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十字路口的台湾新闻传播学:去美化与本土建构

更新时间:2023-08-19 09:07:17 人在看 0条评论

十字路口的台湾新闻传播学:去美化与本土建构

2023年8月19日发(作者:关于缘分的散文范文)

胭脂点雪-

新闻理论体系探讨渊2016窑5冤XINWENAIHAOZHE十字路口的台湾新闻传播学:去美化与本土建构阴徐佳揖摘要铱台湾新闻传播学经历了奠基尧发展尧蓬勃尧沉寂四个阶段并业已进入重启期遥在当前的重启阶段袁台湾新闻传播学正在面对长期以来效仿美国所累积形成的困境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院1.美式自由至上的新闻传播价值观在台湾岛内逐渐受到质疑遥2.片面效仿美国民主自由的新闻传播建制但忽略其社会责任制约性建制日益成为台湾传媒业无序竞争的制度性原因遥3.历来受绝对推崇的美国行政学派正在逐渐丧失对台湾新闻传播现实的解释力和预测力遥应对上述困境袁台湾新闻传播学界正在做出去美化尧本土化的学科努力袁主要包括以下四种院1.将研究对象锁定在台湾本土的现象与问题遥2.挑战美式量化研究方法的统治地位袁适当引入质化研究遥3.适度平衡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比例遥4.尝试通过回溯中国传统价值观来建构本土新闻传播理论内容遥尽管断言台湾新闻传播学业已完成本土化转型还为时尚早袁但的确可以看出其正在逐步摆脱长期以来野受美所困冶的境地袁下一步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遥揖关键词铱台湾曰崇美曰去美曰本土学科建构在当代中国新闻传播理论体系之中袁台湾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遥对台湾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历程的梳理[1]以及对其当下正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相应的解困努力的阐析袁有助于描绘出台湾新闻传播学科的大体脉络遥一尧台湾新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从历史来看袁台湾地区的新闻传播学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野奠基冶野发展冶野蓬勃冶野沉寂冶以及今天的野重启冶这五个阶段的发展渊见表1冤遥在野奠基期冶的20年间渊约1950要1970年冤出现了台湾第一批新闻教育机构袁包括政治作战学校新闻系尧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及新闻系尧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新闻组尧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渊世新大学前身冤以及私立中国文化学院新闻系等遥这些系尧所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编辑记者袁主要师资是国民党新闻机构的负责人遥在野发展期冶的20年间渊约1970要1990年冤袁台湾先后组建起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尧中华文化大学新闻暨传播学院尧政治大学广告系和广播电视系尧铭传大学大众传播系等一批新闻传播院系袁并初步建构起从专科尧本科尧硕士到博士程度的人才培养体系遥受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报禁解除的驱动袁台湾新闻传播学也进入了长达15年的野蓬勃期冶渊约1990要2004年冤袁一大批公立或私立的新闻院尧系尧所涌现出来袁完成专尧本尧硕尧博全层次的新闻传播教育体系架构曰研究也覆盖了技术形态尧产业业态尧监管生态等全层面遥2004年以后袁台湾新闻传播学进入了相对消沉的阶段袁理论研究进入低产期袁课程设置走向唯技术至上袁学业两界的隔阂不断加深至难以弥合遥这个阶段大约持续了8年渊2004要2012年冤遥这种沉寂在当下已经被打破袁与中国大陆的交流尧与台湾传媒业界的多维度互动以及发展本土理论的迫切意愿这三股力量正在重启台湾的