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中国民俗 益阳

更新时间:2023-10-28 05:42:42 人在看 0条评论

中国民俗 益阳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国庆节见闻作文400字(精选10篇))

十年寒窗的意思-

第一 益阳简介

别名:银城

市花:刺桐花

益阳位于东经100°43′02〃--112°55′48〃、北纬27°58′38〃--29°31′42〃之间,东西最长距离217.5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73.3公里。从地图上看,象一头翘首东望的狮子,雄居湖南省北部,资江中下游,收揽沅、澧两水尾间,背倚雪峰山脉,面朝洞庭湖烟波。市境北临长江,与湖北省荆沙市隔江相望,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和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地区毗邻,东和东南紧靠长沙市,东北与岳阳市水陆相连,城区距长沙市70公里。

益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多年前,西部的丘溪山麓和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已是我们祖先牧垦巡守之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属地,秦初(一说西汉初年)置益阳县,属长沙郡,后经历代隶划,益阳之名始终未变。1949年8月益阳全境解放,成立益阳专员公署。1994年3月益阳撤地建市。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据《益阳县志》载:“相传屈原作《天问》于益阳之桃花江”、“屈子钓台”、“天问阁”等遗址,至今尚存。“以客高祖定天下”的汉代太中大夫陆贾,两次途经益阳“出使南越,说尉陀称臣”,陆贾山因此而得名。这里曾是魏、蜀、吴三国争雄的主战场,诸葛井、关羽濑、鲁肃堤、马良湖、甘宁垒等遗址依然可辩。南北朝时的赤松亭(南县),唐时的白鹿寺、广法寺(市区),宋时的三圣庙(市区)等,均具有一定规模。明、清出现的九宫、十八庙(市区),跃龙塔(桃江)、斗魁塔、三台塔(市区)等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益阳人文荟萃,唐代诗僧齐己,明清朝臣文士郭都贤、胡达源、陶澍、胡林翼、刘集勋、罗绕典、黄自元等名扬后代,清代籍隶益阳的士子,先后录为进士者有34人之多。现代周扬、周谷城、周立波等光耀文坛。教育十分发达。最早的松风书院(桃江县)始建于明代,龙洲、箴言、庆洲、琼湖、南洲、崇文等书院,在三湘学史上影响较大。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增添了益阳的美丽。洪山竹海气势磅礴,堪与全国40大景观之一的蜀南竹海相媲美;水上桔城沅江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境内夕阳沙洲、无边芦荡、万亩荷花、百里桔园等景点,错落有致;位于安化县境内的高峡平湖---柘溪水库,景幽、秀、雄、险。市区梓山风光旷远幽深,秀峰公园明洁秀丽,裴公亭(为唐宰相裴休读书之所)临江而立,栖霞寺(明代建文帝落发为僧之处)掩映在会龙山公园的参天古树之中,还有磨刀亭、碧津渡等三国遗址,处处让人留连忘返。

从地图上看,像一头翘首东望、伏地待跃的雄狮,威踞于湖南省中北部。它北近长江,同湖北省石首县抵界,西和西南与本省常德市、怀化市接壤,南与娄底市毗邻,东和东北紧靠省会长沙市及岳阳市。

全市辖桃江、安化、南县三个县和大通湖区,代管沅江市,市区设赫山、资阳、朝阳三个区。全市总面积12144平方公里,为全省总面积的5.83%,其中山地占39.71%,丘陵占10.05%,岗地占6.7%,平原占32.44%,水面占11.10%。总人口470万,中心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75万。境内由南至北呈梯级倾斜,南半部是丘陵山区,属雪峰山余脉;北半部为洞庭湖淤积平原,一派水乡景。“背靠雪峰观湖浩,半成山半成湖”。南部山区最高处为海拔1621米,北部湖区最低处为海拔26米,南北自然坡降为9.5%。

