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2023年10月31日发(作者:简短的劳动节祝福语大全)
打个飞的-
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2022中职英语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入,各行各业都对英语能力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岗位要求,学好英语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稳固与拓展,是一门重要的、必修的文化根底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
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逐步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其职业开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根底。
2、课程理念
在以学生职业开展为本,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英语课程应表达如下理念: 〔1〕注重根底,突出实用性
英语课程在传授核心根底知识的前提下,应注重根本技能的训练;要根据职业开展需要,突出实用性,为学生使用英语交际和学习专业英语创造条件。
〔2〕分层教学,增强选择性
英语课程要根据学生在学习根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要尽力提供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通过开展分层教学,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根底和学习需求,满足不同的个性和兴趣开展需要。
〔3〕任务驱动,凸现趣味性
英语课程教学要突破片面追求语言知识的模式,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用“听说〞带动“读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上岗就业和继续学习提供有效的效劳。
〔4〕综合评价,强调鼓励性 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具备:语言和文化根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的语言运用能力;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根本的人文素养。
2、分领域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任务驱动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选择、获取知识,掌握根本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并在一 定程度上增强分析和归纳问题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反思,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优化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内容与要求
1、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2〕情感与态度
2、教学内容
〔1〕教材编写
根本话题:
Cities and countries(城市与国家)
Cultures and customs (文化习俗)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环境保护〕
Famous people 〔名人〕
Finance and trade 〔金融与贸易〕
Climate and weather 〔气候与天气〕
Holidays and festivals 〔假日与节日〕
Illness and health 〔疾病与健康〕
Jobs and employment 〔工作与就业〕
Tourist attractions 〔名胜古迹〕
Mass media〔众传媒〕 Personal information 〔个人信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技术〕
Sports 〔运动〕
Social communication 〔社会交际〕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
Trust and contracts 〔信用与合同〕
Transportation 〔交通运输〕
Trips and journeys 〔旅行〕
Shopping 〔购物〕
Food and drinks 〔饮食〕
Language learning 〔语言学习〕
Daily routines 〔日常生活〕
Interests and hobbies 〔兴趣与爱好〕
School life 〔校园生活〕
Leisure and entertainment〔休闲与娱乐〕 〔2〕语法内容
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语法学习内容在稳固局部初中语法知识的根底上作适当拓展,以到达通过复习运用提高能力的目的。
〔3〕功能内容:
问候与介绍〔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
辞别〔Farewells〕
感谢与抱歉〔Thanks and apologies〕
请求允许和表示拒绝〔Asking for permission and refusals〕
祝愿和祝贺〔Expressing wishes and congratulations〕
邀请〔Invitation〕
询问信息〔Enquiries〕
打电话〔Making phone calls〕
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就餐〔Having meals〕
购物〔Shopping〕
看病〔Seeing the doctor〕
求职〔Applying for jobs〕
提供帮助〔Offering help〕
同意和不同意〔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能够和不能够〔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肯定和不肯定〔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满意和不满意〔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
喜欢和不喜欢〔Likes and dislikes〕
意愿和打算〔Intentions and plans〕
希望和愿望〔Hope and wish〕
责备和抱怨〔Blame and complaint〕 遗憾和同情〔Regret and sympathy〕
劝告和建议〔Advice and suggestions〕
警告和禁止〔Warnings and forbidding〕
判断和评论〔Judgments and comments〕
3、课时安排
本课程根底局部内容的教学时间建议为 204 课时, 学校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在假设干个学期内实施。拓展局部内容的课时和教学安排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
四、实施意见
1、教材编写与选用
〔1〕教材编写。教材编写应遵循本课程标准,参照“内容与要求〞局部的有关内容,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改良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形成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表达以下原那么:①根底、宽泛、实用,三者融为一体 ②注重能力培养,表达任务驱动 ③内容真实 准确,渗透德育教育 ④形式生动有趣,配套资料齐全
〔2〕教材选用与管理 ①多样化 ②选择性 ③高质量
