记“巨石、著名”

出示:“巨石”(石头还不够大,你来读读) “著名”(齐读)

2、“著名”还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藏在课文里,你到了吗?

“著名”“闻名”

过渡:那里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出示句子:你能用“尤其”说一句话吗?

3、大家发现了吗?全文都是在围绕着这句话写的呢。让我们用波浪线画出这句话。 齐读这句话。(板书:秀丽神奇)

设计意图:每次学习一块奇石,老师感叹那里的景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一方面巩固识字,另一方面,让孩子感受课文就是围绕着这句话去写的。

(四)第六自然段

过渡: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学生跟读)

识记“形状”

四、巩固字词

过渡,对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要想起好名字,得先把字记牢。

开火车读词语。

五、指导书写

过渡:起名字光记住了字还不够,还得学会写。 出示四个生字。“南、部、位、狗”

1、齐读生字。

2、识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部”双耳旁,双耳在右与地方有关,双耳在左与山有关。

3、书空笔画。

4、交流书写需要注意什么?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习。

7、展示交流

板书设计

9、黄山奇石

仙桃石 猴子观海

秀丽神奇

仙人指路 奇形怪状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黄山奇石》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单元 四 课题

黄山奇石

课时 1 授课日期

⒈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个词语。

教学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目标

⒊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⒋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认识教学难点

课 型

教学方法

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新授 教学媒体 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板书“黄山”,指名读.。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那里风光秀丽,景神奇。你们想不想看一看那里的风景?(看课件:黄山四绝,黄山奇石)

2.简介黄山:同学们,刚才我们领略了祖国的四大名山之一——黄山的奇妙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黄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奇松苍劲,怪石林立,素有“人间仙境”之称,尤其是黄山的奇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⒊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这一大景观—黄山奇石。板书“奇石”,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⒉默读课文,边读边完成下边的要求。

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全文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景秀丽神奇的特点,用“尤其”一词引出本课主题——黄山奇石。第二至五自然段每段各介绍一块奇石,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神奇有趣。这几段都介绍了奇石的名字和形状,但每段写法各有不同。有的段落先介绍名字,再说形状,有的则相反,这样避免了重复单调。第四段用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段落之间更连贯紧凑。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他怪石,表现了黄山奇石数量之多和形状之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⑵课文介绍了黄山的那几块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的奇石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七块奇石。具体介绍了前四块。)

⑶在书上圈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记生字,交流方法 ⒈出示生字认读。

“闻、仙”是前鼻音,“名、景、省、形、状” 是后鼻音,“天都峰”的“都”读d。

⒉交流识字方法:

⑴结合课文语境,组块识记。

生字条的前9个生字集中出现在第一自然段,可以借助课文语境认读。教学时在学生自主练读的基础上,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让学生练习用这组词语连词成句。

⑵辨析区分字词,拓展识记。

“区、巨”的字形相近,组成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闻名、著名”词义相近,认读后说说其他词义相近的词语,如“出名、知名、有名”;再给出一组四字词语,如“举世闻名、远近闻名”。

⑶图文结合识字。

“仙”在本文多次复现,如“仙桃石”“仙人指路”“仙女弹琴”,既可以集中出示这组 词语,大致了解“仙”的意思,也可以通过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的画面,识字的同时直观感受黄山石之奇。

⑷词语运用,巩固识字。

四、指导写字,练习巩固

⒈出示生字认读识记。

⒉指导书写。

“巨”的笔顺很容易出错,第二笔是横折,第四笔是竖折;“每”的笔顺也是难点,第三笔是竖折,第五笔是点;“此”左部的笔顺是竖、横、竖、提,右边“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⒊学生练写。

五、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说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块奇石的特点。

正确书写生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单元 四 课题

黄山奇石

课时 1 授课日期

⒈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10个词语。

教学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五自然段。

目标

⒊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陡峭”等词语的意思。

⒋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重点

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山石的“奇”;认识教学难点

课 型

教学方法

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新授 教学媒体 课件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一、复习巩固

⒈认读生字。

⒉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㈠范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神奇,妙趣横生。)

㈡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⒈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石头像什么。

⒉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

㈢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⒈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说说从这一段的内容中你听懂了什么?

[这一段从四方面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第一,黄山风景中外闻名;第二,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 第三,风景秀丽;第四,有许多有趣的怪石。]

⑵你怎样理解“闻名、秀丽、神奇、尤其”这几个词?

⒉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

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仙桃石”奇在哪儿?请同学们读文圈出重点词体会。(飞、落)

②小组讨论:“仙桃石”奇在哪儿?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描述的?(“仙桃学

石”的神奇,作者是用打比方的方法写的。奇在石头像桃子。“桃子”刚巧落在石盘上。)

③文中哪两个词把“仙桃石”写活了?(飞、落)

师: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石头写活了,那么大的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④指导朗读这一段。

⑵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出示插图:“猴子观海”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边读边看挂图,圈出重点词。

②小组讨论:“猴子观海”奇在哪里呢? (“猴子观海”:奇在这块石头在陡峭的山峰上。奇在外形像猴子。奇在姿势、神态很有趣) ③结合图文说说你对“陡峭”的理解。(陡峭: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

④从哪可以看出姿势、神态很有趣?(从“抱、蹲、望”这几个词看出很有趣。)

⑤猴子本身是特别好动的,此时此刻它为什么一动不动呢?它正在看什么?你怎样理解“翻滚的云海”?(猴子被“翻滚的云海”吸引住了,“翻滚的云海”就是在高耸入云的黄山峰顶向下看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