第二 益阳花鼓戏

益阳花鼓简介

益阳花鼓戏也称益路花鼓,流行于益阳、桃江、沅江一带,艺术上独树一帜,是长沙花鼓戏剧种的重要艺术流派。

益路花鼓的艺术特

益路花鼓,乡土气息浓厚,戏剧化程度高,又因其结构严密倾诉性强,适应表现正剧悲剧。所以,益路花鼓的悲剧声腔及悲剧剧目是其他花鼓戏所没有的。

地花鼓

又称“对子花鼓”。清同治年间开始在益阳流行。多于春节或重大喜庆节日演出。分一旦一丑单花鼓,二旦一丑双花鼓和多且一丑或多旦多丑花鼓几种。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头戴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时多走矮子步。旦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手舞扇,多走摇步、膛步、云步和闪步。向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梭”的说法。最具特的舞蹈组合动作为“车窝子”,分为单双窝子、滚筒窝子、阴阳窝子等数种。按音乐分,又有弦子花鼓和唢呐花鼓两种。伴奏乐器以锣鼓、唢呐和大筒为主,唱词多为七字句。主要曲目有《望部》、《对花》、《十锈》、《送子》、《挨角》、《比古》、《月照山》等。地花鼓表演时,四周围以龙舞者叫围龙花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挖掘整理,益阳的地花鼓有较大创新。1963年,地区众艺术馆编印地花鼓专辑,供各县、市选用。1980年,益阳市举办地花鼓专业人员培训班,通过广泛征集和整理,编成《益阳地花鼓》专辑,收有《十杯酒》、《拖地板》、《红灯歌》等26个曲目。安化县创作的《老伴瞧山》、《偏偏爱你作田哥》等,深受众欢迎,曾获湖南省文化厅嘉奖。

围鼓

即“围鼓子戏”,又称“坐堂戏”。表演者少则四五人,多则上十人,既是演员又是乐手,一人一角或一人多角。演唱时不化妆,也无表演动作,全凭唱腔、道白表现戏曲故事;采用民间小调或地方戏曲的音乐。多受聘于民间红白喜事,亦有逢节日临时定点演唱者。新中国成立后,围鼓演唱活动继续流行,且注人新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姚度山、李健军等创作的《按小华》、《献图》等,便是具有全新内容的围鼓戏。1976年,孙文辉、杨运镇等在围鼓基础上创作花鼓坐唱《硪歌嘹亮》,演唱者加进表情动作,唱演兼有,场面热闹。不久成为全区一个新的地方曲种。

第三 益阳特产

1、益鑫泰麻衬衫

益阳是中国著名的苎麻之乡,有五千年的种植历史 ,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

苎麻纤维,具有细长、光泽、挺拔、拉力张力强、散水散热快、抗霉变力好的特点,在国外纺织业倍受青睐。(ps: 有种说法叫“金丝银麻”,益阳被称为“银城”也是由其盛产苎麻而得名。)

2、小郁竹器

益阳的小郁竹器以麻竹为主料,郁口小、工艺精、灵巧轻便,历来以造型优美,做工精细而闻名。主要有桌椅凳架、床柜沙发、器皿灯具、座屏挂屏等200多个品种,很多品种不单是家用竹器,还是精巧的工艺美术品。

3、明油纸伞

益阳的明油纸伞,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和特。全身除了伞面的油纸和内外两个木托,其余全是竹料。麻竹杆做伞把,楠竹劈成竹片做伞骨,最重的八两,最轻的五两,收拢来像一支彩的蜡烛,展开象一轮迷人的圆月,伞面彩鲜艳,画幅多姿多彩,既可作伞用,遮阳挡雨,又可作工艺品玩赏,深受东南亚客商喜爱。

4、湘中铁锅

湘中铁锅,是益阳传统的名牌产品。它始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素有“中华南锅”之美称。 益阳铁锅,用料讲究,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具有锅壁薄、传热快、盛水不渗不漏、高温激冷不裂不炸、手感平滑、锅银灰、经久耐用、炒菜煮饭味道纯香等特点。

5、松花皮蛋

益阳无铅松花皮蛋,质地柔软、滑而不粘,翡翠体上,松花朵朵,蛋黄棕带绿,切开则五彩缤纷,蛋心胶而似糖,吃起来爽口留香。益阳青松牌松花皮蛋,1984年获部优产品奖,1988年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国优名牌奖。

6、朱砂盐蛋

朱砂蛋蛋黄红,这是益阳青松牌朱砂盐蛋最显著的特征。把熟盐蛋一剖两半,蛋白蛋黄,红白相映,中间那桔红的蛋黄,油亮而带浸,颗颗朱砂露黄间,故名朱砂盐蛋。

7、安化擂茶

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制作用料很讲究,农家在制作擂茶时,都是选用自家产的上好茶叶,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叶等中草药,放进陶制土钵(又叫擂钵),用茶枝做成的圆头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许水细细地研碎,磨成泥状后倒进茶钵里备用。擂茶原料选用的都是自家的农产品,制作过程也是纯手工,是最„货真价实‟的无污染绿饮料。

