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

更新时间:2023-11-03 11:14:40 人在看 0条评论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

2023年11月3日发(作者:大学生安全教育总结范文(精选6篇))

赞美山的佳句-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

计量经济学是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一) 摘要:

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学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由于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腕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详细设计思绪,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腕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新的认识。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腕

作为经济学实证经历剖析的一门重要办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中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办法,计量经济学不只请求学生控制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根据,更需求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办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量和检验模型,对理想经济问题进行构造剖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学问的传授只是手腕,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办法去剖析和处理理想的经济问题。为了办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学问进行解说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腕加深学生对办法应用的了解,常用的教学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1-2]。固然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有所协助,但这两种教学手腕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控制办法的应用。由于要用计量经济办法进行实证剖析除了了解办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习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讨的完好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察看(行为剖析)→关于经济理论的笼统(理论假说)→树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量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合适做实证剖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取得性怎样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置、实证结果跟料想结论呈现不分歧的状况下怎样办、如何从实证剖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念、标准的实证剖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关于实证研讨是十分重要的,但单纯依托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量、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运用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求在教学阶段引入研讨式的教学办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腕。

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由于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普通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曾经控制了根本的专业理论学问,曾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考虑和剖析的才能,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能够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控制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求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材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特地经过课程论文指导培育学生的学术标准,为大四的撰写打好根底。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腕,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请求,既培育了学生撰写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才能,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控制的专业学问融会贯穿,学致使用。固然从教员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形式具有可行性,但在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呈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剽窃严重。运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假如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材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痛快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局部论文固然不是经过网络剽窃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窗也会援用相同的选题,在研讨内容、剖析思绪、软件操作等方面完整分歧,论文并没有本质性差别,这是剽窃的另一种方式。假如学生的课程论文是经过剽窃而非本人的入手理论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形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反而培养了恶劣的研讨习气。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求恰当的设计,以防止教学方式和目的相背叛现象的发作。

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绪

3.1课时设计

课程论文主要是经过学生课下的自我理论完成,单纯经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由于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气氛和时限并不合适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究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求的条件。所以,本文以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理论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依据教学进度在恰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经过课上指导和课下理论的分离到达应用性教学的目的。普通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布置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布置下,本文倡议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布置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解说课程论文的标准和写作请求,可布置在主课程对根本的办法理论解说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布置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员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正完善。这局部课时依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敏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布置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能够布置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能够与实验课后期课时分离进行,假如是请求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局部内容,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分离;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剖析,可布置在主课程的后期。

3.2选题设计

本科阶段学生普通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办法和控制学术标准而非进行学术研讨,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用请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办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能够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比拟成熟的范畴。但假如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范畴,在该范畴曾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讨文献,又容易呈现上述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在选择空间。但假如实行纯命题作文的方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白的论文标题,则学生领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讨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一切的研讨对象都能够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来研讨,在选题时应该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剖析。如何选取适合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剖析的研讨视角、这个研讨视角能否具有理想意义、研讨问题能否有理论根底、如何肯定研讨变量、数据能否能够获取和量化、样本量能否满足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请求,这些都是在肯定选题时需求着重思索的方面,假如把标题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领会到研讨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在,也不应太过板滞,应该在灵敏性和控制性中好均衡点。倡议用如下办法进行选题设计:依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讨范畴选题,学生在该范畴内自在选取研讨角度,并且标题和内容不能完整相同。研讨范畴确实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思索到选择的多样性,也要思索到数据的可取得性,同时还应统筹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解说的内容普通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局部,所以研讨范畴应该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络方程模型等)可以处理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讨范畴能够选取研讨较为成熟的经济范畴,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钱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讨成熟的范畴普通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员能够在研讨范畴根底上对研讨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则该组内哪些学生研讨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讨哪些地域的问题,这样就防止了学生研讨的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

3.3内容设计

选题设计好了之后,固然教员曾经给每位学生布置了具有一定选择自在度的研讨范畴,并规则了可研讨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范畴,相关主题曾经有大量的研讨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呈现网络剽窃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身入手理论操作完成的,还需求对课程论文的内容进行恰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办法是在课程论文中表现个性化的研讨内容和操作过程。但假如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标准,学生也含糊了实证剖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育学术标准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内容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内容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依照规范的实证剖析论文的请求去写,正文完后请求添加附录。附录内容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阐明),数据处置、回归剖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应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请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经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剽窃的可能性就小了,由于普通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要本人亲身入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干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内容,这就防止了网络剽窃行为。