新闻传播学渊2012年至今冤[2]遥二尧当前台湾新闻传播学的本土困境在当前的重启阶段袁台湾的新闻传播正在舶来的西方与脚下的本土之间徘徊并彷徨遥这种困境在台湾新闻传播的价值取向尧建制尧学科与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均有充分体现遥渊一冤新闻传播价值观的彷徨在价值观领域袁1950年以后台湾的整个价值取向就十分崇尚美国式的民主自由袁在各个社会部门中袁教育和新闻行业尤其宣扬自由反对专制遥基于野三民47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理论体系探讨XINWENAIHAOZHE渊2016窑5冤主义冶的本土新闻传播观在很长时间内都只是一个半空洞的理想袁从未真正付诸实践袁甚至其内涵都不曾被完整尧明确地下过定义遥这样一来便给了美式自由至上主义的新闻观在台湾立足并统治的空间遥20世纪80年代末袁台湾当局解除报禁的直接原因也正是美国力量及美式自由的拥戴者所推动并促成的遥然而袁解禁以后尽管一时间涌现出的报纸尧杂志尧电台尧电视台等媒体数量激增袁各种内容与各方观点充斥各个版面及屏幕袁台湾的新闻出版与言论在形式上看似实现了自由袁却也同时出现了一派前所未有的无序竞争直至混乱发展的场面要要要野久而久之在人民心中觉得民主自由是好的袁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事情不民主不自由钥于是就渊对所谓的美式民主自由冤产生了质疑冶遥[3]渊二冤新闻传播建制的片面效仿相同的情况出现在台湾新闻传播业管理体制的建构过程中袁美国的自由至上建制模式被搬到台湾遥然而事实上袁美国新闻传播的建制是基于自由至上主义和社会责任理论两个传统的袁并始终在这两股力量互相牵制的持续张力之下运行要要要它一方面以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为理论基础袁另一方面又推崇新闻从业者伦理规约曰一方面以帮助发现真理尧监督政府为首要目标袁另一方面也要求传媒承担社会责任及义务且必须让公众知晓其所作所为曰一方面允许任何人拥有传媒尧使用传媒袁另一方面又以经济尧担负社会责任等能力来约束传媒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曰一方面将传媒放置在野观点的自由市场上冶借助野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冶来野自治冶袁另一方面又纳入种种社区意见尧消费者行动以及传媒职业伦理来加以控制遥[4]但是袁台湾的新闻传播建制却是对美国体制的简单片面效仿袁仅复制了自由至上的部分却忽略了作为内在制衡系统的社会责任部分遥效仿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渊FCC冤设置的台湾通讯委员会渊NCC冤集中体现了这种模仿的片面性要要要对NCC的批评者指出院例如NCC所推出的野广播电视垄断防制与多元维护法草案冶渊俗称野反垄断法冶冤并未能成功实现台湾表1:台湾新闻传播学的五个发展阶段时期年代主要院校阵地主要研究阵地特征奠基期约1950要1970*政治作战学校新闻系*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及新闻系*私立中国文化学院新闻系*台湾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新闻组*叶报学曳杂志*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以培养能从事采写编评的新闻工作者为直接任务发展期约1970要1990*上述校系*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野中华文化大学冶新闻暨传播学院*政治大学广告系和广播电视系*铭传大学大众传播系*留美归来的政治大学学者体*叶新闻学研究曳*建起专尧本尧硕尧博四个层面的教育培养体系蓬勃期约1990要2004*公立私立等各种形式的新闻传播*叶新闻学研究曳叶中华传播学刊曳等校尧院尧系尧所*为解禁后激增的媒体输送从业者型*对接传媒从野无电冶到野有电冶的转*课程设置唯技术导向*理论研究低产*学业两界隔阂加深*与中国大陆交流趋密*与业界多元互动*尝试建构本土理论沉寂期约2004要2012*上述所有校尧院尧系尧所*叶新闻学研究曳叶中华传播学刊曳等重启期2012年至今*上述所有校尧院尧系尧所*叶新闻学研究曳叶