8、水竹凉席

益阳有“竹乡”的美誉,水竹以节稀皮滑著称,经过十三道工序手工做出的竹席不但不变形不怕折叠,还具有神奇的消暑功能,即使是在盛夏三伏天,睡在席上,体温下降快,似有清风袭来,惬意无比。

7、安化黑茶 黑茶口感平和,甜纯爽滑,是六大茶类中最具亲和力能适应不同人口感之茶。黑茶汤红艳,如琥珀,欣赏一杯好的黑茶,犹如品味一杯存放多年的葡萄美酒,美不胜收,遐想无限。

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于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在名优茶评选活动中,白沙溪茶厂的“天茯”、云台高家山茶厂的“安化天尖”等2个安化黑茶产品获金奖。

2008年11月21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全县共有10家企业参展,展厅面积360㎡,并举办了专场“安化黑茶”品牌推介会。在中华名优茶评选活动中,安化久扬茶业的“手筑茯砖”、云台高家山茶厂的“安化千两茶”、马路茶厂的“黑妹沱”、 高马二溪茶业的“安化天尖”等4个安化黑茶产品获金奖。

此外,益阳特产还有:南县麻辣肉、 辣妹子食品(辣妹子辣椒酱、辣妹子洞庭鱼、辣妹子鱼香豆豉、辣妹子桔片爽等)、 油中王调和油 、湘安仙笋 、桃江红薯粉丝(乡里红)、“中华老字号”亿昌麻香糕(沅江)、桃江腊味(腊大哥)、沅江银鱼、资江贡鱼等等。

第四 益阳桃江美女

湖南盛产美女,最为出名的是益阳市桃江县的桃花江,享誉海内外,国内无出其右,桃花江是湖南省桃江县境内的一条小溪流,她长不过百里,宽不过百米。然而就这样一条在地图上很难到的小溪流,名气很大,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桃花千万朵,比不上美人多,......。”《桃花江》是现代流行歌曲和商业音乐开始的标志和代表作。该曲使桃花江誉满神州,驰名中外,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河”,成了世人向往的仙境。三、四十年代上海滩到处都是吹吹打打《桃花江》,老一辈的人大多会唱。许多著名演员与歌手都唱过此曲,如:周旋、严华(周旋的前夫)、邓丽君、谢采芸,徐小凤就是唱此曲出名的。后来的电影插曲新《桃花江》也成为一代名曲风靡至今,有人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桃花江》。电影《桃花江》被视为中国最有影响的两部影片之一(另外一部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该片开创了歌舞片的先河。《桃花江》在解放后被视为靡靡之音和黄音乐的代表受到广泛批评而被禁唱。而它在中国音乐史中的地位是不容抹杀的,因它是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或商业音乐开始的标志,最先唱响于南洋,而后风靡中国,近来到桃花江寻梦的海外华人纷至沓来。桃花江是那样俏丽迷人,美丽如画。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盛产桃花丽人,面如姣月,清丽可人,真是“你爱了肥的俏,你丢了瘦的娇,你爱了瘦的娇,你丢了肥的俏,你到底是怎样地选怎样地挑?”。有两个著名海外美女,钟情文和张梦瑞就来自桃花江畔,周扬先生的前妻也来自这里,其倾国倾城的美貌至今许多老人都记忆尤新。前不久看到一本杂志登载的《三个桃花江美女的命运》就是林彪儿子林立果选的三个妃子。该地自嘉庆年间就列为选妃之地。此地女孩皮肤细嫩,白里透红,状如桃花,科学工作者专门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因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尤其是竹子多,再就是这里的水质好,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尤其是氡和亚硝酸盐,因这些物质能滋润皮肤,再就是含有少量的,少量的能起美容作用,杨贵妃就曾经用过。桃花江是湖南的十大旅游区之一。

真是“桃花江水映桃林,桃林深处桃花村,桃花村中藏美人。”的人间仙境。

从湖南省会长沙到桃江县坐车只需一个小时。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窝》唱红了桃江美女,也唱活了湖南的旅游经济。“到张家界看山、洞庭湖看水、桃花江看美人”,慕名前往的游客大多希望到美人窝畅游。

