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经方在糖尿病中的运用

更新时间:2023-08-10 20:37:15 人在看 0条评论

经方在糖尿病中的运用

2023年8月10日发(作者:优秀作文妈妈啊妈妈(通用40篇))

硫化氢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经方在糖尿病中的运用

(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

糖尿病痛机复杂, 终生难愈, 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 病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从此必须抓住其病机的动态变化, 方随证变, 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这点正与张仲景的辨证论治思想不谋而合。张仲景论述糖尿病很简单, 但是根据糖尿病的病冈、 病机、 病理、 病位和病性来运用经方糖尿痈确实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存此, 我们想谈谈在I临床中运用经方糖尿病的一些心得体会。

1运用经方糖尿病的优势

1, 1降低血糖

(1)对于初发的糖尿病病人, 单纯运用中药往往能使血糖得到控制, 若控制不理想, 可稍加用西药降糖, 我们的思路是先中医后西医, 以中医为主, 阻西医为辅。 针对糖尿病的燥热阴伤的病机, 我们提出在降糖选方用药上要“苦酸甜甜” , 甜之对立为苦,

甜之中和为酸, 选用苦味和酸味中药可以直接降糖, 临床证明应用苦酸制甜的理论降m糖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2)血糖的波动往往能出明确的血糖难控因素。 血糖难控因素是指除r饮食、 运动、药物外引起血糖升高或持续不降的原因, 主要包括失眠、 ’ 便秘、 情绪波动、 过劳、 急慢性感染、 月 经不漏、

慢性疼痛等。 血糖难控因素通过血糖生物调节系统影响血糖, 即这些因素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升高胰岛素拮抗激素的水平,

从而使血糖升高。 简单地说血糖难控因素就是使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 从而使降低血糖的激素一一胰岛索分泌减少或相对分泌减少。 针对血糖难控因素的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 而且往往血糖难控制素得到, 血糖随即下降。

(3)中药可减少继发性降糖药失效。 磺脲类、 双胍类、 Q一糖苷酶抑制剂等降糖药物,甚至包括胰岛素, 长期应用之后, 机体都会产生抵抗, 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使得在原有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不变的情况下, 血糖不能维持在稳定的水平。 于是药物剂量就需要不断加大,药物的品种也不断增多, 而降糖效果却仍不理想。 运用中药可以使继发物抵抗降低, 达到减少用药剂剂量和种类的目的。

1. 2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

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我们对糖尿病的并发症采取截断疗法:

即从发现糖尿病的那天起, 就运用中药对并发症进行积极地干预。 我们的动物实验表明: 糖尿病大鼠用中药早期干预, 可以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断管时间延缓一倍, 而病损程度减轻一半。我们认为,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络脉瘀阻。 按照张仲景“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的原则, 我们在糖尿病早期就予以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进行干预。

1. 3改善症状、 体质、 证候

许多糖尿病患者虽然m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但是有螳症状或证候却难以消除。 比如: 糖尿病肾小锋功能减退引起的夜尿多, 糖尿病的末梢神经疼痛、 糖尿病自主神经损害引起的山汗过多症、 与糖尿病相关的肩周炎、 糖尿病胃肠病变引起的便秘、 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以及失眠、 皮肤瘙瘁等, 通过中药的, 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另外, 长期的服用中药,对于改善痰湿型体质、 或阴虚燥熟型体质都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 改善长期糖尿病导致的体质,

以及与遗传相关的体质是中医药的特长。

1. 4的多靶点、 多效应性。

中医从整体论治, 中药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可以兼顾调节血脂、 降低血压、 降低血液粘稠度、 降低血尿酸、 减肥等。

2糖尿病分阶段中如何运用经方

对于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古今文献多从阴虚、 燥热着眼, “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 已经成为对糖尿病病机认识的~种定式, 但从糖尿病病机复杂、 终生难愈的特点而言, 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 病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必须抓住其病机的动态演变规律, 才能做到灵活施治, 证变药亦变。 我们将糖尿病从未病到出现变证直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概括为“郁、 热、虚、 损” , 因郁而热, 热耗而虚, 由虚及损, 形成糖尿病发生、 发展的4个阶段。 2. 1郁的阶段:

糖尿病发病主要有两大类型: ~种是胖型糖尿病, 其发病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 病位在胃, 现代人过食少动的生活方式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过食和少动都使谷气难消,日久形成食郁; 食郁化热则形成热郁; 食阻于中又缺少运动, 使气血运行不畅, 形成气郁、血郁; 食郁不化或食郁伤脾则生湿生痰, 形成六郁(食郁、 气郁、