中华传播学刊曳*有合作关系的大陆新闻传播院校刊曳叶广告学研究曳叶传播文化曳叶新闻论坛曳叶民意季刊曳等叶传播与研究实践曳叶广播与电视期48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理论体系探讨渊2016窑5冤XINWENAIHAOZHE有线电视的多元经营结构或提升传播媒体产业的发展力曰且正是因为NCC本身的失灵袁其制订的台湾有线电视数字化等多个目标均未能实现遥渊三冤新闻传播学科的乏力20世纪70年代袁初起的台湾新闻传播学在基本能担纲培养新闻记者的任务以后即遇到本土理论空白的重大问题要要要在教学上袁先前的文史哲基础课程和新闻写作技术性课程已无法满足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期的台湾新闻媒体对其从业者的能力要求曰在研究领域袁以国民党新闻机构负责人为主要师资力量的台湾新闻传播系尧所更是无法拿出具有现实解释力和未来预测力的相关理论尧模式甚至概念袁而本地一时又不具备培养理论的土壤和能力遥有鉴于此袁一批一批在政治大学新闻所等系尧所接受最初新闻传播学学术训练的青年学者相继到美国深造袁在美国的新闻院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袁有一部分人又短暂地留在美国大学或研究机构工作袁然后回到台湾袁将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以及行政学派的理论主张引进到岛内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研究之中袁由此便造就了台湾新闻传播学界与美国之间的野继承关系冶遥直至今日袁这一现象仍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要要要笔者2015年7月赴台调研时对各大新闻院校的师资做了简单的统计袁留美博士仍占绝大多数袁仅有少数留英博士和极少数本土培养的博士遥以政治大学传播学院为例袁全学院44位教师当中袁在美国高校取得最高渊博士研究生冤学历的有33位袁占总人数的75%袁相比之下袁在英国高校取得最高学历的有6位袁仅有5位教师在台湾本土新闻院校取得最高学历遥[5]而且袁与香港新闻院校的实用拿来主义渊不迷信某一种学派尧理论或方法袁而是野谁有用就用谁冶冤不同袁也与大陆新闻学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野改造性继承冶不同袁台湾是以美国实证经验主义为宗尧为主乃至为唯一的袁甚至作为新闻传播学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欧洲批判学派在台湾的影响也非常微小浴然而任何一种理论派系都具有挥之不去的在地性遥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长期且巨大的影响力袁但是美国行政学派毕竟是起源于美国土壤尧基于对美国实践的逻辑推理所得出的命题袁是几代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大量美国现象渊实证证据冤之间袁或以美国视角观察到的全球现象之间作出关联的努力袁因此袁美国行政学派所包含的理论尧概念与模式等的完全解释力和预测力主要适用于美国范围以内遥换言之袁美国行政学派尽管有其先进性尧科学性和较为广泛的适用性袁且的确是世界新闻传播学发源阶段的主要力量以及迄今为止的重要组成部分袁但它却不是万能的袁甚至不是标准的遥如果说在早期注重新闻传播共性的历史阶段这一问题尚不明显袁那么随着台湾社会整体变迁以及台湾新闻传播业实践的不断发展袁台湾业已进入到一个关注新闻传播个性的历史阶段袁美国行政学派的新闻传播理论尧模式与方法正在逐渐丧失对本土问题尧现实问题的解释力遥好在台湾学者业已看到美式新闻传播学在本地的不足遥表2:台湾新闻传播野受美所困冶的三个层面层面新闻传播价值观描述*诱人的美式民主自由战胜了空洞的本土野三民主义冶*所造成的无序和混乱令人产生质疑*片面效仿美式自由至上的建制理念*一味继承美国行政学派*但未同时采用美式社会责任的制约建制*逐渐丧失对本土问题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新闻传播建制新闻传播学科三尧台湾新闻传播学的本土化努力应对上述困境袁台湾新闻传播学正在寻出路与解决方法遥有几种形式的努力袁主要包括院将本土现象