一进桃江,就会看到水灵灵的女孩子编着竹制品。去镇上的农户家,好客的主人会捧上一杯由花生、芝麻、绿豆、姜片精心擂制的擂茶。据说,桃江的美女就因这擂茶的长年滋养,出落得美丽动人。面对游人,桃江美女们自豪地唱起《桃花江是美人窝》,俏皮的旋律使她们更显风情万种。

武汉大学要验湖南靓女DNA未成

最近,关于武汉大学要抽取湖南美女基因做研究的话题,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兴趣。湖南电视台上月举办的“湖南星选举”比赛,胜出二十位佳丽。武汉大学生物学院基因研究项目组发出一张传真,表示希望与“星”选举组委会合作,抽取二十名参选佳丽身上的“脱氧核醣核酸”(DNA)作为样本,存放在他们的基因研究库中,用作人体基因方面的研究,出哪些遗传基因,决定一个人的美貌。

记者特地就此采访了湖南电视台娱乐频道有关负责人刘滨,了解到,这二十名佳丽,年龄介于十八至二十三岁,身高一米六三至一米七一,皮肤白皙,体态均匀。不少人认为,湖南女子虽不算国天香,但胜在性格温婉、多情,肤白净。其中,较为人熟识的湖南美女,包括著名女歌手宋祖英、“体操皇后”刘璇,以及台湾女影星刘若英等。

中国地质专家检测发现,桃江的水和土所含有的矿物质都超过了普通水、土,对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非常有益。桃花江畔就有含氡的矿泉,氡泉能使女性表皮所长的褐斑消退,使皮肤变得白皙细腻,若桃花。专家猜测,桃江出美人也与氡泉有关。

桃江美女震慑美、日、韩游客的心

一曲桃花江,美名天下扬。桃花江、美人窝,披上了神奇的彩,成了人们向往的“天堂”。至今,黎锦晖先生的《桃花江是美人窝》,还在海外侨胞中传唱,前年江还亲自提议拍摄了5集电视连续剧《走近黎锦晖》,千千万万炎黄子孙,不知道湖南省有个桃江县,但知道湘北有条桃花江,那是一条美丽如画的河,那是一条出美女的江。桃江县不过80多万人,近些年却有8万美女被沿海和北京的宾馆选走 ,如钓鱼台宾馆和人民大会堂。该县因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女文化。

北京的温老先生与太太一家回桃江老家小住了三个月。胡老太太刚回到桃江老家时,突犯肚子疼,吃什么药不见好,老家人建议她喝湖南省四大水系之一滋江水,结果病情好转。她说,滋江水和面,特别好吃,成为当地一大特;用滋江水炸豆泡,成型圆圆的,别的地方没有这种效果。她母亲八十四岁,父亲九十一岁,仍能唱许多种山歌。所在的村子里六、七十岁的老人较多,九十多岁的老人五、六个,一直坚持劳作,还能上山砍柴。

胡老太太的表弟媳张女士四十多岁,长年参加农家劳动,但岁月的风霜未能凋蚀她年轻时的俊俏与美丽。张女士对记者介绍:随着桃江美女的名气逐渐增大,到她家乡的外国游客逐渐增多,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国的游人。不少俏丽的桃江姑娘,嫁出去成了洋媳妇。

桃江旅游打造“美人”牌

中共桃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春芳说:“要着力把桃江变成长株潭人的度假村,再力争变成粤港澳的度假村”。桃江将以弘扬竹乡美人文化为主线,发展休闲度假、绿生态环保旅游和推介桃花江竹乡民俗风情旅游为特。

桃江县旅游局蔡局长介绍,目前桃江县共有大大小小的农家乐二百七十家,其中具一定规模的五十六家。桃花江竹乡农家乐除了看竹海秀美景观外,这里的民俗文化最吸引人。竹乡的吃、住、用全部离不开竹子。一进入竹乡,就进入了竹的海洋,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竹的秀美。与竹的秀美齐名的是这里的美人文化。

去年,桃江县财政拨出三十万元人民币专款用于全县旅游整体规划。规划后的桃江全力打造“美人”牌,“不仅让游客在桃江看到美人,更主要的是要让到桃江的游客都变成美人。”