火郁、 痰郁、 湿郁、 血郁)。重在消导, 直击其本, 清理肠胃。

代表方: 胃郁为主用半夏泻心汤: 肠郁为主用承气类。

另一种是瘦型(非胖型)糖尿病, 其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 精神类型相关, 病位在肝, 成因由于情志伤肝, 气郁血滞, 郁而化热,

消烁肌肤, 形成肝郁、 肝热、 重在疏肝(肝郁),清肝(肝热)。

代表方: 肝郁用四逆散; 肝热用大柴胡汤。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第10条;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238条: 阳昵宿, 下之, 心中懊德, 商烦, 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 腹微满, 初头硬, 后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 第13条:

阳明病,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贝Ⅱ 谵语,

小承气汤主之。 若~服谵语止者,更莫后服。 《伤寒论》 第248条:

太阳病三日, 发汗不解, 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 调味承气汤丰之。

《伤寒论》 第318条: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V之, 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米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

2. 2热的阶段: 根据病位不同选方。

以胃热为主用白虎汤, 患者可见发热, 口渴, 喜冷饮, 易饥饿,

食量大, 易山汗, 舌质红, 苔黄。 以肺热为主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患者可见发热, 咳嗽, 痰黄, 或喘或大便秘结, 舌苔黄; 以肺胃热为主用瓜萎牡蛎散。以肝热为丰用大柴胡汤; 患者可见郁郁心烦,

口苦, 胸胁胀满, 大便秘结, 舌苔黄。以肠热为主: 实热用承气类(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患者可见大便干结难山。

湿热用葛根芩连汤, 患者可见大便臭秽, 粘滞不爽。以热毒为主用大黄黄连泻心汤。 患者可见口舌生疮, 心胸烦热, 大便秘结, 或见吐血,鼻山血。以心火为主用黄连粉。 患者可见口舌反复生疮, 心烦失眠, 小便黄赤等症状。以痰热为主用小陷胸汤。 患者可见心下痞满,

按之则痛, 舌红, 苔黄腻, 脉浮滑或滑数。

经验方:若头晕胀痛, 面红, 口苦口T的肝热患者可用: 黄芩、

夏枯草、 龙胆草、 白芍。若口苦恶心, 大便不成形, 小便短少, 或见阴囊湿疹, 瘙痒难忍, 或妇女带下黄, 外阴瘙痒的肝经湿热患者可选用: 龙胆草、 黄柏、 苦参、 竹叶、 车前草、 荷叶、 藿香、 佩兰、生薏苡仁、 椿根白皮、 白藓皮、 地肤子、 士茯苓、 败酱草、 飞滑石、 牛甘草。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7条: 百合病, 渴不差者, 瓜蒌牡蛎散主之。 《伤寒论》 第176条: 伤寒,

脉浮滑, 此以表有热, 里有寒, 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63条:

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伤寒论》 第238条:阳明病, 下之, 心中懊慎, 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

腹微满, 初头硬, 后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 第13条: 阳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则谵语, 小承气汤主之。 若一服谵语止者, 更莫后服。

《伤寒论》 第248条:太阳病三口, 发汗不解, 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 调味承气汤丰之。 《伤寒论》 第154条: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 疮痈肠痈浸淫病》

第8条:浸淫病, 黄连粉主之。 《伤寒论》 。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

2. 3虚的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 往往会出现虚实相兼的情况, 而且临床上这种患者占门诊病人的比例很大。虚实相兼常见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脾虚胃热, 代表方: 半夏泻心汤; 第二二种类型是气阴两虚兼内热,

代表方: 麦门冬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 第三种类型是寒热错杂, 代表方:乌梅丸。运用要点: 半夏泻心汤是辛升苦降的代表方剂, 特别适用于脾胃虚实相兼, 升降失常的患者。 乌梅丸寒热并用, 对手足逆冷,

而胃热明显的患者十分有效。

经验方: 临床上我们常以当归六黄汤为底加减运用气阴两虚兼内热的患者。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第10条: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丰之。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第lO条: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伤寒论》 第154条: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金匿要略・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 第8条; 蛔厥者, 乌梅丸主之。 ,气阴两虚代表方: 麦门冬汤合百合地黄汤合瓜萎牡蛎散。运用要点: 麦门冬汤益气养阴, 卣合地黄汤滋液,

