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案例
2023年8月10日发(作者:关于欢度国庆节的句子)
十大品牌皮沙发-
第六章
1、 浙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
2、武汉(城市文明普及的阶段性加速规律)
3、“长三角”城市与“五大湖”城市(城市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4、湖南VS珠江三角洲(同3)
5、南京市金陵石化PX项目(城市化的影响机制)
第七章
1、中富瑞德(外部、内部)(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深刻影响)
2、新加坡总部经济的成功之路---全球化网络中准确的定位(经济全球化及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调整)
3、罗氏制药亚太区(同2)
4、东风汽车公司总部(国内城市化加快产生两种新的需求)
5、联合利华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合肥
6、施赖德电气集团
7、通用电气
8、蒙牛的“三聚氰胺”事件(社会资本效应)
9、武汉富士康(制造基地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效应)
(一)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未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分析
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未来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变成现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面三个方面:
1、政府承诺的配套设施能否及时到位、能否及时保质地跟进将决定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的成败。
2、配套企业能否及时跟进。
3、武汉富士康能否顺利生产并发展壮大是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的核心,它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的发展。
(二)促进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从政府的角度
(1)完善为富士康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围绕富士康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健全产业链。
(3)加强对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的规划与引导。
(4)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富士康项目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5)鼓励本土企业发展,实施配套企业本土化战略。
10、富士康离开深圳(2009年网马奔腾计划)(制造基地给区域带来的挑战) 11、广州发展总部经济的问题(发展总部经济)
第八章
1、 环首都经济圈招商引资政策(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途径)
“环首都经济圈”是在北京周边的十余个区县,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圈。
建设意义
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释放首都优势,形成首都经济圈,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城市化发展的一条规律。首都经济圈作为优质生产要素富集的特殊载体,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中心。几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首都经济圈,目前,许多国家的首都经济圈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国家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京津冀三省市,2009年GDP合计为36600亿,占全国的比重仅为10.9%,距离达到全国1/3还差75180多亿。加快京津冀区域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放大首都辐射效应。
疏解首都的城市压力: 由于城市功能过度集中,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像许多国家的首都一样,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分散首都功能势在必行。河北环抱首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便利条件为首都疏解压力。
打造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增长极从燕郊、涿州等地的经验看,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能够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迅速提升河北省发展水平。同时,随着环首都经济圈的成型和发展,我们还可以将其打造成为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平台,广泛承接全球产业和技术转移,建设成为全省最开放的地区,并通过梯度辐射带动河北全省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任务:
规划体系:建设环首都经济圈13个县(市、区)高标准做好园区和基地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与北京相关规划的对接,明晰产业承接方向及发展重点。
交通体系建设: 以建设快速通道为重点,以同城化为目标,推进13个县(市、区)交通基础设施与北京全面对接。
通讯体系建设:将通讯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固话通信等通信网络设施建设,加快与北京联网、同网改造,实现与北京固话通信无长途、移动通信无漫游。
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加快构建与北京协调联动的商贸、物流、旅游、金融等信息服务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区域人力资源供需、技术成果交易、环境监测、治安交通、招商引资等各种公共信息共享。
金融体系建设”推进京冀金融一体化进程,引导鼓励北京的主要金融机构到环首都地区设立网点和分支机构。健全区域票据交换系统,逐步实现区域内支票通用、银行储蓄跨行政区通存通兑。
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与北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加快环首都县(市、区)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与北京的对接融合,实现互通互认。
规划举措 创业 将提供13万套廉租房
