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2024年6月22日发(作者:利比亚人口)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
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
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
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
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 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
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
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
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
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
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
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 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
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
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
久, 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 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
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
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
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
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
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
束。
4. 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
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
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
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
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
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
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
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
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补充:1、
平型关大捷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
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分三路向纵深推进。其中一路日军先后占领张家口和
大同,随后分两路攻击雁门关和平型关,企图夺取两关,拿下太原。
八路军为配合友军固守雁门关、平型关及长城各口隘,令120师驰援雁门关,
115师向平型关急进。
1937年9月23日,日军先头部队进抵平型关附近,115师师长林彪和副师长
等决定在平型关至东河南镇公路两侧设伏。这段公路穿行于峡谷之中,一
旦占领两侧高地,路上敌军将无处可逃。25日零时,115师主力出发了。此时,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洪涛咆哮,水深没膝。英勇的八路军
战士彻夜冒雨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终于在拂晓前进入阵地。
平型关战斗中第一一五师某部的机阵地
8时30分,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的两个联队进入了埋伏圈,115师指挥部发
出了进攻的信号,设伏部队居高临下,向山沟公路之敌猛烈射击,敌阵顿时大乱。
八路军两个营乘势向下冲上公路,与敌展开肉搏。日军大炮和骑兵完全失去了作
用,他们左冲右突,毫无结果。随后八路军又有一个团投入战斗,将日军分成几
段,各个歼灭。战至下午1时,日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的首次胜利,共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
毁汽车近百辆,缴获轻重武器数百支。它表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
可忽视的抗战力量。
2、台儿庄战役取得正面战场首次大胜利
1938年3月中旬,日军坂垣和矶谷两个师团,分东西两路向南进攻,企图会
师台儿庄,进而攻占徐州。然而东路的坂垣师团在进攻临沂时受挫,损失4500
人,仍未突破中国守军的防线,两路日军会合的企图落空了。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
西路矶谷师团于3月14日进攻滕县,3000多中国守军血战3昼夜后全部阵
亡,滕县失守。矶谷师团占领滕县后,不可一世。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估
计日军可能会孤军深入,便主动放弃了峄县、枣庄,诱敌深入,同时将主力转移
到台儿庄北面山区,插到敌军背后。果然,矶谷师团一路直扑台儿庄。中国守军
英勇抵抗,激战数日,人员伤亡7/10,3/4的阵地失陷,但将日军牢牢地拖在了
台儿庄。为了夺回阵地,第31师师长池峰城决定组织敢死队,与敌决一死战。
26日黄昏,他命令营长仵德厚率部从西门突入城内,与敌人逐墙逐屋地争夺。
仵德厚不负众望,他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与敌军战在一起。顿时,声、杀声、
爆炸声响成一片。经过一夜激战,敌人尸横遍地,残部向西北城角退逃。28日,
中国军队收复了台儿庄。
与此同时,中国军队主力按原定计划迂回到敌后,将坂垣、矶谷两部敌军分割
包围,经过激烈战斗,矶谷师团除一部突围北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台儿庄战役
大获全胜,共歼敌2万余人,成为中国军队正面战场的第一次大胜利。
3、 百团大战摧毁日军的交通命脉
进入1939年冬天,日军开始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并企图割断太行、
晋察冀等根据地的联系,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
策”。为此,八路军决定发动交通破袭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
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
1940年8月20日,夜幕低垂,天空下着小雨,正太铁路沿线突然声大作,
火光冲天,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就此打响。到9月10日止,绵延200余公里的
正太铁路被破毁2/3以上,完全陷入瘫痪状态。
受到沉重打击的日军如梦方醒,连连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出动2万余人
对晋西北根据地实施全面大“扫荡”。八路军在各个战场上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
10月14日,129师新编第10旅在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摧毁军
车40多辆。26日,在武乡附近,129师师长率领师主力,将日军一个大
队包围,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临战场指挥,将大队长以下400多人全部歼
灭。到1941年1月,华北军民经过3个月的苦战,彻底粉碎了日军的“扫荡”,
百团大战降下帷幕
指挥百团大战的彭德怀副总司令
百团大战历时近半年,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
共毙伤日军10645人,拔掉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474公里。这次战役意义
重大,它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而且给国民党散布的“八路军游而不击”
的谎言以有力回击。蒋介石给八路军总部的嘉奖电称:“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
击,予敌甚大打击,特此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