2、教学
〔1〕 教学原那么(①根底性原那么 ② 选择性原那么 ③ 任务驱动原那么 ④交际性原那么)
①根底性原那么
学生通过语言学习和实践,能在稳固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的根底上,具备最根本的语言素养,具有就业和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语言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及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意识和自觉学习的愿望。
② 选择性原那么
从学生英语根底差异较大,个性兴趣各异,不同专业对英语要求各不相同的实际出发,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都应呈现多层面、多元化的特点。 ③ 任务驱动原那么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设计真实生动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强调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真正落实能力为本。
④交际性原那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围绕所学语言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思想,交换意见,稳固和掌握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导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引导学生遵循英语交际的根本礼仪,开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2〕教学组织
①教学组织形式。
可根据需要实施固定班级授课制或采用走班制的形式,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内外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②教学活动类型。(课堂讨论 自主合作学习 课堂讨论 模拟实践 思维训练) 课堂讨论 就某一主题或图画进行分组或结对讨论,教师可酌情引导或亲身参与,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交流各自的情感和体验,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和确定某一专题,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可 增强创新意识,培育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学 习方式。例如,组织英语晚会、英语角、英语墙报、英语竞赛和英语社会实践等。
模拟实践 鼓励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准备好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好调研采访的方式,深入相关专业的实训场、实验室或企业进行简单的实战训练,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并起到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作用。
思维训练 在开展阅读、口语或写作等活动的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准,采用图表、故事接龙、主题词提示、课文小结等形式帮助学生组织信息, 表达观点,通过语言运用进行思维训练。 ③教学案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创造力,采用不同的教法,并适当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将机械操练与情景操练相结合,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并注意调节学生心态,帮助他们克服畏惧心理。
根本要求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学生在已学会了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比拟级的用法,掌握了 good, much , many, bad, little 等形容词的比拟级和最高级的根底上,能理解、掌握、运用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最高级的用法。
[适合层次] 根本要求
[教学过程]
〔1〕 导入:先通过实物比拟〔三个大小各异的球,三本大小或厚薄不一的书〕和学生问答,引出最高级的结构、功能。
It's the biggest of the three. (边说边板书上述句子,让学生齐读) 2〕让学生结对做形式操练,并注意互换角。
Model 1 A: Is "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 the best of all these cartoons? B: Yes, it is.
Model 2 A: Are whales the biggest animals in the world? B: Yes, they are.
〔3〕小组活动: 让小组成员讨论并试着归纳出形容词最高级的用法,鼓励 学生发现其规那么。由组长记录,然后全班一起讨论,最后由教师将学生提及的最高级用法写在黑板上。
〔4〕稳固操练。让学生做替代性的机械操练和有图片提示的练习,同时让学生回忆形容词原级、比拟级和最高级三种形式的用法和区别,举出例句,并考虑使用相应的记忆策略简化这些知识点以便记忆。
〔5〕让学生先联想生活中哪些时候会用比拟级和最高级,并让学生根据其 用法展开对话或进行自由讨论〔free talk〕。要求每位学生在组内汇报,然后推选学生代表在班内汇报。 (6)作业布置:让每位学生运用形容词的比拟级和最高级,根据班上学生外貌、个性、兴趣等特点编谜语让大家猜“他〔她〕是谁〞,下节课交流。
[评述] 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创设情境,引出最高级,激发学生探求最高级使用规那么的欲望并归纳总结,从而逐步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防止了以往老师讲完语法,让学生做题的枯燥模式。同时让学生前后联系,形成形容词三种形式的知识网络,在此根底上探求相应的记忆策略,然后进行操练,做到学以致用,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较高要求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 学生在学习了以“友谊〞为主题的课文后,能积极用英语思维,通过小组合作、结对活动等共同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恰当有效,具有可操 作性的任务(task)。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适合层次] 较高要求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本人的两张生活照,分别是她与同事及她与班级学生的合影。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述她与她们/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原因,在讲述过程中提到了许多描述“朋友个性〞的形容词。
〔2〕学生分成 4 人一组,每组推举一名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列出两组描述人的个性特点的形容词。一组是“容易与他人交朋友的一类人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和品质〞方面的词;另一组是“不容易与他人交朋友的一类人
较高要求 所具有的个性特点和品质〞方面的词。组长负责记录,各小组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词汇。