瓜萎牡蛎散生津散热, 三方伍用, 对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的气、 津、

阴、 液、 热均能兼顾。

经验方: 临床l我们常以当归六黄汤为底加减运用。 黄芪、 太子参、 黄精、 天花粉、 生地、 乌梅、 石榴皮。 兼热: 加黄芩、 黄连、

黄柏、 苦参、 苦丁茶、 牛丈黄。 兼阴分有热: 加玄参、 地骨皮、 丹皮。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 第10条: 火逆上气, 咽喉不利, Jl逆下气者, 麦门冬汤主之。 (半夏、 人参、

目'草、 粳米、 大枣)《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5条: 百合痛, 不经吐下发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7条: 百合病, 渴不差者, 瓜蒌牡蛎散主之。 注: 瓜萎根、 牡蛎, 熬, 等分。右为细末, 饮服方寸匕, 日三服。 )

阴虚内热代表方: 百合地黄汤合黄连阿胶汤。经验方: 临床b,

我们常在此两方基础上加用酸枣仁和五味子两药,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5条: 百台病,

不经吐下发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黄汤主之。 《伤寒论》 第303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

阳虚代表方: 附子理中汤, 真武汤。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病》 第386条: , 头痛发热, 身疼痛, 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敬主之; 寒多不用水者, 理中丸主之。 腹满者, 去术, 加附子一枚。 《伤寒论》 第82条:太阳病, 发汗, 汗出不解, 其人仍发热, 心下悸, 头眩, 身喟动, 振振欲仆地者。 真武汤主之。 )

阴阳两虚代表方: 肾气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之阴阳两虚证, 阳虚程度常有很大差异, 可根据阳虚程度调整附子和桂枝用量。 兼痹证者用岛头。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

2. 4损的阶段:

脉损和络损是糖尿病的最终归宿, 瘀是其根本。 重点是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 抵当丸、 大黄蛰虫丸。

运用要点: 抵当丸中水蛭、 大黄, 不但能疏通已狭窄堵塞之脉络,

而且在脉络损伤前即可降脂降粘, 清除污血, 保护脉络。 大黄蛰虫丸集多种虫类药, 通络力强, 配合生地白芍养血滋阴, 通荣并举, 缓中补虚, 是糖尿病瘀血证的一剂良方。

经验方: 水蛭、 桃仁、 生大黄、 地龙。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第18条: 五劳虚极赢瘦, 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荣卫气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 )

(中) 3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如何运用经方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关键在于络脉瘀阻, 所以我们的防治观念是:

1未病先防, 已病防变。 在并发症出现前, 运用水蛭、 大黄等药物起到清除污血、 保护脉络的作用, 减轻高糖、高脂、 高粘血液对血管的损伤, 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在并发症发生后, 瘀血达到较重程度, 不间断的化瘀通络, 使受损器官病变进展大大放慢。

2从诊断糖尿病之日起, 即开始预防并发症的药物。 以抵当汤剂量的半量长期应用。

3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是渐进发展的, 所以在糖尿病的各个阶段和各个证型, 无论有无舌质紫暗、 瘀斑和涩脉, 均可应用活血通络药物。

4糖尿病并发症中如何运用经方

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包括心、 脑、 下肢等大血管病变(脉损), 眼、

肾、 神经等微小血管病变(络损)。 络脉损伤是该病的病理基础及基本核心, 并且不论是肝胃郁热、 气阴两伤还是阴阳俱损都可伴发血行不畅、 血液瘀滞, 故活血化瘀通络贯穿该病的整个过程。 可使用抵当汤、 抵当丸加减藤类药物作为该病的基础方剂, 即不论证型如何,

都要适当使用活血化瘀通络。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

4. 1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糖尿病心肌病变等.

