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孔雀鱼

更新时间:2023-10-31 18:54:19 人在看 0条评论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 孔雀鱼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母亲的作文13篇)

产业园区规划思路-

观赏鱼养殖技术规范1范围孔雀鱼本文件给出了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的养殖环境、养殖设施条件、鱼苗至幼鱼养殖技术、成鱼养殖与繁殖管理、病害防治。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孔雀鱼的养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1132渔药使用规范SC/T5106观赏鱼养殖场条件小型热带鱼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养殖环境选址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源,排灌水方便,交通便利,供电正常,并符合NY5361的规定。4.2鱼池水质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5养殖设施条件养殖容器应符合SC/T5106的要求,形状、材质、规格见表1。表1类型鱼缸构建材料玻璃4.15.1孔雀鱼养殖容器主要参数形状长方形容积m3面积m2深度m0.20~0.4010.01~0.500.05~1.50表1类型水池构建材料砖、水泥、玻璃纤维等孔雀鱼养殖容器主要参数(续)形状长方形容积m3面积m2深度m0.30~0.600.20~10.001.00~20.005.2配套设施宜配套循环水净化系统、控温系统和增氧系统,应符合SC/T5106的要求。5.3源水处理5.3.1水源可为自来水、井水、河水或其它地表水。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要求。5.3.2自来水使用前曝气至少48h。井水使用前曝气至少24h。河水及其它地表水使用前使用漂白粉泼洒至1.0mg/L~2.0mg/L浓度,或二氧化氯泼洒至0.2mg/L浓度,或三氯异氰尿酸钠泼洒至0.5mg/L浓度,之后曝气至少48h。6鱼苗至幼鱼养殖技术放养水温6.16.1.1放养水体水温23℃~28℃,且与繁殖缸水温相差不超过2℃。6.1.2质量和规格鱼苗应无病、无伤、无畸形。出生当天从繁殖缸转移至鱼苗培育缸,同一缸鱼苗出生时间相差不超过24h。鱼苗出生7d~10d后,放养至亚成鱼培育缸或水池。6.1.3放养密度1d~7d鱼苗宜放养5尾/L~15尾/L,7d~20d鱼苗苗宜放养3尾/L~10尾/L,20d~80d鱼苗苗宜放养1尾/L~5尾/L。6.26.2.1饲养管理投喂6.2.1.1出生10d内的鱼苗投喂卤虫幼体或枝角类,每日4次~5次,每日投喂量约为鱼苗体质量总和的10%~15%。6.2.1.2出生10d后的鱼苗经2d~3d驯食,改为人工干粉饲料为主,卤虫幼体或枝角类为辅的食物结构,每日投喂3次~4次,每日投喂干粉饲料量约为鱼苗体质量总和的3%~5%。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宜为35%~40%,并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6.2.2巡查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巡查,闻水气、观水,观察鱼活动情况,检查配套设施是否运转正常。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并做好日常巡查记录(签名)。发现鱼苗感染疾病时,按照本文件8.1的要求及时处理。6.3水质管理26.3.1水质要求符合GB11607规定的要求,并且pH7.0~8.5,溶解氧(DO)≥5.0mg/L,硬度80.00mg/L~200.00mg/L,非离子氨(NH3)≤0.02mg/L,亚硝酸态氮(N-NO2-)≤0.01mg/L。6.3.2水质监测按照GB11607给出的检测方法,每2d~7d检测一次养殖池水的pH、DO、NH3和N-NO2-。6.3.3水质调控根据配备的净化系统工作能力,确定换水周期及每次换水量,定期换水。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水质保持在适宜范围内。6.4选别对50d~60d的鱼进行选别,淘汰畸形、带伤、带病及鳍条缺损的个体,淘汰同批雌鱼中体形最小的40%个体,淘汰同批雄鱼中尾鳍最小或尾鳍不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7成鱼养殖与繁殖管理分拣80d后即将性成熟的个体,按照生产安排,根据品种、个体质量和性别,分为不同的体。7.27.2.1成鱼养殖水温7.123℃~28℃,不得低于20℃。