3.4辅助教学手腕设计

论文选题和内容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一定的教学手腕,才干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详细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鼓励机制。鼓励机制对激起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假如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能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果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由于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择敷衍塞责,消极看待,课程论文就流于方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求从两个方面对论文的成果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进步课程论文成果占比权重。假如是考试课能够把课程论文作为平常成果的主要评定根据,成果占比进步到50%,与期末考试成果等重;假如是调查课能够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方式。经过进步课程论文的成果权重,学生才会注重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白的评分规范。评分规范应该依据教学目的把重点放在应用的精确性和标准性上,如规则高分的规范是:数据搜集的充沛性、办法选取的恰当性、办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标准性以及研讨内容的首创性,关于有拼凑和模拟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剽窃无自主研讨内容的论文则直接断定不及格。评分规范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

二是实证剖析范文解说。大三本科生普通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历,关于实证剖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理解,假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标准指导是必要的。能够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剖析范文,给学生展现和解说。除了解说学术论文的根本构造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解说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标准,如做实证剖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根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办法的应用阐明、实证结果的展现和剖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剖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置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解说中要强调,关于检验结果应该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现想要剖析的内容,加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约性。学生经过对范文解说的直观认识,理解了学术标准,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

三是分离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剖析所没遇到过的。普通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考证性的操作理论,学生只需求根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内容。但理想研讨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进行选择、模型函数方式进行变换的实验过程,单纯经过考证性的实验课操作难以领会到这种探究的过程,为此徐占东和王维国(2009)提出了探究性的实验教学。在实验课中分离学生课程论文的内容展开实验能够到达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效果。课程论文写作就是一个研讨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诸如回归结果系数不显著、计量经济学检验通不过、实证结果与经济意义不相符等问题,在这些状况呈现的时分该如何处置,如何把研讨改进和推进,这就需求教师的点拨。应用实验课的2或3个课时,让学生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理论的案例,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即可使学生控制和稳固软件的操作,又可以加深对应用计量经济学办法进行探究性研讨的认识,计量经济学应用性教学的目的就完成了。

四是课程论文作为案例剖析。教科书中的案例只是为了讨论特定的估量办法或者检验办法而设定的,而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理论的角度看,教科书中的许多例题的模型设定是错误的,假如只以课本上的例题作为案例剖析解说会给学生以很大的误导(李子奈,2010)。所以案例剖析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的例题解说,选取学生完成质量较好的优秀课程论文当做案例进行解说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应用1个课时,经过对学生做实证剖析较标准的研讨论文进行解说以及对论文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指正,学生能够更深化领悟到用计量经济学办法做实证研讨的全过程,除了理解办法的应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从案例中领会到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办法以及数据的剖析和诊断等普通教科书案例中没有触及的问题,加深对计量经济学办法应用的了解以及对论文标准写法的认识。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二) 论文关键词:

四部门宏观经济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 经济意义检验 统计检验 计量经济学检验 模型预测检验

论文摘要:

宏观经济学模型,是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中,我们首先选取了四部门构成的宏观经济理论,并根据现实的经济情况,构造出了一个联立方程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通过了识别。接下来,我们从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筛选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估计出的参数进行了四步的检验。最后,我们得出了这个方程,并对这个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一、引言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而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在一国的宏观经济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可以用以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决策研究和发展预测。本文中,我们选取了经典的四部门(消费者、企业、政府、国外)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来建立模型。

二、模型的构建与识别

1、模型的构建

首先,根据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等式:

Y(t) = C(t) + I(t) + G(t) + NX(t)t=1978,1979 … 2005,2006

其中,Y表示GDP,C表示居民消费,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NX表示净出口。

我们假设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额作为外生变量,由系统外部给定,并对系统内部其他变量产生影响。而居民消费和投资这两项指标,又都由当年的GDP决定。根据这些设定,我们分别建立居民消费和投资的方程,如下:

C(t) = a(0) + a(1)Y(t) + u(1)(t) , t=1978,1979 … 2005,2006

I(t) = b(0) + b(1)Y(t) + u(2)(t) , t=1978,1979 … 2005,2006

因此,最后我们得到了如下的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

C(t) = a(0) + a(1)Y(t) + u(1)(t)