第五 益阳节日民俗

团年饭

每逢除夕晚上,全家要团聚一起共进晚餐,俗称“团年饭”。饭菜非常丰盛,有大鱼大肉做成各种美食菜肴,一家人相互敬酒,妇女和小孩也要喝一点酒,表示全家欢乐。米饭大多用木甑蒸制,寓意口粮丰足,酒和饭菜都要有余有剩,表示来年吉利,丰衣足食。

年 饭

大年初一第一餐,俗称“年饭”。不管几代同堂,都要围桌吃饭,那怕是婴儿也要抱到妈妈怀里,用筷子点几点汤吃。菜肴特别丰盛,大都不用鸡(因鸡同饥音),却用各种肉制的佳肴,摆满一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菜肴更加高贵。无论贫富,但有的菜不能少,鱼同(余)音,寓意有余,即使买不到鲜鱼,也要用大点的干鱼代替。

猪肘子和猪脚(最好是前脚)也是不可少的一道菜,俗称“抓钱爪”。另一个是青菜,全家都要吃几口,寓意在新的一年清清洁洁,既可抓到钱,还有余有剩。连米饭也吃前年粮,大多将除夕剩饭用甑蒸热,俗称“年根饭”,年根饭又称“饭根”、“饭娘”,是一种留剩饭过年的祈福活动,亦是形成已久的饮食风俗。

接年饭

亦称“接年客”、“接春酒”。民间在春节期间,各家各备酒席,宴请亲属和相好的邻居朋友,旧时佃农还要请东家喝酒。现代接春酒之风,仍传旧习。

吃元宵

元宵是汤圆的别称。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故称“吃元宵”。昔时民间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浆吸干成面,做成球形有馅食品煮吃,城镇居民多在市场购买。吃元宵习俗流传至今。

荠菜蛋

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民间大都用地菜子煮鸡蛋,加放红糖,每人吃一个或三个(成单)鸡蛋,即是赏青,又可滋补身体。地菜子是荠菜的俗称,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索以及蛋白质、钙、磷、铁多种元素,性凉。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肾炎等疾病。此俗经久不衰,尤以当代城镇居民,每逢三月三前后,到市场购买荠菜,煮蛋服食。

谷雨茶

谷雨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之一。桃江、安化县一带村民在这天采摘鲜茶叶炒制,加上芝麻、炒绿豆、花生仁制作成擂茶,俗称“谷雨茶”。相传喝了谷雨茶能解凉消毒,寓意在夏天不易生痱子、疱子。

立夏蛋

民间每逢立夏,各户有吃煮鸡蛋和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子俗称“干它子”,用米浆煮干炒熟,捏成球形它子,形若汤圆,用猪油或腊肉炸油放汤,将干它子再煮开,每人吃一至两碗。相传立夏吃了团鸡蛋和干它子能强身健骨,行动有劲。俗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立夏吃它,石头都踩破”之说。

粽 子

古称“角黍”。是汉族端午节传统食品,流行全国,相传由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早在魏晋之时,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一“端午上”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称:“屈原,楚人也,遭谗一不见用,以五月五日投汨罗之江而死,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白日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曰:„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每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反复见原感之。今世人五月五作粽,并带五丝及楝叶,皆汨罗之水遗风也”。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引周处《风士记》有“谓之角黍,人并以新竹叶为筒粽”的记载。尔后,代代相袭,每到端午节,民间竟相作粽,商店亦有出售,从端午时投水中祭祀屈原,渐发展成祭祀神佛祖先。

节日馈送和食用,唐宋盛行,官民皆备,市场争售,花样日多。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的诗句。自唐至清,还多做为进献、赏赐之物。新中国成立后,大多作为人民的节日食品。以糯米为主料,辅以裹豆沙、枣泥、什锦等粽馅。农村大都是采用新鲜粽叶包制,城市居民除部分中老年妇女买粽叶、糯米自制外,大多在节日里到市场购买。

月 饼

是中秋节传统节日食品。月饼是一种圆形有馅的饼饵,取团圆之义,为中秋节应时食品,表示全家团圆欢乐,也是中秋节看亲戚友人的礼品之一,至今相传古俗。民间还有在中秋节做糍粑的习俗,糍粑用糯米饭舂烂如泥,再做成一个个圆饼,吃时用油煎熟放糖,与月饼同义,也成为中秋节看亲属的礼品。

