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精品5篇)

更新时间:2024-05-29 00:42:56 人在看 0条评论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精品5篇)


2024年5月29日发(作者:六年级剪纸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精品5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1

我的家乡位于准葛尔盆地边缘的小县城,因为这里是江格尔的故乡,而成吉

思汗又在这里停留过较长的时间,所以有很多的中国蒙古族人居住在这里。为此,

我们这个县取名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国蒙

古族的民风民俗。

中国蒙古族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兀室韦”、“萌古”等。 中

国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中国蒙

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

罗斯联邦。全世界中国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

居住在中国境内。

全世界中国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 中国的中国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

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

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畜牧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

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中国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

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中国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

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

鹘字母创制,14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

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

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饮膳正要》被列为对世界

文明贡献卓著的重要医学发明。

在中国蒙古族有一种风俗叫献哈达;哈达是中国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

的物品。献哈达是中国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

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和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

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

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脖子上,

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来中国蒙古族还有许多风俗,比如:

敬神、骨肉进餐……带你一起唱歌:中国蒙古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表达

出来。唱歌与对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

一起干杯。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开始喜欢中国蒙古族了

呢?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2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

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

园。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具体礼

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

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

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

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

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还有的用

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

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

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

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

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尤其

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

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潮

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菜。如地

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茶艺。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样式很多各有着生动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马拖车”、“四

点金”、“下山虎”、“爬狮”。简单介绍一下吧,“四点金”是潮汕独特的村

居,旧时只有殷富显达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筑格局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

虎”房屋的建筑在潮州农村较普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简单,少了两个前房,

其余基本一样。“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

化。无论是“四点金”还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个突出特点就是装饰,故有“京

华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说。

不论是潮州的“出花园”、饮食、民居还是功夫茶,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3

还是不太适应家乡鞭炮声的噼里啪啦,家乡深夜依然灯火通明,家乡烟花?

烂的闪耀天际;在城市里就连跨年夜都是寂静无声,只有手机和电视作伴。怪不

得说家乡的春节最特别,最有年味。

农历腊月廿十多时家乡就热闹起来,小贩们挂出了红红的春联,大街小巷都

摆满各种各样的年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都随意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年

货。大年三十那天,大家都忙着贴春联和门神,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新年气息,

红红的祝福语映衬着人们红红的期许。在中午的时候都要祭祀香火神和祖先,每

家每户都带着鸡、肉、饭、酒水、水果、元宝,还有一颗虔诚的心去拜祖先,感

谢这一年来的一切,喜悦、收获、挫折和泪水。拜完年后还要放鞭炮除旧岁。年

夜饭摆满了鸡鸭海鲜,亲人们因团聚而开心的笑容为春节添上了别样的温暖。还

有一项特别的风俗,从今晚一直到初三必须整夜亮灯,今晚的十二点放鞭炮还要

下床踩地板,为自己下一年的事情做得踏踏实实。

大年初一清晨有些冷淡,可能因为昨晚整夜的鞭炮和烟花而兴奋吧,清晨都

听不见喇叭声,似乎是不愿吵醒还在酣甜睡梦中的人们。大街小巷的商店都关了

门,放眼望去只剩满地的炮灰和斜洒下来的几道晨光,伴随着蹦蹦跳跳的小孩的

身影,拉开了新年的第一天。旭日东升,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锣鼓喧天,游园、

舞狮、耍武术、球赛,显扬出一派喜洋洋的节日气氛。今天的饮食比较清淡,而

且忌操刀、杀生,只能吃斋,显得更加清淡。

初二在乡下还有一个重要的仪式——拜年。但初二拜年的意义不同,重在为

新的一年祈祷,希望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接下来就回归往常一样了。

初六左右回乡下过年的人都陆陆续续地返回工作之地,小孩安心学习,大人忙于

工作,生活似乎步入正轨,小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但在正月十五那天,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又激起了人们的热情。元宵锣鼓相