I(t) = b(0) + b(1)Y(t) + u(2)(t)

Y(t) = C(t) + I(t) + G(t) + NX(t)t=1978,1979 … 2005,2006

2、模型的识别

由于我们完备的结构式模型为:

C(t) = a(0) + a(1)Y(t) + u(1)(t)

I(t) = b(0) + b(1)Y(t) + u(2)(t)

Y(t) = C(t) + I(t) + G(t) + NX(t)t=1978,1979 … 2005,2006

结构参数矩阵为:

1 0 –a(1) -a(0) 0 0

0 1 –b(1) -b(0) 0 0

-1 -110 -1 -1

此时,g=3,k=3。

对于第1个方程,有

Β0Γ0= 1 0 0

-1-1-1

此时,g(1)=2,k(1)=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又因为k(1)=1,则k-k(1)=2>g(1)-1,因此,该方程为过度识别方程。

对于第2个方程,有

Β0Γ0=1 0 0

-1-1-1

此时,g(2)=2,k(2)=1。

因此,R(Β0Γ0)=2=g-1,所以该方程可以识别。

又因为k(2)=1,则k-k(2)=2>g(2)-1,因此,该方程为过度识别方程。

而第3个方程,是平衡方程,不存在识别问题。

综合以上结果,该联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是可以识别的。

三、实证研究

1、数据的选取

我们从《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得到如下样本观测值,用来对模型里的参数进行估计(见表1)。

2、参数的估计

我们将数据导入Eviews 软件中,并在软件中进行操作,对各个方程的参数进行估计。我们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得到如下模型:

C(t) = 2286.983 + 0.388730Y(t) + u(1)(t)

I(t) = -1222.740 + 0.415093Y(t) + u(2)(t)

Y(t) = C(t) + I(t) + G(t) + NX(t)t=1978,1979 … 2005,2006

3、参数的检验

首先,我们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 在本模型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关系,都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本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第二,我们对模型进行统计检验。

通过上面的估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和投资两个方程的R-Squared的值,分别为0.986370、0.992586,因此,两个方程的拟合优度都非常好,可以通过拟合优度检验。我们再看变量的显著性。由上表可以看出,两个方程中变量Y的系数的t值分别为44.16973、59.90907。我们给定一个显著性水平α=0.05,查t分布表中,自由度为,α=0.05的临界值,得到t(α/2)(1)=6.314,小于两个方程变量Y的系数的t值。因此,通过变量的显著性检验。

第三,我们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

我们使用图示检验法,对模型进行异方程性检验。做出散点图如下:

从以上图中可以看出,两幅散点图中,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散点扩大、缩小或复杂型趋势,即两个方程中的随机干扰项,都没有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本模型可以通过异方差性检验。

再来看随机干扰项是否存在序列相关性。从上边三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方程的Durbin-Watson stat的值分别为0.203004、0.281410。查D.W.分布表,我们可以知道,当n=29,k=2时,按1%的上下界时,dl=1.12,du=1.25。因此,三个D.W.值都小于dl,随机干扰项存在一定的正自相关。可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等方法进行进一步修正。

由于本模型的前两个方程中,解释变量只有Y这一个,因此不会发生多重共线性问题。

最后,我们对模型进行模型预测检验。

我们查到了本次估计中未使用到的2007年的中国GDP数据,并带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得出的各项数据,与模型估计的值,比较好得符合。

至此,我们完成了该模型的检验。

四、结论与评价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最后得到了如下的中国宏观经济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C(t) = 2286.983 + 0.388730Y(t) + u(1)(t)

I(t) = -1222.740 + 0.415093Y(t) + u(2)(t)

Y(t) = C(t) + I(t) + G(t) + NX(t)t=1978,1979 … 2005,2006

这个模型,优点是比较简明,在应用它进行经济预测的时候,使用很方便,分析所用的数据也比较容易得到。所不足的是,该模型只能分析和预测宏观经济中最基本的量,不能详细地分析和预测整个经济系统的细节环节。对比如清华大学研制的256个方程联立构成的“中国宏观计量经济学CMET-1”等更为细致专业的模型,本文中使用的模型还是太显简略,还不能用于对国家经济的深入分析预测,尚有很大的改进和细化的空间。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

显卡散热片上有白斑-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27586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1-03 11:14:40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