(1)糖尿病肾病: 早期用抵当丸, 其中水蛭粉的用量可用至39—log, 且可长期应用而无毒副作用。 晚期用抵当丸合金匮肾气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发展到肾脏并发症阶段, 不但肾虚情况显著,

而且均出现严重的瘀血证候, 突出表现为舌底脉络的迁曲、 怒张、 青紫, 所以时应补肾化瘀并举, 宜合当归芍药散益气活血, 血水同治。 出现水肿时, 阳虚显著者合五苓散温阳利水、 气虚显著者合防己黄芪汤益气利水, 阴虚显著者合猪苓汤滋阴利水。 发生尿毒症后瘀浊上逆, 用大黄附子汤灌肠, 往往能取得良效。

经验方:

水肿合并蛋白尿: 当归、 白芍、 川芎、 生白术、 茯苓、 泽泻、

芡实、 金樱子、 桑螵蛸、白果、 熟地、 山萸肉、 三七粉、 水蛭、 生大黄。肾性贫血: 肾气丸加生大黄

屎毒症灌肠方: 生大黄、 制附片、 煅龙牡等。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 斗,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炎热》 第5条: 妇人怀妊, 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 第22条: 风湿, 脉浮, 身重, 汗出恶风者,

防己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4条: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宜Nd,便发汗, 五苓散主之。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13条: 脉浮发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腹满寒痂宿食病》 第15条: 肋下偏痛, 发热, 其脉紧弦, 此寒也, 以温药下之, 宜夫黄附予汤主之。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代表方: 肾气丸去附子、 肉桂, 合瓜萎牡蛎散合抵当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肝肾阴虚合并血瘀为常见证型,

故我们用肾气丸去温热的附子、 肉桂, 合瓜萎牡蛎散滋补阴津, 用抵当汤活血化瘀。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 轧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百台狐惑阴阳毒病》 第7条: 百合病, 渴不差者, 瓜蒌牡蛎散主之。 )

(3)冠心病: 代表方: 瓜萎薤白半夏汤合抵当丸或炙甘草汤合桂枝茯苓丸。

运用要点: 痰瘀重者瓜蓥薤白半夏汤台抵当丸; 虚损重者宜炙甘草汤合桂枝茯苓丸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胸痹心痛短气病》 第4条: 胸痹不得卧, 心痛彻背者, 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伤寒论》 第177条:

伤寒脉结代, 心动悸, 炙甘草汤主之。 《金匮要略 妇女妊娠病》 第2条; 妇人宿有瘾病, 经断未及三月 , 而得漏下不jE, 胎动在脐上者, 为瘾痼害。 妊娠六月 动者, 前三月 经水利时, 胎也。 下血者, 后断三月 瘸也。 所以下血不止者, 其瘾不去故也, 当下其虾。

桂枝茯苓丸主之。 )

4. 2大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主要为心脑和周围血管病变(如糖尿病足筹)

(1)脑梗塞: 代表方: 桃核承气汤和抵当汤

运用要点: 早期用此方可通腑泻热, 活血化瘀; 后期肝肾不足,

肝阴血虚时, 应用风引汤清肝益阴镇肝。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6条: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 血自下, 下者愈。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 宣桃核承气汤。《金匮要略. 中风历节病》 , 风引汤: 除热瘫痫。 )

(2)下肢血管闭塞: 代表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抵当汤。

运用要点: 本病常见肢冷症状, 但病因是因瘀致塞, 故宜抵当汤逐瘀, 再考虑瘀血的原因, 属气虚血瘀者多见, 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温阳益气。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痫》 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

(3)腓肠肌痉挛: 代表方: 芍药甘草汤。

运用要点: 芍药酸寒, 益阴养血, 甘草甘温, 缓急补虚。 二物配伍, 酸甘化阴, 而能滋阴养筋、 缓解拘挛, 专治阴虚筋脉失养所致拘急之证。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29条: 伤寒脉浮, 自汗出, 小便数, 心烦, 微恶寒, 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 此误也。 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 其脚即伸。 )

(4)糖尿病皮肤病变: 代表方: 大黄蛰虫丸。

运用要点: 本方对糖尿病皮肤病变的肌肤甲错、 缺血性溃疡、 营养不良性皮肤溃疡均有很好效果, 但必须【丈期坚持服用。 本病常伴发皮肤瘙痒, 用苦参汤、 蛇床子散外洗效果很好。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第18条: 五劳虚极赢瘦, 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营卫伤, 内有干血, 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ll条: 蚀于下部则咽下,苦参汤洗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20条: 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

4. 3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涉及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包括糖尿病性胃肠病变、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反复低血糖: 多汗等)。

(1)糖尿病周闱神经病变:

代表方: 抵当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运用要点: 麻为气4i至, 木为血不通, 此二方合用, 气皿并治, 配合麻黄汤去杏仁、 芎归胶艾汤去阿胶、 生地外洗, 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经验方: 炙庥黄、 川桂枝等水煎泡洗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一血痹虚劳病》 第2条: 血痹阴阳俱微,