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各规划建设一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每个园区规模不低于5平方公里,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提供配套服务。每个县(市、区)还将建一个总量不低于1万套、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每套房面积在80平米以上,总计13万套,为北京高层次人才到河北创业提供服务。
蔬菜 13个蔬菜基地供北京
在环首都13个县(市、区)分别建设1个高标准的蔬菜发展基地,每个县(市、区)先选择30至50个村,每个村建设不低于1000亩的蔬菜生产标准园。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河北蔬菜在首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以上,其中高档蔬菜占到30%以上。
住房 建住房吸引首都居民
针对北京生活成本高、住房紧张的状况,瞄准首都住房需求,在13个县(市、区)建设以住房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宜居生活基地,每个基地的容量不少于5万户,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
腾笼换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战略举措,就是把现有的传统制造业从目前的产业基地“转移出去”,再把“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以达到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西方很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实行这种政策,以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广东等发达省份也在实行这种政策。
2、 广东“腾笼换鸟”计划(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促进作用)
广东的“腾笼换鸟”,即“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具体是指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显现。以出口产业为主导,对国际金融环境高度敏感的珠三角地区,最先感受到严寒。面对多米诺骨牌效应,老板欠薪躲债、民工失业返乡,曾经富甲中国的珠三角地区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产业层次总体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贸易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珠三角如何走出迷雾,成为关注的热点。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提出了“腾笼换鸟”的发展新理念,“腾笼换鸟”或者说产业转移和升级战略,在广东多年来一直是热议话题。最近两则消息为“腾笼换鸟”之争添了柴薪,一是关于出口大幅下滑,外贸前景堪忧的数据公布,二是广东的“腾笼换鸟”受肯定。
从80年代开始,随着大量外商投资和外来劳工的涌入,在珠三角,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发生巨变。有很多村镇的居民都被大势所趋进入到了物业领域,逐渐地在田地、菜地和自留地上修建厂房,配套的仓库、宿舍等等。在过去接近三十年来,坐在家里收取不菲的租金,几乎成了珠三角地区居民们普遍的生存方式。然而,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大量出口型加工制造企业倒闭、数百万农民工失业返乡,珠三角地区的房屋租贷业也遭遇了空前重创。从前彻夜机器轰鸣、外来工川流不息的场面,现在在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恍如隔日的景象。
如果把珠三角称为“世界工厂”,那么珠三角的农村就是世界工厂的“房东”。依靠着出租厂房和房屋,珠三角农村成为中国最先富起来的农村,村集体经济稳坐中国头把交椅,年年有分红。而洗脚上田的农民们,都可以靠着两三幢握手楼里分隔成十几间的出租房,过着衣食无愁的日子。一度,珠三角农村的“二世祖”们成为了社会学家的研究样本。但这一次的金融危机却着实的撞了“房东”们的腰。有一份统计显示,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工厂的倒闭和搬迁,村级经济的危机似乎在一夜间显现。发展模式单一、管理水平较低,决定了珠三角的房东们在经济危机风险面前的脆弱。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种几乎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模式有一天会遭遇“滑铁卢”,往日的风光已然逝去,留给人们的只是不断增加的空置厂房,以及对昔日繁荣的无限眷恋。
珠三角这个地方,随着它整体的运营成本的上升,它已经不适合这种中低端产业了。它需要一些更高端的、更有服务业的,科技含量比较高的,能够和国际产业对接的这样一个产品在这个地方完成。广东不仅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产业升级、腾笼换鸟的政策,同时,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大量厂房空置,更是为广东省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金融海啸只是让本来就存在的问题,本来就不足以长久凭借的发展路径,集中爆发出来而已。巴菲特说过,只有退潮时,我们才能看到谁在裸泳。金融危机就如同潮水退落,把繁华背后的种种问题,一一呈现于世人面前。没有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没有“厂房经济”今天的寒冬,很多人还不会认真地对待要不要“腾笼换鸟”的问题,不会痛下产业转型的决心。不论是自觉自愿还被逼无奈,反思过去,积极寻新的出路,都意味着冬意的渐渐退去、春天的步步临近。
3、 浙江“腾龙换鸟”计划
经过30年的发展,浙江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较早地进入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省份之一。浙江经济在快速奔跑了30年后的今天,突然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耕地锐减、环境污染、能源困局、成本攀升等“成长中的烦恼”。 浙江的决策者很清楚,这些烦恼归根结底是浙江经济发展增长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不高等积弊的反映。如果不痛下决心“腾笼换鸟”,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这些烦恼将成为“永久的烦恼”。为此,浙江采取三大方略,实施“腾笼换鸟”:“优农业(用生态农业、精致农业代替传统农业)、强工业(用新型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兴三产(靠“楼宇经济”缓解土地压力)。
第九章
1、英国科技中介服务系统建设、德国、日本
第十章
1、新天方夜谭---卡塔尔
2、朝鲜的贸易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