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
2023年6月11日发(作者:城市的彩作文800字)
公休假实施细则-
《蝴蝶梦》
•
•
•
•
•
•
麦格芬情结的震撼
教学目的:
掌握悬疑片的特点及意义;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对影坛的贡献。《蝴蝶梦》的魅力何在?
重点:悬疑的特点及其在本片中的表现
难点:人物性格特点
一、影片摄制情况
导演: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 国际著名悬念大师
原著: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小说《丽贝卡》
编剧:罗伯特·舍伍德 约翰·哈里逊
主演:(女)琼.芳登 饰德文特太太
朱迪思·安迪生 饰女管家丹佛斯
(男)劳伦斯.奥利弗 饰德文特
出品公司:美国谢尔兹尼克国际影片公司
获奖情况:荣获了1941年第1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摄影两项奖。
•
•
•
•
•
•
•
•
•
•
•
•
希区柯克——悬疑大师介绍
1、希区柯克1899年8月13日生于伦敦,其拍片生崖分两个时期
1920年——1938年,英国时期,1926年的《寄宿人》、1935年的《三十九夜》、 1938年的《巴尔干超特急》让希区柯克享有了国际名声。
1938年——1980年,美国时期,受制片商大卫·塞尔兹尼克邀请 和二战的影响,来到美国, 1940年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蝴蝶梦》,本片以悬疑惊悚勇夺奥斯卡摄影与故事片两项大奖。从而开起心理惊悚恐怖这一类型新片种。
1 •
但遗憾的是,希区柯克在长达60年的职业生涯中,共执导了50多部电影,跨越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时代和彩电影时代,在生前就被公认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导演,虽然曾经获6次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但却从未获得。
•
•
•
希区柯克电影以精巧的悬念情节设置,丰富的电影语言创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1968年获特殊奥斯卡奖,同年获美国导演协会格里菲斯奖。1979年获美国电影研究院终身成就奖。
代表作品
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希区柯克共拍摄了超过五十部电影,其中:《后窗》、《西北偏北》、《惊魂记》、《精神病患者》 、《鸟》,让他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悬疑惊悚大师,当代许多悬疑片都有他深厚的影子。
••
•
•
•
琼·芳登
琼•芳登,1917年10月22日生于生于日本东京。1940年凭《蝴蝶梦》首次获奥斯卡提名。1941年《深闺疑云》再次获奥斯卡提名,并最终如愿捧走了小金人。
主要作品《秋恋》、《亲爱的你怎能》、《40克拉》、谪仙怨》、《简爱》、等。
琼•芳登更擅于扮演拘谨、羞涩、多疑的女性角,她从影三十年内,基本上都是塑造这一类形象。
在好莱坞女星中间独树一帜,别具风采。
劳伦斯.奥利弗
英格兰最受欢迎的演员 ,1936年,在拍摄《英伦浩劫》期间,与女演员费雯丽投入了热恋。但是,他们的合作并不成功。
劳伦斯·奥利弗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将沉默和矛盾演绎的极具爆发力。劳伦斯·奥立弗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员,也是屈指可数的优秀电影演员之一。
电影版的《亨利五世》是他自导、自演、并几乎参与了拍摄和制作的各个方面的一部描写英格兰英雄主义的戏剧故事片。这是当时英国历史上耗资最昂贵的电影,同时也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电影。奥利佛因此获得了一项特别的学院奖 。
•
•
•
•
•
朱迪思·安迪生:
以“零度表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语言、表情、行动都追求一种没有表演的表演。
零度表演,既不是不要任何表情的表演,也不是表演出没有表情的状态来,它是指不需要演员进行再创作的表演。
奥斯卡金像奖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 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1927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2 •
•
参选影片必须是上一年 11月 1日至下一年10月31日在某国商业性影院公映的大型故事片。
前19届奥斯卡交评美国影片,从1947年的第20届起, 才在特别奖中设最佳外语片奖。
该奖是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5800多名具有投票资格的会员票选出来的。他们大都是富裕的白人,中老年为主,思想倾向和审美趣味比较保守,深信美国梦和美国价值观。该项奖只授予作品, 而不授予个人。