寸口关上微, 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如风痹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伤寒论》 第35条: 太阳病, 头痛发热, 身疼腰痛, 骨节疼痛, 恶风无汗而喘者, 麻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4条: 师日: 妇人有漏下者, 有半产后园续下血都不绝者i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

(2)糖尿病胃肠病变:

代表方: 大柴胡汤或甘草泻心汤或葛根芩连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患者胃肠病变常较突出, 脘腹胀满, 便秘等症状的出现是由于胃失降浊的功能。 临床上表现为便秘者居多, 体质较实者适宜用大柴胡汤。 肠枯便秘属虚者适宜用麻子仁丸。 糖尿病腹泻的患者胃热脾虚者多见, 故以甘草泻心汤寒热并治。 腹泻属湿热者常用葛根芩连汤。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伤寒论》

第158条: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V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卜|痞,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 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34条: 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丰之。

《伤寒论》 第247条: 趺刚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硬, 其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

(3)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台文蛤散。

运用要点: 本方对阴阳两虚, 不兼湿热的患者最为适宜。 阴血不足兼有湿热的患者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文蛤散常能获得良效。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予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6条: 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 注: 文蛤即五倍子。 《金I鞋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

(4)反复低血糖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黄芪建中汤

运用要点: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反复低血糖, 中医辨证属于脾肾两虚, 故以此二方加减, 同补脾肾。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小便“'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第14条: 虚劳里急, 诸不足, 黄芪建中汤主之。 ) (5)多汗:

代表方: 文蛤散敷脐。

经验方: 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黄芪、 生熟地、 五味子、

五倍子。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6条: 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散主之。注: 文蛤即五倍子。 )

4. 4反复感染: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代表方: 薯蓣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患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是气血阴阳亏虚造成的免疫力下降, 故以薯蓣丸补益气血阴阳。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第16条: 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 薯蓣丸主之。 )

(2)反复泌尿系感染:

代表方: 当归贝母苦参丸。

运用要点: 糖尿病反复泌尿系感染, 多属阴血不足兼有湿热, 敬以当归补血, 苦参祛湿热,贝母宣肺润燥。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7条: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

苦参丸丰之。 )

5针对血糖难控因素如何运用经方 .

血糖难控因素通过神经、 体液、 免疫途径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使胰岛素的作用被抵消, 血糖继而升高, 我们运用经方血糖难控因素颇具疗效, 血糖难控因素一旦得到控制, 血糖自然下降。

5. 1经方失眠: 失眠引起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失控。

代表方: 黄连阿胶汤

运用要点: 本方最适用于心肾不交的患者, 但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常常不拘舌脉, 抓住心烦、 失眠的主症即可应用。 即使形体肥胖的病人, 配合小陷胸汤或, 』 、 半夏加茯苓汤即可使用。胃不和别卧不安者用泻心汤类, 皮肤瘙痒致失眠用苦参汤、 蛇床子散外洗。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03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金匮要略・疲饮咳嗽病》 第28条: 呕家本渴, 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 心下存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F血胸满瘀血病》 第17条: 心气不足, 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第lo条: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58条: 伤寒中风, 医反下之, 其人下利日数十行, 谷不化, 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 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 复下之, 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 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 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54条: 心F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条: 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20条: 蛇床子散方, 温阴中坐药。 )

5. 2经方便秘: 便秘影响降糖药物的吸收, 使血药浓度高峰降低, 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是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原因之一。 同时, 严重便秘的病人, 往往影响情绪和睡眠, 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难以控制。大便不干但难解, 证属气虚便秘者宜用黄芪建中汤合麻子仁丸; 大便干燥如羊屎, 证属阴虚便秘者宜用麻子仁丸;

大便干而臭, 证属肠热便秘者宜用承气类。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 第14条: 虚劳里急,

诸不足, 黄苠建中汤主之。《伤寒论》 第247条i趺阳脉浮而涩,

浮则胃气强, 涩则小便数, 浮涩相搏, 大便则硬, 箕脾为约, 麻子仁丸主之。 《伤寒论》 第238条: 阳明病, 下之, 心中懊慑, 而烦, 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 腹微满, 初头硬, 后必溏, 不可攻之。