〔3〕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一起完成课文的“梗概〞(summary), 灵活运用课文中所学的短语,填入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留有空格的下发材料中, 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中有关交友的几大秘诀。之后推举假设干同学在全班朗读答案,共同核对,并随堂订正。 〔4〕结对活动。两位学生合作进行听力练习----完成一份“表格〞,内容为交友的二十六条规那么,按字母顺序 A-Z 排列,要求根据首字母填写出这些单词。练习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在全班朗读答案,并随堂订正。
〔5〕小组活动。a.每位组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老师指定句型(定语从句),给“朋友 〞下一个定义;b.每位组员介绍自己在班级中的一位好朋友,适 当描述此人的个性特点,并简单讲述成为好友的原因;c.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作交流发言。
〔6〕教师赠送学生一首“关于友谊〞的小诗,学生增送教师一些“关于友谊〞的谚语,最后结束上述话题。
〔7〕作业布置。a.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题目自拟。b.欣赏关于友谊的 两首抒情诗。c.完成补充阅读练习----西方人对友谊的理解。
[评述]:上述活动使学生学会从日常生活、课文、听力材料和网络中获取信息并加工成自己所需的语言交际素材;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培养了口 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等;让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来获得、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 这堂课防止了语言知识的机械复习和“满堂灌〞的现象。
3、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课程资源的范围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局部。此外播送电视节目、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都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丰富、补充课程资源,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①播送电视英语节目、音像制品、报刊杂志 充分利用各类新闻传媒制作、播放、刊登的大量英语材料,学校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购置或推荐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从不同渠道、以不 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习视野,以补充和拓展英语教材。
②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 学校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重要文化场所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并以网络和光盘等形式传播这些资源,以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③网络资源和网络课程 应重视网络资源或网络课程的开发,利用网上丰富的信息和多媒体强大的模 拟功能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模拟情境和操作平台,为其自主学习或个性化学习创造条件。此外,还应鼓励师生共同开发教学软件,提倡不同的学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④相关专业、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 学校可根据各自的需求,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或聘请相关行业或企业中精通英语的专家、技师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以拓宽教学渠道,实现资源共享。
4、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应采用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开展,实现课程目标。
〔1〕评价原那么
①倡导开展性评价
力求防止面向过去的单纯的终结性评价,倡导面向未来,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不仅检查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②提倡综合素质评价
运用测试性评价〔听试、笔试等〕和非测试性评价〔报告、表演、口试等〕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学生个体开展的其它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等,从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到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
③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化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以利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互动,形成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又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使评价活动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 的交互过程。
〔2〕评价形式
按照定量记录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要求,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评分方法,建议采用如下方式:
①阶段或单元性考查〔考试〕,形式为口试和笔试相结合。
②课堂活动记录
③问卷调查
④各类展示能力的活动教师在评价之前需制订具体评价标准,通过上述测量方式采集数据后,应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反应改良教学。
5、保障措施 〔1〕开展应用研究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育课程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性研究,形成适合经济开展需求的课程理论与操作实践。
〔2〕实施“一纲多本〞
教育行政部门应总体规划协调,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完善多套英语教材的编写、出版、使用、反应、教研和教师培训工作;鼓励各校依据自身现状与需求, 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结构,建立课程教材改革奖励制度。
〔3〕开展教学研究
多层面地开展教学研究, 尤其要加强校内教研活动, 教师之间相互开放教学,探索如何正确、合理使用教材和创造英语学习气氛,建立适合本校和本专业的英语教学模式。
〔4〕开展各类培训
通过政府、学校和自身三条渠道筹集资金进行教师培训,增强师资队伍的课程意识,帮助他 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