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袁对长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美式量化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袁不再一味迷信西方主流的微观研究而是适度纳入宏观研究袁通过回溯中国传统价值观来建构本土理论内容并尝试与世界对话遥渊一冤研究台湾本土的现象研究台湾本土现象是最普遍的本土化努力袁在传播学研究尧新闻学研究尧广告公关研究等领域均十分常见遥随手翻阅近年来台湾出版的任何一期的叶新闻学研究曳叶中华传播学刊曳叶传播与研究实践曳被列入TSSCI渊台湾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冤检索目录的台湾新闻传播学刊渊尤其是后两本冤以及叶广播与电视期刊曳叶广告学研究曳叶传播文化曳叶新闻论坛曳叶民意季刊曳等诸多刊物袁每期都不难到三篇以上研究台湾本土新闻传播现象的文章遥主题涵盖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报道与舆情尧自然灾害信息传播尧数位汇流与传媒管理尧跨体传播等典型的台湾议题袁同时也在台湾语境内讨论媒介素养尧公民新闻尧新闻专业主义尧危机公关尧广告说服等普遍性的议题遥[6]近几年来袁台湾新闻传播学者也开始在大陆的学术刊物上成规模地发表研究性论文袁探讨台湾现象遥例如叶国际新闻界曳刊载了杨志弘对台湾地区报49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理论体系探讨XINWENAIHAOZHE渊2016窑5冤社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媒体所进行的内容分析研究[7]曰叶山西大学学报曳刊载了冯建三针对台湾媒介批评的历史与前景研究[8]曰叶现代传播曳刊载了林承宇对台湾地区药品广告所做的研究[9]曰等等遥同时袁自然也有大陆学者发表了大量研究台湾新闻传播的成果遥这并不是说过去不存在此类研究袁而是今天对台湾现象的研究在两岸学术界都形成了规模遥渊二冤质疑量化方法的统治在整体崇美的台湾新闻传播学体系中袁量化研究的方法自然也占据主导地位要要要从台湾新闻院校本尧硕尧博层面的课程设置到研究者实际使用的方法袁均以量化为主遥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仍然是袁大部分台湾新闻传播学教师是在美国接受学科训练的袁而美国的传播学科正是起源于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渊民意调查冤并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袁今天的美国高校仍然将量化研究方法作为培养重点并野可以轻而易举地开出七八种研究方法课冶[10]遥从第一代留美归来的台湾学者为岛内学科体系奠基至今袁量化的研究方法业已深深植入台湾新闻传播学的血脉之中遥加之21世纪新媒体的发展和新兴媒体的涌现袁无论是作为研究对象还是研究工具袁都在日益为量化研究方法提供必然性和必要性的有力注脚遥然而袁中国乃至整个东方历来所擅长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生成方式总体上是演绎式的袁其本身无法量化遥加之量化研究方法的强势主导是否依然适用袁是否对今天台湾新闻传播业乃至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的新现象尧复杂现象具有完全的分析力钥今天台湾学界业界之间的隔阂加深袁研究者更渊只冤关心数据尧样本尧模型等本身的所谓科学性甚至完美度袁而并非关心解决实际问题袁从业者则抱怨研究的无意义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袁这或许在很大程度上是野唯量化方法是用冶所造成的遥学界内部也开始反思美式量化方法的主导要要要通过收集台湾的种种实证证据尧套用美式的模型尧批量加工出研究成果产品袁这种做法看似无懈可击且成果丰厚袁但从本质上讲袁这仅仅是拿台湾的经验证据去验证并完善美国的模型袁虽有一定的学术意义袁但对本土理论的立足与建构和对真正解决本土问题而言意义不大遥加之量化研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渊如再大的样本都不可能是完整的样本冤袁使得它必须呼唤定性研究