若有燥屎者, 宜大承气汤。 《伤寒论》 第13条: 阳明病, 其人多汗, 以津液外出, 胃中燥, 大便必硬, 硬则谵语, 小承气汤主之。

若~服谵语止者, 更莫后服。 《伤寒论》 第248条: 太阳病三日,

发汗不解, 蒸蒸发热者, 属胃也, 调味承气汤主之。 ) 5. 3经方情绪波动: 抑郁焦虑、 精神紧张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生长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抵抗胰岛素, 使衄糖升高。以肝郁为主要表现韵患者适宜用四逆散{以肝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适宜用大柴胡汤: 以肝经湿热为主要表现的患者适宜用当归贝母苦参丸。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18条: 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_'2--_-下之,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

5. 4经方夜尿多: 夜尿增多往往严重影响睡眠, 造成心情烦躁, 继而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增多, 血糖升高, 其病机多是肾气衰惫, 开阖失司, 缩泉无能。

代表方: 金匮肾气丸合抵当汤。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 第3条: 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 肾气丸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

5. 5经方过劳

代表方: 小建中汤, 薯蓣丸。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里急,

悸, 衄, 腹中痛, 梦

失精, 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 咽干口燥, 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诸不足, 风气百疾, 薯蓣丸主之。 ) 5. 6经方急、 慢性感染: 呼吸系统

代表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小青龙汤; 泌尿系统代表方:

当归贝母苦参汤; 胆囊炎常

用大柴胡汤加减。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63条发汗后, 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 无大热者, 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 第如条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 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妊娠, 小便难, 饮食如故, 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伤寒论》 第t03条: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

5。 7经方月 经不调;

代表方: 胶艾汤、 温经汤、 桂枝茯苓丸、 当归芍药散、 小陷胸汤、 下瘀衄汤、 四逆散、

当归散、 百合地黄汤。

运用要点: 妇人冲任不摄, 经水过多, 以血虚为主用胶艾汤,

补血理血调, 可见月 经量多, 淡而清稀, 或点滴不至延续十余日,

面萎黄, 腹胀丽空痛, 头晕, 舌淡, 苔白, 脉虚。妇人宫寒血瘀月 经后期用温经汤, 温孙冲任, 行瘀养血, 可见少腹满而冷痛。 入暮则热,经行愆期而量少, 血暗淡而伴有血块, 血块未下, 少腹疼痛尤显, 得下则稍减, 舌紫, 脉涩。

妇人胞中癃病, 辨为血瘀者用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瘀, 消瘤散结,

可见经水漏下不止,血紫黑晦暗, 或经行不定期, 或~月 再至,

或经水当行不行, 少腹痞块, 按之坚硬有物,或拒按, 舌紫或边有紫斑, 脉涩或沉。

胞中瘀血内阻腹痛, 辨为血瘀用下瘀血汤, 破血下瘀, 通络止痛。

可见少腹胀满或刺痛,入夜尤甚, 固定不移, 拒按, 或恶露不尽,

时有血块, 紫黑, 或经水不利而疼痛, 舌质青紫边有瘀点或瘀斑,

脉沉涩。 另外, 糖尿病引起的月 经减少常与肥胖引起的气滞血瘀、 痰湿阻滞有关, 故可四逆散行气, 小陷胸汤化痰, 当归芍药散活血利湿,

下瘀皿汤去胞宫瘀血, 则月 经复常。 糖尿病引起的月 经增多, 常与阴虚热郁有关, 故可当归散养血清热, 咀百合地黄汤养阴清热。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9条: 妇人妊娠,

宜常服当归散。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4条: 师日: 妇人有漏下者, 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 有妊娠下血者, 假令妊娠腹中痛, 为胞阻, 胶艾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5条: 妇人怀妊, 腹中绞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第5条: 产后腹痛, 法当以枳实芍药散, 假令不愈者, 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 宜下瘀血汤主之。 亦主经水不利。 《伤寒论》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第318条:少阴病,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泄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金匮耍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 第5条: 百合病, 不经吐下发汗, 病形如初者, 百合地黄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9条: 问日: 妇人年五十所, 病下利数十日不止, 暮即发热, 少腹里急, 腹满, 手掌烦热, 唇口干燥, 何也?师日: 此病属带下。 何以故?曾绎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

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十燥, 故知之。 当以温经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 第2条: 妇人素有瘾病, 经断未及三月 , 而得漏下不止, 胎动在脐上着, 为瘾痼害。妊娠六月 动者, 前三月 经水利时,

胎也。 下血者, 后断三月 虾也。 所以血不】 _}=者, 其瘢耷去故也, 当下其瘕, 桂枝茯苓丸主之。 )