7.2.2放养密度0.5尾/L~2.5尾/L。7.2.3饲养管理投喂7.2.3.1以人工干粉饲料为主,卤虫幼体或枝角类为辅,每日投喂3次~4次,每日投喂干粉饲料量约为鱼苗体质量总和的2%~4%。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宜为35%~40%,并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7.2.3.2巡查按文件6.2.2执行。7.2.4水质管理按文件6.3执行。7.37.3.1繁殖管理繁殖容器3可分为配种缸和产苗缸。配种缸为容积30L~200L玻璃鱼缸;产苗缸为容积30L~100L玻璃鱼缸,配备网目直径3mm~4mm的无结网片制作的微型网箱,以气动生化棉过滤器作为净化装置。7.3.2配种护理亲鱼质量要求7.3.2.1无畸形、无伤病,符合品种特征。雄鱼年龄为3月龄~6月龄,雌鱼年龄为3月龄~9月龄,同一繁殖体雌鱼和雄鱼不得互为3代以内血亲。7.3.2.2亲鱼放养经挑选认定可作为繁殖亲鱼的出生后90d前个体,放入配种缸养殖。可采取小组配种或体配种的方式。小组配种为一缸放养1尾雄性亲鱼和1尾~3尾雌性亲鱼;体配种的雄性与雌性亲鱼比例为1:2~1:3,总放养密度≤0.5尾/L。7.3.2.3亲鱼饲养管理按本文件7.2.4执行。7.3.3产苗管理待产7.3.3.1每日观察配种缸亲鱼,发现雌鱼腹部膨大、后腹部靠近泄殖孔位置颜转灰黑且半透明,即将该雌鱼移入产苗缸中的微型网箱内待产。7.3.3.2喂养每日投喂2次,单位体重日粮量约为配种缸亲鱼体质量总和的3%~5%。人工饲料蛋白质含量宜为35%~40%,并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7.3.3.3收苗每天观察产苗缸不少于2次,发现新生鱼苗立即转移至鱼苗培育缸。同品种出生时间相差不超过24h的新生鱼苗,可放养于同一育苗缸。产后的雌性亲鱼可24h内移回原配种缸。8病害防治病害预防病害以预防为主,应按照以下要求操作:a)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新,鱼缸和水池定期用高锰酸钾、三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消毒;b)生产操作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c)水质恶化或鱼体活动异常时,应及时换水,适时加大换水量。d)生产工具专池专用,定期使用高锰酸钾15mg/L~20mg/L浸洗2h进行消毒;e)新购入的鱼放入养殖水体前应用的食盐水1%浸泡1min~3min或高锰酸钾溶液1mg/L浸泡1min~3min,进行鱼体消毒。8.28.2.1常见疾病及其方法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见附录A。48.18.2.2诊断及用药后,应做好记录。5附录A(资料性)孔雀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A.1孔雀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见表A.1。表A.1孔雀鱼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病名水霉病症状病原方法亚甲基蓝1mg/L~2mg/L,浸洗,1min~5min,1次/d,连用3d~7d。亚甲基蓝2mg/L,浸洗1min~5min,1次/d,连用3d~7d。提高水温至29℃,连续7d~10d;亚多子小瓜虫。甲基蓝1mg/L~2mg/L,浸洗,1min~5min,1次/d,连用3d~7d。药物不可嗜水气单胞菌等多种病菌。超量使用,病鱼隔离,兽用或渔用恩诺沙星泼洒,使水体药物浓度达到1mg/L~2mg/L。用药期间停食。注意事项鱼体表皮产生毛状、丝状菌丝,水霉属、绵霉属等肉眼可见。鱼鳍末端出现破损、发炎,表面粘膜浑浊。鱼体表出现许多小白点,严重水生霉菌。嗜水气单胞菌。烂尾病/烂鳍病小瓜虫病者破损、溃烂;鱼体发痒,且病鱼在池底或池壁磨擦;鳃部黏液增多,呼吸困难。腹部膨大明显,伴随体发暗、腹水病体表炎症、粘膜白浊等症状,拒食,不活动。鱼体全身鳞片竖起呈松开状,松球病鱼体如松球般而得此名。如病情水型点状假单胞严重导致鳞片脱落、肌肉水肿,因失去行动能力而死亡。尾鳍不展开,严重时缩成一锥菌。食盐水3%,浸洗10min~15min。针尾病形,鱼只不断地摇动身体,喜聚三代虫,也叫环指集于水面或水底的角落,病鱼不会很快死掉,但影响摄食及发育。吸虫。泼洒食盐溶液使全水体盐度达到0.5%,同时提高水温到28℃~30℃。6

2022黄山风景区免门票政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231487-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31 18:54:1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