的加入以形成思辨式尧价值判断式的结论遥台湾学界对研究方法的反思与综合采用也反映在收录于TSSCI检索目录的三本新闻传播学刊物上遥其中袁最新的渊2011年冤由世新大学创办的叶传播与研究实践曳旨在成为野传播研究社区与实务工作社50的共同园地冶袁其宗旨是嫁接传播学的野学冶与野术冶袁因此其所选文章偏重实证性遥由政治大学创办的尧历史最悠久渊1967年冤的叶新闻学研究曳则以野服务学术社区冶为宗旨袁因而其选刊的文章以对新闻伦理尧社会责任尧传播法律等议题的理论论述见长遥2002年由中华传播学会创办的叶中华传播学刊曳则秉承了台湾文史哲研究的人文性和思辨性遥从具体的文章抽离出来看袁由三本TSSCI刊物构成的野实证研究要理论论述要人文思辨冶的台湾新闻传播学术图谱本身即具有方法反思意义遥渊三冤平衡宏观与微观研究在今天的美式乃至整个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中袁宏大叙事及宏观研究通常遭到质疑袁而小切口深主题式的微观研究则占据了大半江山遥这种研究偏好在世界范围内均发挥着重大影响袁台湾新闻传播学则明确继承了当今美式微观研究的衣钵而置宏观研究于无意遥在数十年来两岸学术体系的对比讨论中袁一种通常的论调是院大陆的学术研究是行政导向的袁从经费来源到评价体系均在明确地为政府意志的植入提供保障袁因此其学术性和科学性值得商榷曰而台湾则擅长从细节入手尧以小见大袁自一个特定的点深挖下去寻脉络遥殊不知袁任何一种研究的路径均有其根植的土壤和特定的环境因素要要要西方当前以微观研究占据主流是因为美英等国业已完成了整体社会的宏大建制以及新闻传播学科框架的建构袁换言之袁西方也不尽是从一开始就推崇微观研究的曰而及整个中国正处于社会整体转型期袁新闻传播学科也处在起步阶段袁此时不研究重大问题尧不力图架起整体框架袁而将绝大部分功夫用于对具体议题的细描上袁是十分危险的遥并且在很多时候袁尤其是在研究复杂问题的时候袁仅从一个特定的细节出发袁哪怕挖掘得再深袁也难以挖掘到全部脉络袁而必须在多个点尧面乃至多个维度上进行综合关联的研究遥何况袁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也在变化袁全球化尧信息化尧网络化等宏观趋势正在促成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发生一些宏大的乃至根本性的变革曰在这种时候袁尽管微观研究的确仍然具有局部的解释力和科学魅力袁却不足以抓住时代的脉搏袁而尽管宏观研究的种种弊端仍然存在袁却可以与微观研究形成互补袁去感知尧理解尧解释直至预测根本性的变革遥好在台湾及一些大陆学者业已意识到这一点袁关于宏观微观的辩论已多有所闻遥渊四冤尝试建构本土理论内容最近几年袁整个华人社会科学界都在探讨本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新闻理论体系探讨渊2016窑5冤XINWENAIHAOZHE理论的创新与建构问题袁就新闻传播学科而言袁大陆启动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新闻学以及传播学的本土化探讨遥在台湾袁一方面是致力于学科去美国化曰另一方面袁新闻传播学尤其是传播学历来处在传统与现代尧本土与全球的交会之处袁当全球的尧远方的理论在本地尧在当下遇到困顿之时袁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尧在其中寻灵感与方法则成了台湾新闻传播学者的一种合理选择遥台湾学者建构本土理论内容的一个总的方向是基于对中国渊东方冤传统的世界观尧价值观的回归性认知遥如果说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世界观尧价值观主要是竞争式控制式的袁那么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尧价值观则崇尚包容与和谐袁而在这种世界观指导之下的协商尧对谈等传播行为方式则较西方的说服尧制约等方式更有利于规避当今多元世界的种种矛盾袁有助于协调复杂局面尧解决复杂问题遥例如袁一项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努力是世新大学黄玲媚教授所做的野顺说研究冶遥她认为袁当前人际传播领域中普遍认知的野说服冶研究是美式控制性的价值观的产物袁事实上在真正的人际传播过程中还包括一个前提式的尧更为重要的野读心冶阶段袁即野我先努力读懂你的心袁再以顺应你心的方式劝服你冶要要要她通过研