6针对胰岛素抵抗如何运用经方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以实证为主, 且多与痰、 热、 瘀有关。

我们把临床常见的证型归纳为以下6种:

6 1痰湿肥胖型:

代表方: 小陷胸汤、 半夏厚朴汤、 硝石矾石散。 患者多见于糖尿病发病之前, 即单纯的高胰岛素血症时期, 表现为中心性肥胖, 活动后气促、 胸闷不舒, 亦见于糖尿病发生后, 尚未出现严重的瘀、 热证候时。 常见舌体胖大, 边有齿痕, 舌苔白滑。

经验方: 杏仁、 自蔻仁、 生薏苡仁、 清半夏、 竹叶、 滑石、 厚朴、 生山楂: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第5条: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半夏厚朴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

第19条: 黄家, 日晡所发热, 而反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满, 身尽黄, 额上黑, 足下热, 因作黑疸。 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 时溏, 此女劳之病, 非水病也。 腹满者难治, 硝石矾石散主之。 )

6. 2肝胃郁热型:代表方: 大柴胡汤。 患者常见形体壮实、

面隐红、 口干、 口渴、 口苦、 口臭、 多饮、多食、 急躁易怒、 两胁胀满、 小便黄赤、 大便干结, 舌质红, 苔黄, 脉弦实有力。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末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 )

6, 3胃肠郁热型:代表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 患者常见肠燥便秘。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54条: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

6. 4瘀热互结型:代表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合抵当汤。 此证患者除了热象外, 还有一些早期瘀血的表现,如舌质暗红或隐紫, 可有瘀斑瘀点, 舌底脉络淤滞等。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54条: 心下痞, 按之濡, 其脉关上浮者, 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

6. 5痰瘀互阻型:代表方: 小陷胸汤和抵当丸。 患者常见舌暗,

苔厚腻, 脉弦滑。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

6, 6络脉瘀阻型:

代表方: 抵当汤、 抵当丸或大黄蛰虫丸。 患者常见舌底脉络迂曲、

怒张、 青紫。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24: 太阳病六七日, 表证仍在,

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 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 少腹当硬满, 小便自利者, 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 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 抵当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 第18条: 五劳虚极赢瘦, 腹满不能饮食, 食伤, 忧伤’ , 饮伤, 房室伤, 饥伤, 劳伤, 经络营卫伤, 内有干血,肌肤甲错, 两目黯黑。 缓中补虚, 大黄蛰虫丸主之。 )

7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如何运用经方

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综合征, 除糖尿病外还包括高血脂、 高血压、 脂肪肝、 高尿酸血症、 高粘血症等, 它们都是糖屎病综合控制的重要因素, 其中不少证候用经方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基础, 往往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同时伴有肥胖的问题,并日高血压、 异常脂蛋白血症也是胰岛素抵抗常见的加重因素。

运动减肥、 降压调脂都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方法。 在此除介绍我们运用经方胰岛素抵抗的体会外, 一并介绍与胰岛素抵抗密切联系的代谢综合征中的病症中经方的应用。

7. 1肥胖: 肥胖往往是糖代谢、 脂代谢、 嘌呤代谢紊乱, 施压升高的根本原因。 肥胖型糖尿病必须把它放入代谢综合征的大背景下全面综合整治。 首先要分清主线, 辨别脉损、 络损, 综合调控, 降糖降压调脂; 消除肥胖当分实胖、 虚胖, 中鹾结合, 治标治本两顾。 老年人肥胖以虚居多, 且以女性为多, 年轻人肥胖以实居多,

且咀男性为多。 实胖者偏重于痰浊证, 虚胖者偏重于水湿证。 上应各有侧重, 实胖应偏于化痰, 虚胖应偏于利湿。

实证用大柴胡汤, 疏肝泻热和胃, 开畅中焦。经验方: 北柴胡、

黄芩、 黄连、 枳实、 白芍、 清半夏、 生大黄、 水蛭、 桃仁

虚证用半夏泻心汤, 健运脾胃。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103条: 太阳病, 过经十余日,

反二三下之, 后四五日, 柴胡证仍在者, 先与小柴胡。 呕不止, 心下急, 郁郁微烦者, 为未解也, 与大柴胡汤, 下之则愈。《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第10条: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 半夏泻心汤主之。 )