年 糕

亦称年粑粑。民间历来在农历腊月下旬有做年粑粑的习俗。城市用糯米浆做成长条形的年糕,在市场销售。农村的年粑粑有各种花样,有斗笠形的,也有木模印成各种花纹的印子粑粑,还有做糍粑的,均是节日食品和过年做人情的时令礼品。

丘陵山区多为印子粑粑,湖乡大都做糍粑。湖区做糍粑要请人帮忙,有做几斗米或几担米糍粑的,将糍粑切成小方块,用冬水浸在缸里陆续食用,可存放两三个月。

做糍粑越多也标志着庆丰收和预兆来年吉祥之意。无论山乡和湖乡在做年糕那天,不管来了任何人,主家都要请来人吃粑粑,让来客欢心,讨个吉利。如有人上门还钱,预兆人财兴旺,更为吉祥。

第六道 益阳歇后语及方言 特点

边音声母字多是益阳方言的主要特点 ,又一次在寝室打电话时,还被室友笑称为“日语”。

益阳话其实很土,这是益阳人自己讲的。益阳人一到长沙,往往改腔换调。长沙人取笑益阳话,首先便是笑益阳人的茶、蛇、爬不分。益阳话中的这三个字都读旯(lá)。手里拿着一碗茶,看见地上一条蛇在那里爬。用益阳话说便是:“手里拿打一碗旯,看见地朗一条旯在恶哩旯。”

一个耶(父亲)到长沙看崽,崽见他耶把茶碗放在床上,唯恐老人不小心碰翻茶杯,便喊:“耶嗳,嗯莫把旯碗放得狼朗啰。”旁边的人听了,大惑不解,不知“旯碗”就是茶杯,“狼朗”是指床上。

益阳话形容颜一般是:“彤红的”、“浸黄的”、“刮绿的”、“嫩白的”、“抹黑的”、“翡蓝的”。也喜欢用叠字。如:黄灿灿里、蓝映映里、绿也也里、白飘飘里、黑浸浸里、皮皱皱里、肉它它里、毛丛丛里、劲板板里、汗巴巴里、脚叉叉里、肿泡泡里、气鼓鼓里等。

益阳话形容味道与气的词更多,用起来似乎更顺手更贴切。例如:挖苦的、沁甜的、津咸的、万酸的、巴甲(涩)的、攀捞(膻)的、喷香的、攀臭的。若用叠字,便是:苦阴阴里,甜浸浸里、酸就就里、巴甲甲里。

益阳话形容感觉更有味:巴厚的、拎薄的、崩硬的、韧软的、滚嗫(热)的、冰冷的。我想若用普通话写来只能是:很厚、很薄、特软、特硬,如此而已,比起益阳话来,那味道全变了。

游泳叫“打薄秋”. 潜水叫“杀米更”

零食叫“林设交火” 裤子叫“小衣”

外套叫“褂子” 儿子叫“仔界”

女孩子叫“妹级 爷爷叫“嗲嗲”

奶奶叫“娭毑” 傻子叫“宝”

对儿子的爱称“宝仔” 姑姑叫“要要”

岳父叫“哟老子” 岳母叫“哟母娘”

亲家母叫“庆嘎母” 亲家公叫“情嘎呀”

情人叫“情嘎母” 妈妈叫“娘老子

爸爸叫“呀老倌” 哥哥叫“郭郭”

叫“唧唧” 耍花灯叫“撒地发鼓”

赛龙舟叫“挖冷卷” 说人喜欢插嘴叫“多几多”

说人讨厌叫“梓死宁” 吃饭去叫“恰饭克”

歇后语

火烧鳝鱼——节节煨(敛)

火烧牛皮——自己敛(缩拢来)

老鼠尾巴上打一棍——肿发都只有咯凶

老鼠子爬秤结钩——自秤(称)自(是)

擦菜子拌饭——黑白分明

瞎子挟肉——兴碰(瞎碰) •

哑仔吃圆团——心里有数

哑子吃黄连——有口做不得声

瞎子捞浪屑——到手(便)是柴(财)

广法寺的木鱼——不敲不灵

黄泥湖的萝卜——洗清卖白

冬苋菜煮粥——越煮越绿(绿:糟了)

盐鸭蛋砌阶基——

双手提篮——左篮(难)右篮(难)

戴哒帽子打啵(接吻)——差得远

和尚丢了腊肉——做不得声的苦

鸭婆子爬进芋头田——尽是门坎

大象咚咚咚-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17070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28 05:42:4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