•
•
•
•
•
•
•
•
奥斯卡的评奖标准
倾向:奥斯卡最佳影片评选的并不一定就是观众认为“最好看的电影”,但一定会是好莱坞权力核心“最喜欢的电影”。
标准:
创新,是好莱坞追求的最高目标,以提高吸引力;
守旧,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好莱坞经典的叙事方式 ,以维护品牌力
奥斯卡奖似乎一直都没有明显的倾向艺术片或者商业片,通常情况下,奥斯卡评委对此采取折中手段,选取的影片一般既“艺术”又“商业”,两者达到最佳结合点。
金球奖,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选出,注重娱乐;奥斯卡奖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投票,注重商业
•
•
•
•
•
•
•
•
•
•
二、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讲述,巧借爱情,设置悬疑,延续灰姑娘奇遇白马王子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这部剧在惊悚的悬疑中,让人看到看到善与恶的较量。
三、层次分析
本片以讲述的方式,回忆了曼德勒庄园由盛而亡的结局命运,其中涉及两个场景:
相识:蒙特卡洛公主饭店
男女主人公地位悬殊引出的爱情悬疑
美的追求
相爱:曼德勒庄园
前后女主人的对比引出的胜负悬疑
恶的遗责
•
四、分析阐释
3 •
•
••
•
•
•
•
•
•
•
•
•
1、从声画叙事的表层结构来看
影片以悬疑的手法为我们结构了一个真诚的爱情故事
(1)爱情的力量
蒙特卡洛公主饭店与德文特相遇
陌路相逢,尴尬变知交,爱情从天而降
贫富相交,喜悦返庄园,爱情能否平等
曼德利庄园女主人生活以沉船事件为机
前,对德文特先生既爱敬又畏惧
后,对德文特先生既爱戴又支持
灰姑娘式爱情
A、典出:格林童话《灰姑娘》,灰姑娘型故事的主题是一个关于受虐待的女子最终获得爱情与地位的故事
B、灰姑娘特点:善良、忍耐、刚强、勤劳、守信
C、灰姑娘式爱情的意义:
讴歌了“美德有报”的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在一个丑恶的时代呼唤美德)
人们对大团圆结局的喜爱(和平的祈盼)
灰姑娘故事中的男权意识,灰姑娘的主观愿望,主体存在被梦幻的拯救遮盖,这种幸福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统治者与贫民的不对等)
弱势体只有以自己的德行才能获得上苍的眷顾。
女性对于自信的缺乏和对独立的畏惧——美国作家柯莱特•道林提出了“灰姑娘情结” 这一概念(好莱坞,梦的制造地)
•
•
•
•
•
4 •
•
•
•
•
灰姑娘情结产生的原因
B、概念:美国作家柯莱特•道林在他的畅销书《灰姑娘情结》中最先提出了“灰姑娘情结” 这一概念,他认为这一情结指的是女性对于自信的缺乏和对独立的畏惧。
C、产生原因:
内心的浪漫主义情怀是
(2)悬疑的魅力
一见衷情的爱情是否可靠
贫富悬殊的地位是否幸福
单纯的我与饱经风霜的马克西姆·德文特是否和谐
曼德利女主人“我”的命运和已故女主人丽贝卡的纠缠谁胜谁负
丽贝卡是善是恶
丹佛斯太太的妒忌“我”能否摆脱
马克西姆能否摆脱前妻的阴影
官司能否打羸
爱情能否完美
•
•
•
•
•
•
•
•
•
•
•
•
•
•
A、悬疑:
概念:悬而释疑。
对创作者而言, 悬念是一种手法。在这类电影中及时制造和维持悬念是这类电影成功与否的关键点
对观众而言, 悬念则是一种心理活动, 即一种效应。 郝建在《影视类型学》一书中对于悬念作如下描述“ 悬念是一种‘ 状态’ , 但这种‘ 状态’ 是指一种观看它的观众所处的情绪状态。
悬,情节离奇曲折、结尾出人意外、故事跌宕起伏
5 •
•
希区柯克认为,悬念设置要更加注重观众心理上的震撼效果
具体做法:
•
••
••
•
情节取胜
环环紧扣的悬念艺术
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结下一个个扣子,利用“悬”而有“念”的心理因素,引起读者关注,然后在作品适当处再进行释念
峰回路转的叙事结构
故事情节回旋推进,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本片正是利用这两点的典范
•
•
•
•
惊骇:使观众惊慌
观众视觉
如:希区柯克曾就此对人作了进一步解释:假设一个场景,我和你坐在房间里漫无边际地聊天,房间里有一颗轰然爆炸,观众会大惊失,但这种紧张或许只能持续15秒;——采用的是内知视觉(叙事局限于观众和人物在同一时间得知事件)
现在换一种方法,还是在同样的场景,插入一个的镜头,告诉观众放在那儿,并且肯定会在1点钟爆炸,然后再插入一个挂在墙上的钟的镜头,显示现在是差10分1点,再切回到谈话场面。我们仍在闲聊中,对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但观众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一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 ——采用的是观众视角(叙述者提供给观众的比剧中人物更多的认知)
快速剪接
制造视觉上凌乱及心理上紧张的感觉。
•
•
•
•
•
•
悬念:使观众焦虑
用时间延展与空间封闭来制造悬念气氛