⑥“猴子观海”真是神奇而有趣,你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

⑶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仙人指路”又是怎样的神奇呢?(出示图)边看图边读这一段。

②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描述的?(作者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描述的。用了三个动词“站、伸、指”把“仙人指路”写得栩栩如生。)

⑷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默读,说说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这段向我们介绍了“金鸡叫天都”。)

②“金鸡叫天都”奇在哪儿呢?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雄鸡”了呢?(山顶上的几块巨石形状很像一只雄鸡,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一只美丽的“金鸡”了。它奇在“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就像公鸡打鸣那样形象,真是逼真。)

③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奇石的有趣的样子。

⒊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奇石真是太神奇了,黄山的奇石仅仅只有这几种吗?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⑴黄山的奇石还有什么?想象它们的样子。(“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

⑵黄山奇石真是太有趣了,请你想象除了书上介绍的几种,还会有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你发现的奇石吗?(还会有“猴子捞月”、“猪八戒吃西瓜”、“猛虎下山”等等。)

⑶请你把你发现的奇石模仿二至五自然段写成一小段话,下节课读给大家听。

㈣课文总结:

⒈黄山奇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黄山奇石》通过描写黄山“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名字和形状,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石的喜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⒉你们喜欢黄山奇石吗?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

⒈师:读着《黄山奇石》,惊叹于黄山的神奇,也惊叹于大自然的伟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的创造。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每一幅图,都是一个神奇的童话。

⒉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⒉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板

仙桃 石

猴子观海

黄山奇石 仙人指路

(奇特) 金鸡叫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9.《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第2-5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文中的词句和图片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5自然段。

难点:仿照课文的句子,对照图片,用“像”说说黄山的其他奇石,并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第一组:中外闻名(指名学生说说该词的意思并介绍近义词:驰名中外)

第二组:秀丽神奇 奇形怪状(联系课文内容,用这两个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二、精读课文,感受奇趣

教师过渡:上节课,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游览了位于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风景区,见到了许多怪石,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文中介绍了哪些怪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指名回答,教师板贴: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仙桃石

1出示图片,指名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仙桃石)

2老师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答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大桃子)

3师:课文中是怎样描述“仙桃石”的?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生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请2-3位同学读一读,读完后大家一起读)

4这么大的石头究竟是不是从天上飞来的呢?(板贴“飞”字)当然不是,“好像”这个词语便告诉了我们答案,黄山的怪石是经过很多年的风化而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这块石头的形状长得像桃子,不由得引发了作者的想象,所以作者用了“好像”这个词语(请3位学生读一读: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么大的一块石头稳稳地落在了石盘里,多么的有趣啊!(板贴“落”字)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仙桃石的神奇与有趣。

5引导学生尝试背诵

猴子观海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这是什么石?(学生答猴子观海)

2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学生读一读,并对其朗读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词语“陡峭”(山势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的)陡峭的反义词:平坦、平缓 4理解有一只“猴子”中的猴子指的是长得像猴子的石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猴子,所以用双引号引起来。

5请学生一第3自然段中描写“猴子”样子的句子,用铅笔划下来,指名朗读

出示:它两条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请学生圈画出这句话中的表示动作的词。(板贴“抱”“蹲”“望”)引导学生再次看“猴子观海”图片,感受作者描写得细腻与传神,指名2-3位同学朗读这句话。

6齐读第3自然段,随后引导学生尝试背诵(出示提示)

7出示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作者在写“仙桃石”时是先写出它的名字,然后再写它的样子和所处的位置;在写“猴子观海”时是先写它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看看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学生自由朗读后,请学生来交流:

第4自然段是先写名字,再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第5自然段是先写所处的位置和样子,最后写它的名字。

仙人指路

1.出示图片仙人指路,请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感受一下仙人指路的神奇与有趣。

2.读好感叹句:“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更”字重读)

2.圈画出描写“仙人指路”石动作的词语(板贴:站、伸、指)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远方。

金鸡叫天都

1过渡:黄山奇石的奇,不仅体现在一块石头上,有时候把几块巨石放在一起看,更会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呢!瞧,教师出示“金鸡叫天都”的图片。(师讲解: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洒在这几块巨石上,它们就变成了一只“金鸡”)

2请同学们一这只“金鸡”是怎样叫的?

出示: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齐读)

理解“不住地”通过换近义词的方式,“不住地”可理解为“不停地”,出该句中的动词(板贴“伸”“啼叫”)

3齐读第5自然段

三、整体回归,练习表达

1教师出示四幅奇石图片,学生再次欣赏

2创设情境:请学生当黄山小导游,向参观奇石的游客们介绍这些奇石,请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自主练习,可以借助文中的句子介绍,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语言。(2位同学)

3.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知道黄山奇石“奇”在哪里?(奇在石头的形状多样)

四、课堂练笔,描写奇石

1教师过渡:黄山除了以上这些奇石外,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图片出示“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2出示“仙女弹琴”,请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奇石,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或者第3自然段描写奇石的方法,介绍它的名称和样子,用上“像……”的句式和一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来写一写这些奇石吧(二选一)

出示提示: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 ),这就是著名的“仙女弹琴”。

“仙女弹琴”也十分有趣,远远望去,那巨石像( ),美丽极了!

3指名朗读自己所写的小片段,师生共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黄山奇石形态万千,生动有趣,是大自然亿万年来创造出的杰作,相信有一天,小朋友们会真正走进黄山,亲眼目睹这些有趣的石头,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六、板书设计:

9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落

猴子观海 抱、蹲、望

仙人指路 站、伸、指

金鸡叫天都 伸、啼

对未来居住环境的畅想-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493687-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19 21:12: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