读叶战国策曳叶吕氏春秋曳叶韩非子曳等中国古籍袁发现那些成功改变了君王观点的人际传播活动往往包括野读心冶和野说服冶表3:台湾新闻传播去美化尧本土化的四种努力描述*以台湾典型的新闻传播议题努力一院研究台湾本土现象为实证素材的普遍议题*在台湾语境下探讨新闻传播*量化研究起源并成熟于美国土壤并被新媒体发展推进努力二院质疑量化方法的统治*唯量化方法在学科初步架起的台湾不适用*东方演绎式的思维和理论生成无法量化*微观研究适用于社会体系和努力三院平衡宏观微观研究学科架构均已成熟的美欧*处于社会转型和学科初步架的定性研究*回溯崇尚包容尧和谐渊而非竞争尧控制冤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建构更适用于当今多元世界尧协调复杂局面的理论内容两个过程阶段袁但前者在美国传播学研究中长期不占一席之地遥淤如若尝试将这种野顺说冶运用到当今台湾的社会冲突与危机管理等领域袁将有可能进一步推进本土理论的建构遥四尧结语在学科重启的阶段袁在2016年的当下袁尽管断言台湾新闻传播学业已完成本土化转型还为时尚早袁甚至断定台湾新闻传播理论内容已经有了本土建构也并不成熟袁但是的确可以看出其正在逐步摆脱长期以来野受美所困冶的尴尬境地遥并且袁由于一方土壤养一方学尧一个时代育一轮思潮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台湾新闻传播学在下一阶段可能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和发展遥当然袁摆脱野受美所困冶的境地并不是要在台湾岛内摒弃乃至否定美国新闻传播学袁而是要改变实证主义尧量化方法尧微观研究等美式新闻传播研究与教学在岛内一家独大的主导局面遥与之恰恰相反袁兼收并蓄才是中国价值观所指向的学科发展路径遥[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野中国特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研究冶渊批准号为员源岳在匀037冤的阶段性成果]注淤根据笔者2015年7月对黄玲媚教授的访谈所整理遥参考文献院[1]徐佳.重新启动的台湾新闻传播学院在两岸尧两界尧两种理论的[2]徐佳.重新启动的台湾新闻传播学院在两岸尧两界尧两种理论的[3]向芬.台湾民主转型中新闻传播的变迁与发展要要要一项基于对[4]西伯特袁彼得森袁施拉姆.传媒的四种理论[M].戴鑫袁译.北京院中[5]王楠.不同学术脉络下生长的不同系统要要要海峡两岸新闻传播[6]黄裕峯袁孙玮洁.2014年台湾地区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允].东南[7]杨志弘.网络新闻互动表现及发展趋势要要要台湾地区报社尧广播释院交会之处[J].新闻大学袁2015渊5冤.交会之处[J].新闻大学袁2015渊5冤.台湾新闻传播界深度访谈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院哲学社会科学版袁2005渊3冤.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袁2008.学术研究风格的差异[J].东南传播袁2014渊6冤.传播袁2015渊11冤.电台和电视台设置的网络媒体之内容分析结果[允].国际新闻界袁2001渊6冤.[8]冯建三.媒介批评的历史轨迹与前景要要要以台湾为例[允].山西大学学报袁2011渊2冤.[9]林承宇.广告自由与健康权维护规范的再思考要要要以台湾地区[10]王楠.不同学术脉络下生长的不同系统要要要海峡两岸新闻传起的台湾同时需要理论思辨式药品广告为例[允].现代传播袁2016渊1冤.播学术研究风格的差异[J].东南传播袁2014渊6冤.努力四院建构本土理论内容渊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尧博士冤编校院赵亮51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清代李光地藏酒图片-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48409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19 09:07:1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