7. 2高血压病: 临床上我们常以脉压分虚实, 以脉象分虚实。

脉压差大属于肾素血管紧张素增高类裂者, 往往是微血管、 小血管不畅引起的血压升高, 应活血通络; 脉压差小属于水钠潴留型, 应在活血的基础上加强利水。 脉沉细弦数者属阴虚火旺; 脉洪大有力者往往有水钠潴留。

代表方: 阴虚火旺型用黄连阿胶汤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微血管病变型用抵当丸; 水湿潴留型用五苓散。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03条: 少阴病, 得之二三口以上, tc,,ee烦、 不得卧, 黄连阿胶汤主之。 《伤寒论》 第107条: 伤寒八九日, F之, 胸满烦惊, 小便不利, 谵语, 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乖J淋病》 第4条:

脉浮, 小便不利, 微热消渴者, 宜利小便发汗, 五苓散主之。 )

7. 3脂肪肝

代表方: 四逆散合下瘀血汤、 小陷胸汤、 硝石矾石散

运用要点: 脂肪肝患者常同时存在气滞、 血瘀、 痰阻证候, 故以四逆散调气, 下瘀血汤活血, 小陷胸汤合硝石矾石散化痰。 (注:

硝石即火硝, 性味苦寒, 功能消瘀泄满。 矾石即皂矾, 性味酸寒,

功能如血除湿。 右二味, 为散, 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 日三服i)

经验方: 白矾、 广郁金、 清半夏、 胆南星、 全瓜萎、 桃仁、 水蛭、 大黄、 泽泻、 榔片、生山楂、 决明子。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308条: 四逆, 其人或咳、 或悸、

或小便不利、 或腹中痛、 或泻利下重者, 四逆散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 第5条: 产后腹痛, 法当以枳实芍药散, 假令不愈者, 为腹中青干血着脐下, 宜下瘀血汤主之。 亦主经水不利。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金匮要略・黄疽病》 第19条: 黄家, 日晡所发热, 而反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满, 身尽黄, 额上黑,足下热, 因作黑疽。 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 时溏, 此女劳之病,

非水病也。 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 )

7. 4高粘血症:

代表方: 抵当丸, 桃核承气汤

运用要点: 高粘血症以血瘀为主要病机, 用水蛭类方剂, 可改善血粘度, 常配合丹参注射液静点。

(经文参考: 《伤寒论》 第i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 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宜抵当丸。

《伤寒论》 第106条: 太阳病不解, 热结膀胱, 其人如狂,血自下, 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 尚未可攻。 当先解其外; 外解已, 但少腹急结者, 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

7-5血脂紊乱:

代表方: 泻心汤合抵当丸, 硝石矾石散, 小陷胸汤

运用要点: 高脂血症常与痰、 湿、 瘀、 热有关, 用泻心汤清热通腑, 抵当丸化瘀通络,硝石矾石散, 小陷胸汤化痰。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 第17条…心气不足, 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 第126条: 伤寒有热, 少腹满, 应小便不利, 今反利者, 为有血也,当下之, 不可余药, 宣抵当丸。 《金匮要略・黄疽病》 第19条: 黄家, 日晡所发热, 而反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满, 身尽黄, 额上黑, 足下热, 冈作黑疽。 其腹胀如水状, 大便必黑, 时溏, 此女劳之病, 非水病也。 腹满者难治, 硝石矾石散主之。 《伤寒论》 第138条: 小结胸病, 正在心下, 按之则痛, 脉浮滑者, 小陷胸汤主之。 )

7. 6高尿酸血症:

代表方: 大黄硝石汤

运用要点: 高尿酸血症病机属下焦湿熟瘀毒, 本方以大黄、 硝石泻热逐瘀, 黄柏、 栀子苦燥清利, 故能治高尿酸血症, 可配合大叶金钱草, 海金砂等。

(经文参考: 《金匮要略・黄疸病》 第21条: 黄疸腹满, 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 此为表和里实, 当下之, 宜大黄硝石汤。 )

8结语。

总之,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涉及内外眼妇各科和五脏系统的方方面面, 经方虽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但在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

消除血糖难控因素、 防治并发症以及郁热虚损全过程的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运用经方的一点心得, 希望能与同道分享:

经方应用积累的经验甚丰, 可参考之病例记载甚多。经方的临床应用在于灵活, 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 经方是固定的, 运用经方而又不能拘泥于经方, 有时足在一方的基础上加减; 有时则是两方或数方的组合, 有时需要与时方相结合。 用之得法, 疗效确切。

摩羯男喜欢一个人的三个阶段-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29801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10 20:37:1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