用画面来制造悬疑与紧张的气氛
线索道具
6 •
•
•
•
罪孽转移法
B、疑,神秘性、恐怖性
神秘性:故事发展出呼人们所料,环境渲染,本片开头、结尾部分的大雾和大火的渲染,让疑团由有到无、由重到轻重以展现
恐怖性:人物的穿着及性格
•
•
•
•
•
•
•
•
•
•
人物的叙事构成上
在希区柯克的悬疑片中,主人公常常被设置为一个无辜者(至少在道德上是无辜的,是情有可原的)。这样的设置非常容易导致观众对主人公的认同——包括对他身上的“谜”的认同。认同心理唤起观众的参与意识,心随人物而动,从而观众巧妙地被遮蔽在导演的悬疑“圈套”中。
B、“麦格芬”
所谓的“麦格芬”,意思是并不存在的东西,它表示一个话题或一个简单的情节和意念,并由此而生发出来的悬念和情节。
丽贝卡:影片从头到尾提到但却没有出现的人物。它是邪恶的化身,它控制操纵着所有人的命运。象征战争中的人们被邪恶控制、被命运主宰。
2、从声画叙事的深层结构来看
本片摄于1940年,当时战乱不断,经济危机,人们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以表现:
(1)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友情和爱情
(2)鞭挞了上流社会的腐化堕落、尔虞我诈、穷奢极侈、阴森压抑
(3)表现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被控制
3、从声画表现的功能看
•
画面:推移自如
本片获取奥斯卡最佳黑白摄影奖,其魅力在于:
(1)善于运用黑白彩对比
7 •(2)人物出场的突然,造型奇特
•
(3)镜头推移自如
•
(4)大量主观镜头的运用
•
(5)窥视视角的运用
•
节奏推进快
•
镜头的转接自然、流畅。给人有突然态
•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
•
“我”
•
温柔善良、纯朴自然被马克西姆·德文特所爱
•
谨小慎微、不暗世事被管家丹佛斯太太所欺
•
贤慧淑达、知人善施被佣人(法兰克)尊敬
•
鄙视小人(对表哥法维尔下开始),厌恶邪恶,助夫摆脱忧郁、苦闷,表现我的正义与胆识
•德文特:追求真爱,忧郁、伤感、苦闷,敢作敢为
•
丹佛斯:冷酷漠然,妒火黑心
•
表哥:无耻尖诈
•
丽贝卡:阴险毒辣、成性、爱慕虚荣
•声音:感伤恐惧
•
1、感伤(下35:50)表现夫妻俩人的缠绵、相爱
•2、恐惧(下开始)表现丹佛斯太太的阴森、威逼,语言的出其不意。
8
•
•
•
•
•
•
•
•
•
•
《蝴蝶梦》小结
是英国导演希区柯克赴美后拍的第一部影片,然而却成绩骄人,获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黑白摄影奖。
全片气氛诡异迷人,是悬疑手法十分高明的心理文艺片,也是他向好莱坞显示自己独特才能的见面礼。
(4)意义
1、用悬疑的形式表达了现代社会人们的处境和变化莫测的命运,这是悬疑片大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2、在目前“血浆片”占据市场的情况下,悬疑片“悬”而有“念”的心理推理,远比凶杀、暴露的恐吓片更赢得人们的喜爱
5、主题
影片以“我”的回忆结构全篇,在缠绵悱恻的爱情和阴森压抑情悬念制造中,这不仅表现了忠贞的爱情,鞭挞了丑恶,而且以离奇的情节,释放了人们的压抑,从而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
希区柯克的意义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善于把一个三流的故事讲述得精彩纷呈, 这与他独特的“希氏技法”密切相关。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麦克格芬”式的悬念设置和镜头讲述故事, 这是悬念的来源, 也是希区柯克电影的别样标签。
•
•
•
•
•
•
•
在好莱坞期间,其拍片以商业性与艺术性赢得了人们的认可。
商业性:类型片的创立
艺术性:独特的悬念表现技法
类型化
①叙事:相似的、公式化的情节和结构
②人物:相似的、定型化的人物类型
③基本主题:永恒话题的反复表达
9 •
④场景:相似的对话模式,相似的造型空间
•
•
•
•
•
⑤电影技巧:摄影、布光、声音、彩、剪辑等元素的风格化或形式化惯例。
⑥重复性:反复使用的题材和素材
⑦象征性:从各个角度象征美国的文化和精神
⑧功能性:安抚观众的心灵
希区柯克在重视影片的娱乐性的同时, 绝不以媚俗的观念和手法去讨好观众、去迎合一些人的庸俗低级的趣味,他和那些一味追求票房价值刻意媚俗的商业片导演有根本性的区别。
•
•
•
•
•
艺术性
希区柯克的电影,
在思想内容上: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他被称为“电影界的弗洛伊德”。
在艺术表现上:运用构图、视像传递信息和悬疑配乐的方式确定纯电影的讲述方式。
在该片拍摄过程中,制片人塞尔兹尼克希望希区柯克能像当时好莱坞大多数导演那样先拍摄各种镜头,然后再把这些镜头重新剪接。但是希区柯克则坚持严格按照剧本拍摄,并按他自己的意图剪接。因此才有了足智多谋的拍摄手法、戏剧性的真相、明亮鲜明的彩、内敛的玩笑戏弄、机制风趣的象征符号、和最重要的──能支配人心的悬疑配乐这些只有希区柯克才有的符号。
•
•
•
•
•
•
四、从精神分析批评看
1、希区柯克的创作观——悬疑
2、观众对悬疑片的认同
3、影片男主人公德文特与女管家朱迪安的潜意识心理分析
1、精神分析批评介绍
