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及答案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高一英语教案人教版)
深夜失眠高情商句子-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共60分,每空1分)
1.数学是研究 和 的科学。
2. 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 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 、 和 。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 、基本技能、 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 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
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即基础知识、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即 、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 、探究式、 、互动式等,探索 教学,积极开展 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9.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 ,探索发展学生
的路径。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 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 、引导者与 。
11.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独立思考、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2.教学活动应注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 。
13. 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 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1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 、空间观念与 。
15.《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 、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 。
16.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 、推理意识或 。
17.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 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 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18. 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19.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 及 的直观感知。 20. 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
21. 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22. 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 和 。
23. 和 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24.教学内容是落实 、发展学生 的载体。
25.改变过于注重以 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 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26.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 、 。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 。
27.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 、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 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28.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 或 说明对象。
29. 是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30.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 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 。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
2.什么是空间观念?
答:
3.主题活动主要分成哪两类?
答:
4.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维度多元指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
答:
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
答: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60分,每空1分)
1.数量关系,空间形式
2.数学素养、立德树人
3.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
4.基础知识、基本思想
5.数学教育
6.核心素养
7.基本技能、发现问题的能力
8.启发式、参与式、大单元、跨学科
9.结构化整合、核心素养
10.教师教、组织者、合作者
11.认真听讲、动手实践
12.启发式、解决问题
13.学业质量、核心素养
14.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15.数据观念、应用意识
16.运算能力、推理能力
17.(跨学科主题、项目式学习
18.数感
19.可测量属性、大小关系
20.推理能力
21.模型意识 22.教学目标、整体性、阶段性、
23.四基、四能
24.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25.课时、单元整体
26.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学业水平考试
27.口头测验、成长记录
28.辨认、举例
29.体验
30.核心素养、育人价值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2.什么是空间观念?
答:(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
(2)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3)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4)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3.主题活动主要分成哪两类? 答: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4.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维度多元指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
答:在关注“四基” “四能”达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
(1)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2)不仅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
答:(1)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
(2)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
(3)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
《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4.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7.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四能”即(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8.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9.课程内容组织的重点应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0.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1.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2.教学活动应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1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15.《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16.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17.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18.(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19.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20.(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
21.(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2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23.(四基)和(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
24.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
25.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26.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
27.评价方式应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28.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 29.(体验)是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30.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符号意识?
答: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感悟符号的数学功能。知道符号表达的现实意义:能够初步运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一般规律:知道用符号表达的运算规律和推理结论具有一般性;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符号意识是形成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2.什么是空间观念?
答:(1)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
(2)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
(3)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4)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
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3.主题活动主要分成哪两类?
答: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
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4.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评价维度多元指出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操作?
答:在关注“四基” “四能”达的同时,特别关注核心素养的相应表现。
(1)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思想的把握、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2)不仅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出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5.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原则有哪些?
答:(1)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
(2)遵循课标要求,严格依标命题。
(3)规范命题管理,加强质量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