继擂响,大人小孩都放下手中的活,都来观看游行,只见游行大队浩浩荡荡,一

辆辆花车闪着五彩缤纷的灯光开过,几个小孩宛如叠罗汉一样搭得一个比一个

高,头旗、红绿大旗、六国牌、八宝花、狮子班、彩龙、锣鼓棚、八音队、飘

台……甚为壮观,围观的人们也被这气氛感染不停地呐喊助威。

突然有点不适应城市的静谧和一如既往,天空还是那般蓝,有时望着望着,

就开始想念家乡的树叶年糕,还要多久才能回家乡过那个别样的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4

我的家乡在达州市达川区西部的石桥镇,那虽没有都市的繁华,却有着自己

独特的韵味,尤其是家乡的“翻山铰子”和“烧火龙”,更是小镇上一道亮丽的

风景线。

除夕早晨,一起床,就闻到了一股糯米香,我到厨房望了一下,才知道是一

锅白白的大胖子汤圆,在水里翻上翻下,似乎想跳出来。

我舀了一碗,六个,夹一个上来,咬一口,红红的汁就流了出来,甜甜的,

黏黏的,使人吃了回味无穷。

吃完汤圆,妈妈和奶奶准备年夜饭,而我和爸爸在准备祭祖时所要的物品,

准备好了一块四四方方的腊肉,一块如雪花的白豆腐,还有一瓶老白干,这是

一瓶酒。带着这些物品,我们来到了后山进行祭祖。眨眼间,就到了中午,香喷

喷的饭菜排满了一桌,有糖醋排骨、盐菜扣肉、红烧肉、粉蒸肉、辣子鸡、蒸羊

肉、憨酥(酥肉)、糖醋鲤鱼。老人总说,年夜饭上必须有鱼,寓意年年有余。

除夕晚上都要守岁,而爸爸则张罗着给小孩、老人发红包。

大年初一,正式翻山铰子的开幕式。翻山铰子高台由由3张桌子,1张长椅

子搭成,一张桌子一个人,人在上面相互配合。人在桌上的动作有很多,如:翻

击,左右击和反击等。桌旁也有人在那里打铰子,边打边绕着桌转。一旁有人边

走边打鼓,为此助威。四周还有吹唢呐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表演动作,如:白

鹤亮翅,风吹杨柳和团鱼晒壳等等。其中风吹杨柳就是人把脚搭在桌子上,身往

后仰,往后仰的同时,铰子又响了起来,他们的身体如杨柳,随风摇摆。

据人们的介绍,翻山铰子有高台,也有地台。据传,它是由清咸丰年间达州

石桥镇的一位民间艺人,冯白仁创立的,历经五代传承,至今有150多年历史。

正月十三,烧火龙正式开龙。整个活动贯穿了请龙,龙点睛,龙请水、烧火

龙、送龙等民俗风情,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来年

平安和丰收,是全国各地的一种风俗。特别是到了元宵节晚上,数条火龙游街走

巷穿梭,居民家家用硝磺、柴炭等原料配成烟花,尽情地对火龙燃放,使之火花

四溅,让人喝彩不已。举火龙的人只穿一条内裤和戴一顶帽子。然后用水泼道,

以免皮肉被烟花烧伤。从一开始,人们就将火龙围得水泄不通。人们放着烟花,

这时,整个小镇灯火通明。直到结束,人们才缓缓散去。

啊!家乡的“翻山铰子”和“烧火龙”,你们已经成了石桥人们生活中乃至

生命的一部分。你们就像陈年的美酒,醇香甘甜,沉醉了家乡人的心。

家乡的风俗作文1000字篇5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单新年习俗,

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 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年货,门

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午,照例要吃顿好饭,

还要拜神 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

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

人们也已经在准 备新钞,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完了饭就去

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

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

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 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看见新衣

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给爷爷奶奶拜

年,再给爸爸 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

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 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辈磕头。

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着弟弟去拜年,妈妈

带着婶婶们去 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

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

我守在大门口,见有 人来,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 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渐少了,

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被赶回家睡觉。晚上

又是一顿大 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

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

带着丈夫孩子回娘 家拜年。过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

汤圆,年味也就渐渐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保留。但我

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变。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41682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4-05-29 00:42:5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