精神分析批评是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西方文艺批评流派之一,对西方现代派文学如意识流、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都产生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学说在一个世纪的发展中,经历了三种批评模式:
10 •
•
•
•
•
•
•
•
•
•
•
•
•
•
•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
读者反映精神分析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1)传统精神分析批评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通过“心理疏导”的方法,让病人“自由联想”来说出隐匿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愿望、情结惑受挫的原因,以此发现他们的病因,达到精神错乱目的,我们把它称之为精神分析法。由于弗氏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因而成为理解人的动机、人格和精神活动的科学,并广泛运用于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历史、神话、民俗、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其中
无意识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本我、自我、超我;力比多)
俄狄普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节)
梦的理论(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
艺术家与精神病(一切艺术都具有精神病性质)
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型作家)
对文艺创作产生具大影响
意义:文学艺术与无意识的释放、白日梦、人格结构有关
局限:泛性论:、无意识决定论精神病理的机械搬用有害
代表作《释梦》、《图腾与禁忌》、《超越快乐原则》、《自我与伊德》
•
•
•
(2)读者反映精神分析
霍兰德(1927-)美国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批评家,运用读者反映批评来解决读者与文本间的关系,他认为读者与文本的内容是一种本我幻想与自我防御的关系,即文学作品把读者的潜在愿望与恐惧转变成了社会可以接受的内容,因而给读者带来快乐,这样就将弗氏的文学作品是作者的本能释放的一种静态存在转换成文本是作者与读者间的相互沟通的场所的动态过程。
代表作:《早期现代喜剧》、《莎士比亚式的想象》、《文学反应动力论》、《本人的诗歌:文学精神分析学引论》
•
•
(3)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拉康(1901-1981),法国哲学家,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批评家,他将精神分析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联系起来考察,从能指(照镜,能给予的意义)与所指(形象,镜中的自己)两方面指出:自我是在与另外一个完整的对象的认同过程中构成的,这样他就纠正了弗氏从纯生物学角度考察人的无意识而从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中进行分析无意识,由此让无意识变成可以言说的东西,而其中语言是解释这一概念的中介物。
11
••
代表作:《自我语言》、《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2、理论运用
•
(1)希区柯克的创作观——悬疑
•
传统精神分析批评
•
1)文化背景的不同,悬疑作为一个新的类型,对于其立足好莱坞与表达作者对世界的理解•
2)从三重人格结构学说(本我、自我、超我;力比多)
•
3)文学艺术与白日梦(创造型作家)
•
(2)观众对悬疑片的认同
•
读者反映精神分析
•
1)二战后的民众心理情况分析
•
2)悬疑本身的魅力
••
(3)影片男主人公德文特与女管家朱迪安的潜意识心理分析
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
•
1)德由追求美貌、权力、金钱智慧转为肯定善良、执着、平等、真爱的心理能量
•
2)朱由追随前女主人到变态折磨后女主人的心理意识到最后的自取灭亡过程
•
6、课后思考
•
经典好莱坞在类型化方面有何一致。
•
希区柯克在悬疑片的声画叙事与表现在有何特点。
•
麦格芬对于希氏影片的意义。
12
•
•
•
从精神分析学、心理学方面分析丹佛斯太太的心理动机
7、课后观片
《爱德华大夫》〈后窗〉、〈鸟〉〈西北偏北〉《精神病患者》
•
《天亮后》《冬之死》忆碎片》
•
〈异度空间〉〈风声〉〈潜伏〉
《人灵》《致命魔术》《神秘第六感》《七宗罪》《致命ID》《记
13
《沉默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