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

更新时间:2023-10-28 05:40:48 人在看 0条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

2023年10月28日发(作者:自己生日快乐简短说说(精选50句))

中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

第24卷 第6期 2011年12月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1.24 No.6 December 2011 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 汪树东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现代文明暗含着巨大的反文明力量,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立场批判现代文明是意义 深远之举。从1949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经历了沉寂期、萌发期、发展期、高潮期等发展阶 段。它对现代文明的人类中心主义、欲望化、标准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生态等核心 特质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它以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为关注核心,尤其注意汲取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宗教 文化、边远地区乃至农村地区民间文化资源,对现代文明的批判独到而犀利。从整体上看,在徐刚、于 坚、李存葆、韩少功、张炜等作家推动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批判接续上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文明批判传 统,对于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和敦促国人生态意识的确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意识;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批判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 1)OI:10.3963/j.issn.1671-6477.2011.06.027 当代文学发生发展于中国人追求现代化的浪 潮中,对现代文明的憧憬一直是不言自明的正面 主题,但当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渐渐显露,批判也 就接踵而至。当然,现代文明的负面因素是多重 革命意识形态主宰了中国大陆。这种意识形态对 发展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方向提出了严厉批判, 但它对发展现代文明本身,尤其是以工业化、城市 化为特征的,以全面征服与改造大自然以及极大 满足人的物质欲望为主旨的现代文明的基本方 的,例如对传统文明的破坏,对道德伦理的摧毁, 对大自然全面的摧残等等,因此对现代文明的批 判立场也颇不一样,在生态意识、生态文明立场上 来考察现代文明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全面破坏, 向,非但不反对,反而推崇备至。因此,此阶段的 中国文学对现代化没有反思批判意识,作家理所 当然地把现代文明作为正面的理想追寻,把现代 文明作为不加反思的价值标准贯彻至作品中。柳 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都是写农村 社会主义改造的著名篇章,它们尽情展示了农村 对现代文明的无限向往之情。《创业史》中代表现 代文明的韩技术员给梁生宝互助组送来技术支 持,而《山乡巨变》的结尾处,是城市工人给清溪乡 以及对人性和文明发展方向的颇成问题的设定, 具有根本的意义。本文要考察的是中国当代文学 的生态批判的发展状况,批判的内容和特点,以及 意义和局限。 一、中国当代文学生态批判发展阶段 对生态意识的认识和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于 高级社送来各种现代化农具和化肥。他们需要改 造生活的资本,就会毫不犹豫地像梁生宝那样到 终南山去割竹子,大自然是人民生活予取予夺的 中国当代文学而言都是渐进的过程,虽然到了21 世纪初,部分作家已经确立了鲜明的生态意识,以 之为根据的对现代文明的批判意识也渐趋成熟, 但发展过程艰难曲折。 资源库。摆脱贫困才是头等大事,运用现代文明 方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就是最高律令。当人民 从宿命论中摆脱出来,发现了可以征服与改造大 自然的现代文明,强力意志也就极度膨胀起来。 (一)沉寂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 从20世纪5O年代到7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 收稿日期:2011-05—10 此时的新民歌《我来了》就写道:“天上没有玉皇,/ 作者简介:汪树东(1974--),男,江西省上饶县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084) 

山东省春季高考可以上的学校-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1-117067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10-28 05:40:48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